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夫人墓曾挖出一块石碑,坐实唐朝皇室丑闻:都是李世民开的坏头

赵夫人墓曾挖出一块石碑,坐实唐朝皇室丑闻:都是李世民开的坏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622 更新时间:2024/2/3 8:29:10

当年一场“玄武门之变”彻底改变了中国的政局,但这也成为了唐朝皇室的一桩丑闻。唐朝经济非常发达,民风也相当开放,说到皇室丑闻又何止这一件呢?

唐宪宗李纯的身上也同样有着一件皇室丑闻,他的死因一度成为未解之谜,直到一座唐朝古墓被挖开后,人们才从石碑上的记载中得知他的死因,不得不说都是李世民开的坏头。

唐宪宗死因之谜

唐朝自从武则天之后,整个局面就开始走下坡路。到了唐宪宗时期才因为“元和中兴”而恢复一点盛唐的气象,但这也被看做是“回光返照”而已。

此时的唐宪宗李纯连自己的都救不了,如何有能力拉回这个一直下滑的国家呢?虽然他晚年在政治上有些力不从心,但其年轻时所作的功绩是不能抹杀的。

唐宪宗英明一生却最终败在了甄选太子这上面。他选太子的方式跟当年李渊还有些相似,不过后来发生的事情更像是“玄武门之变”的重演,只不过弑兄改成了弑父。

这一切听起来有些荒唐,不然怎么能叫做皇室丑闻呢?据史书上记载,唐宪宗在元和十五年,被宫中的宦官王守澄,陈弘志等潜入宫中秘密杀害,事后还对外宣称唐宪宗是“误服丹石,毒发暴崩”。

不管如何,唐宪宗的死跟宦官是脱不了干系的,不过这也是他自作自受,是他给了宦官的权力,将这帮人养肥之后将刀口对准了自己。那么宦官为什么要这么多呢?他背后是否有人指使?

在《新唐书》中记载,谋杀唐宪宗的宦官是太子李恒一党,那么李恒有没有参与这件事一直众说纷纭。有些人认为都是宦官自作主张要将李恒快点扶上皇位才铤而走险。

但也有人说这背后就是李恒的授意,所以宦官们才会这么做的。这从李恒登基为唐穆宗之后对宦官的态度就能看得出来。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李恒不仅没有追求杀害父亲的凶手,而且还大加封赏。

这怎么看都是不符合常理了,除非他是主谋才能解释这一切。后来随着一座唐代古墓的出土,根据石碑上的记载为我们揭开了这个历史的真相。

石碑的真相

在西安附近到处都是唐代墓葬群,近年来一次偶然出土了一座唐代古墓。考古人员从墓葬的石碑中了解到了墓主人的身份,她是赵家的一位夫人。

赵夫人是一位苦命的女性,其祖上去世得早,自己也没留下子嗣,可以想象她的晚景是非常凄凉的。她的陵墓中也没什么陪葬品,唯有一块碑文记录着她的生平。

后来考古学者从碑文中的一行文字里提取到了重要信息,即“以元和十五年少帝即位,二月五日改号为永新元年”。可是在唐朝的史料文献当中,并没有记录过“永新”这个年号。

碑文中的“元和十五年”正好是唐宪宗被谋杀的那一年,“少帝即位”指的是唐穆宗李恒,“二月五日改号为永新元年”说明是李恒即位后将年号改为“永新”。

然而翻开史料发现,李恒即位的时候的年号分明是“长庆”,那么这个“永新”又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是碑文刻错了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碑文是非常严谨的东西,是需要经过反复核对的。

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在李恒即位后曾有过一段短暂的“永新”时期,估计是他刚登基不久颁发的新年号,后来又被撤销了,直到第二年才正式用上“长庆”这个年号。

好巧不巧,这位赵氏夫人就是在“永新”这段时期去世了,所以其家人在她的碑文刻上了那句话随即入葬。那么为何李恒在宣布了新年号之后又往回撤呢?估计是那个时间点太过于敏感。

二月五日正好是唐宪宗去世的第二天,老父亲还没下葬,李恒就发布了即位赦文,宣布了新的年号。岂不就等于说自己早就想当皇帝了,如今都有些迫不及待了。

李恒正是怕别人说闲话所以才及时撤掉了“永新”的年号,直到第二年才改元。如果唐宪宗的死跟他没有关系的话,他何必做贼心虚。所以通过这个碑文背后透露的讯息可以看出,李恒有着弑父的可能。

只是他自己可能到死都没想到,历史兜兜转转的又把他想掩盖的真相通过这样的方式给揭露出来。不过也有人会疑问,当时李恒明明已经是太子了,为何还要走到弑父这一步呢?

