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萧何当年为何要月下追韩信

萧何当年为何要月下追韩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1185 更新时间:2024/2/11 4:18:04

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萧何

公元前206年左右的一天,刘邦得到了一个让他大吃一惊的消息。

萧何趁着夜色跑了。

据《史记》等书记载,刘邦入蜀之前,谋士张良曾向刘邦献计,让他一把火烧了出蜀的栈道,目的有二:

第一,向项羽等人表态,我刘邦打算终老蜀地,不会参与逐鹿中原,请你们放心。

第二,刘邦烧了栈道之后,不光自己出不去,别的势力也进不来,他可以专心经营蜀地。

这个策略本来不错,但是因为刘邦当时不能把自己的长远打算公之于众,所以很多原本参股刘邦打算未来分红的人,一看刘邦小富即安,就想另谋前途,于是纷纷想办法不辞而别,不过刘邦对这些人都没有太过惋惜和阻拦。

那么他为什么会对萧何的走那么震惊呢?

首先,萧何和那些后期看到刘邦潜力参股的人不同,人家萧何是刘邦起家时的班底,人家持的是原始股,那是刘邦的根基,如果萧何真走了,那么刘邦的新公司就会真的面临分崩离析的局面了。

其次,萧何在刘邦阵营中的作用,和刘备去世之前的诸葛亮类似,他主要负责内政,满足刘邦对外“足兵足食”,对内稳定发展的需求。

带兵打仗的猛将,刘邦不缺,但是这种治国理政的大才,那可绝对是稀有人才,因此刘邦对于萧何的夜奔才非常震惊。

那么萧何当时真是打算另谋高就去了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他当年之所以连个招呼都不给刘邦打就跑了,那是因为他急着跑去追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刚投奔刘邦不久就想离开的韩信

但是萧何没同意,直到刘邦把韩信拜为大将,且同意为他举行隆重典礼正式聘用,萧何这才罢休。

那么韩信到底有何德何能,才能让萧何如此看中他呢?

可能一般人会回答,韩信日后被称为“兵仙”,自然是他会打仗呗?

这个结论不算有错,但是另一个问题来了,在刘邦重用韩信之前,韩信一直是颠沛流离,他从来就没有在战场上证明过自己,萧何凭什么就能知道他会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兵仙”呢,韩信如果当年已经表现出了一些特质,项羽和刘邦为什么一开始瞧不上他呢?

网上一直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说有人刚进华为上班没多久,就跑去给任正非上万言书,对华为目前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很多自己的建议,但是任正非拿到这封万言书之后,既没有表扬他,也没打算升他的职,反而以他为代表,批评了新员工对公司提大建议的错误行为,并明确提出:

基层新员工做好本职工作是基础,提大建议的行为不被公司所提倡。

类似的故事,也曾出现在马云等人身上,那么这些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

公司的大当家,对于公司的政策和战略,是有自己通盘考虑的,这些东西很可能和普通新人的认知发生冲突,这个时候如果新人表现的过于“聪明”,那么大当家的是很难接受的,毕竟在他的心里,你是纸上谈兵,他是多年经验所得。

因此当韩信这个新人表现出不输于“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基层员工特质时,往往不会得到掌管公司大局的大当家的认可,大当家的战略明确以后,更希望新人先当好一颗螺丝钉。

韩信最初也面临类似的问题,他一个踌躇满志的新人,急于想表现自己,但这恰恰触了大当家的霉头,所以他没有达尝所愿,韩信的错误,凤雏庞统也犯过,除了他俩应该还有很多人也犯过,不过那些人没有萧何和诸葛亮的举荐。

那么萧何(诸葛亮)为什么就能看出韩信(庞统)一定有过人之处呢?

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萧何和诸葛亮都不是公司的大当家,他们原则上不负责公司的大战略,他们负责的都是非常具体事情。

萧何和诸葛亮有一个工作上的共同点,那就是他们自己的本职工作都干的非常出色,面对纷乱如麻的实际工作,他们能处理的井井有条,说明他们首先自己有很强的工作能力,其次他们应该都有知人善任的基本能力,否则以他俩的工作量,是不可能单靠自己来独立完成的。

因此有充沛的实践经验,和广泛的阅历之后,他们再和人交流的时候,就能很快发现并筛选出合用的人才,如果他们发现这个人才在某些方面强于自己,且日后不会成为自己的竞争对象,而是会成为自己公司的巨大助力的时候,他们自然就会像大当家的们推荐。

韩信虽然是以带兵打仗名传后世,但是真正了解军事的人都会知道,带十个人打仗,和带十万人打仗,完全不是一回事,以当时的信息传递途径,你要想把十万人指挥得当,光靠武勇和智谋是不行的,你还要有很强的政务统筹能力。

而这种能力,萧何作为刘邦的大管家也是具备的,因此当萧何和韩信私下交流的时候,韩信应该就表现出了这方面的独特才能,而萧何这个政务工作的老手自然也看出了韩信的潜在价值,因此他才拼命的要向刘邦推荐韩信,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萧何的眼光是没错的。

