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国君王谱,赵国历代君主的在位时间和事迹

赵国君王谱,赵国历代君主的在位时间和事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753 更新时间:2023/12/17 11:29:13

赵国是战国时候的一个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从公元前403年立国到公元前222年灭亡,本期视频主要讲,赵国立国前的领袖,立国后的君主,在位时间和事迹。

[var1]

秦国和赵国共同的祖先就是蜚廉,而秦国的祖先是蜚廉的大儿子恶来,赵国的祖先是蜚廉的小儿子季胜,秦赵两国国君都姓赢姓,这个姓氏来历可追溯到大禹治水时,大禹的得力助手伯益,因帮助大禹调教鸟兽,被赐赢姓,这就是赢氏源头。周穆王时期,造父驾车日驰千里,因为其出色的驾驶技术,在平定徐偃王叛乱的时候大放异彩,因功被周穆王封赵城,而赵城就是嬴姓赵氏,也就是赵国的起源之地。到了周幽王时期,造父六代玄孙奄父之子叔带,放弃周幽王,投奔晋国,建赵氏于晋国,叔带五代玄孙赵夙,在晋献公带领下出征,因赵夙作战勇猛有功,晋献公赐封赵夙于耿地,从此赵氏占有耿地。耿地,古称皮氏邑。接下来就从赵夙之子赵衰开始详细介绍。

已经制作成视频,可以在主页直接观看

立国前的领袖

[var1]

1赵成子-赵衰

赵成子,原名赵衰,赵夙之子,在位时间,约公元前636年到公元前622年,共计14年。

赵衰作为晋文公五贤之一,是一位谋士、战略家、政治家,在晋国公子之乱后,跟随晋公子重耳在外流放19年,又助重耳返回晋国,继晋国国君之位,即晋文公,晋文公把女儿嫁给了赵衰,又赐原地给赵衰,封为原大夫,从此赵氏家族发展壮大,此后赵衰又辅佐晋文公春秋称霸,成为晋国国卿、大将军,执晋国政。晋文公死后,赵衰又辅佐晋文公之子晋襄公。赵衰使赵氏族在晋国成为大氏贵族,掌管晋国朝政,他奠定了赵氏在晋国的地位,为将来三家分晋打下了基础。公元前622年,赵衰去世,谥号“成季”

[var1]

2赵宣子-赵盾

赵宣子,原名赵盾,赵衰之子,在位时间,公元前622年到公元前601年,共计21年。

赵盾,晋国卿大夫,杰出的政治家、战略指挥家,是晋国出现的第一位权臣,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担任执政,号称正卿,公元前607年,赵穿与赵盾合某杀晋灵公,后赵盾立晋文公之子黑臀为晋国君,为晋成公,一生侍奉三朝,公元前601年,赵盾去世,谥号“宣”

[var1]

3赵庄子-赵朔

赵庄子,原名赵朔,赵盾之子,在位时间,约公元前601年到公元前592年,共计9年。

赵朔娶晋成公之妹赵庄姬,公元前592年赵朔病死,谥号为“庄”,公元前587年,赵庄姬与赵婴齐通奸,奸情败露,赵同和赵括因此把赵婴齐放逐到齐国。赵庄姬对此怀恨在心,公元前583年向侄儿晋景公诬告赵同、赵季预谋叛乱,晋景公将赵氏(除赵庄姬及其子赵武外)满门杀死灭族,还将赵氏的封地剥夺,赠与祁氏。这是赵氏家族的一次最大劫难。

[var1]

4赵文子-赵武

赵文子,原名赵武,赵朔之子,在位时间,约公元前583年到公元前541年,共计42年。

赵武是春秋中期晋国的六卿之一,赵氏的宗主,赵氏复兴的奠基人,后来提升担任晋国正卿,执掌晋国的国政,力主和睦诸侯,终于促成晋国和楚国的“弭兵之盟”

[var1]

5赵景子-赵成

赵景子,原名赵成,赵武之子,在位时间,约公元前541年到公元前518年,共计23年。

赵景子其排行为“叔”,故又称赵景叔,春秋时期晋国卿。

赵简子,原名赵鞅,赵成之子,在位时间,约公元前518年到公元前476年,共计42年。

赵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改革家,是战国时代赵国基业的开创者,郡县制社会改革的积极推动者,先秦法家思想的实践者,赵鞅使赵氏地位和权力达到顶峰

