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武帝骁将李陵,率兵五千斩敌骑兵一万,为何落了个满门抄斩?

汉武帝骁将李陵,率兵五千斩敌骑兵一万,为何落了个满门抄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031 更新时间:2024/2/4 17:25:46

“浩浩苍天,佑我匈奴;巍巍高山,陷敌百万;与我蒸民,共赴国难;不灭强汉,誓不为人。”祭天上师头戴着鹰领高发兜帽,跳起了大召舞。茫茫的漠北草原上烟尘滚滚。

自从匈奴联盟五十余年来,一直与南方的汉人政权征战不休。

对于北方草原上放牧的匈奴各部族而言,大单于是他们的天,保护他们不被其他部族欺凌。

而南面的汉人就是他们的娘。那天没有粮食吃了就骑上小红马一顿抢。

可惜好景不长,从汉天子被大单于围困白登山美美地吃了一波肥羊肉之后,能从那些汉人身上收取的财货越来越少了。

李陵率领步兵押运粮草

随同大单于祭天的各部落首领中,除了浓眉大眼高鼻梁的草原土人,也有一些汉人。右校王李陵和丁零王卫律等汉人降将也在其中。

确切来说,这是自从冠军侯霍去病直到龙城之后,汉族人第二次来到匈奴人祭祀祖先的地方。

卫律比李陵更早投降匈奴。他看到李陵来到匈奴以后大单于就冷落了自己,心中很嫉妒。李陵来到漠北草原已经九年了。这九年时间里,他的人生发生巨大的变化。

李陵运气不够好,没能像霍去病那样封狼居胥山,给匈奴人留下永远抹不去的伤痛。可是匈奴人为什么反而尊他为王呢?

率领五千步兵出击匈奴

从深蓝色的天穹旋转而下的黄风瞬间湮灭了祭祀上天和祖先的匈奴队伍。李陵隐约回到了9年前。

天汉二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已经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功绩。曾经不可一世的匈奴人或者被分化,或者远遁北境。

这一年汉武帝步入暮年,仍旧壮心不已。他不顾朝中大臣的反对,再次派遣贰师将军李广利远征匈奴。

似乎大汉帝国的好运气已经被卫青霍去病用完了。李广利几次出征并不顺利。仅仅两次征伐大宛国,数十万军队能安全返回长安的不足十之一二。

当时的百姓一听到跟随“贰师将军”去打仗,就捶胸顿足,大家都知道这位天子亲戚打仗没什么本事,把一波又一波大汉少年埋葬在了茫茫的草原与沙漠。

皇帝陛下的出征命令已经传递到帝国的每一个角落。犯了罪的男人和不学无术的游民被征调,贰师将军的战马扬鞭奋蹄。

大汉帝国的战争机器即将开进匈奴人世代居住的草原。

李陵五千步兵阵斩一万余人

李陵在这次远征中担任偏将,主要负责运输粮草的工作。

李陵心中很有怨气。他是大汉名将李广的孙子,自从爷爷战死漠北后,父辈并没有多少战功。北方匈奴的威胁基本不存在了。

如果要恢复李氏家族昔日的荣耀,李陵必须抓住这一次宝贵的机会。

奈何统帅李广利已经给他安排了押送粮草的任务,心中多有不快也只能忍着。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贰师将军的大军出了酒泉之后被匈奴人围困。李陵飞书给汉武帝,武帝同意给他五千步卒。

因为骑兵部队已经被李广利带走了。李陵带领他的五千步兵深入草原,试图营救出师不利的大军统帅。

血脉相通的人某些时候命运也出奇地相似。李陵和他的士兵们很快就遇上了匈奴人的大军。

八万匈奴骑兵就像草原上的羊群一样,铺展开来乌压压一片,骑兵的战马在嘶吼。卷地而起的灰尘遮蔽了这只步兵的视野。

战斗经验丰富的李陵没有被气势汹汹的匈奴骑兵吓到。那时候的匈奴人依然是全民皆兵。很多时候是依靠数量压死敌人。

匈奴人看到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这支汉人军队,心里乐开了花。

八万对战五千,妥妥的优势在我。更何况骑兵来去如风,机动灵活。只要咬住没有马匹的步兵,拖都能把他拖死。

匈奴人的轻敌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李陵命令士兵把战车围成一个圈,形成防御阵地。突然间,匈奴骑兵的前锋部队就看到天上出现一阵黑色的雨点。