更多文章

  • 战神白起被逼自杀,只因他在长平坑杀赵国40万降卒?- 读战国(64)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文/松鼠爸爸[var1]白起长平之战后的“秦赵邯郸之战”,秦军围攻赵国两年,非但没打下邯郸,反倒被赵魏楚三国联军大败,真的是因为信陵君魏无忌和春申君黄歇的联合救援行动吗?信陵君和春申君救赵当然很关键,但是,细究起来,邯郸之战秦军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秦国内讧,致使一个关键人物没有上场。什么关键人

  • 曹操一生中,只为7个人哭过,你知道几个?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一、袁绍《三国志· 袁绍传》:“(曹)公临祀(袁)绍墓,哭之流涕,慰劳绍妻,还其家人宝物。”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爆发了官渡之战。此战,曹操以少胜多,击败了强大的袁绍。袁绍退回河北以后,于建安七年(202)发病而死,之后袁绍的儿子袁尚与袁谭相互攻伐。曹操便趁袁尚大军远离之际,率军攻打邺城。守城将领

  • 战国秦魏百年战争,魏国实力远超秦国,为何没有乘胜灭掉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英法百年战争影响深远,广为人知。在中国战国初期,也爆发了一场百年战争,强大的秦国在这场百年战争中被打得狼狈不堪,可以说这场战争的结果决定了战国最后的走向,影响了中国未来2000年的历史。公元前419年,魏国兴兵向秦国发起挑战,抢占了河西地区(黄河以西,洛河以东地区),魏国军队已经踏足沃野千里的关中平

  • 曹魏有4位大臣,谥号均为“景侯”,除了蒋济还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一、蒋济蒋济在汉末出任九江郡吏、扬州别驾。后被曹操聘为丹杨太守,不久升任丞相府主薄,西曹属,成为曹操的心腹谋士。魏文帝时期,蒋济出任东中郎将,代替曹仁统率大军,后升任尚书。魏明帝时期,蒋济出任中护军,封关内侯,功勋颇多。景初年间担任护军将军、散骑常侍等职。曹芳继位之后,蒋济转任领军将军,封昌陵亭侯,

  • 战国版本的俄乌战争-本来师出有名,最终却落得狼狈逃窜?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俄乌战争与战国典故,日本战国史诗战争,历史上真实的四国战争

    西周创建的时候,周武王在牧野之战取得胜利,分封天下,他特意把自己的弟弟召公分封到了最北边,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市大兴区一带,因此地在燕山之野,赐予国名为燕。可以说燕国是周王朝最古老的拱卫国之一,主要防范北疆的戎狄游牧部落。《国都城记》称“周武王封召公于燕。地在燕山之野,故国取名焉”。燕国最兴盛的时期,地

  • 秦始皇身上有着许多无解的谜团,五大谜团,你知道几个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秦始皇六大谜团上,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大秦帝国秦始皇

    秦始皇身上有着许多无解的谜团,而今天我们主要说的是其中的五个。长相之谜:瘦弱无力还是高大威猛?据史料记载,曾提到过他身患软骨病,但《礼纬》提到过他身高出众,有八尺六,也就是有一米九,而且他的腰围是在今天的四尺七左右,由此可见他的身形是魁梧高大的。第二个,身世之谜:是否是私生子?他出身于赵国,所以姓赵

  • 战国四大刺客-“任侠”聂政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战国四大刺客聂政,四大刺客聂政真实故事,战国四大刺客都是哪些人

    公元前397年,韩国相国,韩烈侯的叔父侠累在府中饮酒作乐,周围甲士林立,端的是气派非凡,守卫森严。忽然间,一个身着劲装,手持三尺长剑的刺客出现中府中,所有人慌作一团,士兵们冲了上去,却被他用长剑隔开。[var1]他拾阶而上,瞄准侠雷就冲了过去,身法快如闪电。还没等侠累反应过来,长剑已经穿胸而过。目的

  • 此人轻松打败马超,刘备一生只惧怕他,诸葛亮出马才把他解决掉!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而这些人中,知名度最高的莫过于刘备手下的武将群体了。虽然个个名声显赫,但正所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在混战争伐中,难免有失算的时候,刘备手下们也不能免俗,将领中打败仗也是常有的事。当然,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打仗嘛,输就输了,赢回来不就得了。关羽曾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但也有下邳被曹操活捉的惨痛经

  • 弄巧成拙的“自我革命”:汉哀帝改国号以避祸,结果“自掘坟墓”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汉哀帝刘欣统治时期(公元前7-前1年),立国200余年的汉朝,遭遇严重的统治合法性危机,而造成此一重大危机的关键人物,正是以“雄才大略”著称的汉武帝刘彻。汉武帝在位54年间(前141-前87年),凭借着祖父汉文帝、父亲汉景帝两代人留下的丰厚“家底”大展宏图:对外,北击匈奴,南灭百越,东并朝鲜,西通西

  • 弭兵之会:春秋最成功的外交事件,神奇地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春秋弭兵之会,弭兵运动,弭兵之会是什么意思

    事实上,春秋争霸最精彩的就是晋楚争霸。[var1]晋楚争霸.齐国和秦国,由于一个在东边,一个在西边,在各自的区域内发展,齐国最先称霸,剩下的整个春秋时代就是晋楚争霸。但是,这个霸主是谁决定的呢?并不是周天子封的,而是诸侯王们自己争取来的,怎么争取来的,当然是通过外交。会盟外交,在那个时代,指的就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