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若非芈月平定这场内乱,恐怕不等秦国统一天下自己就先灭亡了

若非芈月平定这场内乱,恐怕不等秦国统一天下自己就先灭亡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487 更新时间:2024/1/27 6:53:07

大家都知道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扫平六国,一统天下,建立起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大秦帝国,但是少有人知道秦国在灭六国之前不久,刚刚经历了一场有亡国之危的内乱——季君之乱。今天轻尘来跟大家一起聊聊这场惊心动魄的秦国内战。

[var1]

大秦都城咸阳

公元前307年,在进军周王室最后的城邑洛阳后,年仅23岁的秦武王嬴荡自认为年轻力壮孔武有力,于是跟手下三位大力士比赛举起象征天下的大鼎,却不慎大鼎落下将自己的腿骨砸断,失血过多而亡。由于嬴荡自己并没有儿子,于是他的兄弟们也就是秦惠文王的公子们开始了激烈的王位争夺战。

[var1]

武王举鼎

而嬴荡这些兄弟中最有实力争夺王位的有两位,一个是惠文后和武王后支持的公子壮——嬴壮,另一个就是芈八子支持的公子芾——嬴芾。那么芈八子是谁呢?历史上的芈八子就是指宣太后,如果大家还不知道,她还有一个名字大家一定知道,芈八子就是电视剧中所描述的芈月!

[var1]

王者荣耀中的芈月

因为嬴壮受到两任王后的支持,所以秦国朝堂的大部分人也都倾向于公子壮,但芈八子支持的公子芾也并非没有一战之力,首先芈八子的弟弟,也就是公子芾的舅舅魏冉本身就是秦国的大将军,自然是支持自己的外甥,还有一个秦国宗室重臣樗里疾,也站在嬴芾这一边,于是双方短期内谁也无法占据绝对优势,王位之争陷入焦灼。而就在这时,因为赵国赵武灵王的插手,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公子稷,横空杀了出来。

那么这个嬴稷是什么来头呢?他怎么有能耐在这两个争夺王位的大热门中横插一脚呢?还别说,嬴稷有资格来争夺王位纯属意外,他属于一个完全透明的秦国公子,娘不疼爹不爱,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还得从第一次五国攻秦开始说起。

[var1]

秦国大军

公元前318年,楚、燕、赵、魏、韩五国联军准备进攻秦国,这可急坏了嬴稷的老爹秦惠文王嬴驷,为了瓦解联盟孤立三晋,嬴驷一边与楚示好,一边决定派人质入燕,表明诚意求得燕楚退兵。而年仅8岁的嬴稷就在这种背景下被作为人质送到了燕国,妥妥的一个倒霉孩子。有的看官也许会说,嬴驷不喜欢这个儿子,也不能说芈八子这个娘也不爱他啊,不是芈八子跟嬴稷一同入燕为人质的吗?还真不是!历史上入燕为质的只有嬴稷自己,芈八子没有同去。相比来说,芈八子对于自己另一个儿子嬴芾的看重和疼爱远胜过嬴稷。

[var1]

影视剧中的芈月

那既然是一个对秦惠文王嬴驷来说无足轻重的儿子,一个用来让敌军退兵的工具,怎么有资格让赵武灵王赵雍选做秦国国君呢?这就要说到赵雍的高明之处了。首先,嬴稷也是芈八子的儿子,大将军魏冉的外甥,如果支持嬴稷上位,那芈八子一脉显然没有拒绝的理由,这也是赵雍有信心干预秦国内政的原因所在。其次,嬴稷相比于嬴壮和嬴芾,论政治根基那是天差地远,如果嬴稷想成功上位,势必要跟受到秦国朝堂绝大部分支持的嬴壮血拼,就算最后成功上位,秦国国力也会被耗掉大半,赵国就可以伺机灭秦。如果最终嬴壮胜出,亦可以让秦国政局动荡,内政不稳,不管结果如何,赵国都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var1]

秦国大军

可大家都知道,后来嬴稷安稳坐上王位,并在一代战神武安君白起帮助下令赵国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说到底这是因为赵雍的失策。

刚开始事情确实在按照赵雍的计划发展,在赵雍的支持下,芈八子派人从燕国接回了嬴稷,并在白起的拼死护送下回到秦国,历经重重磨难当上了秦国国君。第二年,惠文后和季君公子壮为了争夺王位,纠集支持他的王公大臣发起叛乱,史称“季君之乱”。可令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是,芈八子在弟弟大将军魏冉的帮助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平息了叛乱,将作乱的秦国宗室和王公大臣全部诛杀了个干净,并迅速建立起自己的势力,让嬴稷得以坐稳了王位。

[var1]

惠文后

跟傲娇自大目中无人的惠文后相比,宣太后芈八子显然更加具有政治远见和才能,她不仅轻易化解了这场令秦国有灭国之危的内乱,更是让自己的儿子嬴稷成为了秦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秦昭襄王!

