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秦魏百年战争,魏国实力远超秦国,为何没有乘胜灭掉秦国

战国秦魏百年战争,魏国实力远超秦国,为何没有乘胜灭掉秦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347 更新时间:2024/1/24 2:39:55

英法百年战争影响深远,广为人知。在中国战国初期,也爆发了一场百年战争,强大的秦国在这场百年战争中被打得狼狈不堪,可以说这场战争的结果决定了战国最后的走向,影响了中国未来2000年的历史。

公元前419年,魏国兴兵向秦国发起挑战,抢占了河西地区(黄河以西,洛河以东地区),魏国军队已经踏足沃野千里的关中平原,秦国危在旦夕。

此时的魏国是战国第一霸主,实力远超秦国,却没能把握住这次消灭秦国的绝佳机会,最终先胜后败,被秦国逆风翻盘。

为什么魏国会先胜后败,错失良机呢?

战国第一霸

公元前446年,魏斯(未来魏国开国君主魏文侯)成为晋国魏氏家族的领袖。魏文侯这位老兄是典型的大器晚成,在上位后的21年间在历史上悄无声息。

[var1]

公元前425年,魏文侯接替去世的赵襄子成为晋国正卿,如何利用权势发展魏氏,成为魏文侯当务之急。

先来看看魏所处形势。

魏的西边是一河之隔的秦国,北边是强大的赵氏,东边是新兴的韩氏,南边越过中条山和黄河是秦、楚、郑国拉锯争夺的陕地(今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陕县和灵宝市地区)。魏统治的核心地区是运城谷地,北部是吕梁山,南部是中条山,东部是王屋山,黄河的大拐角包住了魏氏的西部和南部。

[var1]

这样的地势,易守难攻,容易被压制封锁,可以说魏国坐居死地,如何破局?魏文侯蛰伏的21年里,每天都在苦苦思考。

成为晋国正卿,一朝权在手,魏文侯顿时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他任用李悝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发展经济。魏文侯首开战国变法先河,后来的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其实也是以魏氏为蓝本的。

第一个变法的魏国,迅速强大起来。于是,魏文侯开始实施他的发展战略。

首先,他瞄准的是西边的强秦。

公元前419年,魏军西渡黄河向河西地区进攻,秦、魏百年河西之战爆发。

魏国在河西构筑了西梁城,建立了河西前进据点,但陷入了强秦围攻,苦苦支撑。

战局在战神吴起的到来后迎来改观。公元前413年,吴起击破秦军河西防线,不光攻占河西,而且兵锋威胁秦国腹地渭河平原,秦国被迫退守洛河构筑防线。然后吴起兵锋北转,攻占河西以北的戎狄大片土地,设立上郡进行管理。

第一次河西之战,魏国全取河西,攻占函谷关,掌控秦国与中原沟通的崤函谷道,秦国被压制在洛河以西,大秦在魏国的刀锋之下瑟瑟发抖。

[var1]

特别是吴起一手训练的魏武卒,成为天下强兵,“武卒一出,天下惊。”魏国连续打败秦、齐、楚,攻灭中山国,威震天下。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封魏、赵、韩为诸侯。魏国成为战国第一霸主。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魏文侯任用李悝、吴起、西门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富国强兵,开拓大片疆土,使魏国一跃为中原的霸主,后世史书无不称赞魏文侯的贤能。

但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魏文侯改革策略非常正确,识人用人能力一流,但是,他却未能抵御“称霸中原”的虚名诱惑,在执行发展战略时左右摇摆,没能真正为魏国打下可以依靠的基业。

前面说了,魏国地理位置四面受敌,要想发展必须破局。所谓“金角银边草肚皮”,魏国要想摆脱草肚皮的处境,只有一个办法,向西。

一开始,魏文侯的战略是正确的,整合建立魏、赵、韩三晋同盟。没有了后顾之忧,魏国抢先动手,打得秦国没有招架之力,顺利占领河西地区。

[var1]

打下河西地区,实现了西向战略的第一步,如果战略定力足够,魏国应该花30~50年的工夫,不断蚕食,把秦国灭国或者将秦赶过陇山,使关中平原彻底变成魏国的后花园,则魏国战略形势就彻底改变,未来一统天下的就是魏国了。

开始,魏国也的确是这么做的,魏文侯将河西建设成战国文化中心,请来了子夏这个大儒,形成了河西学派,利用秦国仰慕中原文化的弱点,希望能逐渐瓦解秦国人心。军事、文化双管齐下,秦国人心不稳,眼看魏国西向策略开始奏效。

