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红颜祸水,妲己是什么样的人?探究妲己妖魔化的原因

红颜祸水,妲己是什么样的人?探究妲己妖魔化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371 更新时间:2024/2/7 0:57:59

在中国历史上,妲己和商王的故事无人不知。不过,人们眼中的妲己常是“一代妖后”,无论在正史还是野史,妲己从不曾以正面形象存在过。

从春秋时期的《尚书》到明朝的《封神演义》,妲己的形象越发趋向妖魔,最后甚至演变为狐妖。

历史上的妲己是什么样的?她为什么会被妖魔化?

一、关于妲己的考证

有关妲己的历史记载和神话传说早已深入人心,直到二十世纪初,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安阳发掘殷商遗物,龟甲和兽骨上的卜辞才使我们对周代以前的历史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学者们接触的资料相比孔子、司马迁更多,对妲己和商王的认识也更接近历史真实。

实际上,商王帝辛的帝号非是“纣”,纣王是有后人厌恶他加上去的,“纣”的意思的“残义损善”。

试想谁人会故意抹黑自己?普通人尚且不会如此,何况是一代帝王?所谓的商纣王真正的名号其实是帝辛。

帝辛身强体健,孔武有力,刚愎自用又野心勃勃,能够徒手与猛兽搏斗,在音律方面也很有造诣。

帝辛精力非常旺盛,再加上丰沛的国力,大举向南方进攻发展,征服各部落,扩充领土,威名赫赫,无人不知。

在商王文丁时期,季历受到宠信,被封为“牧师”,成为西伯。季历的权势越来越高,遭到朝臣的妒忌和文丁的忌惮最后被软禁,绝食而亡。

季历属于周部族,从此以后周部族与商朝之间嫌隙渐长。在季历去世以后,他的儿子姬昌继承其位,施行仁政,国力日渐强盛,受到人们的拥戴,也因此受到商王朝的忌惮。

姬昌有个儿子叫伯邑考,在商朝负责给帝辛驾车。过了不久,伯邑考因为一些事惹怒帝辛,帝辛一气之下将其烹杀,还把肉羹赏给姬昌。

帝辛将姬昌囚禁,周部的族人多方周旋,奋力营救,又向帝辛行贿,最终姬昌在得以释放,这件事更加深了商朝的周部族之间的仇怨。

往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帝辛和他的臣子们注意力似乎都集中在东南一带,忽略了周部族,于是姬昌也趁机扩充自身的势力,收服了许多部落,逐渐对帝辛造成威胁。

周人迁都以后,国力更加强盛,而此时的商朝内部却出现君臣离心的现象,诸侯不再信任帝辛,甚至有些已开始背叛。

公元前1056年,姬昌离世,姬发继承王位,让姜子牙周公、召公、毕公等一班优秀的人才担任要职,作为辅臣。

姬发继续父亲的遗业,坚持养精蓄锐,励精图治,周部的发展形势大好。

与此同时,帝辛杀了他的王叔比干,将箕子囚禁。帝辛手下的太师、少师见形势不妙,带着乐器悄悄前往投奔周。

这时候姬发发觉攻打商朝的时机成熟,于是将帝辛的罪状列出,作为起兵的理由,与天下诸侯结成联军,浩浩荡荡进攻朝歌。

两军相对,不料商王帝辛的军队早已与其离心,一夜之间哗变,周氏之军轻而易举就攻破朝歌。

于是帝辛撤退,在鹿台上自焚而死,妲己也被杀。

二、妲己形象妖魔化的过程

春秋时期的《尚书》是最早记叙妲己的古代典籍之一,妲己形象是借姬发之口展现在人们眼前的。

《泰誓》和《牧誓》提到周武王准备讨伐帝辛时的宣言,指责帝辛“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惟妇言是用”,除此之外,文献中没有提到妲己的有其他恶行。

周武王在列举帝辛的罪状时,帝辛是主要,妲己只是“顺便”,从这两则“罪行”中也可以看出周武王的指责倾向是帝辛,对妲己也没有指名道姓,而是用“妇人”、“妇言”代替。

所谓用“奇技淫巧”取悦妲己,妲己作为妃子也只能接受,如果拒绝阴晴不定的帝辛说不定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

而“惟妇言是用”至多说明妲己在纣王跟前说小话,听不听、信不信是帝辛自己的事,怎能因为说了两句话就将罪责推往妲己的身上呢?

