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宰相写下“青鵝”两字惨遭灭门,群臣不解,武则天:将字拆开念念

宰相写下“青鵝”两字惨遭灭门,群臣不解,武则天:将字拆开念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749 更新时间:2024/2/4 17:23:10

其实,汉字的构成大有讲究,一个字就可以拆解出几个意思来,两个字也可以合成一个新的汉字,这就是汉字的“弹性”,它可以影响很多事情,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在武则天统治时期,就有这么一个宰相,因为写下了“青鵝”两个字,而招来了灭门之祸,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宰相裴炎

这位宰相便是裴炎,他出身于河东的世家大族,从小熟读四书五经,一入仕便官至濮州司仓参军。

后来的裴炎在官场上如鱼得水,一路高升,于调露二年,被唐高宗授予宰相一职,成为唐朝举足轻重的人物。

那时候的唐高宗身体不好,处理国家大事起来力不从心,所以唐高宗将很多政务,都全权交与了武则天处理。

而就是这个机会,才让当时还是皇后的武则天结识了裴炎,两人志向相投,很快就成为了盟友。

李弘病逝之后,太子之位便落到了李贤的手中,人如其名,李贤相貌俊美,才华横溢,深受唐高宗的喜爱。

李贤曾三次监国,在他管理国家的期间,百姓们安居乐业,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因此李贤不仅收获了朝堂众人的拥戴,也让武则天对他产生了猜忌之心。

众所周知,武则天是个狂热的权力爱好者,一个为了能扳倒敌人,而杀死女儿的狠绝之人,怎么可能会允许别人染指她唾手可得的至高皇权,就算那个人是她的亲儿子也不行。

所以680年8月,为了废除李贤的太子之位,武则天联合裴炎,诬陷李贤杀死了术士明崇俨

并在李贤的房间中搜刮出了大量的武器,人证物证俱在,李贤百口莫辩,只能被贬为了庶人。

唐高宗去世之后,李显登基为帝,史称唐中宗。无独有偶,李显这边皇位还没有坐热乎,武则天那边已经开始策划废帝事宜了。

不过要说李显有多无辜,那倒未必,作为唐朝的一国之君,李显上位后的第一件事,竟然是想要封自己的岳父韦玄贞为侍中,甚至还想加封自己的乳母之子为五品大官。

这一随性而为的举动,遭到了朝中众臣的反对,裴炎更是直言上谏。可唐中宗却丝毫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说:“就算把天下拱手让与岳父又如何?”

唐中宗的所作所为,让武则天明白这个儿子就算是能为她所用,也是一个废人,倒不如另立新帝来得实在一点。

于是,在李显上位后的第55天,武则天便发动了政变,废除了唐中宗,改立小儿子李旦为皇帝。

在这两次政变中,裴炎的功劳不言而喻,也正是因为这两次裴炎对武则天的鼎力支持,才让武则天将裴炎视为了心腹大臣,对其委以重任。

青鵝之意

很多人看到这里肯定十分好奇,为何这样一个铁杆盟友,会因为区区“青鵝”二字,就落得灭门的悲惨下场?这一切,还得从武则天成为太后说起。

那时候的唐睿宗只不过是提线木偶,大唐实际上的统治者是身为太后的武则天。

大权在握的武则天为了提拔武家,壮大自己的势力,便提出了要加封武家的先祖为王,还要修建武氏七庙用于供奉。

此消息一出,裴炎是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他在朝堂之上直言道:“武则天身为太后,不应该偏私娘家人,外戚干政是为大忌。”

武则天听后十分不开心,奈何朝中支持裴炎的人数众多,为了稳固政权,武则天只能作罢,但两人就此生下了嫌隙。

后来为了斩草除根,武则天想要斩杀韩王与鲁王,以绝宗室造反之心,但裴炎坚持反对。

他认为武则天这是在为自己登基清除障碍,她绝对不会再将权力交还给唐睿宗,这与裴炎支持武则天的初衷相违背,这对盟友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最终成站到了对立面上。

光宅元年,徐茂公孙子徐敬业在扬州起兵造反,提出要讨伐武则天,重新拥立李显为皇帝。

徐敬业是个聪明人,在得知裴炎与武则天两人之间嫌隙不小的时候,便写信邀请裴炎参与这次的造反行动,并许诺裴炎事成之后必定让他位极人臣,裴炎十分心动,当即便答应了。

不过两个没想到的是,他们的一举一动尽在武则天的掌控之中,武则天派人截获了裴炎送给徐敬业的信,但上面只有“青鵝”二字,可武则天看到之后却勃然大怒,将裴炎斩杀于洛阳。

朝中大臣不解“青鵝”之意,武则天解释道:青字拆分开来是“十二月”,鹅字拆分开来是“我自与”,这不就是在说十二月的造反,他裴炎会在城中当内应吗?犯下如此滔天大罪,我杀他也不为过。

不得不说,武则天不仅在政治上颇有手段,对汉字的研究也是十分精通,换做其他人,可能都不会反应过来这是造反的意思,等兵临城下的时候,就追悔莫及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战国时代能人辈出,为何周王室没有人才帮助复兴,有这3个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为什么周王室承认赵魏韩三家诸侯,周王室衰落之路,战国时期还有周王室吗

