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武帝用极大代价惨胜匈奴,到底有啥意义呢?答案令人沉默

汉武帝用极大代价惨胜匈奴,到底有啥意义呢?答案令人沉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998 更新时间:2024/1/20 7:25:10

说到霍去病和卫不疑,让人不得不说起的就是他们投入一生的事业,就是由他们带兵代表汉朝与游牧民族--匈奴作战。

根据史料记载,在经年累月的战争中,一项以凶悍著称的匈奴虽然被赶回了他们的老巢--环境恶劣、生存环境极其艰苦的漠北草原。

但是就汉朝方面而言,这些战争带给他们的也是死伤无数,以现在的人员伤亡看来,甚至可以称作: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状态。

即使这样大的死伤率,如此惨痛的战争代价,但是千百年来无论是史学家、还是研究军事战争的专家们,对于汉武帝决定与匈奴死扛到底的决定,还是一致认为这个决定是利大于弊的观点。

即使这种战争让刚刚经过文景之治,国家实力刚刚有所恢复的汉朝,又倒退回去不少,但这场战争带来的利益其实更加长远。

汉武帝出兵北伐匈奴人的用意

首先在经过中国第一个大一统制度的秦朝之后,秦始皇虽然有焚书坑儒等一系列残暴的统治手段,但是不得不承认秦始皇认为的“刑乱世用重典,行治世用轻刑”的思想是有一定意义的。

但是秦二世上位的不是扶苏而是他的弟弟胡亥,因此秦始皇嬴政的后半句话并没有被这位继承者认识到,秦朝二世而亡的命运变成了现实,著名的大泽乡起义就是在这个时间点上爆发的。

中原农民起义军爆发战乱,朝廷的正规军为了与起义军奋战,对于边防的驻守就变得薄弱了起来,作为身居草原以游牧打猎为生的匈奴人,见到了有如此好的时机,他们开始“趁你病要你命”的做法。

不断骚扰边境,他们不光抢吃的抢喝的,还霸占农田、强抢民女,使得边境的百姓过得苦不堪言。因此自汉高祖刘邦成立汉朝以后,想要将匈奴赶回漠北草原的想法就一刻没有停止过。

但是刚建立起来的汉王朝,并没有多少国家实力来支撑朝廷打仗,从汉高祖刘邦开始,文帝、景帝三代帝王都推行的是道家的无为即有为的黄老思想,极大地激发了百姓的生产积极性,让当时的汉朝呈现出了一副过李长生的景象。

终于这个事在汉武帝能够亲政以后得到了实现。在汉武帝时期,匈奴人已经从曾经的漠北草原不断南下,将整个河套平原地区成为了自己的草场。

整个河套平原占地大约有2.5万平方公里,这里不但有肥美的草场还是连接东西方唯一的一条,相对而言能够让当时的人类以现有的条件能够征服的走廊。

对于汉朝的统治者而言,不管是从面子上来讲还是从整个国家的经济战略布局而言,从匈奴人手中将整个河套地区夺回来是一个势在必行的结果。

并且结合汉武帝继位并掌权的经历来看,汉武帝刘彻是在窦太后、馆陶长公主的扶持下上的皇位,汉武帝本人也是在窦太后去世以后才得以真正掌权的,这样的汉武帝急需要有一件大事来帮自己树威。

但是他的父辈、祖辈已经将那些相对好处理的问题给他处理好了,留下的都是一些难啃的骨头,于是处于一个帝王的大局观,汉武帝最先选择的就是北征去讨伐匈奴人的大事。

即使战争代价极高,但是也不得不打的原因

匈奴人长期处于生存环境恶劣的草原之中,是真的朝不保夕的生存状态,使得他们对于生存物资的态度变得十分尖锐。

他们为了能够生存下去,能够有足够的人员进行繁衍,家庭伦理顺序都能够十分混乱,因此他们的这个民族似乎在骨子中就刻上了掠夺的基因一般。

作为中原相对富庶的文明,汉族人不仅有着相对稳定的农耕文化,百姓的生活、文明水平也相对地得到了发展,使得中原边境成为了匈奴人来抢夺的最佳选择。

基于这样的原因,汉武帝决定出兵保护自己的子民,并且与匈奴人奋战到底,将曾经属于我们的河套平原地区完整地收复回来。

但是对于刚刚经历过三代帝王的汉朝而言,虽然有文景之治在前,但是整个国家的仍处于小农经济的农耕文明时期,没个百八十年的积累,想要发动诸如讨伐匈奴人这样的大战,其实还是会有些吃力的。

