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令隋唐都头疼的“突厥”,是现在哪个民族?如今让世界都头疼不己

令隋唐都头疼的“突厥”,是现在哪个民族?如今让世界都头疼不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057 更新时间:2024/2/5 6:44:05

在《旧唐书》中,曾这样描述隋朝大业年间的突厥。疆域广阔,陈兵百万,其实力之盛,也无怪乎其强大会被称赞是北方异族中从来没有过的事情了。

事实上,对于“突厥”的记载就连突厥这个词也是直到540年才出现于中国的史册之中。但是,我们却不得不承认的是突厥给中原王朝确实造成了极大的麻烦。

这一点上,就连隋、唐两大王朝都概莫能外。

隋朝大业十一年(615年),突厥始毕可汗率大军意图截杀北巡的隋炀帝,最终隋炀帝被围困于雁门郡。情况危殆,雁门郡属城41城仅余2城未破,此战险死还生,直至隋朝大军集结而至才算解围。

武德九年(626年),在听闻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杀死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之后,颉利可汗嗅出了其中的“契机”,率大军直逼唐朝都城长安。虽有尉迟敬德万夫不当之勇,可奈何颉利可汗人强马壮,仍是直抵渭水,长安近在咫尺。幸亏李世民设疑兵之计,才以结下渭水之盟作罢。

而雁门之围、渭水之盟也不过是突厥与中原王朝冗长的攻伐历史中的代表性事件而已。此间突厥与隋唐之间战和不定,攻讦良多。而对于中原王朝而言“突厥之危”也直到唐朝中期才在唐王朝和回鹘的联合攻击下得以解决。

但国虽亡,可突厥民族的后裔以及突厥文化的影响却并没有消弭在历史长河之中,甚至于在今天也仍令世界头痛不已。

突厥的崛起

在中国北方的大地之上,由于受制于自然地理的影响 ,导致生产方式不同,也就有了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天然界线。

而围绕这条界线,在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之间自然也就少不了互相攻讦、讨伐。匈奴、鲜卑、突厥等都是游牧民族的代表。

在公元六世纪时,柔然人在草原上建立了可以比拟匈奴的强大汗国。此时的突厥则只是臣服于柔然的部族,但他们在五世纪时便已经有了突厥文。

而对于突厥的起源,即便是今日说法上也是莫衷一是。海右遗黎说,漠北索国说,高昌北山说都各有相关史料“佐证”。但对于当时的突厥人而言,他们很快便迎来了属于他们的强盛时代。

在吞并了铁勒部落之后,又凭借与西魏的友好关系,他们建立起了奴隶制政权,有了官制、税法。

凭借着与中原的贸易往来互通有无,以及武器装备上的优势, 在552年他们打败了他们曾经的主人柔然。次年,联合西魏再破柔然,接下来的两年里突厥对柔然残部进行绞杀,并最终杀死了柔然可汗,势力触手已经延伸到了西域地区。

于此同时的中原王朝,却因为南北朝时期的乱局而对其采取绥靖措施,西魏、东魏向其纳贡等举措,也为他向东、向西扩张埋下了伏笔。短短数年间,突厥帝国的疆域便已经东到大兴安岭、辽河流域,西到咸海和中亚河中地区。

但体制上的不完善,同样为突厥的分裂埋下了根源。在占据了偌大的疆域后,突厥人在西域设立了小可汗,分管阿尔泰以西的区域。

俗话说“天无二日,国无二主”,结果可想而知。而中原王朝也终于在581年迎来了统一。581年,杨坚以隋代周。随即他拒绝了向突厥缴纳岁贡,583年他打败了沙钵略可汗。而突厥另外三个可汗达头、阿波、贪汗对沙钵略可汗的攻击,在直接导致突厥分裂为东西突厥的同时,也让沙钵略被迫向隋朝求和,也迁居到今天的呼和浩特平原附近。

而隋文帝随后为了分化突厥他还采用了“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策略,面对沙钵略儿子(也是继任者)都蓝可汗的请婚“十动然拒”;随即将宗室女安义公主嫁给了小可汗突利可汗。

这种分化也让突厥可汗们各怀鬼胎。

随后的开皇十九年,都蓝可汗与西突厥达头可汗联合进攻突利可汗。隋朝两手准备,一手在出兵讨伐都蓝、达头,另一手则是内迁突利可汗所部,还封建突利可汗为民可汗。

也就此完成了对东突厥的掌控,而这一点即便是隋炀帝上位伊始也是如此。可是随着隋炀帝三征高丽的失败,启民可汗继任者始毕可汗的野心勃勃,就有了前文中隋炀帝巡游雁门时被围困的窘境。

及至隋末,中原天下大乱。可始毕可汗治下的东突厥却有了强大的军事力量,而这也就导致了一些割据势力的纷纷依附,一如刘武周、梁师都窦建德皆是如此。

就连唐高宗李渊亦曾向突厥借兵,其入主中原效仿拓跋道武帝故事的野心也是昭然若揭。渭水之盟的发生,也是体现。

但天命使然,当李世民这等在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皇帝成为大唐掌舵人,辅以天道昭昭的“小冰河期”、勇猛神武的大唐名将,其实突厥的衰亡也就是必然了。