争夺太子之

自古以来太子之位的争夺一直都是宫廷斗争中重要的一类,唐朝自李世民开了个头之后,皇位之争都成为了一个个皇室的丑闻。到了唐穆宗这一代也依然如此,为了皇位而不择手段。

其实唐穆宗出生的时候,唐宪宗已经有了两个儿子,他们分别是长子李宁和次子李恽。原本按照唐朝的旧制,新皇登基后要及早册封太子,当时唐宪宗在这件事上一拖就是四年。

直到后来他才决定按照“立嫡立长”的规矩将李宁册封为太子,李宁的母亲原本是个宫女,没身份和地位。但李宁喜欢读书、待人谦卑,所以深得唐宪宗的喜欢。

没曾想李宁在当了两年太子之后就因病去世了,唐宪宗在悲痛之余又要面临重新甄选储君的事实。按照排序来看,太子之位应该由二儿子李恽来胜任,可是他的母亲也是无权无势的人。

李恒就不同,他的生母是郭贵妃,即郭子仪的孙女。郭子仪于大唐可是功勋大臣,在朝中有很多的支持者。从哪方面来看,李恒的优势都比李恽多。

但唐宪宗却更喜欢李恽多一点,并且想立他为太子。但由于郭贵妃从中周旋,最终太子之位落到了李恒的手上。

唐宪宗的心腹太监吐突承璀看出他更喜欢李恽,所以就站在了李恽的阵营里,并与郭贵妃在朝中建立的党派明争暗斗。唐宪宗一味地重用宦官为日后埋下了祸患。

唐宪宗晚年的时候开始服食长生不老药,因此性情也变得暴躁不安,身边很多太监都被他杀了。此时支持李恽的吐突承璀一派正在策划拥立他登上太子的位置,本来就不受唐宪宗喜欢的李恒感受到了危机。

于是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让那些宦官把唐宪宗给谋杀了,然后自己再以太子的身份名正言顺地登上皇位。这突如其来的政变让吐突承璀一干人措手不及,但也为时已晚。

李恒的经历跟唐太宗还有点相似,为了皇位他也再一次给唐朝的历史上增添了一桩丑闻。但可惜他没有太宗的实力和魄力,唐朝在他的执政下一步步走向了衰亡。

更多文章

  • 汉朝初年吕后的两次决定,一次“仇杀”,一次是“爱杀”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岚版吕后处置戚夫人,吕后为什么宠爱刘长,萧何张良刘邦吕后

    在中国封建社会四千年的漫长岁月里,王朝更迭,帝王轮换,充于皇宫的后、妃、嫔、娥何止千千万万。这千千万万就是千千万万个悲剧故事,如果是了解汉朝这个张嫣处女皇后的故事后,你会觉得,她,为一个堂而皇之的“国母”,如此度过了她的一生,在中国历史上或者世界历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这个悲剧的制造者,就是刘邦之妻

  • 隋军事家权臣宰相杨素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有人依据小说、评书说杨素与隋文帝杨坚是亲兄弟关系。其实这是以讹传讹。其实他们都姓杨,都是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而已。隋文帝杨坚是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有鲜卑血统。杨坚的父亲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北周武帝时封为随国公,鲜卑曾赐姓为普六茹,隋文帝小字那罗延,杨坚掌权后才恢复杨姓。但如果从他们

  • 汉朝历史上著名的昏君刘骜,诞生多个历史之最,汉王朝走向没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汉成帝何许人也,是汉元帝的儿子,汉宣帝最宠爱的一个孙子。而汉成帝刘骜的诞生诞生了许多个之最,其中便要说到他最幸运。有一次汉元帝最宠爱的一个妾死去了很伤心,汉宣帝看自己儿子整日这样也不是办法,于是让几个宫女去服侍太子。而当时的汉元帝由于皇帝命令不敢不从,就堂而皇之的挑选了一个最近的宫女叫王政君。第二年