汉武帝为了能够有足够的经费、粮草让士兵作战,在当时汉武帝只能通过盐铁官卖、卖官鬻爵(武功爵)、苛捐杂税(算及车船)等一系列措施从百姓手中将军费筹措出来。

这使得当时的百姓不仅要服兵役还要自掏腰包的供军费,虽然战争的最终成果是取得了胜利,但是百姓的生活也变得苦不堪言。

因为盐铁官卖、卖官鬻爵(武功爵)、苛捐杂税(算及车船)这些措施,使得当时的社会秩序变得一塌糊涂。

卖官鬻爵(武功爵)使得许多奸邪之人通过买卖成为了官员,权钱集中在了少数人无德之人的手中,因此鱼肉百姓的现象变得比比皆是,百姓生活变得异常艰难。

汉武帝也知道这个现象,但是他为了军费还不能一刀切地将这些人彻底查办,在汉武帝统治的末期,实际上半个天下都处于百姓想要揭竿而起的一个状态中。有德的官员往往被逼得对上无法报,对下无法保的一个状态。

这样的状态直到将匈奴人打退到了他们的漠北草原的老家以后,汉武帝亲自颁布了一份叫做《罪己诏》的文书,向天下百姓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将整个匈奴民族打的没有还手之力才罢了休的地步。

后来因为这场战争,才有了匈奴数年的不再骚扰,边境的安宁,以及后来我国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所以这场战争即使战争代价极高,但是为了民族尊严,为了国家的发展,即使伤亡惨重,即使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也是要一打到底的,这或许就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民族气节。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令隋唐都头疼的“突厥”,是现在哪个民族?如今让世界都头疼不己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在《旧唐书》中,曾这样描述隋朝大业年间的突厥。疆域广阔,陈兵百万,其实力之盛,也无怪乎其强大会被称赞是北方异族中从来没有过的事情了。事实上,对于“突厥”的记载就连突厥这个词也是直到540年才出现于中国的史册之中。但是,我们却不得不承认的是突厥给中原王朝确实造成了极大的麻烦。这一点上,就连隋、唐两大王

  • 曹丕让曹植对着两头牛做诗,并且不能出现牛字,最终成就千古名篇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曹丕甚至以曹植对曹操不敬的理由逼迫他在七步之内写出一首诗歌。然而曹丕没有想到的是,曹植真的做到了,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七步诗》,并流传千古。曹丕听完之后,心中感慨万分,并且因为曹植达到了曹丕的要求,无奈之下,曹丕只能暂时放过曹植。然而,曹丕虽然不再想要杀了曹植,但是也没有想要这样就放

  • 杨贵妃身上有一个缺点,一般人无法容忍,唐玄宗为何痴迷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人们常说:“没有缺点的人是不存在的。”的确如此,生活中的每个人不管多么优秀都是会有自己的缺点的,也正是因为有了缺点,才使得每个人变得更加饱满和真实。不仅是现在如此,纵观中国历史,不管多么优秀的历史人物,都会有一定的缺点。杨贵妃是我们都听说过的一个历史人物,历来对她都是很多的好评,但其实,在她身上也是

  • 杨贵妃醉妆,玄宗宠溺一笑,“那是妃子醉了,海棠不惊”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关于杨贵妃的三个典故,玄宗重返杨贵妃完整版,玄宗和杨贵妃的所有诗

