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亲率大军伐吴,为何大败而归?诸葛亮道破玄机:原是少了此人

刘备亲率大军伐吴,为何大败而归?诸葛亮道破玄机:原是少了此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486 更新时间:2024/1/16 5:08:22

《三国志》记载,刘备想要伐吴的时候,孙权曾遣使求和,却没有得到刘备的同意。这一场战场打响之后,吴军也一直处于下风。可是到了次年,情况则发生了扭转,“陆议大破先主军于猇(xiāo)亭,将军冯习、张南等皆没。先主自猇亭还秭归,收合离散兵,遂弃船舫,由步道还鱼复,改鱼复县曰永安。”意思是说,陆逊(陆逊原名陆议)在猇亭击败刘备之后,损兵折将的刘备选择了退兵,而且直接回到了后来他病逝的永安。由此可见,刘备败的有多惨。那么,他兵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他的军师诸葛亮,早早的就看透了一切,并用一句话,道破了玄机,即“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这句话如果只理解表面意思,可能很多人会认为,诸葛亮反对刘备伐吴,只是无力劝阻,但是如果我们结合前后事件分析,便会意识到,这句话不仅是诸葛亮的无奈叹息,而是他所认为,刘备失败的两个原因。

一、伐吴时机不正确

很多人认为,诸葛亮一向支持孙刘联盟,是坚决反对伐吴的。但这其实仅是后人的主观臆断罢了,任何史料中都没有明确记载,诸葛亮曾反对此事。小编认为,诸葛亮不但不反对,还非常支持此事,毕竟自从关羽失荆州以来,他从汉中和荆州分兵伐魏的构想,便已经化为了泡影,素有吞魏之志,想要北定中原的诸葛亮,又怎会甘心的放弃呢?只不过,他一向求稳,在发动战争之前,一定会做好万全的准备,并不建议突然发动战争。

毕竟公元221年,距离汉中之战的结束,还不到两年的时间,期间又有刘备称汉中王,和建立蜀汉称帝两件大事,民心尚且不稳,士卒也经历了连年征战,这个时候向东吴宣战,并不是一个明确的选择。可是诸葛亮无力劝阻刘备,只能叹息“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此言不是诸葛亮反对伐吴的表现,只是他反对在当时伐吴罢了。

二、缺少法正的谋略

其实在称帝之后,立刻伐吴,虽说不稳妥,最初的时候,影响倒不是太大,毕竟从战争之初,刘备便是占上风的,他的败自陆逊设计火烧连营始。古人云,术业有专攻,虽然刘备戎马一生,且擅长统筹大局,但是运筹帷幄,与谋士勾心斗角,并不是他精通的。彼时,若他有一个强有力的谋士在,可能陆逊的计谋,便无法得逞了,而诸葛亮认为,能够助刘备识破陆逊之计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法正。毕竟法正“著见成败,有奇画策算”,在刘备阵营中的位置,相当于曹魏的程昱郭嘉,计斩夏侯渊一事,就是他能力的展现。所以诸葛亮才会感叹“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而这一点,则是刘备兵败的主要原因。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在诸葛亮看来,刘备之所以败于夷陵,仅仅是因为法正不在了,他认为如果法正还活着,能够随刘备出兵伐吴,必然不会使刘备大败而归。经过分析之后,我们不得不承认,诸葛亮的看法,是正确的,刘备最终惨败而归,不过是因为缺少了一个法孝直而已。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朱元璋爱了她一生,立她的儿子为太子 孙子为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上的朱元璋最爱谁,朱元璋共有几个太子和女儿,朱元璋和太子对话视频

    大多数皇帝则是后宫佳丽三千朝秦暮楚,不能一心一意一双人。而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却是诸多皇帝中的一股清流,他与自己的发妻马皇后恩爱一生,眼里心里只有她一人,后宫三千粉黛如同虚设。马皇后去世,帝恸哭,悲伤不能自已,朱元璋在之后的有生之年里不再立后。在他内心里,只把马皇后生的孩子当做自己的家人,太子之位也是

  • 历史上项羽举鼎是真的吗?想知道真相吗,我们一起往下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当时的计量单位和现在不同,但这个重量也不容小觑,项羽当真有那么大的力量,能够举起那么重的大鼎吗?历史上项羽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称项羽“力能扛鼎”,宿迁民间也流传着“霸王举鼎”的传说:项羽为了联络桓楚抗秦,举起了四位壮汉合力都不能举起的千斤之鼎。

