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晋国怎样设置军队?探究春秋晋国的军制

晋国怎样设置军队?探究春秋晋国的军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073 更新时间:2024/2/18 9:16:37

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自从周平王东迁,周王室便无可避免地衰落下来,礼制逐渐受到破坏,各诸侯国之间和诸侯国内部的争斗越来越频繁。

军队强大是一个国家能够立足的重要条件,为了增强军队的战斗力,各国的军制也随着时代改变而变化。

作为春秋争霸舞台上强势的国家之一,晋国的军制是怎样设置的?其不断发展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一、晋国军制的内容

第一,打破国野的界限。西周时期一直实行国人当兵,野人不当兵的制度,这种制度持续到春秋早期,晋国的军制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国野的界限。

春秋中后期,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随着各诸侯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战争的需要,“国野制度”渐渐被打破,野人也能当兵了,这是春秋晋国与其他各诸侯国都存在的现象。

[var1]

关于国人和野人的区分,很多史料中有记载,也有不少学者进行研究。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常把与自身有血缘关系或关系亲近的人集中编制在国都四郊的村社中,成为“国”。

史料将国中的居民称为国人,这部分人在国家事务中享有充分的权力。参加战争是国人和基本权利和职责,国人也是国家支柱、兵役的主要承担者。

“野”原本指的是原始社会部落或联盟之间的“中立地带”,进入阶级社会以后,这些地点被奴隶主用来安排没有政治权利的居民,如被征服者、战俘或移民等等。

这些居民被称为“野人”,野人不享有国人的政治权利,专门从事农业活动,承担国家徭役和赋税。由此可见,国人和野人不仅在地域上有所区别,身份上也有尊卑。

[var1]

到了春秋中后期,传统的田制和兵制都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兵制的改变使得征兵范围进一步扩大,造成“兵甲益多”的情况,为当时的争霸战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战争与制度的改变是互为因果的,战争为破坏传统制度提供了催化剂,战争的需要促进兵制、田制的改革,兵制发生改革后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战争,使得战争规模更大,从而加快历史的发展进程。

第二,兵农合一,军政合一。晋国军制也符合春秋时期所有诸侯国军制的特点,即兵农合一、军政合一。

根据相关学者研究,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军队中大抵没有设置常备军,军队是在战争发生时将人民组织起来,主要由居民构成。

这些居民平时从事农业,发生战争时又成为兵力,体现出春秋时期军制“兵农合一”的特点。

[var1]

这种特点和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因为当时的社会是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需要从事生产的劳动力。

并且士兵的演习训练也常常选在农隙之时,可见当时各国对农业生产非常重视。只有生产力发展了,军事、政治才能随之发展。

根据当时的相关规定,居民之间不仅要在生产生活中互助互爱,作战时也要互相照顾。

当时的村社组织和军事组织也是相互统一的,二者互相依存而存在,确定编制以后禁止居民随便迁移。

蒐礼的盛行也说明兵农合一的特点,蒐指的是在修建期间进行军事训练和变更军制等一系列大型军事活动,晋国曾举行过八次蒐礼。

除了兵农合一,军政合一也是晋国军制的特点之一,由六卿担任将佐足以说明。

二、晋国军制的发展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晋国最初只是一个小国。到曲沃代翼发生之后,晋武公成为周天子承认的晋国国君,《左传》有言:“王使虢公命曲沃伯,以一军为晋侯。”

根据《周礼》:“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可知当时周天子是按照小国一军的编制对晋国进行赏赐。

[var1]

此时晋国刚刚结束长达67年的内乱,期间王公贵族争权夺位,相互对抗都忙不过来,自然没有余力开疆拓土。

内乱结束之后,晋国最主要的工作是修生养息,也没有对外扩张。因此当时的人形容晋国“晋国之方,偏侯也,其土又小,大国在侧”。

到了晋献公时期,晋国曲沃代翼的风波渐渐平息,加上晋献公的野心,晋国开始对周边小国用兵,扩充疆土。

晋献公十六年,“晋侯作二军”。献公二十二年,晋国消灭虢国,又在返回途中灭虞,还对戎狄用兵,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戎狄对晋国的威胁。

晋献公的不断用兵使晋国疆域越来越大,达到晋侯时期的二三倍,再加上武公时期扩充的领土,晋国的疆域几乎覆盖晋南地区。

[var1]

在晋献公的不断努力下,晋国实力逐渐增强,但其二军的编制持续了很长时间。

晋文公回国以后,对晋国进行了改革,为在晋楚争霸中取胜将军队编制扩大,为三军。

这时候的晋国是三军六卿,即中军将郤縠、中军佐郤溱、上军将狐毛、上军佐狐偃、下军将栾枝、下军佐先轸

设置三军并确定将佐之后,晋国同楚国展开争霸战争,后在城濮之战中取胜,代替齐桓公成为霸主。

晋国在各个诸侯国中的地位迅速提升,影响力也逐渐扩大。这一时期晋文公作三军是出于争霸战争的需要,因此一步步扩充晋国的军队,增强军事力量。

[var1]