    亚历山大宫快乐的。次日一早,玉真公主被送往太子寿宫,又请特鲁普公主赴历山。武惠妃死后,寿王茂逐渐被父亲冷落。这一次,他让妻子去试驾。李茂很清楚,父亲是想带着玉环出去当众。他在受苦只是皇上的命令,久违也难,他和玉环只得从命。两人含泪告别。玉环跟着公主来到了华清宫。这次他和李隆基一起度过了18个夜晚。这

  • 正史中的三国二十二名将:关羽位居第一,马超赵云排不进前五?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正史三国关羽十大事件,关羽大战赵云完整版,赵云能打过关羽吗

    领地的争夺战与权力的角逐战无一不血腥,天下三分百姓们也活在诚惶诚恐之中,武将与谋士们争先恐后般为主公出谋划策。只为了帮助主公赢得一场又一场的胜利,同时若得到了胜利也能够获得从龙之功,这便是那句乱世出枭雄言论的由来,乱世之中江山是否会在下一秒易主都要另说。所以那种环境下既是成就伟业的绝佳时期,也更加是

  • 曹操白门楼上杀吕布,刘备见死不救,是不敢还是出于私心?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曹操杀吕布为什么后悔,白门楼捆住吕布的是谁,课本剧吕布命殒白门楼

    打吕布这样的高经验值怪物,曹操不想一个人上,他给在小沛的刘备写了封信,约定一起干,结果刘备的回信被吕布截获了;吕布准备到河内郡买马的金子又被刘备抢了。吕布很生气,派高顺、张辽又一次杀向小沛。刘备大败,灰溜溜地投靠了曹操,老婆孩子也被吕布俘虏了。刘备指望不上了,曹操只好亲自攻打吕布。曹操信心满满,因为

  • 一代女皇武则天死后,她的“男朋友们”是什么下场,答案让人无语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在登上皇位以后,曾经做出过很多让人争议的事情,因为在登基的时候已经有着六十多岁的高龄,所以前朝的大臣一直认为武则天肯定会为李世民和李治二人守身如玉,可谁也没想到的是,武则天为了证明自己手中的绝对权利,刚刚登上皇位就给自己纳起了男宠。他的第一个男宠名叫薛怀义,是太平公主为了讨好自己的母亲送给他的

  • 汉武帝为何敢远征匈奴?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汉武帝为什么痛恨匈奴,汉武帝北击匈奴ppt,汉武帝打匈奴的地图

    01一个国家想要打破和平,首先就需要拿出足够的实力,当初汉王朝和匈奴定下和亲的政策,是因为当时的汉高祖刘邦刚刚稳定国内局面根本就没有精力和匈奴一战,当时的汉王朝想要一鼓作气打败匈奴,却被困囹圄,这让汉高祖不得不面对国内的现实,为了能够给国家休养生息的机会,汉高祖刘邦选择了暂时性的妥协。刘邦之后的几任

  • 武则天的长寿之谜:会保养只是其一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武则天晚年的真实故事,小说武则天之谜,武则天长寿的原因

    中国历代皇帝寿命平均39岁,纵观所有朝代中的皇帝,早殇、累于政事或者荒淫作乐,好多皇帝都英年早逝,60岁已经是长寿的皇帝了,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乾隆皇帝,他活到了89岁。其次80岁以上的皇帝还有梁武帝萧衍86岁、武则天武曌82岁、宋高宗赵构81岁、元世祖忽

  • 曾经强大的匈奴,为何被汉武帝杀掉了10多万人后,就一蹶不振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而且匈奴属于游牧民族,自小马背上长大,食牛羊肉,所以匈奴人大多都体型高大,壮硕如牛。虽然匈奴也遭受过败仗,但重新整顿后没过多久又会再次进犯,但匈奴却在汉武帝时期,被杀掉十余万人之后就一蹶不振了,这是为何?匈奴的发家史匈奴地处北方地区,冬天严寒的天气条件,不适宜人类居住生活,于是就往四季如春的南方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