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一件古老兵器,探求上古时代上党部族,展示商代对此战略要地统治

为一件古老兵器,探求上古时代上党部族,展示商代对此战略要地统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382 更新时间:2024/1/19 17:14:23

由于上党位于“太行之巅”,古人也以“太行歧路羊肠曲,上党云山马儿尖”来形容其交通不便。虽然,上党地区的交通不便,但由于上党“盘踞太行之上,居天下之脊,当河朔之喉”,“肘京洛而履京浦,倚太原而跨河朔”,所以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中国历史上,为了争夺上党的控制权展开的大规模战役不计其数,其中最为著名的有战国时代的长平之战、五代时期河东沙陀与后梁的上党争夺战等等。正是由于战乱不断,所以如今的长治地区,出土的各种古代武器已是家常便饭。

在长治博物馆中,就展示了四件商代的“戈”。“戈”一般“长六尺六寸”,其主要攻击方式为“其刃横出,可勾可击”。但是,这种上古时代兵器,并非什么神兵利器,只是普通士兵的寻常装备。只不过,有的“戈”会和“矛”组合成为“戟”,同样也属于普通装备。只是在这四件“戈”中,有一件名为“单穿族徽直内戈”的展品,吸引了我的关注。原因很简单,在初读展品介绍之时,还以为这件“戈”是属于一个名叫“单穿”的民族。只不过后来才明白,这件“戈头”只有一个“孔”,将其固定于长杆之上。只不过,在这件“戈”上有其部族的徽章,作为装饰罢了。

既然不是“单穿民族”的武器,那么这件印有部族徽章的“戈”会属于那个部族呢?根据介绍,这件“戈”是在位于长治市西南的长子县出土的。根据《潞州志》记载,整个上党地区,最早是被皇帝分封给炎帝后裔的封国。但是,按照《长子县志》记载,长子城则是“为帝长子丹朱所筑”。而根据《通志略》的记载,在长子的古部族,“在夏为防风氏,在商为汪芒氏”,而这两个部族都属于北方“赤狄”中的一支。如果按照这些记载来分析,这件“戈”有可能属于炎帝部落,也可能属于唐尧部族,还可能属于赤狄部族。

现在的问题是,这些的古老部族虽然都曾经活跃在古上党地区,但是炎帝部落受封之时,华夏部落联盟刚刚具有雏形;丹朱建城之时,正是华夏部落联盟向家天下过渡的阶段;从“汪芒氏”这样的名字看,赤狄也是处于部落联盟阶段。所以,都没有出现完整的国家机器。那么他们是否有完备的生产体系,来生产用于作战的先进青铜武器也让人有所怀疑。但是根据《尚书大传》及《史记·周本纪》,在长治西南地区曾经出现过一个名叫“耆”的古国。而这个古国,很可能在商王盘亘迁都殷之后形成了真正的国家机器。

因为,盘亘将其堂叔文魁分封在古上党地区,其爵位为侯爵。根据《尚书·酒诰》中记载,商代“越在外服”的官员,按“侯、甸、男、卫、邦伯”排序,可见文魁的地位非常之高。而盘亘将其堂叔分封在上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将其打造为拱卫商朝首都殷的重要军事重镇。所以在文魁被封之后,耆国的国家机器迅速建立,其军事地位和政治地位开始得以大幅提升。到了商王武丁时代,已经被称之“㫖方”的耆国成为了商王朝的的“西史”,也就是帮助商王统领西方诸侯的“方伯”。在得到商王朝极力推崇的背后,是耆国需要承担更为繁重的诸侯国义务。

所以,在商王朝对外的征战中的过程中,耆国不仅需要提供物质支持,还必须直接出兵协助商王朝进行作战。为了在战争中取得胜利,那么锻造先进的武器,就成为耆国不得不进行的重要生产活动。当然,为了向自己的宗主国商朝证明自己的忠心耿耿,也为了避免自己的作战物资被其他参战的诸侯国私吞,在武器上铭记上自诸侯国的印记也成为水到渠成的操作。所以,这件“单穿族徽直内戈”,很可能是文魁及其后裔统治下的耆国的标记或图腾。

不过,作为商王朝的重要盟友,耆国也成为反商力量的眼中钉肉中刺。最终,在商王帝辛(纣王)时期,周文王利用耆国对于商王朝腐朽统治的不满。打着为商王朝征讨不臣之国的旗号,灭掉了古耆国。同时,周文王担心耆国死灰复燃,继续为商王朝效力,还残忍的对耆国进行了一场无情的杀戮。《诗·大雅·桑柔》对此描述为,“民靡有黎,具祸以烬”。耆国的灭亡之后,商王朝再也无法得到上党地区的拱卫,其灭亡的时间也随着到来。

由一件“戈”,讲道了上党地区的古国和古老民族,只是碍于资料和文献有限,也只能考证这么多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商朝的防御体系是怎样的?对皇城的保护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编辑|老涵商朝无论夏氏是否堕落到了谢氏的程度,商氏只是作为历史上的第一个宣传者,还是周氏和后来的自旋医生编造了整个故事,都可能永远不得而知。然而,看来,桀的行为很可能激怒了夏族国家和其他民族,他们欢迎另一种选择.在这种选择下,他们可以享受更大的自由或至少更少的负担,并成为早期的支持者,可能会获得更大

