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了解一下为什么会出现“二王并立”的局面,就是周幽王宠爱褒姒,从而废除了太子宜臼与其母申后,改立褒姒为后及伯服为太子。申后之父申候听闻后大怒,就和诸侯联合犬戎攻入西周都城镐京,并杀死了周幽王。之后诸侯拥立周幽王原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但是周平王继承周王并不得人心,有的诸侯认为周平王原本是周幽王废黜的太子,另外周平王的外祖父申侯又联合异族犬戎攻破镐京引发内乱,导致周幽王被杀,说他是没有资格继承王位的。就拥立周幽王的弟弟余臣(有一种说法是他儿子)为王,史称“携王”。
但是,要说的是虽然周幽王不是周平王杀的,但周平王还是从中直接获得了直接的好处,也因此引起了部分诸侯国的不满。换而言之,周平王的周王宝座,可以说是名不正,言不顺,无法让诸侯,百姓认同。这成为周幽王被杀后,周朝发生二王并立局面的重要原因。后来虽然周平王攻灭周携王,结束了周朝二王并立的局面。但是周朝周天子无疑是丧失了天子的权威,无法再有统领天下诸侯的威信了,从此之后,王室益弱,诸侯益强,大国吞并小国、强国相互争霸的春秋乱世拉开帷幕。
最后要说的是,周王的权威因为这件事情,极大的损害了周朝的礼法根本制度,继承制度。后来更是让诸侯看到了周王实力的衰落,逐渐的不再尊重周王,不再把他变成天下共主一般,开始无视周王。后因周平王在位期间长时间不被诸侯承认,为了得到各路诸侯的支持,周平王开始大力拉拢诸侯国,先是极大的褒奖为他除掉周携王的晋文侯,说出“有绩予一人永绥在位,父义和”。再任用郑国国君为卿士,甚至不惜降低身份与郑国交换人质,来争取郑国的支持。这更是让天下诸侯看到了昨晚的衰弱,更加不理会周王,彻底的丧失了在诸侯当中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