可惜,首先是赵、韩两个小兄弟打乱了魏文侯的部署。赵国面对中山国的猛烈反攻招架不住,而韩国则碰到了郑国这个大麻烦,纷纷向大哥魏文侯求助。

面对插手中原各国纷争,而成为中原霸主的诱惑,魏文侯的战略定力出现动摇,毕竟专心向西发展,比不上成为中原霸主,享受各国诸侯拥戴来得风光。

一入中原这个是非场,虽然魏国攻占中山国,打败郑国和楚国,魏赵韩联军又打得齐国割地求和。魏文侯还顺带敲打了赵国和韩国两个小兄弟,割让了不少土地。一时间魏文侯风光无二,成为当之无愧的天下霸主,各国纷纷来朝。

[var1]

魏文侯志得意满,可是却埋下了无数隐患,仇家遍地,几乎把天下大国得罪个遍,即使魏赵韩三晋同盟也暗流涌动。

魏文侯踏进了中原争霸的名利场,真正的国家战略却被抛诸脑后,虽然压制了秦国80年,但也给了秦国足够的时间卧薪尝胆,学习魏国先进经验的机会。

一代不如一代的魏国

魏文侯执掌魏氏50年后驾崩,他的儿子魏武侯继位。

魏文侯虽然战略方向出现偏差,但他在位期间,维系住了魏赵韩三晋同盟,任人唯贤,魏国人才济济,成为天下文化中心,他在位时魏国始终是天下霸主,威压四方。

而魏武侯比他老爸差得有点远,信奉武力。

对外穷兵黩武,攻秦、攻楚、攻齐,将魏武卒用到了极致。但他却不懂得团结三晋,竟然想利用赵国内乱操纵赵国朝政,兴兵攻打赵国。三晋最终决裂,魏国的基本盘却变成了大麻烦,魏武侯转而试图统一三晋。魏赵韩三国内战,给了其他大国喘息发展的机会。

对内,不是任人唯贤,而是任人唯亲,他听信公叔痤的谗言,逼走了战神吴起。并重用宗亲,使得人才无法出头。

从此之后,魏国虽然人才辈出,却留不住人才,成为战国人才输出基地。吴起奔楚,楚国变法迅速强大;商鞅、张仪、公孙衍、魏章、范雎入秦,秦国照搬魏国变法;孙膑入齐,两次大败魏国。

特别是魏武侯没有很好地安排好后事,使得自己的幼子公仲绶与太子(后来的魏惠王)争位,使得魏国险些分裂。

而后续的魏惠王则更加在意虚名而不重实效,四处树敌,热衷于与齐、楚、赵争夺中原霸权,甚至不惜迁都大梁,居天下之中而方便争霸。有种说法说魏惠王为了躲避秦国而迁都,其实魏惠王迁都之时,秦国尚未变法,国力一般,不可能威胁到当时的魏国。

[var1]

热衷于“面子工程”的魏惠王,被商鞅忽悠而霍然称王,结果成为众矢之的,连遭桂陵、马陵之败,魏国精锐魏武卒大半被灭,魏国的霸权宣告终结,魏惠王的面子亦随之丢得干净。

百年河西之战的终章

公元前342年,历经80多年,在前4次河西之战败多胜少的秦国,发起第五次河西之战,意图把魏国赶过黄河收复河西。

这时的魏国,刚刚经历马陵大败,10万精锐魏武卒被齐国歼灭。而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兵强马壮,顺利大败魏军,俘虏魏主将公子卬。此后,秦军连战连捷,于公元前330年雕阴之战,全歼魏国河西主力,斩首8万,俘虏魏国河西主将龙贾。

公元前329年,无力回天的魏国将河西全部割让给了秦国,魏国百年河西攻略至此全部完结,魏国由战国第一霸主沦为二流国家,面对强秦只有招架之功。

持续时间近百年的河西之战,乃是秦、魏之间你死我活得争斗,就像商鞅所说“非魏并秦,秦即并魏”,可惜魏国三代国君都没有秦国上下这么清醒的认识,以至于魏国空有变法先发红利却浪费了,以至于被大秦后来居上,逆风翻盘。

[var1]

秦、魏百年河西之战,最终以秦国大胜而告终,彻底占据关中形胜之地的秦国国君,却与魏国君主不一样,从秦孝公变法开始,历经六世,坚定执行东进战略,不屈不挠,最终由秦王嬴政横扫六国,一统华夏。

从秦国历史地图变化,看大秦如何从牧马奴隶到一统华夏的

喜欢就转发和点赞吧!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曹魏有4位大臣,谥号均为“景侯”,除了蒋济还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一、蒋济蒋济在汉末出任九江郡吏、扬州别驾。后被曹操聘为丹杨太守,不久升任丞相府主薄,西曹属,成为曹操的心腹谋士。魏文帝时期,蒋济出任东中郎将,代替曹仁统率大军,后升任尚书。魏明帝时期,蒋济出任中护军,封关内侯,功勋颇多。景初年间担任护军将军、散骑常侍等职。曹芳继位之后,蒋济转任领军将军,封昌陵亭侯,

  • 战国版本的俄乌战争-本来师出有名,最终却落得狼狈逃窜?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俄乌战争与战国典故,日本战国史诗战争,历史上真实的四国战争

