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封建社会四千年的漫长岁月里,王朝更迭,帝王轮换,充于皇宫的后、妃、嫔、娥何止千千万万。这千千万万就是千千万万个悲剧故事,如果是了解汉朝这个张嫣处女皇后的故事后,你会觉得,她,为一个堂而皇之的“国母”,如此度过了她的一生,在中国历史上或者世界历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这个悲剧的制造者,就是刘邦之妻吕雉,即吕后。汉惠帝即位后她被封为太后。吕太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统治者,千百年来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
贬之者说她“杀功臣”(诛杀韩信、彭越),再有是她残酷地杀害刘邦的宠姬戚夫人。褒之者说她在刘邦死后推行创自刘邦的休息无为的黄老政治,推动约法省禁、减削烦苛的法制改革,为“文景之治”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这里似乎没有必要评判谁是谁非。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我倒同意后一种观点。同时我也理解,在封建王朝更迭的混乱时期,哪年哪月离得开血淋淋的你争我夺!后宫则永远是魅力与权术的竞技场,永远伴随着杀戮与流血!
刘邦死后,吕后势必要报复夺宠又欲夺嫡的戚夫人,但是,为什么偏要用尽天下那些最残酷的令人发指的手段呢?这就是让后人无法理解的了,其实看看动物世界就明白了,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何况对自己她也很肯。
后来,吕太后又创造了这一个悲剧,那就是将自己的外孙女从孩提就投向一座政治坟墓,形孤影单地熬过了愁惨的一生。这种有点自我闭关的模式,不仅仅乱伦理,也不合天理。
或者可以考虑吕太后是为了防止产生新的后族外戚势力以维护刘氏天下,オ将自己亲生女儿的长女十岁的张嫣嫁给自己十九岁的儿子。软弱的惠帝开始并不愿意,但还是顺从了母亲。这样,对惠帝来说,外甥女成了妻子,姐姐成了岳母。对于张嫣来讲,舅舅成了丈夫,母亲成了大姑子,姥姥成了婆婆。
这是典型近亲加早婚的婚姻。它必然要导致一场悲剧,悲剧中的这对夫妻是两个让人同情的角色。先说刘盈,这个继承了刘邦皇位的孝惠帝,性格儒弱,既无父亲的刚强,又无母亲的凶悍,是一个不理政务沉湎在酒色之中的君主。
他对做子自己妻子的张嫣则表现出某些动人的人情味。张嫣娇姿绝质,在他众多的后宫美人中无一人可与之相比,为此,他也非常喜欢她,但从他们结婚以后,他都把她当做一个小女孩,与她饮酒,出猎,看她梳洗、读书,为她描唇,数齿……都带着长辈对晩一辈的那种爱抚,忍让和亲昵。一直到惠帝病重而死之将至,张嫣前去探望时,惠帝还叹息道:“有如此人而不能一日为夫妇之乐,亦命也。”
张嫣天生丽质,聪明活泼,心地善良,历史上记叙了她的许多故事,生动刻划出一个纯情少女天真无邪的鲜明性格。惠帝早逝,她才由不谙世事的孩子变成一个真正的女性。这时候她只能伏哭殿上,“声音娇细而哭尽哀”两眼“红肿如桃”。
这是她在向上苍诉说自己命运之悲惨,但她知道她只能接受这唯一的裁决,在孤寂凄凉中让自己的生命无声地泯灭,让自己的青春无情地凋零不知道昌后是否认为自己害了自己的外孙女?当初,刘邦在位时,戚夫人得宠,为了让她生的如意代替刘盈立为太子,她用妩媚和眼泪的力量险些让刘邦就范。
刘邦病逝,昌后操权,残酷地报复戚夫人,砍掉她的手足,把她弄瞎弄聋弄哑,关进茅厕,起名叫“人彘”。被人们当做历史上令人发指的最残暴的事例之一。而对于吕后把自己的外孙女立为自己皇儿的皇后实际上成为被终身囚禁的冷酷之举,不知史书上有没有谴责之词。
可以将张嫣与戚夫人的悲剧做一个比较。它们之间不同的是,戚夫人是被仇杀、被妒杀,而张嫣是被“爱杀”,是被当做争夺的权力工具的“谋杀”。
戚夫人是被有形的锋利的刀斧所杀,而张嫣是被无形的岁月和感情的钝刀所杀。两个美丽的胴体,一个瞬间变得支离破碎,另一个则仿佛是完美无缺”,但精神上、心灵上长时间的被折磨、被肢解,与前者相比,同样是极其残忍的。
当然,这一切罪过不能完全记在吕后一个人身上。吕后本身也是一个悲剧人物,是另一种典型的悲剧人物。为什么悲剧人物同时还在制造悲剧,这当然要在中国封建社会本质上寻找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