大汉步兵的箭雨落到了匈奴骑兵的范围。很多匈奴人只穿了牛皮革鞣制的盔甲。很多时候身体裸露在外面。不到几个回合,不少匈奴骑兵身上插满了箭镞。

这些由长安铁匠批量制造的四棱箭头可以轻易穿透皮质盔甲。他们的前任大单于伊稚邪就是死于这种箭头。

匈奴人依靠骑兵的数量优势围住了李陵。李陵的士兵们射出一阵又一阵箭雨。匈奴人死了不少,两军之间慢慢形成了一圈尸体堆积的区域。

四天之后,疲惫的李陵再也撑不住了。携带的箭镞用光了,匈奴人的骑兵依靠堆人命压了上来,双方展开肉搏。

第二天早上,所剩无几的汉军走投无路。损失了一万多骑兵的匈奴人终于活捉了大汉名将李广的孙子。

李陵家人被诛杀投降匈奴

与此同时,贰师将军李广利被匈奴左贤王打完了,李广利不能听取将领的意见,既没有及时出击,也没有迅速撤退。

天汉二年的远征就此彻底失败。李广利丢盔弃甲,逃回了嘉峪关。那些侥幸活下来的将领也面对大汉皇帝的怒火。

李陵就此彻底走上了另一条路。

秋天的漠北草原,成群的黄羊追逐水草。匈奴人大胜贰师将军李广利。在单于行辕中,将士们烧起了柴火堆,打开了抢夺来的美酒,庆祝战斗的胜利。

且鞮侯单于单于大帐中,各部族大王齐聚一堂。汉朝将领李陵被押送上来。且鞮侯单于亲自为他松绑,宽恕了他的杀死匈奴人的罪过,并且说,

“李陵将军奋力死战,孤军迎敌,战至最后才被活捉,已经是对大汉朝皇帝尽了忠。如果投降我大匈奴,我且鞮侯单于将会下令赦免你以前的罪行,并且封你为右校王,赐给你土地和族人。”