晋文公五年之时,为了抵御狄人的不断侵扰,晋文公又成立三行。

晋国前面已有三军,现在又成立三行,实际上已经是六军的编制,按照《周礼》的说法只有天子才能拥有六军,晋文公为了避嫌才称作三行。

三行只设置将,没有设置佐,此时晋国的军制变为六军九卿。

到文公八年,晋国的军制再次调整,将原本的三行制废除,重设上下新军,变为五军的编制。

五军的编制在晋国持续了九年的时间,军队中去世的将佐也很多。晋襄公七年时,晋国舍弃上下新军,重新恢复了三军的编制。

晋景公十二年,为了犒赏在鞌之战中功勋卓著的臣子,晋国再设六军,提拔起一大批人。

[var1]

据《左传》的相关记载,在晋厉公三年之时,晋国军队的配置变为四军,即中军、上军、下军、新军,取消了新上军、新下军的编制。

晋悼公之时,因为没有合适的统领,就将新军与下军合并,晋国又恢复三军的编制,再未改变。

三、晋国军制变化的原因

综上可知,晋国军制的变化非常频繁:

一军(晋侯缗二十七年—晋献公十六年)——二军(晋献公十六年—晋文公四年)——三军(晋文公四年—晋文公五年)——六军(晋文公五年—晋文公八年)

——五军(晋文公八年—晋襄公七年)——三军(晋襄公七年—晋景公十二年)——六军(晋景公十二年—约晋厉公三年)

——四军(约晋厉公三年—晋悼公十五年)——三军(晋悼公十五年以后)。

[var1]

晋国军制变化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战略需要。为了适应争霸战争的需要或者抵御戎狄的侵犯,晋国改变军制。

第二,将佐原因。优秀的将才非常难得,想要培养干将也需要很长时间。如果某一时期晋国将才空虚,则只能根据实际情况对军制进行调整。

晋国将才难得也有其深层原因,即将帅必须出身六卿,这样的条件对将才的选拔造成了限制。

第三,赏赐军功。成为晋国的将佐意味着成功进入晋国的权力中心,因此将佐对参加战争的将士来说无疑是最有吸引力的奖励。

有时候,为了对军功进行奖励,晋国就需要扩建军队的编制来增设将佐的位置。

第四,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军队的编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改变,生产力的发展也为兵力提供了经济基础和人力支持。

[var1]

晋国的军制虽然变化数次,但存在时间最长的仍是三军六卿。不过,晋国的军制虽然在不断变化,兵力却不是随着军制增减而改变的,总体来看,晋国兵力处于上升趋势。

从鞌之战到平丘会盟,晋国兵力发展非常迅速,平丘之盟上为了向诸侯示威竟触动四千乘兵力,还没有算上晋国卿族的武装力量。

如果将晋国卿族的军力也计算在内,晋国总兵力应能达到七八千乘,与楚国相当。

从晋国军制的变化中不难看出,春秋早期《周礼》中“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还对诸侯国有一定程度的约束作用。

但随着各诸侯国的实力逐渐强盛,这一规定不再被遵循,实力成了政治活动中的主要支配力量。

随着晋国实力的增强,军队的组建也会从自身的需要出发,不再将王室规定当回事。

[var1]

结语

春秋时期,随着周天子政权的衰落,礼制被逐渐打破,各诸侯国随着时代改变不断变化着国家制度,晋国军制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晋国军制体现出兵农合一、军政合一的特点,其变化往往与战略、将佐、军功、生产力有关,并逐渐打破《周礼》的规定,成为春秋争霸的前奏。

参考文献:《左传》《国语》

更多文章

  • 春秋中山国为尧丹朱古唐国遗众“唐众″所立国的猜想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作者路终远山海经,个人观点交流探讨。关于春秋中山国立国之谜,古今史界已有十多种猜想,本人也已提出3种,今又新提一种吧:为丹朱古唐国遗众所立。1时间:前527年~前506年。2地点:燕南唐地,今唐县望都顺平一带。3人物:唐众,尧丹朱古唐国遗众。4事件:此"唐众″因配合齐晋送燕简(惠)公归国,获得三国同

  • 此二人勇猛如项羽,独闯敌营如入无人之境,可惜皆因战马不济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能与项羽战二十回合的大将,项羽战马,项羽独闯敌营完整视频

