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列国相继发生内乱 郑国如何缔造出独霸的事业?

春秋列国相继发生内乱 郑国如何缔造出独霸的事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821 更新时间:2024/1/28 13:41:34

上一篇文章我们介绍了郑庄公排除国内的威胁,遏止了亲弟弟共叔段策划的政变。

这一篇我们回归到春秋诸侯列国间的争衡,来看一看郑庄公如何成为春秋初期的"小霸"。

郑、卫两国的恩怨

共叔段的儿子公子滑在政变失败后逃到了卫国,这就让卫国多了一张对付郑国的手牌。

卫国在这个时候,正是

卫桓公

当政时期。

个人认为,对于卫国而言,

共叔段

虽然在郑国的政治斗争中失败,但给予

公孙滑

一定的政治庇护,这似乎是符合卫国的利益。

[var1]

其一,卫国可以通过扶持公孙滑继续扰乱郑国的内政;

其二,假如日后公孙滑发动的政变成功,那卫国这个新政府的扶持者就能从中捞取更大的好处。

公元前722年前后,卫国替公孙滑发兵,攻进了郑国的领地。

这代表卫国反对郑庄公的政权。

至此郑、卫两国的矛盾升级,双方在边境展开了多年的军事较量。

[var1]

卫国的内乱

虽然卫国先发制人,但在讨伐郑国期间,卫国国内却发生了两次政变。

这让之后的历史走向又变得曲折了许多。接下来我们就来挨个梳理。

[var1]

第一次政变:州吁杀卫桓公

卫桓公

率先对郑国发难。

但他没有料到,自己被同父异母的弟弟

州吁

[xū]所杀。

州吁年幼时喜欢搬弄武事,得到他父亲的宠爱。

卫桓公刚即位时,州吁因为骄横被罢免,逃亡到了国外。

公元前719年,州吁联合流亡在外的卫国人,杀死了卫桓公,夺取了君位。

为了打消卫国内部反对自己的声音,州吁希望借讨伐郑国,为自己立下威严。

因此,州吁延续了对郑国的战争。

他拉拢了宋、陈、蔡,联合对郑国进军施压。

郑国寡不敌众,联军包围了郑国的东门五天才撤退;

几个月后,卫国又叫来了宋、鲁两国,再一次征讨郑国,郑人溃败。

这一时期郑国被诸侯联军所压制。

[var1]

第二次政变:石碏借机杀州吁

州吁想利用对外征战的方式来掩盖内部对自己的不满,以此来换取政权的稳定。

可惜,他的计划没有顺利进行。为了解决内部的问题,州吁找到了自己的手下

石厚

帮忙。

石厚

的父亲叫

石碏

[què],他是卫国曾经的大臣,不过此时已经告老还乡。

州吁想借石厚从石碏那里求得立君之道,这看上去是一步走得很稳的棋。

但石碏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卫桓公年轻时的保护人。

石厚凭借父子关系去请教石碏,但对于石碏而言,这是一个政治问题。

石碏在血缘、立场问题上,选择了后者。他要铲除这个杀了卫桓公的政治敌手。

石碏一面告诉自己的儿子:"想要得到政权,就需要得到周天子的承认。目前卫、陈两国关系不错,而陈国又受天子的宠爱。所以可以去请陈国当中间的搭线人,这样就可以达成目的。同时,石碏又借自己老臣的身份,派人联系陈国,说:"州吁与石厚是弑杀国君的罪人,请斩杀他们。就这样,石碏站在自己的政治立场,借陈国杀了州吁;他的儿子石厚也受到同样的下场,这就是大义灭亲的典故。

随后,卫桓公的弟弟

卫宣公

即位。

郑国走向独强

郑VS卫、宋

我们再把目光转回郑国。这个时期,郑国真正的敌人其实只有卫、宋两国。

郑与宋的恩怨就像郑与卫的一样。

由于宋国保留商朝兄终弟及的传位制度。当时

宋穆公

把君位传给了哥哥的儿子

宋殇公

,而把自己的儿子

公子冯

送到了郑国。

郑国想干涉宋国的内政,于是协助公子冯回国称君。因此郑、宋两国就结下了恩仇。

不难看出,这一阶段,卫干扰郑的政权;而郑干扰宋的政权。

卫国连续遭受两次内乱,这给了郑国展开反击的机会。

公元前718年,郑庄公派三军逼入卫国境内。这一次卫国失去了联军的协助,败倒在了郑国的军队面前。

宋国内乱

紧接着,郑国以"不共职"的罪名,对另外一个敌人宋国也下手了。

在郑与宋的交锋中,郑国凭借自身军队的强大,把宋国压得喘不过气来。

宋国连年战败,导致国内人心惶惶,国民对战争十分厌倦,反对宋殇公的呼声越来越高。这是宋国政权存在的隐患。

不久后,宋国内部的大臣之间起了矛盾。

华督

散布谣言,宣称

孔父

又在提议对郑国出兵。

由于宋人已经处在了战争的阴影中,华督的话导致宋国陷入恐慌。

在煽动民怨之后,

华督

借势不仅杀了

孔父,

为了自保他还杀了宋殇公。

[var1]

