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之战中,赵王没有把廉颇换成赵括,白起也不上场,赵国能赢吗

长平之战中,赵王没有把廉颇换成赵括,白起也不上场,赵国能赢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086 更新时间:2024/2/5 2:04:16

上一讲谈到赵孝成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决定临阵换将,派赵括接替廉颇。

消息传到咸阳,秦昭襄王立即做出反应,同样玩了一手临阵换将,秘密派遣武安君白起担任主将,原主将王龁降为副将,同时在军中严令:有泄露武安君为将者,斩!

这样一来,从双方指挥官的分量来看,强弱之势已然逆转。更要命的是,赵括上任大张旗鼓,白起上任悄无声息,不但强弱关系变了,明暗关系也变了。白起这边知己知彼,赵括这边却既不知己,也不知彼。白起不但了解赵括的能力,还能预判赵括的打法。

[var1]

道理很简单,赵括肩负着赵孝成王的殷切期待,只要一到前线,不管愿不愿意,都必须转守为攻,一切跟廉颇相反,否则的话,赵孝成王又何必着急上火地让他来替廉颇呢?

既然预判清晰,那就方便设局了。所以白起的第一步安排是,只要赵军发起冲锋,秦军就诈败,示弱,诱敌深入。

赵括抵达前线,果然大刀阔斧搞改革,从作战部署到人事安排,彻头彻尾换了一遍。一切安排停当之后,果然向秦军发起了全线冲锋。

为了更好地理解战局,我们有必要先放下《资治通鉴》,借助一部古代山西的地方志:《上党记》。

《上党记》,顾名思义,记载的是上党一带的历史、地理。这部书作者不详,成书年代也不可考,只能粗略推断它是魏晋年间的作品。《上党记》有一段记载,结合其他材料和当地的地貌,我们可以大体知道秦、赵两军的位置关系:

[var1]

长平城位于上党郡南,当地有一条丹水从西北流向东南,赵军驻扎在丹水东岸,秦军驻扎在丹水西岸,彼此相距5里,两军共饮丹河水。《上党记》的作者亲眼目睹,长平城周围是一片被山势围合的丘陵地带,南北50多里。东西20多里,遍布秦、赵故垒。

今天我们在山西高平还能看到古战场的零星遗迹,丹水也还在,今天叫丹河,只是河水又窄又浅,有些河段感觉一个人不必借助任何工具就可以直接趟过去。当年秦、赵两军夹河对峙的时候,丹水肯定不会是这副样子。

我们回到两军对垒,赵括发起冲锋,赵军的动作应当是西渡丹水,冲击丹水西岸的秦军壁垒。

无论渡水还是攻坚,都属于高难度、高成本的打法,而既要渡水,又要攻坚,当然难上加难。从这里也许可以推测当初廉颇的想法:

只要坚壁死守,秦军要想打过来的话,同样面临着既要渡水,又要攻坚的战术难题。秦军只要解决不了这个难题,就只能打消耗战。这样一来,秦国纵然粮食产量高,漕运系统发达,但毕竟补给线太长。赵国就不一样了,背靠本土,补给线短。所以耗得时间越久,赵国的优势就会越强。

[var1]

站在廉颇的角度来看,丹水以东丢掉几个哨所也好,打几场败仗也好,牺牲几名军官也好,对大局而言无关痛痒,只要丹水防线守得住,就能把秦军耗死。那么反过来站在秦国的角度,耗下去当然不是办法,必须破局,争取速战速决。

晋朝学者孔衍,孔子的二十二世孙,著有一部《春秋后语》,书中提到这样一件事:当年渑池之会虽然被蔺相如抢了风头,但平原君赵胜和武安君白起也都在场,后来平原君对赵王说:

“当时我仔细观察过白起的面相,他的头又小又尖,眼珠黑白分明,目光坚毅。从相术上讲,一个人的头如果又小又尖,就说明他性格果决;眼珠黑白分明,说明他明察事理;目光坚毅,说明他坚忍不拔。这样一个人,咱们只能跟他打持久战,不能硬拼,廉颇很适合对付他。”古人诗句里经常提到的“锐头”,出处就在这里,可以代指白起或者像白起一样的人。

这段内容,如果我们不信面相的话,就可以推断是后人根据长平之战编出来的,认为让廉颇坚壁死守来抗衡白起才是赵国的制胜之道。

[var1]

但是,打持久战,互相拼消耗,究竟谁能赢呢?其实也很难讲。从战局后面的走向来看,秦国虽然疲于奔命,粮食供给不足,但赵国也吃不消,满世界去借粮食,还到处都借不到。所以最有可能的是,秦昭襄王也好,赵孝成王也好,其实谁都耗不起了,都想速战速决。但正是在这个双方都耗不起的当口,真正要拼的是谁能比对方多一口气,谁先沉不住气谁就输了。

