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内阁首辅,皇帝赐给他一只金碗,却让他活活饿死

明朝内阁首辅,皇帝赐给他一只金碗,却让他活活饿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202 更新时间:2024/2/16 0:54:42

明朝内阁制度开世界中枢政治制度的先河,比西方最早的英国内阁的面世还提前了4个世纪。明朝内阁制度中,首席阁臣掌有票拟大权,他们有一个响亮的通俗称呼——内阁首辅,有明一代三百年,共产生了八十多位内阁首辅。其中有一位,皇帝赐他一只金碗,后来却令其活活饿死。

▲明太祖朱元璋剧照

内阁制度何以确立,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明太祖朱元璋感于元朝相权过大,导致朝政黑暗,吏治混乱的现象,遂于建国初废除丞相制度。趁着身强力壮、精力充沛,事无巨细皆揽于己身。明太祖釜底抽薪,绝除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简单粗暴而行之有效。

可问题是,貌似只有明太祖朱元璋能吃得消如此高强度的工作,在几乎没有助手的情况下阅览决策全国政务。尽管如此,朱元璋还是设置了几位大学士,仅供参谋顾问之用,这形成了明朝内阁的雏形。明成祖朱棣即位后,就迫不及待的派几位重臣入值,内阁制度由此正式确立。

▲内阁制度的摇篮文渊阁

起初,内阁阁臣只有五六品的官秩,负责的事务也丝毫不涉及政治。后来职权日重,乃至于日后成为中枢权力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与皇权分庭抗礼。内阁事实上已经取代以往丞相之权,成为皇权又一大制约,历史就是这么诡谲。

职权逐渐加强的内阁,成就了内阁首辅超然的政治地位:名义上的“一人之下”,却代表了整个当朝文官集团,说其权倾朝野、位比天子一点都不为过。内阁中人包括首辅在内,皆是饱学诗书、满腹经纶之人,进士出身,这保证了阁臣拥有卓越的才学。

明成祖朱棣剧照

“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内阁阁臣的才学可以甄选,其德行为人却难以考量,故而难免会发生阁臣为祸朝政、引发朝局混乱的现象。而之中最为臭名昭著的,影响最大者,当属嘉靖朝首辅权奸严嵩

1505年,严嵩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也算是半只脚踏入了仕途。有意思的是,早期的严嵩背负家庭殷切期望,膺怀忠君报国之志向,尚能够保留为官气节,对当时官场污浊也敢于发声。他的“质变”,源于仕途上的屡屡碰壁和不如意。

终于他“顿悟”,只要善于逢迎拍马,投身黑暗,他就能步上仕途高升的捷径。于是,严嵩选择了自污以换取高官厚禄的不归途,一条道走到黑,可怜可悲又可恨。严嵩为达目的,无所不用其极,对当时的内阁首辅夏言,对当朝皇帝嘉靖帝,极尽谄媚之能。

▲严嵩步入自己的人生深渊

因为他善于揣摩他人心思,投其所好,严嵩得以步步高升,逐渐进入帝国权力中心。这条“白眼狼”为了扫除前进道路上的政敌,竟对昔日恩人夏言下手,利用其刚正直率的性格,构陷获罪,最终置其于死地。

一个巴掌拍不响。严嵩得以长期担任帝国首辅,独揽大权二十年,离不开“撒手皇帝”嘉靖的宠信和扶持。嘉靖宠信道教,严嵩投其所好,费尽心思琢磨研写青词(举行道教仪式时用的祝文),竟达到通宵达旦、废寝忘食的地步。

“皇天不负有心人”,严嵩用一手高超的写青词的本领最终在嘉靖皇帝心中取得了特殊的地位。当上内阁首辅的严嵩,一改往日“人畜无害”的形象,大肆培植党羽,鱼肉百姓,对敢于挑战他权威的官员一律予以重处,轻者罢官下狱,重则流放处死。

此时的严嵩俨然一副“天下第二”的姿态,对弹劾他劣迹的人绝不姑息,最出名的是忠臣沈炼、杨继盛的冒死进谏。沈、杨二人之死,天下人无不痛惜流涕。多行不义必自毙,名臣徐玠忍辱负重,抓住时机将权奸严嵩父子二人扳倒。

▲金碗

当时严嵩已经80多岁,嘉靖酌情削去了严嵩的官职,没收他所有的家产,给他留下了半条命。除此之外,还赐给他一只金碗,令他奉旨沿街乞讨为生。这可不是什么恩赏,要知道,奸贼严嵩当时已形同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狠的牙根都痒痒,哪里会有人施舍他饭菜。再者说,用金碗乞讨,又怎么会有人相信他。