混乱之中,

华督

又顺势向郑国表露出想拥立

公子冯

为国君的意愿,这是主动向郑国示好。

就这样公子冯回到宋国即位,称为

宋庄公

。而华督又私下贿赂郑、齐、鲁,让这三国支持他当宋国的宰相。

郑、宋两国的矛盾暂时告一段落。

再后来,郑国与鲁国交换了土地重修于好。

此时郑国在中原地区一家独大,陈、宋、鲁、齐等国都开始向郑亲近。

诸侯与天子的对抗

郑庄公凭借其特有(靠近周室)的地理位置在中原得势,随之他在周室朝堂上也展露出野心。

先前,郑庄公在周室也担任着要职,掌握不小的权柄。

《左传》记载,当时

周平王

为了限制郑庄公的权力,私下提出要分走庄公的职权。郑庄公得知后找天子对峙。

周平王显然是忌惮郑庄公,他当面否认了这个说法。

同时周平王为了让郑庄公满意,居然还提议周室和郑国互换太子,作为对方的人质。

这可是天子自降身份,与诸侯平起平坐。周室此时已经衰落到了这个地步。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

周桓王

即位。

新的天子不像平王那样买郑伯的账。

周桓王不用礼遇对待郑庄公;庄公为了宣泄不满派兵去收割周境内的麦子。这就让周室与郑国产生了间隙。

接着,桓王又把朝政大权交给了南虢国的国君。这等于是剥夺了郑庄公的实权。

郑庄公便不再朝见周王。周与郑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为了挽回自己的尊严,召集蔡、卫、陈三国的兵,同时亲率京师,向郑国进军。

此时正处于强势阶段的郑国,面对王师并没有表现出对于王室的畏惧。

在繻[xū]葛,郑国军队列阵三路,摆出"鱼丽之阵"来抵御浩荡的联军。

[var1]

不过,周王召集的诸侯因国家内部问题士气不高,欠缺作战能力的破绽被郑国的大夫发现了。

随即,郑人率先从侧翼击退周王师两支实力薄弱的军队,接着三军再合围中路周桓王的部队,在繻葛把王师杀得大败。

天子在繻葛之战折戟,周室的颜面彻底扫地。

[var1]

短暂的霸业

公元前706年,北戎侵扰齐国,

齐僖公

请郑国搬救兵。

郑国便派

太子忽

率兵到达前线与北戎作战。

很快,北戎被郑人击败,这代表着庄公时期的郑国走向了最强盛的顶峰。

郑国因战胜王师,把天子捏在手中,变得更加恃强凌弱。

不久后,郑、齐、鲁三国结盟。

在之后的两年里,郑国以诸侯不听天子的话为由,召集盟军先后对宋、许两国进攻。

虽然宋国找陈、蔡两国对郑国发起反击,但他们毕竟是小国,无法对郑国产生什么威胁。自家的军队还被郑国俘获。

而许国这个既靠近郑国,又没有什么影响力的国家,更是没有招架之力。联军乘此机会,啃食了周边列国大块的地盘。

[var1]

不过,郑国展现出来的强大,也仅仅体现在郑庄公这一代的身上。

庄公死后,郑国又因为君位争夺问题发生了内乱。

由于政治联姻,庄公有多个来自不同国家贵族的妃子;

而这些带有异国血脉的妃子又生了儿子;

在血缘的凝聚下,庄公的儿子们就与其余诸侯间接产生了一种亲近的关系。

虽然有嫡长子继承君位的制度,但郑国几个公子的背后其实又有不同的国家给予支持;

随着庄公的去世,一些诸侯就策谋插手郑国的内政。

列国将势力注入到郑国,最终导致了郑国从内部溃裂,无法延续自身的强势。

在之后的争衡中,东边的齐国展露出了锋芒。

我们在下一篇文章中继续讲述春秋时期的历史,欢迎大家持续关注我们~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自称皇帝的女人,并不是武则天,起义称帝后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01女帝是唐朝农民起义的女队长陈硕真,由于她的勇敢和精确的战略,她的士兵屡战屡胜,最终成为历史上王成的女皇帝。但是,她不平凡的一生,归功于她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当陈硕真年轻的时候,她的父母离开了她和她的妹妹。年轻的陈硕珍把妹妹托付给邻居,踏上了自食其力的劳动之路。她一直在一个官宦人家做奴隶,生活很平静