[var1]

7赵襄子-赵无恤

赵襄子,原名赵无恤,赵鞅之子,在位时间,约公元前476年到公元前425年,共计51年。

赵襄子承袭父亲晋卿之职后,灭代国,占其地,其后,又协同智氏、韩氏、魏氏三卿瓜分了范、中行氏的领地,使四卿把持晋国的朝政,公元前453年,晋阳之战,韩、赵、魏三家灭智氏,权分晋国,驱逐晋出公,立晋懿公,形成赵、韩、魏三家卿把持晋朝政。

[var1]

8赵桓子-赵嘉

赵桓子,原名赵嘉,赵襄子之子,在位时间,约公元前425年到公元前424年,共计1年。

赵襄子死后赵浣即位,赵嘉表示不服,于是逐赵浣,在代郡自立,在位一年,死后国人杀赵嘉之子,赵浣重新即位。

[var1]

9赵献子-赵浣

赵献子,原名赵浣,赵襄子之子,在位时间,约公元前424年到公元前409年,共计15年。

赵献子即位后,将都城由耿迁于中牟,死后谥为赵献子,其子赵烈侯称侯后,追谥他为赵献侯。

立国后的君主

[var1]

10赵烈侯-赵籍

赵国第1任君主,赵烈侯,原名赵籍,赵献子之子,在位时间,约公元前409年到公元前400年,共计9年。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承认魏、韩、赵三国的诸侯地位,魏、韩、赵三国正式成为诸侯国,赵烈侯追尊其父赵献子为赵献侯

[var1]

11赵武侯

赵国第2任君主,赵武侯,亦称赵武公,赵烈侯之弟,在位时间,约公元前400年到公元前387年,共计13年。

史书未载其名,今亦无从考证

[var1]

12赵敬侯-赵章

赵国第3任君主,赵敬侯,原名赵章,赵烈侯之子,在位时间,约公元前387年到公元前375年,共计12年。

赵敬侯继位后,将都城从中牟迁到邯郸,为实现赵国北进的战略打下基础,又通过对卫国、魏国的一系列战争积极向外扩展,进一步巩固都城邯郸的地位,公元前376年,赵敬侯与魏武侯、韩哀侯共同将晋靖公废黜为平民,正式灭掉晋国,瓜分晋国的残余领地。

[var1]

13赵成侯-赵种

赵国第4任君主,赵成侯,原名赵种,赵敬侯之子,在位时间,约公元前375年到公元前350年,共计25年。

赵成侯在位时,赵国继续向外扩张,进攻卫国,使得赵国在中原地区势力骤增,公元前353年,魏国派大将庞涓带兵攻打赵国,围赵都城邯郸,齐使田忌、孙膑救赵,败魏桂陵,也是就是围魏救赵,公元前351年,魏惠王与赵成侯在邯郸城南的漳水会盟,赵成侯被迫接受屈辱条约。

[var1]

14赵肃侯-赵语

赵国第5任君主,赵肃侯,原名赵语,赵敬侯之子,在位时间,约公元前350年到公元前326年,共计24年。

赵语戎马一生,与诸侯几乎连年征战,在狼烟四起的战国兼并战争中,保全赵国的基业,扛起了三晋的领导大旗,为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打好了基础。

[var1]

15赵武灵王-赵雍

赵国第6任君主,赵武灵王,原名赵雍,赵敬侯之子,在位时间,约公元前326年到公元前299年,共计27年。

赵雍是赵国最杰出的君主,推行“胡服骑射”,改革军事装备和作战方法,赵国因而国势大盛。之后他攻击匈奴、抵御胡人、吞并了中山国,并扶植燕昭王即位,曾有人认为他是唯一一个可能阻止秦国统一的人,因继承人的事情,导致兄弟相残,父子相杀,最终赵武灵王被儿子围困,活活饿死了。

[var1]

16赵惠文王-赵何

赵国第7任君主,赵惠文王,原名赵何,赵武灵王次子,在位时间,约公元前299年到公元前266年,共计33年。

赵惠文王是一位贤明的君主,他善纳忠言、从谏如流,对臣属赏罚分明。他任用蔺相如、廉颇、平原君等能人义士,政治清明。他还联合秦燕韩魏五国伐齐。随后,秦王多次攻赵,都被廉颇阻挡。前276年,廉颇再次伐齐,攻陷九城,威震四方,赵国一度强盛,跃居六国之首,熟知的完璧归赵,负荆请罪都发生在赵惠文王时期。

