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故事」宋襄公——因仁义声名鹊起,也因仁义兵败身亡

「春秋故事」宋襄公——因仁义声名鹊起,也因仁义兵败身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239 更新时间:2024/1/20 12:30:13

[var1]

或许是齐桓公已经提前看到了这一点,于是在葵丘会盟上,齐桓公拉着宋襄公的手,嘱咐他帮忙照顾齐国的太子昭,以防将来其他兄弟威胁太子昭的国君之位。

[var1]

宋襄公从小便是齐桓公的粉丝,对齐桓公尊王攘夷、号令诸侯的英雄形象是既羡慕又崇拜。面对偶像的嘱托,宋襄公自然是连连点头答应。

宋襄公七年,齐桓公重病,齐国的五个公子忙于争夺国君之位,无人照顾齐桓公,竟导致齐桓公活活饿死,尸体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才被收走。齐桓公晚年的佞臣易牙竖刁等改立公子无亏为国君,太子昭出逃到宋国投奔宋襄公。宋襄公想起七年前齐桓公对自己的委托,于是决定拼尽宋国全力也要帮助太子昭继承齐国国君之位。

宋襄公十年,宋襄公带着卫、曹、邾三国伐齐,齐国的公族本来就对公子无亏的继位不满,于是纷纷倒戈,于是宋襄公带着太子昭顺利攻入齐国国都临淄,公子无亏和竖刁被杀,易牙出逃,太子昭继位,是为齐孝公。宋襄公因此声名鹊起。

之后宋襄公也想效仿齐桓公号令诸侯,成为新的春秋霸主,便多次组织其他国家会盟。他的哥哥目夷则劝谏道,“以小国之力会合诸侯是祸患。”但宋襄公不听。很快,宋襄公以盟主自居的行为引起了郑国、齐国、楚国等国的不满。

宋襄公十一年,宋襄公在盂地会盟,目夷又劝宋襄公要带上军队,以防楚国闹事,因为楚国人是不讲信用的。但宋襄公还是不听,认为这样有失盟主的风范。

结果楚成王果然带着军队而来,楚国不仅当面羞辱了宋襄公一番,还派军队将宋襄公捉起来,带回来楚国。后来在鲁僖公的调停下楚国才放了宋襄公。

[var1]

宋襄公回国后,越想越窝囊,又听说郑国支持楚成王做新的霸主,便决定派兵攻打郑国。郑国向楚成王求救,结果宋楚两军在泓水相遇。

目夷建议说,“楚国此次来是为解救郑国,不是为了打仗,咱们撤兵讲和,楚国便会撤退。”宋襄公不听。

楚军开始渡过泓水时,目夷又建议说,“趁楚人半渡而击之,一定能打个胜仗。”宋襄公却认为这不是仁义之举,还是不听。

等楚军全部渡过泓水开始列阵时,目夷又建议说,“趁楚国阵型混乱,此时攻击,不能再等了。”宋襄公还是不听。

[var1]

结果双方正式开打,宋军大败,宋襄公也被楚兵射伤了大腿。不久,宋襄公伤痛发作,不治而死,可怜宋襄公为了维护已经不存在的仁义而丢了性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一直没有产生出民主、平等的思想?孟子的民贵君轻不是借口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var1] 孟子想要表达的是在君权体系也就是儒家所信奉的社会治理体系之下,对于民众要更加重视,而并不是单单把民作为前手作为工具,这种理论在实际运用中,也就是历届封建政府在保证自己稳定的封建统治之下,以民为重而已,其本质依然是维护自己的中央权力,维护自己的封建稳定,这与民主自由大相径庭,民族自由是针

  • 秦献公薨逝后秦孝公即位,名曰守成实同开创,为秦国打下良好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若是谈论正史,那么秦献公的长子是谁,历史根本没有明说,也没有记载,而秦献公具体有几个儿子,几本主流的正史都没有记载。若是站在客观的角度来看,战国时期的国君即位,主要的方法就是两种,也是最常见的、覆盖诸侯国最多的三种:一、长子(嫡长子)继承君位。二、非常时期,立贤不立长,这一种隐患很大。三、继承人之间

  • 秦武王夺取宜阳使山东六国转攻为守,对秦国统一有极大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这6位君主中,也有很多水分。比如说秦孝文王,也就是安国君,他在位仅仅3天就薨逝了,他能有什么出色的政绩呢?再比如说秦庄襄王,也就是异人,他是秦始皇的父亲。不过他在位也不过只有3年时间,期间政绩平平,也没留下什么旷世之举。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强大。秦惠文王任用张仪瓦解六国联盟,任用司马错灭