李陵假意答应了大单于的话。很快李陵投降的消息传到了汉朝。汉武帝本来已经派了强弩都尉路博德前来支援。

听说李陵投降了匈奴,汉武帝很生气,就把救援部队撤了回来。

李陵还没想好彻底投降匈奴。过了几天匈奴人散布消息说,大汉将军李陵在帮助匈奴人训练军队。

汉武帝听到这个消息不加分辨,下令处死李陵全家,诛杀父母兄弟三族。

在匈奴当了右校王的李陵暗中准备机会,却收到了全族被杀的噩耗。顺带连累了给他说好话的大学者司马迁

从此以后,一代名将李广家族在汉朝彻底断了根。失去了亲情羁绊的李陵痛苦万分。

在无数个星辰满天的晚上,他独自面对上天,哭着说,皇帝陛下为什么不加分辨就处死了他的家人。既然皇帝那么无情,他就再没有理由回去了。

从此以后彻底投降匈奴,当起了右校王。

卫律嫉妒李陵屡次下黑手

几年后且鞮侯单于逝世,匈奴换了新的大单于。新任单于对李陵还是一如既往地尊敬。

卫律看到自己翻身无望,越看李陵越是不开心。于是派丁零人抢占右校王李陵的地盘。看在大单于的面子上,李陵没有像其他部族那样打死丁零人。

而是把他们绑了起来扭送回去。卫律想找李陵的麻烦总是找不到借口。

有一天卫律朝见大单于听到苏武一直不投降的事情,卫律就对大单于献了个计策。

丁零王卫律告诉大单于,右校王李陵和汉使苏武曾经都担任大汉皇帝的侍卫随从,私底下关系很好。

如今右校王李陵归附我大单于好几年了,除了带着小股部队攻灭了一些东边的小部落,就没有什么功劳。眼下我们可以让右校王去北海说服苏武。

如此便能给大单于结束一个心头的烦恼。大单于听了卫律的计谋,就让李陵说服苏武。

李陵带着自己的部族,卷起了毛毡帐篷,带着匈奴的妻子儿女和大单于的赏赐,往北边的迁移。

丁零王卫律在当汉人的时候品性就很恶劣,经常偷吃邻居的老母鸡。后来被汉朝皇帝征伐去攻打匈奴,当上了偏将。

后面跟随贰师将军作战被匈奴人俘虏,很干脆地投降了。没有了礼法君臣约束的卫律当起了草原上的小王。

每天带着自己的部落到处欺负小部落,那天心情不好就南下抢劫汉朝的平民和商人。对此大单于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李陵苏武在北海相拥而泣

李陵带着部落的男女老少和财产走走停停过了半年多时间,终于来了到了平坦宽阔的北海。

这里远离大单于的控制,周边人口十分稀少。在北海便安顿下来以后,李陵就派出侦查的士兵。

很快士兵报告,“汉国使者苏武在右校王部落以东五十里放羊。”

李陵打听到了苏武的消息,准备了丰厚的礼物,就带着自己的妻子儿女找苏武去了。

天宇是灰蓝色的,北海是深蓝色的,苏武的羊群都是公的,苏武的心情全是忧郁的。

头发花白穿着破烂羊皮的苏武拄着汉朝皇帝的节杖,杖头上的盏毛已经被漠北草原及深处的风吹没了。

“子卿,子卿,是你吗?”苏武听到有人呼唤自己。以为还是幻象。这都过去十几年了,自己先是被单于打入牢房,后来几次自杀都没有成功。

“子卿,子卿,你是苏子卿吗?”苏武掏了几下自己不太灵光的耳朵。这一次听得更清楚了。是那个人。

苏武抓着李陵的手回到了山下用树干和茅草搭的羊圈。

一路上他的心情非常激动。自从大皇帝派自己出使匈奴,已经十几年了。外面的世界什么样的他也不知道情况。

自从养好了伤之后,匈奴单于就对他说,等什么时候公羊生了羊羔,你就可以回到大汉国了。

他心里知道,单于是想用时间耗死他,磨灭他的意志。可惜现在这时候且鞮侯单于已经死了,匈奴大单于换了两茬。

“少卿啊,我很好奇你怎么找到我的?”两个人在一阵相拥而泣之后聊起了天。

“不瞒兄弟你,你去了匈奴的第二年皇帝陛下派贰师将军出征匈奴。”李陵无可奈何地叹气。

“那一战我部以一敌百,杀伤匈奴甚众。后因弹尽粮绝,被匈奴人捉了去。”想起十多年起的那次征战,李陵思绪万千。

兄弟二人从中午聊到了晚上,夜晚又相拥而眠。

李陵妻子只好带着孩子和随从在附近支起了帐篷。天空点点繁星,草原上一片漆黑,北海的波浪轻轻拍打梦境中的羊群。

两个来自遥远南方的男人睡也睡不着。虽然看不到彼此的脸,但是两个人心里涌动着情感的巨浪——他们已经离大汉朝廷太远了。

李陵和苏武一起呆了好几天。临走之前,李陵让妻子随从准备好浊酒、羊肉、菜干、醋布、奶油,他要和自己的旧人告别。

“兄弟你不必在劝我了。皇帝陛下杀了你的家人,确实对不起你。但是我们做臣子的怎么能不忠于自己的天子呢?”

李陵这一次并非只来看望苏武,他还带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我在漠北草原上听大汉的使者说您的母亲已经病死了,妻子也改嫁了,几个子女不知所踪。皇帝陛下对不起你啊。”

李陵说着又流下了痛苦的泪水。他对于苏武的遭遇感同身受。

苏武听到李陵话说的这么直接,就更干脆地说。

“李少卿你丫滴闭嘴吧。我誓死忠于大汉,忠于皇帝!绝对不和你这个软骨头同流合污!”