[var1]

17赵孝成王-赵丹

赵国第8任君主,赵孝成王,原名赵丹,赵惠文王之子,在位时间,约公元前266年到公元前245年,共计21年。

赵丹年幼执政,即位的第一年便联合齐国退走秦军的进犯,在长平之战兵败后,联合其他诸侯国,进行战略动员,打败了秦军,晚年重用廉颇,多次战胜燕国,守卫赵国北方。

[var1]

18赵悼襄王-赵偃

赵国第9任君主,赵悼襄王,原名赵偃,赵孝成王之子,在位时间,约公元前245年到公元前236年,共计9年。

赵偃派武襄君乐乘取代廉颇,与魏国交好失败后,派将领李牧率军攻打燕国,李牧夺取燕国的武遂和方城,在被秦国军队攻打时,燕国也来凑热闹,最后赵悼襄王派庞煖指挥大军抵抗燕军,大胜,公元前241年,庞煖率领赵、楚、魏、燕四国精锐部队,进攻秦国的蕞地,因没能攻克,于是转而攻打齐国,夺取齐国的饶安。同年,赵、韩、魏、卫、楚五国结成南北合纵联盟,共同讨伐秦国,最终大败而逃,后又去欺负燕国,打得正高兴呢,被秦军突袭,夺取邺地的九座城邑。

[var1]

19赵幽缪王-赵迁

赵国第10任君主,赵幽缪王,原名赵迁,赵悼襄王次子,在位时间,约公元前236年到公元前228年,共计8年。

他继位后屡遭秦国攻打,接连丢失宜安、平阳等郡,听信郭开谗言,杀害李牧,罢免司马尚,令宗室赵葱、颜聚代替,导致赵军大败,国破家亡,受俘进入秦国

[var1]

20赵代王-赵嘉

赵国第11任君主,赵代王,原名赵嘉,赵悼襄王之长子,在位时间,约公元前228年到公元前222年,共计6年。

因其于赵王迁被俘后自立为代王,故又称代王嘉,赵嘉继位后,在代地继续率领赵国军民抵抗秦军,最终因敌众我寡,代地亦被秦将王贲攻破,赵嘉被虏,赵国灭亡。

[var1]

[var1]

赵国从赵武灵王时期,就开始崛起,在赵武灵王和赵惠文王时期,秦国十年不敢东出,在长平之战后,赵国一蹶不振,赵孝成王以后,又是两个不成器的君主当政,而秦国当政的都是明君,所以最终被秦打出了历史舞台。

#历史#

#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水浒传十大高手排名:鲁智深勉强挤进前十,谁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水浒传十大高手排名,武松大战鲁智深第二集,鲁智深六句诗

    相信大家都知道鲁智深吧,以他的武力值才勉勉强强挤进前十,所以谁又是当之无愧的战斗力天花板? 武艺高绝,鲜有对手 从后往前说吧,这排行第十的就是花和尚鲁智深!这位人物最大的特点就是力大无穷,从他倒拔垂杨柳的这个行为中就能看出。鲁智深路见不平,打死了欺男霸女的镇关西。虽说此举是为民除害,可他到底还是杀了

  • 三国被评价为“勇冠贲育”的人只有三个,都是魏国的,他们都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个:程昱有人认为,程昱是一个谋士,和“勇冠贲育”扯不上关系。实则不然,程昱不只善于出谋划策,还是一个将领,一个非常善于防守的将领。公元200年,袁绍十万大军驻扎在黎阳,即将南渡,第一个被攻击的曹营城池是鄄城。此时鄄城守将是程昱,他只有七百士兵,情况万分危急。曹操得知情况后,也感到非常着急,于是派

  • 清平乐:皇子接连早亡,赵祯悲痛欲绝哭晕在丹姝怀里,晚年被逼立储君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清平乐赵祯生病,清平乐里曹丹姝和赵祯的结局,清平乐曹丹姝跟赵祯后来相爱了吗

    电视剧《清平乐》正在热播中,苗心禾生产在即,众人纷纷都以为这将是官家的第1个皇子,吕夷简更是打的一手好算盘,早早为结交做了铺垫,没曾想生下来是个公主,苗心禾顿时有点自责,赵祯却反倒很高兴,把小公主放在心尖尖上疼,一心想让她做大宋最快乐的姑娘。结果群臣却拿他没有皇子做文章,进谏赵祯选宗室子弟入宫当皇嗣