  • 秦国一统天下除了秦始皇的雄才大略之外,这个因素起了很大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国一统天下谁功劳最大,秦始皇的雄才大略,秦国一统天下完整版

    [var1][var1]它就是盛行于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简言之就是远交近攻。从地理位置上看,秦位于函谷关以西,又被称为关西。而其余六国均位于函谷关以东,又称为关东诸国。秦国使用计谋拉拢一些国家来打另外一些国家的策略叫做连横,而其余六国联合起来对付秦国的策略就是合纵。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这合纵连横的代

  • 屈原跳的是什么江在哪个省?有什么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屈原跳的是什么江[var1]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但他也是因爱国而死。公元278年,楚国君主听信佞臣谗言,导致国破人亡,屈原满怀羞愧之心投江。这条江叫汨罗江,发源于黄龙山,上古时期罗国倚江而建,故名为汨罗江。[var1]汨罗江在哪个省汨罗江所属湖南省岳阳市,汨罗江口汇入洞庭湖。汨罗江

  • 被秦王李世民亲自灭掉的四大反王,皆非等闲之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世民怎么收服各路反王,隋末李世民剿灭了多少反王,唐王李世民怎么夺得政权

    [var1] 刘武周 在河南,有个叫王世充的“反王”,他原是一个博览群书、通读经典的大知识分子,不过他不是中原人,血管里流淌的是西域胡人的血。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后,其国号是“郑”; [var1] 王世充 在河北,有个叫窦建德的“反王”,此人是位农民大哥,看起来忠厚慷慨、生活简朴,最爱行侠仗义。他当过隋

  • 赵、魏、韩“三家分晋”后,晋国的国君到哪里去了,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就是这么强大的晋国,最后的下场却和周朝有些类似,国君被诸侯不断架空,最后终于爆发了“三家分晋”,以至于晋国从历史上彻底消失,那么晋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灭亡,在“三家分晋”的过程中晋国国君下场又如何呢?[var1] 六强变四强 到了公元前497年,经过晋国内部的一系列动乱之后,其实当时的晋国国君实权已经

  • 赢驷:差点被割鼻子的秦君,杀商鞅,第一位秦王,与张仪相知退敌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张仪是怎么评价商鞅的,嬴驷为什么临死后悔杀商鞅,历史上嬴驷真的看望过商鞅吗

    但商鞅的结局却是惨烈的,他因为推进变法而得罪了多数人的利益,最终被秦国的一位君主车裂而死,而这个君主却在杀了商鞅后仍然采用商鞅的变法内容,并且内修政治、外拓宽疆土,最后使秦走向真正的强国之路,这个君主就是秦国惠文王嬴驷。[var1] ?年轻太子多叛逆,只身犯法难逃罚 嬴驷是秦国的公子,是大名鼎鼎的秦

  • 赢稷: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较长的国君之一,组织了长平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秦惠文王赢驷去世以后,秦武王赢荡即位。秦武王是一个好武之人,从小的时候就酷爱武力,而且崇信武士。在武士的激烈下,前往周天子的地方举鼎,但是没有想到却因为伤到了胫骨,气绝身亡,秦国内部发生冲突。[var1] 秦昭襄王赢稷是秦惠文王赢驷和芈八子的儿子,秦惠文王赢驷还在世的时候,朝中就因为立长(秦武王赢荡

  • 范蠡与西施的爱情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范蠡与西施的故事,西施,范蠡怎么读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有四大美女,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与范蠡之间的故事。[var1] 西施,春秋末期出生于越国句无苎萝村(今浙江省诸暨市苎萝村),自幼随母浣纱江边,故又称"浣纱女"。她天生丽质、倾国倾城,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范蠡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从政时,辅佐越王勾践,挽救了处在危

  • 战国七雄,各国第一个称王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战国时期七雄实力排名,战国时期七雄争霸的故事,战国七雄都谁称王

    其实,周武王分封的8个公国都是有背景的,虞国是周文王的叔叔太伯和仲雍所建立的公国;虢国是周武王的叔叔虢仲、虢叔所建立的公国;宋国是商朝后裔所建立的公国;杞国是大禹治水那个大禹的后代所建立的公国;陈国是舜帝的后裔所建立的公国;祝国是尧帝的后裔所建立的公国;蓟国是黄帝的后裔所建立的公国;焦国是炎帝的后裔

  • 战国七雄各自的始祖是谁,哪个国家最开始地位最尊贵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1、齐国齐国的始祖是大名鼎鼎的姜子牙,公元前1046年姜子牙辅佐周武王灭商后,被周武王封于齐地,封国建邦,齐国是个侯爵国。齐国自建国开始,数代君主励精图治,到第16代君主齐桓公时,齐国已经是疆域濒临大海的东方大国,齐桓公通过“尊王攘夷”,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然而战国时期的齐国已经不是姜子牙传下来的姜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