  • 魏征被李世民称为人镜,为何在其死后不久,李世民将他墓碑推倒?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魏征最初是李密的部下,后在李建成麾下任职,多次劝谏李建成将李世民外放。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为帝召见魏征,询问魏征为什么要离间他们兄弟。魏征面对高高在上的李世民,直接回答说:太子要是按我说的做,就没有今日之事了。李世民见魏征这样直爽,便赦免魏征,并任其为詹事主簿。而魏征也从此刻开始了他的劝谏之路,成为

  • 追剿武则天群雄大战定海城,薛葵锤震铜头太岁白文豹银锤再建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铁头太岁扬威】夺下长安城之后,薛刚将罗克汗与几十万西凉军兵送走了,此时的唐军已经兵强马壮,二十万精兵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而手下这些战将都是能征善战的英雄人物,面对接连败阵的周军,薛姣与薛葵、白文豹也没有把他们放在眼中,秦文与邱奇、罗英在后军押运粮草,派出了窦希杰、邱燕辰、李大勇三将为开路先锋,率领

  • 汉景帝的皇后不简单,原来是二婚,看她如何一路逆袭成为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王娡曾经嫁过人,并且生过一个女儿,她能入宫还是因为她的母亲,本来王娡是一个普通的女子,但束手无措她有一个非常强势且有心机的母亲,她的母亲曾经给王娡占卜,并且知道了王娡未来可能会生下天子,所以她的母亲会想王娡如果能进宫的话必定能成为皇后,所以王娡母亲强硬的让王娡分手,并把她送去了太子府。其实王娡母亲的

  • 汉景帝朝的4大能人,2位名将1位帝师,还有1位是车夫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景帝有哪些厉害大臣,汉景帝的四大能人,汉景帝一生有哪些功绩

    他是一个很有名的将军,他曾经帮助景帝消灭了吴楚叛军,稳定了西汉王朝的统治。周亚夫的爸爸是著名的功臣周勃,父子两代都是名将,而且都为刘家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周亚夫这个人性格太耿直,而且没有政治天赋,虽然立功很多,但是在朝堂上多次犯错。周亚夫最终得罪了汉景帝,导致丢了官职,而且还被皇帝针对,最终被抓紧监

  • 马嵬驿之变,李隆基逃跑路上的至暗时刻,一代帝王为求生牺牲爱妃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唐明皇李隆基就是这样一位。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唐王朝还处在安史之乱的时期,这一年的6月初,叛军攻破长安的险要猛虎潼关,使得长安城无险可守。此时的朝廷内阁上下一片惊慌失措。在权臣杨国忠的劝诫下李隆基准备逃离长安。作为一国之君,一贯高调做事的唐玄宗这次却不得已低调了一回,毕竟一个

  • 汉明帝取经,带回一样东西,增加了佛教在百姓之间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唐三藏皇帝取经,听起来好像有些不可思议,但是提到皇帝和佛教,大家应该能想到很多故事,比如最为败家的皇帝,南北朝的时期的梁国皇帝萧衍,先后四次出家,大臣们为了从寺庙里把他赎出来,基本上掏空了国库,导致了梁朝被灭,所以萧衍被后人称为自己打下的江山,一定要自己败光的皇帝。西游记清朝时期有个皇帝出家,这个故

  • 阿房宫真的存在吗?大家都被杜牧骗啦!阿旁宫不过是一栋烂尾楼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杜牧真的去过阿房宫吗,阿房宫现在存在吗,西安投资400亿重建阿房宫

    这一讲我们进入始皇帝三十五年(前212年)。扩建咸阳蒙恬修直道的事情前边已经讲过。直道那边还在堑山堙谷当中,工程量惊人。同一时段,北方在伐匈奴,修长城,南方在修灵渠,平百越,大秦帝国纷纷扰扰,自从天下一统之后竟然从来没让老百姓过上几天安生日子。但在秦始皇看来,帝国万象更新,民力还远远不曾用到极限。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