先是薛延陀的反东突厥,唐朝册封薛延陀可汗;后又有唐太宗命李靖、李勣等人攻伐东突厥,俘虏颉利可汗,终灭东突厥。

至于西突厥,在突厥分裂后达头、阿波、贪汗三个可汗。期间,三个可汗内部互相攻讦,而阿波可汗之孙所部最终被达头之孙射匮可汗打败,投靠隋朝;射匮可汗也随即统一了西突厥诸部,期间也向隋朝朝贡。

在唐朝,西突厥也基本上保持着朝贡的君臣关系。太宗在包含东突厥故地、西域在内的广大疆域中设置都督府,都护府。但在太宗去世后,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叛乱,最终在苏定方的平叛下西突厥灭亡。

而后,唐王朝一直设置了都督府、都护府管辖。但不得不说的是,突厥各部仍是时有叛乱。682年阿史那骨咄陆又叛,并让突厥再次强大,这也是历史上的后突厥时期。

期间,阿史那骨咄陆攻城略地,甚至一度占领了河北、山西大部,幸而大唐虽再无太宗,却仍有狄仁杰等猛人。在国力的对碰中,显然唐王朝的上升期更加有潜力、底气,最终在经过了一系列的和亲、纳降、复叛等操作后, 及至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四年后突厥白眉可汗才被诛杀,至此后突厥灭亡。

历史就是如此,你方唱罢我方登台。就一如唐玄宗李隆基也未曾预料到安史之乱一般,尽管以后人的眼光看它是历史的必然。

突厥的后世

就在后突厥被灭后,突厥也走上了匈奴的老路,向中亚地区迁移。而乌古斯部落也成为了那个时期中亚地区难以忽略的存在。突厥人也逐步推进了中亚人种的突厥化转变,此后中亚突厥化的同时,伊斯兰化也在10世纪左右完成。

而后伊斯兰化的突厥人还曾建立过塞尔柱帝国这样拥有庞大疆域(包括今天的两河流域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土库曼斯坦在内),强横军事实力的帝国。

突厥人也就成为了今天遍布中亚各国的土克曼人,哈萨克人,阿塞拜疆人、乌兹别克人、吉尔吉斯人、雅库特人等等,但需要说的是此时的他们各族事实上有了明显差异化。

可他们有着共通的突厥语,有着共同的伊斯兰信仰。而这种共同性,也让一些鼓吹民族主义的人看到了机会。一如德经、阿瑟·大卫、范伯利这些欧洲的突厥学家,在其中依仗所谓的研究古突厥文化噱头, 将民族差异化模糊都助推了突厥人的大民族主义思潮。

与现在我们熟知的危害相比,对我国的危害事实上在清朝时便已经尤为明显。阿古柏集团的入侵新疆就是体现;即便是在民国时期,这种思潮的泛滥之下对于我国新疆,一些人也是贼心不死,仍是渗透不止。

而到了近现代,裹挟着民族独立思潮,建立一个横亘中亚西亚的超级大国也由此成为了一些野心家的痴梦,甚至于一些国家不惜“攀亲戚”靠攀附突厥族为祖先,来妄图圆梦。

其中,代表性的国家就是土耳其。土耳其与突厥之间,从现代基因比对而言,土耳其人与突厥关系十分稀薄,他是更接近于亚美尼亚人的。

可由于有着太多的历史牵绊,土耳其人也有一个强大的梦(毕竟建立过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而自一战以来的大突厥民族主义也一直萦绕其中,更是塑造了他们的土耳其史观。

至于结果可想而知,近年来土耳其便已继承人自居,不仅与中亚四国成立突厥语合作委员会,更是关系不断升温,在语言、经济合作的基础上军事合作也日渐深入。这也是对俄罗斯传统势力范围的一种挤压。

更让人担忧的是这种排他性的极端民族主义,还会助长恐怖事件乃至战争的发生。而对于库尔德人的打击上,土耳其人野心毕露,可任谁都明白这种血仇必然是不死不休的结局。

动荡、战乱也成为了近年来中亚、西亚屡见不鲜的事实,对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构成了严重的挑战。

参考资料: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张岂之

突厥史·薛宗正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曹丕让曹植对着两头牛做诗,并且不能出现牛字,最终成就千古名篇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曹丕甚至以曹植对曹操不敬的理由逼迫他在七步之内写出一首诗歌。然而曹丕没有想到的是,曹植真的做到了,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七步诗》,并流传千古。曹丕听完之后,心中感慨万分,并且因为曹植达到了曹丕的要求,无奈之下,曹丕只能暂时放过曹植。然而,曹丕虽然不再想要杀了曹植,但是也没有想要这样就放

