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一考生,抱着36个馒头参加科举考试,康熙大喜:状元就是你了

清朝一考生,抱着36个馒头参加科举考试,康熙大喜:状元就是你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176 更新时间:2024/2/4 17:17:38

盲率高达90%的古代,读书人是真正的凤麟角,状元更是优中选优的人中龙凤,是天下读书人的楷模。自隋文帝废九品开科举以来,数千年的历史诞生的状元不过六百余位。这些莘莘学子经过宦海沉浮的历练后,大多都成了当朝栋梁之材,当然学识渊博并不代表行端表正,这些状元郎有的举止木讷,有的古灵精怪。

康熙一朝就有位考生背着数十个馒头进贡院参考,亲临考场的康熙大喜过旺,立马吩咐手下官员钦定此人为本朝状元。这人名叫蟠,是江苏徐州的世家子弟。在明末清初的动荡时期,李家先祖秉承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不当官不入仕,硬是捱过了政权交替和满清入关时对汉人的清洗屠杀。

到康熙时,战乱的中原已渐渐平息纷争,生活也逐渐恢复正轨,李家经过数代人的努力已成为当地有名的望族,可李蟠却是个家族异类,虽然在长辈的调教下,李蟠把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读经说时头头是道,可偏偏生就一副粗犷模样,身高七尺满脸胡须,看上去这哪儿是个读书人,活脱脱一个城西屠户。

在信奉相由心生的古代,李蟠的这副尊容简直是入仕为官的绊脚石,家中长辈也因他这副尊荣时常长吁短叹,李蟠也是自家知自家事,渐渐打消了通过科举寻个出身的念头,一心想做个闲云野鹤的富家翁。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科举制度到了清朝已经十分完善。先是乡试,然后会试,最后殿试,层层选拔,择优录取,一级一级等级分明,只有通过乡试的举人才能逐级上考,可以说能进京赶考的学子,都是当世的顶尖人才。虽然古代的文盲率高达90%,但考试的试题却一点都不简单,有许多读书人考了一辈子也没能迈过相似的门槛儿。满头白发时也仅仅是个童生。说到这儿,是不是就能理解《儒林外史》中描绘中举的范进那颠疯痴狂的劲儿了?

唯一对考生们可以算作是利好的消息便是。科举不设考试次数的限制,只要有报考的心儿,有财力支撑,真的可以活到老考到老。与高考不同,古代科举是正儿八经的硬通货,一旦迈入成功的门槛,哪怕仅仅是个秀才,那也绝对算得上是人生的转折点,封建朝对读书人的待遇十分优渥,秀才便可以仗剑长衫游历天下,不但不用朝廷缴纳赋税,每年官府还按时按晌地发放例银。

科考之门的背后就是通向高官后路的台阶,一旦取得功名,高官得坐,骏马得骑,人生好不快哉。也正是因为这丰厚的回报,古代考生绞尽脑汁发明了许多作弊的方法,用老鼠胡须制笔写下蝇头小楷,将馒头掏空放入小抄、贿赂考官监考时放水、试卷做标记以图审卷官员网开一面,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面对愈演愈愈烈的作弊形式,官府也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到明清时,赶考的考生已犹如坐牢般被困在狭小的考场内,考试期间不得出入,吃喝拉撒都在考场的小格子中解决,可话虽这么说,相信没有一个考生会愿意在考官的众目睽睽之下,自由奔放的排泄体内污秽上次以往,考生们就形成了少带干粮少吃饭,尽快答卷捱到考试结束的风俗。

可李蟠却是个另类,在手无缚鸡之力的考生人群中,心宽体胖的李蟠犹如鹤立鸡群,别人小小包裹内装的大都是笔墨纸砚,而他则背了满满一包袱馒头。“食量大如牛”变成了李蟠在考官心目中的印象,考试时李蟠也显得与众不同。别人都是屏气凝神的答题,而他却像是把馒头当成了解题思路般边吃边答。

还没等考试结束,这个考生的特立独行便已传遍了京城大街小巷,甚至连紫禁城内的康熙都听说了这个食量极大的黑脸贡生,在阅卷时,李蟠试卷中对时局的判断和分析颇为老道,让康熙眼前一亮,老皇帝连忙命人宣李蟠进殿奏对,没想到这个黑脸虬髯的大汉却是心细如发,面对皇帝的问题步步为营,侃侃而谈,深得康熙的赏识。

升起爱才之心的康熙问起李蟠的姓名,一番对答之后发现,原来这就是那个“食量大如牛”的奇葩考生,粗犷的外表,缜密的心思再配上狂吃数十个馒头的趣事,让康熙不由开怀大笑,当场宣布李蟠是本届的新科状元。

李蟠也因此一飞冲天,可世事难料,众人皆不知李蟠的才情,房间也纷纷传闻他是靠狂吃馒头哗众取宠才拿下的状元宝座,诗词歌赋样样不通,四书五经不值一哂,李蟠虽进了翰林院,却备受同僚排挤,上司冷落,一代英才竟无报效之地。

