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武则天为什么要给自己立无字丰碑?有何深层意义?

武则天为什么要给自己立无字丰碑?有何深层意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144 更新时间:2024/2/2 1:53:21

但是目前历史上存在着一个谜题,就是武则天给自己修建了一座无字碑。我们都知道每位皇帝在世时就会给自己修建陵墓,而且会在墓碑上刻下一段文字来描述自己的生平伟绩。但是武则天为什么没有在碑上刻下自己的功绩呢?

在武则天与唐高宗合葬的乾陵,立了2块石碑,其中西边的一块是属于唐高宗的,上面刻着唐高宗的丰功伟绩,而东边的那一块是属于武则天的,8米高的石碑上面竟然一个字没有,这就是非常著名的武则天无字碑。

武则天为什么要立这样一个无字碑呢?很多人给出了解释,其中第一种解释就是武则天认为自己功劳太大太多了,无法用文字来形容概括;第二种解释与第一种恰恰相反,武则天认为自己罪孽深重,所以不敢在碑上写下这些历史;第三种解释就是武则天认为自己千秋功过自有后人去评说,所以干脆留下了一片空白。

那么对于以上的这三种说法哪一个更加合理呢?其实这三种说法中没有一个是正确的说法,因为这块无字碑是武则天死后立下的,和武则天本人其实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那么为什么这块碑上是空无一字的呢?这要从中国古代的皇帝陵寝制度说起。

本来中国古代的皇帝陵寝是不立碑的,因为皇帝的功劳是非常大的,不是一块碑所能概括的,武则天是一个喜欢标新立异的人,经常叛经离道的人,所以在唐高宗死了以后,武则天认为有必要去表彰唐高宗的丰功伟绩,所以就突破了帝王不立碑的传统,给唐高宗立了一块碑,在上面刻下了一篇她亲自写的文章,叫做《述圣纪》,这篇文章表达出了她对唐高宗的敬仰之情。这块碑立起来之后,又成为了新的传统。

在武则天去世以后,唐中宗李显也想要给她立一块碑,但是在选好了石头,刻好了图案之后,麻烦也出现了,到底在该怎么评价武则天呢?武则天在退位以后,唐朝就进入了政局非常动荡的时期,从神龙元年到先天元年,也就是武则天去世前后的八年时间里,共发生了七次政变。皇帝变化也是非常快的,从武则天换成了李显。又换成了李重茂,又换成了李旦,最后才稳定到唐玄宗李隆基

所以这其中所有的政治势力都是轮番上演的,而且每个派系对于武则天的评价也是不同的。这样的情况之下,武则天的尊号就换了很多次,先后被人叫做则天大圣皇帝,则天大圣皇后,天后,大圣天后,天后圣帝,圣后等等。直到唐玄宗天宝八年才改成了则天顺圣皇后。但是这个时候距离武则天去世已经过去40多年了,所以在这么漫长的时间里没有人可以给武则天一个确定的评价,所以刻碑的事最后便不了了之了,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无字碑。

虽然无字碑的浪漫说法不成立,但是从精神实质的角度上来说,这位女皇帝在历史的长河中就像高大的无字碑矗立在乾陵一样,不断地引起后人的兴趣和探索。那么我们今天又该如何评价中国历史上这位独一无二的女皇帝呢?她的传奇的一生以及长达半个世纪的政治统治又让我们该如何评价呢?

其实武则天一生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她的矛盾性,不管是在政绩上还是在性格上,她都是矛盾的。

政绩

从政绩上来说,武则天时期的经济状况是经济发展与民户逃亡并存的。在我们今天来谈经济发展,非常关注GDP的,虽然古代并没有GDP,但是也有人口数字以及粮食储备这两个重要的参数。

武则天当皇后的前两年全国一共有380万户,在武则天退位的神龙元年,全国的户数已经增长到了615万户。所以仅仅五十三年之间户数就增长了近一倍左右,这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是非常不多见的。

那么我们来看粮食储备的情况。在武则天退位的前一年,一位官员在给武则天的上书中说,粮食是非常充实的,充实到什么程度呢?充实到几乎每个洞窟中都能够存储50多万斤的粮食,也就是说总共能够容纳的粮食数量实在72500吨左右,这可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数字啊!

所以从这两个数字来看在武则天统治的时期经济是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的。但是矛盾的是,在武则天时期,是均田制开始瓦解,逃户问题非常严重的时期。

第二个角度来看政治状况,武则天时期的政治是任人唯贤酷吏政治并存的。武则天在政治方面值得我们称赞的就是她的用人方略,她完善了科举制度,鼓励自荐或者是推荐人才,这是被非常多的人所认可的。

但是武则天同时一个任用酷吏的皇帝。这酷吏可是制造了大量的冤案的,破坏了其中的法制,而且破坏了君臣的信任。所以我们必须承认酷吏政治,即使是在中国古代社会也是非常黑暗的。

从三个角度,文化方面来看,武则天促进了文风昌盛,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消磨了尚武时间。

第四个角度从社会方面来看,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结构的调整与血腥杀戮是并存的。

所以,这样来看,武则天的每一项政绩都是伴随着矛盾的。也就是说武则天每洒下一缕阳光,都投下了一片阴影。

性格

接下来我们来看武则天的性格?首先武则天是非常自信的,但是又是非常不自信的。武则天在男权社会中经过一路的披荆斩棘,最后成功地当上了独一无二的女皇帝,如果没有过人的勇气与超常的自信,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是武则天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是有悖于传统的观念的,所以又是非常不自信的,充满了不安全感。这从她经常改年号就可以看出,她一生一共改了32个年号。