  • 聊聊宋代货币:不仅有纸币,连茶叶、香料也可以充当货币?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近几年中国人的钱包恐怕是大幅度“缩水”了。所谓的缩水,指的是我们对钞票的使用和存放的行为大幅度减少。随着这些年电子货币在国人经济生活中的普及,我们对纸币的依赖逐步降低。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纸质货币会退出市场,不再是金融流通领域的价值符号,而成为博物馆中的藏品。最早的纸币出现在宋朝初期,时称“

  • 王岩叟的所作所为,因何让好友司马光捏了一把冷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司马光的优缺点,司马光个人经历,如何评价司马光的行为

    垂帘听政的太皇太后高滔滔驾崩后,当了八年孙子的宋哲宗终于得以亲政。宰相刘挚与尚书右丞苏辙因遭谗臣疯狂诋毁,主动上书请求避位。重臣王岩叟劝谏宋哲宗:“陛下亲政以来,排斥奸邪,整顿朝纲,正本清源,真可谓新朝新气象!希望陛下勿忘‘挚与辙之功居多!’臣恳请朝廷严查恶意诋毁二位大臣者有何险恶用心,‘重惜腹心之

  • 这就是宋江拥兵几十万,不归顺朝庭,也没办法建立一个王朝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他们这群人在一起的最根本的原因只是为了活下去,没有什么比较强的政治目的,可以说是危害一方的势力。梁山的存在不是为百姓做事,只是为了饮酒作乐,还时不时出现抢劫百姓的事件,尤其是矮脚虎还经常出现抢强民女的事情。最重要的是梁山那个地方是不足起义的,梁山那种地方虽然说易守难攻,但是没有群众,没有物资的补给。

  • 赵匡胤真的是被弟弟赵光义杀死的么?一个老和尚道出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赵匡胤晚年能制衡赵光义吗,赵匡胤和赵光义是兄弟吗,赵匡胤与赵光义相差多少岁

    先说赵匡胤在50岁那年突然暴毙。正儿八经的宋史上也没有记载宋太祖的死因。并不是说五十岁这个年纪太小,毕竟古代人寿命的确没有现代人长,但是赵匡胤可是一个武将出身身体应该不会太差更何况暴毙之前他还正常上朝处理政务。正准备大展宏图呢。最主要的是还没有安排下一任继承人就去世了。所以他的死亡不得不值得考证。历

  • 一个比嬴政杨广评价还惨的君王,让中国疆域翻一番,却被唾骂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最霸气的隋皇帝,杨广简介,武则天和杨广啥关系

    关于纣王的狠毒很多书中都有记载,说他发明了炮烙等等不人道酷刑,而且还有大家都知道的,他连自己的叔叔都没放过,挖了人家的心,应该说是非常冷酷残忍。甚至也因为形容他的无德,产生了几条中华成语,比如酒池肉林等。纣王本名帝辛,是帝乙的嫡长子,继承人。据史实记载,帝辛年轻的时候是非常有才能的人,他聪明机智,能

  • 宋江招降炮手凌振过程中,彭玘劝凌振加入梁山,效果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彭玘劝降凌振,宋江收凌振,宋江招安后108将的下场

    宋江便同满寨头领下第二关迎接。见了凌振,连忙亲解其缚,便埋怨众人道:“我叫你们礼请统领上山,如何恁的无礼?”凌振拜谢不杀之恩。宋江便与他把盏已了,自执其手,相请上山。到大寨,见了彭玘已做了头领,凌振闭口无言。彭玘劝道:“晁、宋二头领替天行道,招纳豪杰,专等招安,与国家出力。既然我等到此,只得从命。”

  • 都说宋朝美食很多,那么宋朝大臣宴席上的饮食到底有多讲究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宋朝非常注重文化的发展和各行各业的规矩。在宋朝宴会上,其实吃饭不是最重要的,环境的舒适度才是最重要的。从每道菜的名称,菜品的选择,菜品的搭配,到位置的摆放,都花了不少功夫,而对于一些级别不同的大臣来说,有些菜只能远观不能摸。所以宋代也有一种“观食”的礼仪,只能欣赏,不能品

  • “东坡大家讲”系列讲座本周五在三苏祠盛大开启!与李贵教授一起“跟着苏轼游宋朝”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人,关于大文豪苏轼,人们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讲不尽的内涵,以及永远新颖的角度。“东坡大家讲”系列讲座将广邀全国范围内的专家学者,来到四川眉山三苏祠,从不同角度解读苏轼,同时也将“三苏”文化进行传承和弘扬。3月24日上午10:00,“东坡大家讲”将在眉山三苏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