李陵听了苏武的话心里很愧疚,就说。

“子卿你忠肝义胆日月可鉴,我李陵为了活命投降了匈奴,就是杀一万次也不可惜。我既然劝不动你,那也只能这样了。希望你能收下这些羊群,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

苏武看了李陵一眼,背过身去不再说话。

李陵的匈奴妻子看到两个人哭哭啼啼,久久不肯分开。只好带着孩子等待。过了好久李陵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丁零王卫律一直跟李陵不对付。这一次李陵离开自己的草场远赴北海劝降苏武。

李陵的部族一离开,他就鸠占鹊巢,赶走了剩下的右校王部落民众。

李陵诛杀嘴贱卫律大快人心

李陵劝降苏武失败的消息传到了大单于的耳朵里面。大单于对苏武的气节更加佩服。

卫律劝说大单于趁机处死李陵,说

“苏武和李陵是很好的朋友。两个人见面的时候就抱在一起哭成一团,说明李陵仍然心念大汉国,不是称职的匈奴部落的王。”

卫律针对李陵的行为早就被很多部落看在眼里,他们没有附和这件事。李陵之后被分配到了更偏远的草场。那里雨水少,养不活足够的的牲畜。

贼心不死的丁零王针对李陵没有取得成功。于是卫律迁怒于李陵的朋友,大汉使者-苏武和他的手下。

卫律派自己的手下伪装成劫匪,偷走了苏武的羊群,还打死了一些被扣留的汉朝使臣。

他的行为让匈奴大单于很不爽,就把卫律迁徙到了李陵部众附近。

后来,卫律老得骑不动马,依然让人抬着他去挑衅李陵。不停地让人揭露李陵的短处。李陵忍不住就砍下了卫律的头颅,回到单于营帐请罪。

这个时候汉朝又派出了使者来到匈奴,暗中谋划让那些投降匈奴的汉朝将领再回去。

汉朝使者趁着匈奴单于休息的机会,多次暗中串联,鼓动李陵、赵绪、冯高、张茂等人返回。

赵绪等人拿不定主意,就去找李陵,想知道他的意见。李陵看着眼前这些自己的同族,不少人已经两鬓斑白。让随从拿出一匹染了墨汁的白绢。

大家看着已经被污染的绢布,心里拔凉拔凉的。那个大汉朝,已经永远回不去了。

结局

公元前70年,一代战将陨落于无尽的草原上。

司马迁说,李陵原本是汉朝将门之后,率领疲惫之卒孤军奋战,走投无路投降匈奴。随后全家被诛杀,情况已经很惨了。

其实在汉匈争霸的时代,双方长年累月交战,投降的将领并不少。相比那些战死疆场的将军,战后苟活下来的已经很不容易了。

李陵的一生是无数古代将军的缩影,读来令人感叹不已。再强悍的将军也要看命啊!

更多文章

  • 西周王朝第十二任周幽王-姬宫湦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姬宫湦,一作‘宫生’,中国王族分封时代西周王朝第十二任王,其祖父为西周王朝第十任周厉王姬胡,其父是西周王朝第十一任周宣王姬静,其母姜氏是齐国国君之女。周宣王四十六年(己未,公元前782年),在位46年的周宣王姬静卒,其子姬宫湦继承王位,是为周幽王。周幽王元年(庚申,公元前781年),姬宫湦即位后,立

  • 汉文帝刘恒逝世,他留下遗诏,不要因为他的死亡劳民伤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汉文帝刘恒成长史,汉文帝的遗诏,汉文帝刘恒享年几岁

    临终前,他留下遗诏,他说天下万物的萌生没有哪一种是不死亡的,死亡是天地间的规律,是生物的自然现象,没有必要过分悲哀,现在的人一般都喜欢活着,害怕死亡,为了安葬死者不惜花费大量的财物,甚至倾家荡产,长期服丧还伤害身体,他很不赞成这种做法。他说自己也没有那么高的道德,对老百姓也没有多少好处,现在死了却让

  • 西周王朝第三任周康王-姬钊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姬钊,中国王族分封时代西周王朝第三任王,其祖父为西周王朝首任周武王姬发,其父是西周王朝第二任周成王姬诵。周成王三十七年(壬戌,公元前1079年),在位37年的周成王姬诵卒,其子姬钊继位。周康王元年(癸亥,公元前1078年),召公奭、毕公高为之举行隆重的登基仪式,并且率领诸侯陪同姬钊前往祖庙,将文王、