    那么这两位人物是谁呢?且听悔昔道来:第一位是十六国时期的冉闵,他是冉魏政权的建立者,冉闵的武力值高的不容他人质疑。他一生经历大小战役无数,其著名战役堪称极多,例如,其仅仅以三千名士兵夜袭匈奴大营,将之击溃,斩杀敌将数名,被斩匈奴首级三万余之多;再如其以五千骑兵大破胡人骑兵七万;又如以十一万兵马大胜三

  • 春秋战国时期,谁最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春秋战国实力排行,春秋战国哪个最强,春秋战国为什么才是最鼎盛时期

    [var1]春秋战国时期谁最厉害?评价一个人是否厉害,能力是否强的标准是1、是看这个人在当时是否能够扼住命运的喉咙,能否让自己成为命运的主宰。2、自己的思想与言论是否对别人产生巨大的影响,是否对社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进步意义。[var1]春秋战国时期最厉害的人第一,商鞅是春秋战国时期最重要的人物。因为

  • 曹睿活着时,司马懿为啥不发动兵变?网友:没必要,也不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曹睿临死前试探司马懿,军师联盟曹睿司马懿,司马懿为何会怕曹睿

    高平陵之变的真相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豪杰纷纷起兵,相互兼并,发展到后期,真正能够在天下立足的三大势力分别是以曹操为代表的曹魏势力、以刘备为代表的蜀汉势力、以孙权为代表的东吴势力。然而魏蜀吴三家竞争几十年,最终天下却并没有落入他们中的任何一家,反而是司马家一统了天下,令人震惊!那么问题来了,司马家

  • 景帝刘启平定由吴王刘濞带头的七国之乱,巩固了西汉政权的稳定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var1]从此以后,刘濞就开始不遵守封国应该遵守的礼节,声称有病,不去长安朝见。这些举动让中央政府很生气,下令逮捕吴国的使节,审问不来朝见的原因。此时刘濞十分恐惧,有了叛变的意图。后来,刘濞派使节到长安朝见。刘恒亲自询问原因,吴国使节说:“我家吴王并没有生病。只是因为中央政府几次逮捕吴国的使节,大

  • 晋国六卿是怎样发展起来的?浅谈晋国的六卿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晋国六卿的势力分布图,晋国六卿世系表,晋国六卿实力对比

    春秋战国,中国古代社会变动剧烈。自从周王室东迁,其政权便迅速衰落下来,西周的礼制也逐渐遭受破坏。诸侯国的势力越来越强大,甚至有些诸侯国已经开始行使周天子的权力,诸侯国的崛起同时也造成卿大夫势力的壮大。卿族势力越来越强,其与国君之间的冲突也会愈演愈烈,一些诸侯国的卿族势力甚至逐步取代国君。晋国经历曲沃

  • 汉宣帝为何只给基层官吏加薪百分之五十?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碧翰烽/文令狐马撰书称:“汉宣帝是汉文帝和汉武帝的合体。他没有像文帝那般过于无为,也没有似武帝般折腾过头;他身上有文帝的亲和与仁慈,也有武帝的刚强和威严。那时候的汉帝国,兼具文景时代的富庶和武帝时代的刚强。它不像文景时代有内乱外侮,也不像武帝时代民怨沸腾、财力告罄。如果说汉朝在什么时候最为强盛,我想

  • 揭秘楚国“问鼎中原”的背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意思是说,只要把楚国兵器上的锋刃摘下来,就足以熔铸为九鼎。从楚国背靠铜绿山而迅速崛起的轨迹中完全可以证实,楚庄王一点没有夸大其辞!一、贫弱立国西周分封制下的楚国的开端极其的卑微与弱小,在封赐时仅仅是公侯伯子男的第四级:子,疆域不过五十里,小得可怜。当时熊绎被封为楚子后,

  • 吕布和赵云单挑谁更厉害?其实曹操一句话就道出了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曾经评价过赵云说他的能力外吕布之上,但是由于当时刘备是有求于赵云的,因此对他的评价有偏差也是正常的。此外,曹操也曾经对两人做过评价,由于他对两人都抱有揽入麾下的期望,因此曹操对他们的评价更加客观一下。再说这个之前,先让我们来看看他俩的战绩。吕布作为三国第一单挑王,他曾经与刘关张三兄弟战作一团也相

  • 战国七雄争霸时期秦国第五任秦庄襄王-嬴子楚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国子楚个人资料,战国七雄秦国的历史,大秦帝国子楚

    秦昭襄王二十六年(庚辰,公元前281年),嬴异人出生,在兄弟之中排行十一,生母夏氏为嬴柱的姬妾。秦昭襄王四十六年(庚子,公元前261年),因母子二人不受嬴柱宠爱,24岁的异人被送往赵国邯郸为质子。时值,秦、赵关系恶化,不时发生战争,身为质子的异人倍受冷遇,生活十分困窘。卫国大商人吕不韦至邯郸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