《尚书》作为关于妲己最早的文献记载之一,当中的信息有较高的可信度,从中我们可以推测妲己大抵只是个受帝辛宠爱的寻常妃子罢了。

到了战国中期,《国语》开始将国亡的罪责往女子身上推,《晋语》是国语中较长的的一篇,全面记载了晋国的历史,尤其是晋文公。

但这部记录晋国历史的著作中,却推测记录了几个“红颜祸水”,说夏朝因妹喜而亡,商朝因妲己而亡,周朝因褒姒而亡,明确认为这几个朝代灭亡是因为“红颜”。

从《国语》开始,妲己和一众宠妃开始与亡国联系,她们的罪行升级。但是如果细细考虑,泱泱夏商周怎会因为一介女子就灭亡呢?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社会是男权社会,将罪责推往女性身上大抵为男性脱罪。

秦朝的《吕氏春秋》中,妲己的罪行再次更新。吕不韦在著《吕氏春秋》时意识到《尚书》、《国语》中的说法不足以让妲己背上亡国的罪名,于是直接让妲己登上政治舞台,“妲己为政,赏罚无方”,最终导致商朝的大臣们都逃往周国。

西汉时司马迁的《史记》和刘向的《列女传》都对妲己和殷纣王的“罪行”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叙述。

《史记》中对商王和妲己的奢靡生活描述得绘声绘色,非常有画面感,而《史记》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上具有重要地位,是后世了解前朝的重要参考资料,于是妲己祸国成为铁案,其妖魔形象开始成为社会上的主流观点。

继司马迁以后,刘向的《列女传》首次单独为妲己作传,不过将其归入“孽嬖传”中,与其他的母仪传、贤明传等对比鲜明。

《列女传》中的妲己与《史记》的记载大致相同,比《史记》更为具体细节。

《列女传》的“功劳”不仅在于单独为妲己作传,刘向还将《史记》当中的情节私自改动,“吾闻圣人有七窍”在《史记》中尚且出自纣王之口,到了《列女传》则由妲己说出。

刘向对妲己的描述让人感觉他仿佛就在现场看着妲己指使纣王,毫无疑问,《列女传》中的妲己罪责更重了。

明朝的《封神演义》中,妲己的形象妖魔化达到顶峰,时至今日再无人超越。《封神演义》对妲己形象妖魔化的贡献有:

首先,妲己从人变为狐妖;

其次,妲己在《史记》、《列女传》中的罪行都保留,整合优化以后重新出现;

第三,作者为了让妲己的罪行更加明显,又添加了许多史料中不存在的夸张内容。

三、妲己形象妖魔化的原因

从《尚书》到《封神演义》,妲己从普通宠妃逐步变为祸乱天下的狐妖,她与帝辛之间的事业越来越夸张,越来越天马行空。

那么,人们为什么要将妲己“创造”成一代妖后呢?这当中有多方面的原因。

第一,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儒家观念长时间掌握着文人思想,掌握着历史的话语权。

儒家对中国女性有着严格的规定,形成了所谓的“妇道”理论,很长时间内都是中国古代妇女的行为准则,束缚着女性的行为,是否遵守“妇道”也成为评判女性的标准。

如果女人的言行举止违反了所谓“妇道”,就会成为儒家唾弃的对象,成为社会鄙视的对象。

显然,按照儒家的标准,妲己显然是不守“妇道”的,哪怕她只是无可奈何被动接受商王的宠爱。

在儒学盛行的社会背景下,妲己必然受到老百姓的谩骂、儒家学者的一次次抨击、丑化,司马迁的《史记》大篇幅地详细描写妲己大抵也是这个原因。

第二,“红颜祸水”的观念。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红颜祸水”的观念很早就存在,经过历史的洗礼已然根深蒂固。

如夏末的妹喜、商朝妲己、周朝褒姒、汉朝吕后、唐朝杨贵妃以及明清之际的陈圆圆等。

即使女人有着超常的胸襟魄力,做到了绝大多数男性也做不到的事,历史上也难以留下好名声,如吕后、武则天、慈禧等,给人们留下的往往是负面印象。

为什么中国古代社会会将女性当成“祸水”?因为中国封建社会中的男权是不断加强的,男性是主宰,女性只能在家相夫教子,做男性的附庸。

一旦有女性到社会上抛头露面,悲剧也就发生,无论她做出什么行为都会受到谴责,因为不守“妇道”。

当女性比男人强时,男性的自尊就会受到伤害,为了找回自尊,就将一盆盆脏水泼向女性,武吕后、武则天这样的女强人都免不了被抹黑,何况褒姒、妲己呢?

结语

除了以上原因,妲己形象妖魔化还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如成王败寇理论、古时候文人墨客借古讽今等等。

纵观妲己形象妖魔化的历史,我们或能从中推知诸如褒姒、妹喜或武则天、吕后等中国古代女性的真实面貌,她们只不过相貌美丽、能力凌驾男性之上,就成为社会各界抹黑的对象。

因此,要想接近历史真实,必须抛却固有观念,深入最原始的物证、文献中探寻。

参考文献:《尚书》《吕氏春秋》《史记》《列女传》《封神演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西周历史人物:第三任君主“周康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西周第四代天子周康王,周康王封唐叔,周康王出生时间

    周康王简介:周康王,姬姓,名钊,周朝第三任君主,周武王姬发的孙子,周成王姬诵的儿子。周康王是一位有为之君,在位期间,继续实行先王们的政策,使周朝国势进一步发展,同时对外征服鬼方,使周朝西北边境安定。主要事迹:1、 继承王位周成王在位时,已将姬钊立为太子。周成王临终前,担心太子姬钊不能胜任王位,于是命