  • 汉武帝打破圈层,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底层有识之士有望出人头地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武帝的用人之道,经典传奇汉武帝,王立群讲汉武帝

    想必大家都记得秦末陈胜吴广农民起义之时,陈胜说出的一句振聋发聩的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事实上,自夏商周以来到汉初,阶级固化是很严重的,贫苦有识之士想要出人头地几乎是没有可能的事情。朝廷官员都是功臣及皇亲国戚之后。图:秦末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多年以来流行一种“任子制”:父亲的官职由儿子来承袭。很多官宦

  • 西周王朝第十一任周宣王-姬静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西周宣王姬静,西周王朝详细介绍,西周的开国皇帝是周文王姬昌吗

    姬静,一作‘靖’,中国王族分封时代西周王朝第十一任王,其祖父为西周王朝第九任周夷王姬燮,其父是西周王朝第十任周厉王姬胡,其母则是申伯之女申姜。周共和元年(庚申,公元前841年),国人发动暴动,在位37年的周厉王姬胡仓慌逃至边境彘邑(今山西霍县东北)定居,朝政则由召公、周公二人共同执掌,不另置君,史称

  • 西周的诸王之五:暴戾的厉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厉王的替嫁王妃全文免费阅读,齐厉王刘次昌与姐姐,厉王简介

    夷王崩,子胡立,是为厉王。周厉王效法周穆王,也是征讨四方,西征伐西戎,东征击退淮夷,北征击退严允(犬戎),组织浩大的南征。征召西六师、殷八师以及诸侯甲士,征伐南方诸侯鄂国,严令无论年老还是年幼者都要格杀不论。鄂侯御方曾经号召淮夷等反周,引来厉王的严厉报复。鄂国曾是商王的方国,帝辛时有鄂侯,而此时是西

  • 汉献帝的命运是注定了的!把曹操换成刘备,汉献帝刘协会更惨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曹操威胁汉献帝刘协,汉献帝刘协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汉献帝刘协是刘邦几世

    刘备塑像也许有很多朋友觉得,刘备若是保护汉献帝,三国应该是另一个局面。毕竟,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最大的反派。尤其,读者看到,曹操弄权,杀皇后,杀皇子,杀贵妃,杀大臣,斩首灭族,手段何其残忍。汉献帝刘协铜像如果保护汉献帝的是刘备,还会像曹操这个样子吗?在笔者看来,刘备应该是和曹操一

  • 西周的诸王之十:被瓜分的王室遗产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西周诸王的权力,西周文化遗产,西周晋王简介

    周幽王讨伐被申侯等立为天王的宜臼,不但没有成功,反而因为“戎狄”的背叛而被攻杀。“(伯服)与幽王俱死于戏。”“幽王既死,而虢公翰又立王子余臣于携。周二王并立。”王子余臣,宣王之子。申侯等人拥立宜臼,虢公等人拥立余臣,大周又出现平王、携王二位天王。其实,幽王之后,更像是“三王”并立,还有人拥立了王子友

  • 汉武帝对鬼神之说深信不疑,找来方士为李夫人招魂,结果被骗惨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有一次,汉武帝在祭祀的时候求到了神君,然后他把神君供奉在了林苑,神君原本是长陵的一个女子,儿子死后她万分悲痛,也在悲伤当中死去了,后来神君在妯娌婉若的面前显灵,宛若就在家里供奉她,人们听说之后都纷纷前来祭祀,据说汉武帝的姥姥也拜见过神君,从此之后她的子孙后代就开始地位尊贵,声名显赫起来,所以汉武帝继

  • 西周的诸王之八:周宣王与秦嬴、申国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西周周宣王,申国国君世系表,申国简介及详细资料

    渭水流域、汾水流域是周王室最重要板块申国、西方嬴姓部族与“西戎”关系密切。穆王时,从嬴姓中分别出赵氏;孝王时,分别出秦嬴,已经有防范申国、赢姓之意。秦嬴(非子)生秦侯,秦侯立十年,去世。秦侯生公伯,公伯立三年,去世。公伯,生秦仲。秦仲立三年,周厉王无道,西戎反叛王室,灭犬丘、大骆之族,厉王命人伐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