  • 秦国的赏罚规则为什么会发生变化?主张法家思想,有功终不得封侯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国治国思想的变化,战国封君和封侯区别,古代封侯享受什么待遇

    上一讲谈到老将王翦的一句牢骚,说为嬴政做事,“有功终不得封侯”,那么问题来了:嬴政明明着力清洗着吕不韦的余毒,向着商鞅缔造的秦国传统回归,为什么偏偏在斩首授爵的问题上竟然有点延续吕不韦的风格,以至于高级将领很难再通过军功博取最高爵位了?秦国肯定发生了什么,但《资治通鉴》没讲。在《史记》的记载里,就在

  • 张贵妃为嫁官家闹绝食,宋仁宗保护欲飙升,亲自喂爱妃喝粥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她用三天的绝食成功引起了皇上的怜惜,保护欲爆表的宋仁宗果然很吃这一套,拿着小碗亲自喂张妼晗喝粥。从小就活在大娘娘掌控中的皇上,对于权力有着无限的渴望,可是无奈自己所处的位置,有太多的身不由己,看似所有人都对自己唯命是从,可是他却更像是傀儡一般,所走的每一步都被精心设计,所以循规蹈矩的曹皇后,在皇上的

  • 山河月明:朱棣被贬庶人不久,官复原职!全城大动作,胡惟庸上吊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胡惟庸与吴玉娇吻戏,胡惟庸个人简介,刘伯温死后朱元璋杀胡惟庸

    就运用百官的惧怕心里和人情关系联合搞了一系列“罢免检校、裁撤锦衣卫”的接连套路行动,其声势浩大、俨然像是不给陛下朱重八以任何商量的口吻之势。而经由太子次子言语“点拨”的朱重八则好似全都想明白了般下了最后的决定——将燕王朱棣关押,锦衣卫等待裁撤!更惊诧水面百官看客的是:堂堂燕王朱棣竟然被自己的亲生父王

  • 秦始皇为什么会拆毁城墙和沿河堤防?他在模仿孔子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这一讲我们进入始皇帝三十二年(前215年),日光之下并无新事,秦始皇又一次启程东巡去了。这一次的目的地,是原先的燕国地界。按说自从荆轲行刺事件之后,燕国被秦国打得很狼狈,而从地理关系上看,燕国本土距离咸阳太远,秦始皇确实有必要亲自过来巡视一番,安定人心。不过这次东巡,首要目的倒还不是政治,而是求仙。

  • 山河月明:朱允炆的大哥朱雄英为什么不是“允”字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上朱雄英真正的死因,明朝皇太孙朱雄英,朱雄英个人资料

    《山河月明》朱元璋朱元璋的为后世子孙起名出自于《皇明祖训》,朱元璋制定了一个世系表,每个儿子作为一个分支,每个分支有20个字作为辈分,也就是20代,从朱元璋孙子这一代开始,比如太子朱标一脉:“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燕王朱棣一脉:“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促,简靖迪

  • 秦昭襄王横扫六国,为何他逝世后,六国却响起一片哀嚎悲痛之声?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这一讲我们进入秦昭襄王五十三年(前254年),《资治通鉴》简略记载,秦国主将摎(jiū)攻打魏国,夺取吴(yú)城,不但魏国举国臣服,韩国也服了,韩桓惠王亲赴秦国朝见秦昭襄王。事情来得古怪,线索又要在《史记》里找。《史记·秦本纪》记载,这一年里,秦国出现了“天下来宾”的盛世。所谓“天下来宾”,应当是

  • 秦国将军樊於期,因战败逃亡到了燕国,为什么险些成为匈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燕国为什么坐拥60万大军,秦国樊於期,战国时期燕国地图

    前边谈到,韩、赵两国相继亡国,秦国大将王翦屯兵中山,兵锋遥指燕国。此情此境,燕国还能有什么对策呢?虽然有代王赵嘉盘踞代地,收拾赵国残余力量,和燕国迅速结成联盟,但这点实力并不足以跟秦国抗衡。燕王喜到底有什么谋划,史料并没有留下记载,我们只知道太子丹很想有所作为。《资治通鉴》原话是这么说的:“燕太子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