    西周创建的时候,周武王在牧野之战取得胜利,分封天下,他特意把自己的弟弟召公分封到了最北边,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市大兴区一带,因此地在燕山之野,赐予国名为燕。可以说燕国是周王朝最古老的拱卫国之一,主要防范北疆的戎狄游牧部落。《国都城记》称“周武王封召公于燕。地在燕山之野,故国取名焉”。燕国最兴盛的时期,地

  • 秦始皇身上有着许多无解的谜团,五大谜团,你知道几个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秦始皇六大谜团上,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大秦帝国秦始皇

    秦始皇身上有着许多无解的谜团,而今天我们主要说的是其中的五个。长相之谜:瘦弱无力还是高大威猛?据史料记载,曾提到过他身患软骨病,但《礼纬》提到过他身高出众,有八尺六,也就是有一米九,而且他的腰围是在今天的四尺七左右,由此可见他的身形是魁梧高大的。第二个,身世之谜:是否是私生子?他出身于赵国,所以姓赵

  • 战国四大刺客-“任侠”聂政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战国四大刺客聂政,四大刺客聂政真实故事,战国四大刺客都是哪些人

    公元前397年,韩国相国,韩烈侯的叔父侠累在府中饮酒作乐,周围甲士林立,端的是气派非凡,守卫森严。忽然间,一个身着劲装,手持三尺长剑的刺客出现中府中,所有人慌作一团,士兵们冲了上去,却被他用长剑隔开。[var1]他拾阶而上,瞄准侠雷就冲了过去,身法快如闪电。还没等侠累反应过来,长剑已经穿胸而过。目的

  • 此人轻松打败马超,刘备一生只惧怕他,诸葛亮出马才把他解决掉!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而这些人中,知名度最高的莫过于刘备手下的武将群体了。虽然个个名声显赫,但正所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在混战争伐中,难免有失算的时候,刘备手下们也不能免俗,将领中打败仗也是常有的事。当然,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打仗嘛,输就输了,赢回来不就得了。关羽曾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但也有下邳被曹操活捉的惨痛经

  • 弄巧成拙的“自我革命”:汉哀帝改国号以避祸,结果“自掘坟墓”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汉哀帝刘欣统治时期(公元前7-前1年),立国200余年的汉朝,遭遇严重的统治合法性危机,而造成此一重大危机的关键人物,正是以“雄才大略”著称的汉武帝刘彻。汉武帝在位54年间(前141-前87年),凭借着祖父汉文帝、父亲汉景帝两代人留下的丰厚“家底”大展宏图:对外,北击匈奴,南灭百越,东并朝鲜,西通西

  • 弭兵之会:春秋最成功的外交事件,神奇地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春秋弭兵之会,弭兵运动,弭兵之会是什么意思

    事实上,春秋争霸最精彩的就是晋楚争霸。[var1]晋楚争霸.齐国和秦国,由于一个在东边,一个在西边,在各自的区域内发展,齐国最先称霸,剩下的整个春秋时代就是晋楚争霸。但是,这个霸主是谁决定的呢?并不是周天子封的,而是诸侯王们自己争取来的,怎么争取来的,当然是通过外交。会盟外交,在那个时代,指的就是会

  • 此人骁勇异常,是曹操麾下先锋大将,曾击败关羽最后却死因不明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赵子龙大战关羽,关羽最怕的3个人,易中天说赵云关羽武力

    说乐进是曹操麾下先锋大将不是说说而已,其实是有一定依据的。陈寿《三国志》中说过“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于禁最号毅重,然弗克其终。张郃以巧变为称,乐进以骁果显名,而鉴其行事,未副所闻。或注记有遗漏,未如张辽、徐晃之备详也。”很明确的说乐进”骁果“,何谓”骁果“?就是骁勇果毅的意思。史书上

  • 当大燕国的皇帝,是慕容复的梦想,也是赵延寿的梦想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慕容复怎么重建的燕国,赵延寿个人资料,五代十国赵延寿

    后晋兵马大元帅杜重威投降后,耶律德光将战马全部运回契丹,数百万件武器装备暂时储存在镇州。尽管如此,耶律德光仍然担心这一大批被解除了武装的后晋将士叛乱,过黄河的时候,耶律德光曾想把他们全部屠杀,赶进黄河淹死。领导脑子坏掉了,下属可没有。有人劝说耶律德光,“如果把降军屠杀,后晋其它城池就不会投降了,皇上

  • 马超独霸一方赫赫有名,为何跟随刘备后没有建立丰功伟绩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1、刘备实力已强大马超跟随刘备时,刘备的实力已强大了。马超是刘备在夺取益州时跟随刘备的,而此时的刘备的实力已经很强大了。马超在刘备夺取益州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而只是锦上添花。这样留给马超的用武之地已经不多了,马超展示他军事才能的机会也很少了。2、降将马超是降将,所以马超行事都很谨慎,他不会主动去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