  • 春秋战国时期魏国历代国君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魏国历代国君大夫时期1、毕万(?-?,不详,毕公高之裔孙)2、犨(?-?,武子‬,不详‬)3、不详(?-?,悼子,武子之子)4、绛(?-前552年,昭子、庄子,不详)5、舒(?-前509年,献子,昭子之孙)6、取(?-?,简子,献子之子)7、侈(?-?,襄子,简子之子)8、驹(?-前446年,桓子,

  • 中国历史上最神秘的一块石碑:武则天的无字碑,民间说法不一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乾陵建成于唐光宅元年,神龙二年加盖,采用“因山为陵”的建造方式,是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为陕西关中地区唐十八陵之一,也是唐陵中保存最完好的,且是唯一一个没有被盗过的。乾隆的规制庞大, 仿唐都长安城的格局营建,分为皇城、宫城和外郭城,陵域占地“周八十里”,总面积接近240万平方米,堪称“帝陵之冠

  • 春秋战国时期纪国历代国君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春秋战国历代国君,战国秦国历代国君一览表,战国七国国君结局

    纪国历代国君1、不详(?-?,了公,不详)2、不详(?-?,归公,了公之子)3、不详(?-?,丁公,归公之子)3、不详(?-?,元公,丁公之子)4、静/丁(?-前1026年,文侯,不详)5、烘(?-前996年,景侯,不详)6、寇(?-前975年,昭侯,不详)7、虎/窔(?-前964年,穆侯,不详)8

  • 「历史春秋」历史十大奇女子:千古一帝女皇—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用计谋与杀戮阐明了权力巅峰的血雨腥风;武则天,用魅惑与心计搅乱了封建正统的清水;武则天,用无字天碑闪耀着封建社会的光怪陆离;武则天,用武氏春秋来承载着华夏五千年的沧桑浮沉!封建社会横跨历史长河2133年,是一个社会形态。而能让这个社会形态的纯净实质长出一个鲜艳胎记的只有华夏大地第一女性皇帝—

  • 春秋战国人物篇—杀神白起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杀神白起,杀神白起图片壁纸,春秋战国白起

    [var1]起初白起任秦国左庶长,带兵攻打韩国;公元前293年白起带兵多次击破韩魏联军,将韩魏主力包围灭韩魏联军二十四万,经此一战白起一战成名,被提拔任秦国国尉。公元前281年,公元前280年白起率兵两次伐楚均以楚军大败而终。攻占楚国都城,楚军溃不成军,退败到陈,将陈做为新的都城,而后楚国重新聚集武

  • 春秋五霸,楚庄王视力强劲,这其中孙叔敖煞费苦心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楚庄王的自身实力雄厚无可厚非,但是俗话说“孤木不成林,单丝难成线”,一个高明的君主身边必然有一帮贤能之士,在辅佐着他的大业。在楚庄王的麾下也有这么一大批的能人异士,孙叔敖就是这其中之一。孙叔敖是楚国大司马蔿贾的儿子,说起蔿贾,虽然在历史上没有他的儿子有名气,但是也是个智力超群的人物。史书中记载,蔿贾

  • 宰相写下“青鵝”两字惨遭灭门,群臣不解,武则天:将字拆开念念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汉字的构成大有讲究,一个字就可以拆解出几个意思来,两个字也可以合成一个新的汉字,这就是汉字的“弹性”,它可以影响很多事情,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在武则天统治时期,就有这么一个宰相,因为写下了“青鵝”两个字,而招来了灭门之祸,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宰相裴炎 这位宰相便是裴炎,他出身于河东的

  • 战国时代能人辈出,为何周王室没有人才帮助复兴,有这3个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为什么周王室承认赵魏韩三家诸侯,周王室衰落之路,战国时期还有周王室吗

    [var1]1、周王室自己并没有什么招揽人才的意图秦国在秦孝公时期曾颁发过招贤令,能让秦国富强者,愿与他分国土。齐国有稷下学宫,稷下学宫是几乎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吸引了各国士子前去学习讨论,而其他战国对人才的渴望也是当世皆知的,周王室自己并没有什么招揽人才的意图,估计这也是没人才去周王

  • 看隋文帝“杨坚”如何崛起并建立“隋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隋朝杨坚简介,杨坚简介隋朝历代皇帝,隋朝杨坚在位多少年

    一、关陇氏族,杨氏崛起杨坚,祖籍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北朝时,弘农杨氏是关陇一带著名的大姓。据传,东汉太尉杨震的八代孙杨铉是杨氏的祖先,后燕时曾任北平太守。之后,杨氏家族地位显赫,族中一直有人在朝廷中当高官。杨坚的父亲杨忠就是西魏和北周的重要军事将领,协助宇文泰为北周的建立打下了牢固的根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