  • 神秘的夏朝史,孔甲养龙,养的到底是什么生物?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孔甲养龙说明什么道理,夏朝养龙是真的吗,夏朝历史上的孔甲

    孔甲,夏朝的第十四代国君。属于夏朝历史上比较戏剧性的一个君主,这个戏剧性从他的继位大统和生平都可以窥见一二。本来他的父亲不降死后应该由他来继位的,但是他的父亲却把帝位禅让给了弟弟扃,也就是孔甲的叔叔。孔甲的叔叔扃死后,扃的儿子廑又继位,按照正常逻辑,这个帝位距离孔甲好像越来越远。但是世事就是这么出人

  • 纣王无道与妲己无关,妲己背了千年的锅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但其实纣王的昏庸无道和妲己无关,甚至在很早之前就有显现了。纣王早期的时候就非常的暴虐纣王在出生的时候就拥有一个非常好的家庭,自幼生活在奴仆成群,一呼百应的生活当中,再加上他的母后对他十分宠溺。所以在纣王的眼里,这些奴婢都不是人,只是他的玩物,所以自小他就养成了刚复自用、刻薄寡恩、狠毒残暴的性格。商代

  • 西周历史人物:实行军政改革的第六任君主“周共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周共王简介,西周皇帝统治时期,西周初期周天子与百姓的关系

    周共王简介:周共王,姬姓,名繄扈(yī hù),周朝第六任君主,上任君主周穆王之子。主要事迹:1、 灭亡密国有一次,周共王在泾水边上游玩,当时密国国君密康公跟随着周共王。恰逢有三位女子来投奔密康公,密康公的母亲说:“你一定要把她们献给君王。野兽够三只就叫‘群’,人够三个就叫‘众’,美女够三人就叫‘粲

  • 汉字的起源,最早出现在皇帝?夏代?殷商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汉字产生的标志是殷商后期形成的,殷商的汉字起源,汉字最早可追溯到哪个朝代

    仓颉像第一个理论是“仓颉造字说”。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黄帝的史官仓颉创制了“书契”。 “书契”是指刻在陶坯或甲骨上的文字。原始文字的起源和发展的几个阶段是“八卦”、“结绳”、“书契”。 因此,在众多汉字起源学说中,“仓颉造字”影响较大。 《荀子》、《吕氏春秋》、《韩非子》等古文献也肯定了“

  • 为什么武王姬发能号令神仙帮自己打仗?主要有这3个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周武王姬发!点击看完整视频武王伐纣,带头冲锋的竟然是一众道教神仙。这不仅是神话小说封神榜里面的故事,还是很早就有的民间传说,那么,为什么这些神仙们都愿意听武王姬发的差遣呢?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天命。“殷商气数已尽,商周更迭必然发生”,这是贯穿始末的灵魂纲领,是上天的指示,每个人都应该坚信不疑

  • 花费数万条人命,汉武帝为中国攻下了两个大省,如今却发现真英明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我国实现大一统局面,从秦始皇开始。但历史上还有一个皇帝很厉害,他不仅以武力扫平周边反抗势力,而且还拓展我国领土,他就是有名的汉武帝。汉武帝开拓领土的目标之一就是西域。汉王朝对西域的影响,在世界文化史上有值得重视的意义。正如张维华的《论汉武帝》中所说:“张骞通西域,不仅对于中国的历史,具有重大意义

  • 东汉末日:孙坚轻进战死岘山,董卓势盛大建郿坞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公孙瓒部下有一骁将,姓赵名云,表字子龙,乃是常山郡真定人氏。本属冀州管辖,袁绍据住冀州,士多趋附;独赵云往依公孙瓒。公孙瓒且喜且嘲道:“闻贵州人多愿从袁氏,君独何心,乃来依我?”赵云答道:“天下汹汹,未知孰是,百姓方苦倒悬,但得仁政所在便当依托,正不必计及远近呢!”公孙瓒闻言大悦,留居麾下,款待颇优

  • 三星堆拯救夏商周断代工程:关于武王克商年研究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牧野之战昨天有位网友在帖子里回言,非常有意思。从回帖内容看,这位网友非常专业,对夏商周断代工程和报告里的相关数据也非常熟悉,很大可能当年曾参与过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这个网友在文章中介绍了当年夏商周断代工程关于武王克商年的一些论证方法,也希望我能认可官方结论,不要自己随便臆造结论。说实话,我是非常欢

  • 秦始皇死亡之谜被揭露?郭沫若:被人用3寸长的铁钉活活钉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始皇死前细思极恐的细节,秦始皇死前的真实经历,秦始皇一生被刺死多少次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临江仙》 这首诗描述了多少英雄豪杰如流水般就这样消逝,的确,任你是一代枭雄天之骄子也逃不过生老病死的结局。就如千古一帝秦始皇,在年轻时就遍寻长生不老药,可仍旧英年早逝,49岁时就憋屈的去世了。而郭沫若在一部文学作品中曾这样描述:秦始皇是被人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