  • 杨贵妃身上有一个缺点,一般人无法容忍,唐玄宗为何痴迷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人们常说:“没有缺点的人是不存在的。”的确如此,生活中的每个人不管多么优秀都是会有自己的缺点的,也正是因为有了缺点,才使得每个人变得更加饱满和真实。不仅是现在如此,纵观中国历史,不管多么优秀的历史人物,都会有一定的缺点。杨贵妃是我们都听说过的一个历史人物,历来对她都是很多的好评,但其实,在她身上也是

  • 杨贵妃醉妆,玄宗宠溺一笑,“那是妃子醉了,海棠不惊”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关于杨贵妃的三个典故,玄宗重返杨贵妃完整版,玄宗和杨贵妃的所有诗

    亚历山大宫快乐的。次日一早,玉真公主被送往太子寿宫,又请特鲁普公主赴历山。武惠妃死后,寿王茂逐渐被父亲冷落。这一次,他让妻子去试驾。李茂很清楚,父亲是想带着玉环出去当众。他在受苦只是皇上的命令,久违也难,他和玉环只得从命。两人含泪告别。玉环跟着公主来到了华清宫。这次他和李隆基一起度过了18个夜晚。这

  • 正史中的三国二十二名将:关羽位居第一,马超赵云排不进前五?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正史三国关羽十大事件,关羽大战赵云完整版,赵云能打过关羽吗

    领地的争夺战与权力的角逐战无一不血腥,天下三分百姓们也活在诚惶诚恐之中,武将与谋士们争先恐后般为主公出谋划策。只为了帮助主公赢得一场又一场的胜利,同时若得到了胜利也能够获得从龙之功,这便是那句乱世出枭雄言论的由来,乱世之中江山是否会在下一秒易主都要另说。所以那种环境下既是成就伟业的绝佳时期,也更加是

  • 曹操白门楼上杀吕布,刘备见死不救,是不敢还是出于私心?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曹操杀吕布为什么后悔,白门楼捆住吕布的是谁,课本剧吕布命殒白门楼

    打吕布这样的高经验值怪物,曹操不想一个人上,他给在小沛的刘备写了封信,约定一起干,结果刘备的回信被吕布截获了;吕布准备到河内郡买马的金子又被刘备抢了。吕布很生气,派高顺、张辽又一次杀向小沛。刘备大败,灰溜溜地投靠了曹操,老婆孩子也被吕布俘虏了。刘备指望不上了,曹操只好亲自攻打吕布。曹操信心满满,因为

  • 一代女皇武则天死后,她的“男朋友们”是什么下场,答案让人无语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在登上皇位以后,曾经做出过很多让人争议的事情,因为在登基的时候已经有着六十多岁的高龄,所以前朝的大臣一直认为武则天肯定会为李世民和李治二人守身如玉,可谁也没想到的是,武则天为了证明自己手中的绝对权利,刚刚登上皇位就给自己纳起了男宠。他的第一个男宠名叫薛怀义,是太平公主为了讨好自己的母亲送给他的

  • 汉武帝为何敢远征匈奴?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汉武帝为什么痛恨匈奴,汉武帝北击匈奴ppt,汉武帝打匈奴的地图

    01一个国家想要打破和平,首先就需要拿出足够的实力,当初汉王朝和匈奴定下和亲的政策,是因为当时的汉高祖刘邦刚刚稳定国内局面根本就没有精力和匈奴一战,当时的汉王朝想要一鼓作气打败匈奴,却被困囹圄,这让汉高祖不得不面对国内的现实,为了能够给国家休养生息的机会,汉高祖刘邦选择了暂时性的妥协。刘邦之后的几任

  • 武则天的长寿之谜:会保养只是其一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武则天晚年的真实故事,小说武则天之谜,武则天长寿的原因

    中国历代皇帝寿命平均39岁,纵观所有朝代中的皇帝,早殇、累于政事或者荒淫作乐,好多皇帝都英年早逝,60岁已经是长寿的皇帝了,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乾隆皇帝,他活到了89岁。其次80岁以上的皇帝还有梁武帝萧衍86岁、武则天武曌82岁、宋高宗赵构81岁、元世祖忽

  • 曾经强大的匈奴,为何被汉武帝杀掉了10多万人后,就一蹶不振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而且匈奴属于游牧民族,自小马背上长大,食牛羊肉,所以匈奴人大多都体型高大,壮硕如牛。虽然匈奴也遭受过败仗,但重新整顿后没过多久又会再次进犯,但匈奴却在汉武帝时期,被杀掉十余万人之后就一蹶不振了,这是为何?匈奴的发家史匈奴地处北方地区,冬天严寒的天气条件,不适宜人类居住生活,于是就往四季如春的南方迁移

  • 为何隋唐数代皇帝要誓灭高句丽?历时70年才把高句丽纳入中华版图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辽东这片土地历来是中原王朝抵抗游牧民族的缓冲地带,要是落入外族人之手将对中原王朝产生严重的威胁,它是异域外邦不能染指之地。在历史上来自辽东的威胁比来自其他方向的异族敌人更具危害性,后世的大宋就是被来自辽东的金国所欺辱,北宋最后被金国给灭了。大明王朝也一样,满清占据辽东后快速崛起,大明江山最后被满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