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康熙大帝,一个被外国人推出的皇帝

清朝康熙大帝,一个被外国人推出的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872 更新时间:2024/2/7 0:56:35

庶妃没有正式地位,没有单独的宫殿居住,更不会行册封之礼。生的儿子绝对不会有继承皇位的可能。可想而知小玄烨的童年并不幸福。小玄烨刚出生不久,便染上了当时视为“洪水猛兽”的天花。天花大家都知道,在那个时代,治愈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偏偏小玄烨却奇迹般的活了过来,不过由此脸上也张满了麻子。人长的丑不说,不幸却是一踵接一踵,八岁的时候父亲顺治挂了,十岁的时候生母也生病走了,身为孤儿的小玄烨这下更是令周围的人不待见了。孤独的小玄烨见没人理他,只好用功学习。无论严寒酷暑,都是晚睡早起,从不间断,认真研读汉人的知识读本,在学习好的同时,还拜武艺高强的侍卫阿舒默尔根刻苦练习骑射技术,练得了一身好武功。丰富的知识量和强健的身体为他打来当皇帝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康熙的例子给我们也起到了一个好的榜样。那就是欲成成大事,必先用功学习,锻炼身体。知识匮乏,没有健康,天天坐了电脑前面看一些小电影,迷恋于一些网络游戏,对于人生的未来想再多也都是白费。

顺治生病的时候,大皇子已死,谁来继承皇家大业成了孝庄太后的心事。孝庄太后这天召来了最为信任的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向他请教该立谁为帝。

汤若望沉默了半晌,缓缓说道:“依臣之意,应选玄烨。”孝庄大惊失色:“不知爱卿何出此言?那玄烨出身庶妃,按我朝惯例应当从正妃中选出才对啊。”汤若望不急不忙说道:“因为玄烨出过天花,想那天花属不治之症,但如果患过之后,此生将永不再出。为了保我大清之社稷,如果选一个未出过天花之人立为皇帝,一旦感染天花,小命不保暂且不说,天下也会因皇位缺失出现动乱,出于此因,臣才有此建议。”孝庄听了汤若望一番话后,点头称是。于是在孝庄的极力推荐下,八岁的小玄烨就此幸运的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凭什么一个外国人就此决定了皇位继承人?汤若望又何德何能?咱来看看他的简历:汤若望,男,德国人,原名约翰·亚当·沙尔·冯·白尔,1592年出生,毕业于罗马德意志学院。对哲学、古典文学、数理天文学颇有研究。1611年10月,加入耶稣会,在罗马安德烈奥修道院任见习修士。1613年10月-1617年3月,进入罗马学院,学习神学和数学研究。毕业那年晋升为神父。1619年7月-1622年12月,澳门圣·保禄学院任传教士,开始研究中国经史伦理。1622年已熟悉中文的约翰估计也是嫌自己的名字太长,念起来太绕口,于是改中文名汤若望。1623年-1627年,任明政府北京城传教士。期间成功预测月食,计算出北京子午圈和罗马子午圈的距离。发表关于日食的论文两篇呈报朝廷,并用中文写了一本介绍望远镜知识的《远镜说》,得到了明崇祯帝的欣赏。1627年-1630年,任明政府西安传教士。期间,《远镜说》正式刊印,成为中国光学和望远镜制造技术奠基性著作。1630年-1644年,任明政府钦天监事。期间发表巨著《坤舆格致》,也就是集开采、冶金技术为一身的技术性学术专著。并建立大炮制造厂,两年造了20门大炮。崇祯帝赐“钦褒天学”。1644年3月,明亡,修订《时宪历》献给清政府,得到了多尔衮的赏识,11月任钦天监事。1645年12月将自己所写的《西洋历法新书》进呈清朝,发行全国,是中国编制农历的基础。1646年任太常寺少卿,正四品。1651年1月,给孝庄参谋,为顺治帝选了亲政的日子。这在以后顺治帝听说后对他倍加好感。同时因治好了孝庄侄女和顺治皇后的病被孝庄尊称为义父,顺治称其为“玛法”,也就是尊敬的老爷爷的意思。1651年9月,升太常寺卿,正三品。1654年,加封为“通玄教师”。1657年,赐“通政使司通政使”。1658年2月2日,赐“光禄大夫”,正一品。1661年,加封其祖上三代为正一品。这个就不知道德国人承认不承认了,但对汤若望来说算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1664年,因传教士影响太大,与民众引发冲突,失去顺治保护的汤若望遭安徽学者杨光先弹劾,经议政会议研究,被鳌拜判其凌迟处死,但因北京地震被赦免。1666年8月,病死。1669年9月,康熙为其平反,恢复“通玄教师”之名。12月赐地重葬。之所以把汤若望的简历拿出来,主要是因为他不仅仅是传教士,他对中国的天文历学、科技、军事等均有突出的贡献,影响了明清两个朝代,现在我们使用的农历就是他进行修订的,他是中西文化交流、中国科技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人物,再加上他会溜须拍马,两个朝代都对他宠爱有加。虽然后期因为基督信徒聚众闹事影响了他,但是最终还是为其进行了平反。

而顺治末期正是汤若望最得宠的时候,连孝庄都称之为义父了,可见他对皇位继承人的推荐是相当的有分量,而事实也证明了他的推荐加上孝庄的采纳产生了一个千古一帝,也由此使大清朝进入长达一百多年的康乾盛世。而汤若望的简历再一次向我们证实,一个人不论出身,不分贵贱,只要你学识渊博,真正有本事,无论你领导换了多少个,你一样可以得到重用。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红楼梦:商人出身的薛宝钗,为何要在贾府打造完美人设?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薛宝钗为什么一直住在贾府,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到底是怎样的人,红楼梦关于薛宝钗的地位