赵孝成王不幸就是率先沉不住气的那个。赵括在前线忠实执行了他的意志,西渡丹水,强攻秦军壁垒。这样的打法,自然使秦军占尽地利。白起用不着什么奇谋妙计,只要按照教科书式的打法,半渡而击,不出意外的话就能打赢。但白起要的并不是一次两次的局部胜利——那只会让战争僵持下去——他要的是一战决胜。所以,秦军正面部队开始诈败,退入后方壁垒。

赵括初战告捷,乘胜追击。这个时候,主攻部队应该已经全部渡过了丹水,接下来全力压向秦军壁垒,展开强攻。但这一回,秦军不再诈败了,认真来打防御战,而精心营建的壁垒,防御力并不亚于城墙,易守难攻。赵军又是渡河杀过来的,既要跨障碍又要抢速度,不可能随军带着重型攻城武器。强弱之势立即逆转,赵军就这样被挡在壁垒之外,再也无法寸进。

与此同时,白起预先部署在侧翼的25000人展开行动,迂回到赵军长平大本营的后方,截断了赵军退路,使长平和邯郸失去了联系。这种手笔,摆明了要打一场歼灭战。另外还有5000骑兵近距离穿插,截断了赵军大本营对主攻部队的支援路线。

[var1]

这样一来,由赵括亲率打冲锋的这支队伍前不能进,后不能退,赵军后方大本营失去了跟主将的联系,就算想派兵支援前方,援兵却出不去——更要命的是,不但援兵冲不过去,粮食也运不过去,打冲锋的那支队伍可没有随军带着粮草辎重,马上就要挨饿。

那么问题来了:白起以区区5000骑兵,怎么就能封锁得住赵国的援军呢?

以当时的骑兵打法来看,虽然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赵国骑兵具备了成建制的规模和骑射能力,可以独立作战,而秦国骑兵未必及得上这个水准。所以奉国骑兵更有可能采取的战术是充分发挥机动性,和其他兵种配合作战。

秦始皇兵马俑的2号俑坑来看,车兵、骑兵、步兵就是混编成为阵型的。骑兵兵俑的兵器只有弩,马鞍还不配马镫,这就基本上意味着,秦国骑兵如果单独组团作战的话,攻击力只有每人一箭,射完就得赶紧跑,不然就只能坐以待毙。

假如白起当时的骑兵也是这种配备的话,那么派5000骑兵单独作战,这5000骑兵大概率上只是先头部队,仗着速度快,迅速抢位,然后大部队接应上来,车兵列阵,步兵开始深沟高垒,以坚固的防御工事形成对赵军大本营的封锁。侧翼那25000人截断赵军后路,用的应该是同样的战术。

[var1]

一支优秀的野战部队,必须会挖沟,会砌墙。换句话说,首先必须是一支合格的施工队,具备快速施工和快速抢修的能力,其次才是一支合格的作战部队。在长平之战里,秦军的施工能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现在,赵军被白起切成两段,一段是赵括带出来的攻击部队,前进无路,后退无门,既没带攻城器械,也没带粮草辎重,另一段是长平大本营的留守部队,和主帅接应不上,干着急没办法。攻击部队眼看着撑不了多久,而留守部队就算想要扔下主帅东撤,却撤不回去了。也就是说,不但赵国全部的长平部队和本土隔绝了,而且这支部队里的攻击部队和留守部队同样彼此隔绝。

在这突如其来的绝境之下,赵括还能怎么办呢?

我们下一讲再谈。

欢迎关注,点赞,评论,转发!下期再会!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南宋统帅张浚发布攻金檄文,命权永兴军路经略使吴玠收复长安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仙人关之战,是什么神兵劲弩让金兀术心惊胆裂? 转载 2022-09-17 13:09文史视界 公元1134年(南宋绍兴四年),金军统帅完颜宗弼挟富平之战的赫赫威势,以十万大军向扼守仙人关的南宋军民发起了总攻,他相信,凭借着手中精锐的女真勇士,拿下仙人关似乎已然胜券在握。此时驻守仙人关的守将吴玠,

  • 宋史记载岳飞大败伪齐军之战,却未提郾城、朱仙镇大捷,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方芳谈历史2023-02-01 15:56吉林生活领域创作者已关注1130年4月,金军统帅完颜宗弼(金兀术)率军攻打建康(今南京),怯懦愚昧的宋将杜充率部叛变降金,只有部将岳飞一人不愿降,带所部兵马离开杜充,开至广德(今安徽宣城广德)一带,与金军鏖战,取得了好几次胜利。史载,岳飞在建康郊区牛头山设下

  • 赵国君王谱,赵国历代君主的在位时间和事迹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赵国历代君王顺序表,赵武是赵国创始人吗,赵国人口