第二方面武则天是非常冷酷的,但是又是非常温情的。首先武则天为了权力不惜杀死自己的亲生儿女,而且对待反抗她的人更加不心慈手软。但是武则天对狄仁杰又是充满温情的。她不让狄仁杰下跪,这样的行为可以说是以爱护大臣著称的唐太宗也是望尘莫及的。其实武则天不光对狄仁杰非常温情,就算是对待小人物也是非常具有人情味的。

所以武则天不管是政绩还是性格上都是非常矛盾的。

所以到底该如何评价武则天,我们也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战国风云人物赵国大将赵奢、李牧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赵国名将李牧简介,战国时期李牧的资料,李牧不死赵国会亡吗

    说起来,虽然这两人在赵国史册上和廉颇蔺相如比起来是着墨不多,但我还是挺佩服这两人。先说赵奢,这人简直治国打仗平天下之能才。当年,赵奢只是赵国一名负责收税的官吏,当赵国平原君府邸不肯缴纳赋税,赵奢杀了平原君负责此事的家臣9人,一下子震动朝野,平原君不答应,赵奢就趁机进言:您在赵国,身份是贵族,赵国富强

  • 武则天的皇后之路是怎样的?是一路坎坷还是平步青云?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而武则天在坐上皇后之位以后,做了三件事:第一稳定后宫;第二改立太子;第三改组外廷。武则天的这一系列做法是一个由内到外,由易到难的方针和路线。一、稳定后宫武则天是如何稳定后宫的呢?通过王潇之死,武则天将自己的后宫地位加上了一层保护伞。在后宫里武则天要对付的最主要的敌人其实还是被废黜的王皇后和萧淑妃,只

  • 战国策小故事:英雄不问出处,姚贾谏秦王用人选才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var1]图片来自网页搜索姚贾:魏国人,书中记载“世监门子”其实就是看城门的家庭出身。这位姚同志不但出身不好,而且名声也不好,同事韩非说他“梁之大盗,赵之逐臣”就是说姚同志在魏国开封大梁内做盗贼,去赵国谋差事又被驱逐出境。可就是这样一位充满了非议的人物却得到了秦王阿政的赏识还成了座上宾。[var1

  • 武则天到底本名叫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据我所知,史料上没有武则天真名是什么的具体记载,不过,民间倒有她被推断出来的本名传说,相传武则天的本名可能是武元华。因为,古时的人取名字一般都要依班论字辈,由于武则天的父亲叫武士彟,他的三个兄弟分别叫士稜、士让、士逸。而据说武则天她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一个叫元庆,另一个叫元爽,也基本都是按此班字辈而

  • 战国时期秦国与赵国争夺天下,赵国必然要输!原因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诸侯国征战,军事地形优先,什么都不说,先上地图。[var1]秦国的军事地形优势周王分封秦国的时候,秦国的经济相当落后。而当时天下的经济、文化中心都集中在中原区域,秦国那块地方在中原国家看来就是西陲之地,野蛮贫瘠,任何一位诸侯国君王都不愿意攻打秦国,去占那一块儿不毛之地,这样就为秦国前期的发展赢得

  • 武则天:功过论争千秋去,无字碑上遍诗文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武则天的历史功过,关于武则天的无字碑,简述武则天的功过是非

    宗承灏的《武则天及其时代》根据正史资料对武则天的一生,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剖析,让我们站在颇为公正的角度真正认识历史上这位不一般的武皇帝。作者开篇为我们讲述了武则天之父武士彠的发家史及其后来的家变(这是我历往没有见过的一部分史实),让我们对武则天有了全面深刻的重新认识,大有一种原来是这样的感悟。武则天

  • 武则天是不是一个风流的皇后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唐太宗李世民在世的时候,武则天只是个小小的才人,很不受宠,只能谨小慎微的过日子,在太宗最后的日子里,她和侍疾的李治打交道多了,相互有了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一个要为自己的未来打算,一个要在父皇身边留一个自己的眼线,两个聪明人一拍即合结成了同盟。然后就是李治在诸皇子中脱颖而出顺利登基。武则天回归皇宫之路

  • 春秋战国时期赵国历代国君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1、衰(?-前622年,成子,不详)2、盾(前655-前601年,宣子,成子之子)3、朔(前637-前595年,庄子,宣子之子)4、武(?-前541年,文子,庄子之子)[var1]赵武5、成(?-前518年,景子、景叔,文子之子)6、鞅(?-前476年,简子,景子之子)7、无恤(?-前425年,襄子

  • 武人集团的溃败,五代十国的末路,北宋统一战争,赵匡胤结束乱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宋太祖画像北宋建国:继承后周衣钵,五代十国后期,社会生产恢复,经济形势好转,特别是后周世宗柴荣的一系列举措, 使得当时后周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柴荣决心重新统一天下,于是采取先南后北的策略,很快就击败了后蜀和南唐两个南方政权。公元959年,柴荣率军对契丹用兵,一连拿下燕云十六州当中的瀛、莫二州,以及

  • 曹丕问赵咨:“吴王是什么样的君主呢?”他的回答让人服气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曹丕与赵咨对话,曹丕为什么封吴王,三国演义赵咨怎么评价孙权

    [var1]影视剧中的曹丕照例,只要接到加封的谕诏,就应当派人谢恩。派谁去呢?这人要有蔺相如那样的才智,才能不辱使命。于是孙权就派了赵咨去。赵咨拜见魏王曹丕,曹丕便询问赵咨:“吴王是什么样的君主呢?”赵咨昂然回答:“我吴王秉承父兄大业,从镇江而来,是大智大勇仁义雄略之主。”曹丕一听,心中大为不快,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