    本来宝钗来贾府只是走亲戚,住几天就回去了,不会带给别人困扰。事实上却不是这样,宝钗来了以后,就没有离开过。宝钗艳冠群芳,温柔敦厚,随分从时,是个标准的封建淑女,她来了贾府以后,让黛玉很不自在,处处被比下去,黛玉心里难免会不舒服,对宝钗有些敌意。奇怪的是博学多才的宝钗已经得到了很多好评,把黛玉比下去了

  • 雷暴雨过后,考古队持枪进入康熙地宫,回来后要求永久关闭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康熙墓地宫打开了吗,康熙地宫被谁盗的,康熙墓被盗过吗

    清皇陵是清朝历代统治者去世后的安身之所,比较著名的有清东陵、孝陵、裕陵、景陵、菩陀峪定东陵,其中景陵是康熙皇帝陵寝,裕陵是乾隆皇帝陵寝,定东陵是慈禧太后陵寝。清皇陵不仅是帝王陵,更是一座大宝库。古时候讲究事死如事生,王室皇家更是如此,陵寝中堆放大量金银宝物作陪葬,以期去世后也能享受生前的一切,尤其是

  • 和珅妻妾成群,为何只爱这个女人?只因为她有这个绝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和珅的第一个老婆就是冯霁雯。当时和珅还没有现在这么厉害,他当时就是一个比较寒酸的读书人。而冯霁雯却是当朝宰相的孙女,冯霁雯没有介意和坤的身份,义无反顾的嫁给了他,并且在之后还认真的对待他,因为冯霁雯对和珅的好已经烙在和珅的心里了,所以和珅就非常感激冯霁雯。和珅为了能够考取功名,所以就发奋的学习,因为

  • 清朝灭亡后,漂亮的格格们今何在?其后人都成了大明星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的最后一位格格,清朝格格旗装走秀,清朝格格的等级是怎么划分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朝的光盛世在历史的发展中也不过一个小片段,今天昌盛的国家,明天可能就沦为战俘,今天和睦的家庭,明日可能就流于战乱。在漫长的历史文明中,有一个朝代曾经存活了二百七十六年之久,在这期间传了十位帝王,却在一夕之间覆灭,从此成为过去。没错,就是清朝。小编今天啊,就和各位讲清朝

  • 雍正王朝:康熙为什么训斥罢黜佟国维 提拔隆科多为顾命大臣?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以佟国维为党羽的势力太大,威胁到王朝稳定。要想知道这里面的细枝末节,我们必须要知道佟国维有什么背景?为什么会让康熙如此忌惮?1、佟国维的父亲佟图赖,又名佟图奈(1606年 - 1658年),镶黄旗汉军,封一等公,正蓝旗汉军旗主,为康熙帝外公。2、佟国维的姐姐孝康章皇后佟佳氏(1640年12月31日

  • 明清奇案:道光六年,“刘文魁聚众强抢奸污妇女案”始末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话说清道光六年二月初,吉林省某镇刘家寨的村民于太病故,遗下年仅二十五岁的妻子钟氏。可怜钟氏,才二十五岁就守了寡,这往后的日子可咋过呀?好巧不巧,同属刘家寨的刘文魁,年逾三十,尚未娶妻,他早就觊觎钟氏姿色,于是在福薄命短的丁太入土一月之后,携带礼品来到于家,面见于太的老爹于功佩,希望于大叔成全一桩好事

  • 和珅死前冒着杀头的罪名,做了一件大好事,让后人受益无穷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在进乾隆刚刚驾崩15天后,和珅就被抄家赐死,这位主宰乾隆一朝20余年的帝国宰相,被抄出八亿两之多的白银,他的财富坐实了贪污之名。和珅在乾隆的庇护之下,贪污纳贿亦因为野心膨胀屠害过忠良,他的下场皆是作茧自缚。但是细究史料我们发现,和珅却也是个贫困起家,满腹学识的才子,他生前就曾

  • 此人说自己“刀枪不入”,袁世凯听后笑了,拔出枪对他迎头就是一枪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当时的清政府饱受列强的侵略,义和团当时又和洋人作对,慈禧太后高兴,便在背后极力的支持着义和团,义和团当时本来就够猖狂的了,慈禧太后在这时候跳出来支持他们,他们便更加的不守规矩了,清政府也看出了他们的这种不良风气。慈禧太后便派袁世凯处理这件事情,某天,在北京一个官员的带领下袁世凯见到了北京一个拳团的大

  • 清朝这位军机大臣死得真窝囊,在马桶上边吃边拉,把自己给拉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进入近代之后,虽说天朝上国之名是日益幻灭,但是皇家和权贵的风光并未减缩,直到步入二十世纪,由义和团运动引起的八国联军侵华战败慈禧太后慌忙逃离北京城,才算翻了个篇。而此时的军机大臣,共有六位。礼亲王世铎作为其名义上的首领却手中并无实权,其中实际意义上的统领为一直深受慈禧太后信任的荣禄。而其余四位,分别

  • 曾国藩一生信奉的十大处世哲学,学会三条就能受益终身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曾国藩对洋人的坚船利炮、千里镜、自鸣钟等机器非常佩服。三十年前惨败给洋人教训,让他记忆犹新。经过十多年的戎马倥惚,他明白了这样的道理:与洋人相争,不在于一时一事的输赢,而在于长远的胜负。中国目前不如洋人,一旦开仗,只有失败。要靠“打脱牙和血吞”的精神,奋发才能图强。2、每逢大事有静气曾国藩年轻时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