    [var1]1、周王室自己并没有什么招揽人才的意图秦国在秦孝公时期曾颁发过招贤令,能让秦国富强者,愿与他分国土。齐国有稷下学宫,稷下学宫是几乎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吸引了各国士子前去学习讨论,而其他战国对人才的渴望也是当世皆知的,周王室自己并没有什么招揽人才的意图,估计这也是没人才去周王

  • 看隋文帝“杨坚”如何崛起并建立“隋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隋朝杨坚简介,杨坚简介隋朝历代皇帝,隋朝杨坚在位多少年

    一、关陇氏族,杨氏崛起杨坚,祖籍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北朝时,弘农杨氏是关陇一带著名的大姓。据传,东汉太尉杨震的八代孙杨铉是杨氏的祖先,后燕时曾任北平太守。之后,杨氏家族地位显赫,族中一直有人在朝廷中当高官。杨坚的父亲杨忠就是西魏和北周的重要军事将领,协助宇文泰为北周的建立打下了牢固的根基,后

  • 春秋战国—吕不韦的传奇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简介,春秋战国中的吕不韦,战国政治家吕不韦

    [var1]传说吕不韦喜欢上了一位美丽漂亮而又舞蹈跳得特好的女子,俩人吃喝玩乐,同吃同睡同行,几月之后该名女子便有了身孕。偶然间吕不韦与嬴异人一同饮酒,看见此女后就被其性感所迷倒,就祈求吕不韦将此女子赠与他。吕不韦当然不舍,但是他已经为让嬴异人回秦国的计划耗费大量家财,为日后飞黄腾达,就忍痛割爱了。

  • 疑心重重的武则天,为何单独信任狄仁杰?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我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武则天对狄仁杰太了解了,她非常相信狄仁杰的为人,知道他不拉帮结派、不公报私仇、而且是非清晰,坚持原则。首先,他不拉帮结派。唐高宗李治曾问狄仁杰:“你是否听说大臣们在议论皇后(指武则天),你有什么看法?”狄仁杰说:“这是陛下的家事,怎么能问外人呢?”因为狄仁杰对事不对人,不管是对唐高

  • 春秋战国时期蔡国历代国君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蔡国历代国君:1、度(?-前1039年,蔡叔度,周武王之弟)2、胡(?-?,蔡仲,蔡叔度之子)[var1]蔡仲3、荒(?-?,蔡伯,蔡仲之子)4、恒(?-?,宫侯,蔡伯荒之子)5、不详(?-前864年,厉侯,宫侯之子)6、不详(?-前837年,武侯,厉侯之子)7、不详(?-前809年,夷侯,武侯之子

  • 盖苏文几次败于薛仁贵,心有不甘,再次借兵,失败后自杀身亡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盖苏文几次围攻追杀唐王李世民,眼见可以大功告成,擒拿住李世民,都被薛仁贵所救。盖苏文数次败于薛仁贵,实在不甘心,于是再次到扶余国借来兵马,要与薛仁贵决一死战,没想到薛仁贵摆下龙门阵。杀得辽军人仰马翻,盖苏文战败逃出阵来。薛仁贵紧随其后追杀而来,盖苏文被追得上天无路,下地无门。最终在无路可逃的情况下,

  • 晋国不分家能取代秦国统一天下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var1]笔者认为有可能,但大概率做不到。我们先来看一下晋国的优势,晋国与周天子的血缘关系最亲近,获封的土地处在中原地区,土地肥沃,气候宜人,非常适合农耕发展,也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人才也特别容易到这里来定居发展。[var1]发达的经济也能孕育出像魏武卒这样的强大军队,北边靠近匈奴的游牧区,有着天

  • 细说历史上真实的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与演义中有很大差距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谥号,唐朝凌烟阁24功臣分别是谁

    唐朝贞观十七年二月廿八戊申日(公元643年3月23日),唐太宗“为人君者,驱驾英材,推心待士”,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是为《二十四功臣图》,比例皆真人大小,画像均面北而立,太宗时常前往怀旧。阁中分为三层:最内一层所画为功勋最高的宰辅之臣;中间一层

  • 年近花甲的孔子为何上台七日,便诛杀少正卯,还要暴尸三日?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var1]可是孔子刚刚上任七天,就下令下了少正卯。杀了还不解气,还要将其暴尸三天。这是为什呢?这个少正卯是何许人也?为什么已经年近花甲的孔子非要把他杀之而后快。少正卯是当时鲁国的大夫,少正是官职,卯是名。所以我们称之为少正卯。而且这个少正卯在鲁国也是一个名人。他和孔子一样都是开办私学,招收学生。而

  • 浅谈安史之乱对唐朝经济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无论是激昂浪漫的诗词,还是那“灭国数十”的强大军事,又或是万国来朝的政治威慑,都让人无限感慨。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强大的帝国,它的转折点也是颇有几分血腥和颓然的味道——安史九年大乱。一场突如其来的“安史之乱”,使得唐朝从此走上了下坡路,也将全盛的大唐帝国彻底拖入了湮灭的泥潭。而造成如此后果的原因,便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