1567年,年老的严嵩饥寒交迫,病死家乡,《明史》将其列为明朝六大奸臣之一。

更多文章

  • 咸丰年间一桩命案,可见“人狂有祸”四个字绝非虚言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不信,您瞧以下这段故事。话说在那清朝咸丰年间,陕西乾州地面上出了这样一个人物,此人姓熊名大才,自小歪毛淘气,成人之后,不务正业,尽干些偷鸡摸狗,敲诈勒索的勾当。您说,如此一个人物,谁又能待见?谁又能不怕?有人或许要问,难道就任由他横行乡里,官家为何不法办他呢?这就是问题关键了,一来大伙儿怕他,也就没

  • 大臣问如何解决异域女俘虏,朱元璋回信显露本性,却让女俘虏高兴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34位功臣名录,朱元璋和陈友谅,杨宪被朱元璋赐死的原因

    元朝末年的时候,百姓生活困苦,官府贪污腐败,对百姓的压榨十分严重,再加上当时各种灾荒不断,导致百姓民不聊生。就是在这样的一种社会环境之下,元朝末年的时候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最终在朱元璋的带领之下的起义军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历史上的又一个王朝——明朝。我们都知道元朝的时候,高丽是元朝的一个附属

  • 《雍正王朝》23年,演员境况不一,有人住千万别墅,有人晚节不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雍正王朝演员今昔对比,雍正王朝原来的演员,雍正王朝里的黄金配角

    直到1999年《雍正王朝》年开播为止,填补了清代雍正时期的一些历史,改变了大众对雍正的片面看法。《雍正王朝》自开播以来,多次创下收视新高,斩获各奖项,创造了一个个“传奇”。 谁也想象不到,这样的历史大剧竟是由从未写过电影剧本的刘和平、半路出家的制片人刘文武、第一次拍摄古装剧的女导演胡玫完成的,实际上

  • 除了《满江红·写怀》,传说岳飞还写有这些书法作品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满江红·写怀作者:岳飞 【宋】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

  • 《满江红》时代背景:岳飞被害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满江红》电影中的秦桧正月初一,开年电影《满江红》上映。不同于以往南宋时代的影视剧中多以岳飞抗金或辛弃疾南下为背景,《满江红》将时间设定在南宋绍兴十六年(即岳飞死后四年)实属罕见。翻阅史简,这一年看似“无大事发生”,那么,真实情况究竟如何?01绍兴十六年岳飞蒙难,和议达成。对于北方士民而言,由于长期

  • 一组上色老照片,带你穿越到100多年前的清朝,与电视上的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1 / 9 在中国的晚清时期,西方的摄影技术也十分发达,有不少洋人带着摄像机来到中国,用他们的镜头记录了当时的中国百态,本组图片是由一位美国的摄影师在清朝灭亡前来到中国,拍摄了很多珍贵老照片,后来又经过人工上色,使得照片更加的生动。图:北京街头的一处理发摊。2 / 9 街头卖小食品的商贩,有三个孩子

  • 尹立祥||慈禧与延津行宫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在延津作家刘震云作品《故乡相处流传》里,描写慈禧太后专门为了上辈子的情人“六指哥”来了趟延津,还和六指哥发生了不可言语的一夜温存。 我很好奇慈禧和光绪怎么来到延津了?她们来干什么了?什么是“庚子西狩”?什么是“两宫回銮”。莫非真是像刘震云说描写的慈禧是为了上辈子的轮回转世的情人“六指哥”来延津的吗?

  • 蓝玉的凄惨下场一年前早已定下,原因绝非造反,更不是私占王妃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在历史上,有两位皇帝以诛杀功臣闻名,一个是被评论为“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汉高祖刘邦,而另一个是明太祖朱元璋。要说朱元璋诛杀功臣,比起汉高祖刘邦还要有过之而无不及。仅胡蓝党案就诛杀了一公、十三侯和二伯。在明初四大案中,蓝玉案发生在最后。经此一案后,明初开国功臣中被封为公侯的,除了颍国公傅

  • 《翻开历史看大清》|一个票友眼中的中国史「福临卷」243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一口气看完大清史,中国通史之清朝的崛起,清代福临简历

    挺进东南就在西线高歌猛进的同时,东南战场也相当顺利。除了前文说年轻有为的勒克德浑表现不俗之外,其实还有一位高人在主持局面。我们的老朋友,洪城畴同志。多尔衮任命他为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允许其便宜行事,可以不受勒克德浑节制。洪城畴对待前明地方势力的态度比较温和,一般以招抚为主。毕竟过去同朝为官,他深

  • 马皇后大脚被嘲笑,朱元璋杀了那一整条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那时候上层社会的女人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用干活,所以都是从小要裹小脚,这样才显得好看又尊贵。马皇后从小就是个孤儿,寄人篱下,整天洗衣做饭、扫地擦桌子的,又没有爹娘照顾,自然也没这福气,只能长这一双大脚。马皇后虽然长得不怎么漂亮,但是内心非常善良,也是一个贤惠的好妻子。郭子兴这个人是个大老粗,不如朱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