  • 义渠一度大败秦国,秦国为解决后顾之忧在秦昭襄王时将其灭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据史料记载,义渠戎国的祖先来自远古的舜。大禹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后,为了感谢舜的禅让之功,就将舜的小儿子封到西戎担任羌人的首领(也有可能是发配)。这就是《晋书》记载的:“禹封舜少子于西戎,世为羌酋。”所以,五胡十六国后秦的开国皇帝姚苌就往自己脸上贴金,自称是舜的后裔。义渠戎是诸戎中较强的一支。原居宁夏固

  •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且看战国四公子的一生功业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战国四公子人品排名,战国四公子功过是非,有关战国四公子的评价

    一、狡兔三窟——孟尝君田文[var1]孟尝君田文(生卒年不详),山东淄博人。田婴之子,袭封于薛,好客自喜,广罗宾客三千,不以贤愚贵贱一视同仁。尝入秦为相,遭谗被囚,得门客之力脱身。回齐国担任宰相,因名高其主而独擅齐国之权,为齐湣王猜忌,投奔魏国,被魏昭王任命为宰相,联合诸候,击破齐国。及齐襄王即位,

  • 齐国的崩塌,在绚烂中陨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城破,国灭,齐国的命脉就断了。而这个命脉现在就掌握在乐毅的手里。乐毅露出了苦涩的笑容。这个东方的霸主,敢于藐视周室及天下诸侯,悍然称帝的傲慢雄主,此刻竟是如此脆弱。他征战齐国已经五年,大大小小多少仗,已经数不清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他悉数拿下,归入了燕国的领地。现在只剩下这两座城池,他举棋不定。只要

  • 鲁班兵旗推演连输九次,墨翟纸上谈兵凛然不惧,浇灭楚国伐宋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秦赵战争中,赵王任用毫无战争经验的赵括为统帅,致使40万赵军被白起坑杀,此后赵国一蹶不振,被秦国灭亡。可是在赵国灭亡前的200年前,还有一场纸上谈兵,结果却是另番景象。对阵的双方是鲁班和墨翟。他俩究竟谁会赢呢?[var1] 鲁班心灵手巧,名动天下,尤其擅长木器制作。 而墨翟也非泛泛之辈,他对数学,

  • 魏武卒实际与吴起并无直接联系,这支强军也不可能改变魏国的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魏武卒图解,吴起是怎么打败魏武卒,吴起在魏国的视频

    至于“吴起创立魏武卒”之说,我能找到的最早出处源自于郭沫若先生的推断。客观来说,郭沫若先生的这一推断确有相当的道理,也有很多历史学家支持这一观点,笔者个人也很倾向这一点。但严格来说,目前并无文献资料及考古证据能直接魏武卒系吴起创立。另外,有关魏武卒的创立也存在其他观点。比如:杨宽先生认为魏廷是在魏惠

  • 诸葛亮号称卧龙,庞统号称凤雏,殊不知司马懿的绰号更加“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诸葛亮庞统司马懿绰号,庞统与卧龙凤雏齐名吗,新三国凤雏庞统的片段

    相信一说到《三国演义》大家都不会陌生,作为我国经典的四大名著之一,不仅仅在文学领域有着非常高的地位,同时也是我们许多人所喜爱的一个影视剧题材。从近年来关于三国题材的影视剧发展情况就可以看出,即使这部名著从诞生之初开始,过去数百年,依旧深得大家的喜爱。而说到三国,几乎每一个人都可以说出其中的一些人物,

  • 为何秦始皇叫嬴政,他的两个儿子却叫扶苏和胡亥?我们误解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胡亥和扶苏是同母生吗,哑舍胡亥扶苏结局,扶苏怼胡亥

    秦始皇的名字,相信大家都知道,那就是嬴政,另外知道他家庭关系的朋友,也一定知道,他有两个非常出名的儿子,一位叫扶苏,一位叫胡亥。大儿子扶苏是一位贤德仁义的人,小儿子胡亥就是秦朝第二位皇帝,秦二世。那么看到这里相信大家都有一个疑问,那就是秦始皇明明叫嬴政,为什么他的儿子却没有一个和他一样,都姓嬴呢?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