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金
马蹄金和麟趾金,单从这两种金币的名称上,我们就能大概想象出它们的形状。没错,我们可以理解为,它们的形状就是像马的蹄子和麒麟的脚趾一样的金币。
2015年底,在江西省南昌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出土了数量众多的马蹄金和麒麟趾。这些保存完好、工艺精美、金光闪闪的马蹄金和麒麟趾,一经面世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那么,这两种金币在汉代是用来流通的吗?它的用途是什么?汉武帝铸造这两种形制非常特别的金币又有什么政治目的呢?如果说汉武帝铸造白鹿皮币和白金三品是为了加强专制皇权,那他铸造马蹄金和麟趾金又是为了什么呢?
麟趾金
先来看看文献中,对汉武帝铸造这两枚金币是如何记载的。《汉书·武帝纪》引太始二年(前95)的诏书中,汉武帝自己是这样说的:
“往者朕郊见上帝,西登陇首获白麟以馈宗庙,渥洼水出天马,泰山见黄金,宜改故名,今更黄金为麟趾、褭蹏,以协瑞焉。因以班赐诸侯王。”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汉武帝在他外出巡视的途中,曾经在郊外看见了上帝的身影,登上西陇高原时,曾经喜获白色的麒麟,在渥洼水又见到了天马,最后在登顶泰山时,还拾到了块狗头金。汉武帝将这四件事联系起来,认为是一种吉祥的瑞兆,为了表示纪念,回到长安后就颁发了这份诏书,将黄金由原来的方饼、圆饼式样,改铸为麒麟的脚趾以及天马的足蹄的形状,并正式以“麟趾”“褭蹏”作为金币的名称,专门用于赏赐诸侯王。
马蹄金
这里“麟趾”的意思是指麒麟的足趾,比较容易理解。那“褭蹏”又是什么意思呢?
“褭”(niao),在《吕氏春秋·离俗篇》中记载说,“褭”是指“古之骏马也”。唐代的颜师古在给《汉书·武帝纪》做注释时,引应劭的话说:“古有骏马名要褭,赤喙黑身,一日行万五千里也”。
根据这两段记载,可以知道:“褭”是指古代的一种良马,“蹏”就是马蹄的“蹄”字。因此,“褭蹏”实际上指的就是马的足蹄。因此,后来颜师古在注释《汉书·武帝纪》时,就直接将“褭蹏”改写为“马蹄”,即“武帝欲表祥瑞,故普改为麟足、马蹄之形,以易旧法耳”。从此以后,汉代就有了以“麟趾”“马蹄”为名的金币,俗称为麟趾金、马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