[var1]

秦昭襄王

轻尘认为,芈八子之所以能轻描淡写地平息叛乱,一定是早就预料到了可能会发生的一切事情,并早已做好了应对的准备,赵武灵王赵雍机关算尽,却小看了芈八子的政治魄力和手腕,最终险些让赵国毁于一旦,让人贻笑大方。

好啦,我是轻尘,今天的话题就到这里,如果你也喜欢历史,可以在下方留言,跟轻尘一起讨论历史趣事。咱们下期见,拜拜~

更多文章

  • 冷眼看历史 安史之乱中的铮铮铁骨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由于太平日久,各州县戒备松驰,安禄山的二十万大军是唐朝最精锐的部队,大军一路南下,黄尘滚滚,遮天蔽日,杀声震天。这阵势足以让闻者心惊,见者丧胆。各州郡官兵不是逃就是降,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也就十几天的时间,兵锋直达洛阳。可以说安禄山的大军在河北几乎没有遇到扺抗。也是事发突然,河北又是安禄山的势力范围

  • 强大的秦王朝为何只存在15年就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var1]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改革政体,废分封,实施郡县制,统一货币和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筑长城,进一步施行武力统一华夏未统一的地方。原六国之地,无不在大秦铁骑下拜服,不管自愿或不自愿,秦朝的强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看似强大牢固的大秦王朝,却在秦始皇死后3年崩塌了,也就是说秦朝统一中国后,只存在1

  • 你不知道的历史,中国史上曾出过3位女皇帝,武则天只排第三?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女皇帝武则天在历史上有何地位,武则天是历史上最强的君主吗,历史上第一女皇武则天真很厉害吗

    其实历史的真相往往不是人们所了解的那样。首先武则天算不上是中国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在此之前中国还曾出现过两位女皇帝。只是她们的在位时间较短,名气没有武则天大,因而差点被人们所遗忘。其实严格起来说武则天只能位列第三,那么前两位会是谁呢?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北魏孝明帝的女儿元姑娘为什么没有名字?因为被人立为皇

  • 战国名将李牧采取坚壁清野战略,迂回战术一举挫败匈奴大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赵国名将李牧,李牧灭匈奴兵完整视频,李牧打败匈奴时为什么那么多军队

    [var1]李牧,曾经驻防代郡(河北省蔚县)、雁门(山西省右玉县)。为了防备北方匈奴南侵,李牧采取对外先示弱,对内集中兵力,利用敌军轻视我军的心理,然后迂回包围的战术一举击破匈奴军队的战略。李牧每天杀牛宰猪,犒赏战士,大力训练骑马射箭,把军队训练得非常有素,然后命令士兵严守关卡,任何人不能擅自出战。

  • 传说历史上最厉害的皇帝是李治,最窝囊的也是李治,为什么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治为何只当了42天的皇帝,李治和他的亲姐姐,李治和武媚娘吻戏

    近几年,在网上有传播一个小段子,是一问一答的形式,如下文:淘气:你说在古代那么多皇帝中谁最牛逼啊?调皮:我认为这最牛逼的皇帝非李治莫属。淘气:调皮你何出此言呢?历史上那么多优秀的皇帝,比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哪一个都比他强啊!调皮:淘气这你就不懂了,你看人家李治多牛逼,不仅自己是个

  • 春秋战国风云人物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白起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白起,战国战神白起简介,春秋战国里的战神白起

    白起,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一,秦国大将,今陕西眉县人,相必是一口的现在陕西宝鸡地区方言。白起特别等战斗,战功很多,仅从记载“斩首24万”“斩首15万”就能看出,古代战争有多么残酷,虽然没有导弹、飞机、大炮等现代武器,能死这么多人,实在令人悲伤,这真是“醉卧疆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么一个能打善战

  • 从晋武帝罢州郡兵说起,谈谈西晋王朝的国运和历史走向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东汉末年到西晋统一经过过了百余年的战争,政权林立,群雄割据,诸侯争霸,生灵涂炭。在乱世当中唯一的真理就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实力才是王道,因此绝大多数诸侯将重心放在了军事上面,军队数量极其庞大。一场战役动辄数十万大军参战的规模,但是晋武帝司马炎一统天下之后,便有了刀枪入库,马

  • 战国策小故事:聪明的兔子成长记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战国策故事,聪明的兔子故事视频,战国策中的齐策故事

    [var1]这得从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说起,孟尝君根正苗红出身高贵,是齐国王室成员。自然不是一般有钱,家大业大良田千顷骡马成群,既然是王室成员也不能总是乐享其城,得要做些事情为国家分忧,于是乎孟尝君为了解决齐国就业难的问题,专门开了家私人人才市场,还放出话:要收养三千门客。[var1]孟尝君招贤纳士三千

  • 唐代有个兔形席镇,没想到千年后,却因特殊的理由爆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1956年,西安市东郊韩森寨的一个施工单位,正在进行基建,却意外发现一座古代墓葬,单位的领导得知消息后,立即联系当地的文物研究所,专家们接到消息立即赶到现场,对古墓进行勘察,因古墓受到很大的破

  • 战国历程及其各国变法以图强大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战国各国变法,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变法,战国初期第一次成功的变法

    战国时代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另有一说认为具体时间应该是从韩赵魏三家分晋开始算起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为止,即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这一时期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两种观点都得到了其支持者的完善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