成也馒头败也馒头,李蟠因馒头异事寻得龙颜大悦,却又因馒头落得个惨淡收场,真真令人不胜唏嘘!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内阁首辅,皇帝赐给他一只金碗,却让他活活饿死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内阁首辅列表一览,明代金碗图片,明朝内阁首辅排行榜

    明朝内阁制度开世界中枢政治制度的先河,比西方最早的英国内阁的面世还提前了4个世纪。明朝内阁制度中,首席阁臣掌有票拟大权,他们有一个响亮的通俗称呼——内阁首辅,有明一代三百年,共产生了八十多位内阁首辅。其中有一位,皇帝赐他一只金碗,后来却令其活活饿死。▲明太祖朱元璋剧照内阁制度何以确立,有着特殊的历史

  • 咸丰年间一桩命案,可见“人狂有祸”四个字绝非虚言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不信,您瞧以下这段故事。话说在那清朝咸丰年间,陕西乾州地面上出了这样一个人物,此人姓熊名大才,自小歪毛淘气,成人之后,不务正业,尽干些偷鸡摸狗,敲诈勒索的勾当。您说,如此一个人物,谁又能待见?谁又能不怕?有人或许要问,难道就任由他横行乡里,官家为何不法办他呢?这就是问题关键了,一来大伙儿怕他,也就没

  • 大臣问如何解决异域女俘虏,朱元璋回信显露本性,却让女俘虏高兴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34位功臣名录,朱元璋和陈友谅,杨宪被朱元璋赐死的原因

    元朝末年的时候,百姓生活困苦,官府贪污腐败,对百姓的压榨十分严重,再加上当时各种灾荒不断,导致百姓民不聊生。就是在这样的一种社会环境之下,元朝末年的时候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最终在朱元璋的带领之下的起义军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历史上的又一个王朝——明朝。我们都知道元朝的时候,高丽是元朝的一个附属

  • 《雍正王朝》23年,演员境况不一,有人住千万别墅,有人晚节不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雍正王朝演员今昔对比,雍正王朝原来的演员,雍正王朝里的黄金配角

    直到1999年《雍正王朝》年开播为止,填补了清代雍正时期的一些历史,改变了大众对雍正的片面看法。《雍正王朝》自开播以来,多次创下收视新高,斩获各奖项,创造了一个个“传奇”。 谁也想象不到,这样的历史大剧竟是由从未写过电影剧本的刘和平、半路出家的制片人刘文武、第一次拍摄古装剧的女导演胡玫完成的,实际上

  • 除了《满江红·写怀》,传说岳飞还写有这些书法作品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满江红·写怀作者:岳飞 【宋】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

  • 《满江红》时代背景:岳飞被害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满江红》电影中的秦桧正月初一,开年电影《满江红》上映。不同于以往南宋时代的影视剧中多以岳飞抗金或辛弃疾南下为背景,《满江红》将时间设定在南宋绍兴十六年(即岳飞死后四年)实属罕见。翻阅史简,这一年看似“无大事发生”,那么,真实情况究竟如何?01绍兴十六年岳飞蒙难,和议达成。对于北方士民而言,由于长期

  • 一组上色老照片,带你穿越到100多年前的清朝,与电视上的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1 / 9 在中国的晚清时期,西方的摄影技术也十分发达,有不少洋人带着摄像机来到中国,用他们的镜头记录了当时的中国百态,本组图片是由一位美国的摄影师在清朝灭亡前来到中国,拍摄了很多珍贵老照片,后来又经过人工上色,使得照片更加的生动。图:北京街头的一处理发摊。2 / 9 街头卖小食品的商贩,有三个孩子

  • 尹立祥||慈禧与延津行宫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在延津作家刘震云作品《故乡相处流传》里,描写慈禧太后专门为了上辈子的情人“六指哥”来了趟延津,还和六指哥发生了不可言语的一夜温存。 我很好奇慈禧和光绪怎么来到延津了?她们来干什么了?什么是“庚子西狩”?什么是“两宫回銮”。莫非真是像刘震云说描写的慈禧是为了上辈子的轮回转世的情人“六指哥”来延津的吗?

  • 蓝玉的凄惨下场一年前早已定下,原因绝非造反,更不是私占王妃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在历史上,有两位皇帝以诛杀功臣闻名,一个是被评论为“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汉高祖刘邦,而另一个是明太祖朱元璋。要说朱元璋诛杀功臣,比起汉高祖刘邦还要有过之而无不及。仅胡蓝党案就诛杀了一公、十三侯和二伯。在明初四大案中,蓝玉案发生在最后。经此一案后,明初开国功臣中被封为公侯的,除了颍国公傅

  • 《翻开历史看大清》|一个票友眼中的中国史「福临卷」243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一口气看完大清史,中国通史之清朝的崛起,清代福临简历

    挺进东南就在西线高歌猛进的同时,东南战场也相当顺利。除了前文说年轻有为的勒克德浑表现不俗之外,其实还有一位高人在主持局面。我们的老朋友,洪城畴同志。多尔衮任命他为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允许其便宜行事,可以不受勒克德浑节制。洪城畴对待前明地方势力的态度比较温和,一般以招抚为主。毕竟过去同朝为官,他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