    赵国是战国时候的一个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从公元前403年立国到公元前222年灭亡,本期视频主要讲,赵国立国前的领袖,立国后的君主,在位时间和事迹。[var1]秦国和赵国共同的祖先就是蜚廉,而秦国的祖先是蜚廉的大儿子恶来,赵国的祖先是蜚廉的小儿子季胜,秦赵两国国君都姓赢姓,这个姓氏来历可追溯到大禹治

  • 水浒传十大高手排名:鲁智深勉强挤进前十,谁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水浒传十大高手排名,武松大战鲁智深第二集,鲁智深六句诗

    相信大家都知道鲁智深吧,以他的武力值才勉勉强强挤进前十,所以谁又是当之无愧的战斗力天花板? 武艺高绝,鲜有对手 从后往前说吧,这排行第十的就是花和尚鲁智深!这位人物最大的特点就是力大无穷,从他倒拔垂杨柳的这个行为中就能看出。鲁智深路见不平,打死了欺男霸女的镇关西。虽说此举是为民除害,可他到底还是杀了

  • 三国被评价为“勇冠贲育”的人只有三个,都是魏国的,他们都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个:程昱有人认为,程昱是一个谋士,和“勇冠贲育”扯不上关系。实则不然,程昱不只善于出谋划策,还是一个将领,一个非常善于防守的将领。公元200年,袁绍十万大军驻扎在黎阳,即将南渡,第一个被攻击的曹营城池是鄄城。此时鄄城守将是程昱,他只有七百士兵,情况万分危急。曹操得知情况后,也感到非常着急,于是派

  • 清平乐:皇子接连早亡,赵祯悲痛欲绝哭晕在丹姝怀里,晚年被逼立储君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清平乐赵祯生病,清平乐里曹丹姝和赵祯的结局,清平乐曹丹姝跟赵祯后来相爱了吗

    电视剧《清平乐》正在热播中,苗心禾生产在即,众人纷纷都以为这将是官家的第1个皇子,吕夷简更是打的一手好算盘,早早为结交做了铺垫,没曾想生下来是个公主,苗心禾顿时有点自责,赵祯却反倒很高兴,把小公主放在心尖尖上疼,一心想让她做大宋最快乐的姑娘。结果群臣却拿他没有皇子做文章,进谏赵祯选宗室子弟入宫当皇嗣

  • 秦国的赏罚规则为什么会发生变化?主张法家思想,有功终不得封侯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国治国思想的变化,战国封君和封侯区别,古代封侯享受什么待遇

    上一讲谈到老将王翦的一句牢骚,说为嬴政做事,“有功终不得封侯”,那么问题来了:嬴政明明着力清洗着吕不韦的余毒,向着商鞅缔造的秦国传统回归,为什么偏偏在斩首授爵的问题上竟然有点延续吕不韦的风格,以至于高级将领很难再通过军功博取最高爵位了?秦国肯定发生了什么,但《资治通鉴》没讲。在《史记》的记载里,就在

  • 张贵妃为嫁官家闹绝食,宋仁宗保护欲飙升,亲自喂爱妃喝粥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她用三天的绝食成功引起了皇上的怜惜,保护欲爆表的宋仁宗果然很吃这一套,拿着小碗亲自喂张妼晗喝粥。从小就活在大娘娘掌控中的皇上,对于权力有着无限的渴望,可是无奈自己所处的位置,有太多的身不由己,看似所有人都对自己唯命是从,可是他却更像是傀儡一般,所走的每一步都被精心设计,所以循规蹈矩的曹皇后,在皇上的

  • 山河月明:朱棣被贬庶人不久,官复原职!全城大动作,胡惟庸上吊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胡惟庸与吴玉娇吻戏,胡惟庸个人简介,刘伯温死后朱元璋杀胡惟庸

    就运用百官的惧怕心里和人情关系联合搞了一系列“罢免检校、裁撤锦衣卫”的接连套路行动,其声势浩大、俨然像是不给陛下朱重八以任何商量的口吻之势。而经由太子次子言语“点拨”的朱重八则好似全都想明白了般下了最后的决定——将燕王朱棣关押,锦衣卫等待裁撤!更惊诧水面百官看客的是:堂堂燕王朱棣竟然被自己的亲生父王

  • 秦始皇为什么会拆毁城墙和沿河堤防?他在模仿孔子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这一讲我们进入始皇帝三十二年(前215年),日光之下并无新事,秦始皇又一次启程东巡去了。这一次的目的地,是原先的燕国地界。按说自从荆轲行刺事件之后,燕国被秦国打得很狼狈,而从地理关系上看,燕国本土距离咸阳太远,秦始皇确实有必要亲自过来巡视一番,安定人心。不过这次东巡,首要目的倒还不是政治,而是求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