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中山国为尧丹朱古唐国遗众“唐众″所立国的猜想

春秋中山国为尧丹朱古唐国遗众“唐众″所立国的猜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150 更新时间:2024/1/22 10:16:36

作者路终远山海经,个人观点交流探讨。

关于春秋中山国立国之谜,古今史界已有十多种猜想,本人也已提出3种,今又新提一种吧:为丹朱古唐国遗众所立。

1时间:前527年~前506年。

2地点:燕南唐地,今唐县望都顺平一带。

3人物:唐众,丹朱古唐国遗众。

4事件:此"唐众″因配合齐晋送燕简(惠)公归国,获得三国同意,做为制衡南邻鲜虞狄人的力量而允许其立小国中山于唐地,几十年后晋灭鲜虞,齐晋中山瓜分了鲜虞之地,后来就是中山与晋齐燕的争衡了。

经过:

冀中帝尧、丹朱之古唐国,历夏商一直存在,甲骨文有唐方,商王还曾"立大邑于唐土″,另外只有大邑商,可见唐极受重视。

周初古唐国也并未消亡。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昜而非唐,昜在临汾,甲骨文、周文王玉环有昜方,疏公簋和晋文公盘亦称叔虞作昜公。周初昜有乱,周公灭之而封叔虞为昜公,子燮父继位后,可能受北边戎狄所迫,放弃昜地南迁至翼城一带晋水,改为晋国了。北边昜地原昜国遗民赶走戎狄重立昜国为杨国,仍为姞姓,与晋姻好。此临汾古昜国为姞姓,与冀中丹朱古唐国并存、不相干,这点本人在搞清后已多次说明,这里也必须再说明一下。

然后接说冀中丹朱古唐国,当即《逸周书王会解》中所载周成王时成周大会上的"唐公"、"北唐″和《竹书纪年》所载来给周穆王献马的"北唐″。

《逸周书王会解》:"成周之会,墠上张赤帟阴羽,天子南面立,絻无繁露,朝服,八十物缙珽。唐叔、荀叔、周公在左,太公望在右,皆絻,亦无繁露,朝服,七十物,缙笏,旁天子而立于,堂上。堂下之右,唐公虞公南面立焉。堂下之左,尹公、夏公立焉,皆南面,絻有繁露,朝服,五十物,皆缙笏。″

成周之会,同时出现唐叔、唐公。唐叔当为成王弟昜叔虞,与周公荀叔太公望共在堂上天子身旁。而唐公与虞公夏公尹公并就堂下宾位,这唐公就当是唐尧丹朱之后、北唐国君,虞公是虞舜商均之后陈国君,夏公是夏禹之后杞国君,尹公可能是伊尹之后封国之君吧,西周时也见有尹公多人,为天子庭重臣。这次会上没有代表商的宋公,可能是有事没来参加,所以用伊尹之后尹公代表了吧。尹公也可能为宋公或商公之误,但若真为尹公,就可能是伊尹之后封尹公者,因为似乎只有伊尹之后可暂代宋公居上宾位。

《竹书纪年》卷下:“ 周穆王 八年春, 北唐来宾,献一驪马,是生騄耳。”

成周之会,北唐所献之闾,可能与后来献穆王的骊马类似,即黑色好马。

成周之会的唐公做为唐尧之后处在嘉宾位第一,穆王时也是说"北唐来宾″,说明直到周穆王时北方的尧后唐国还存在,还受天子尊为宾,所以这个唐国唐公应真是尧与丹朱之后。

至于这个北唐何时被何人所灭并,可能与后起的南邻鲜虞的出现有关,鲜虞君族可能是来自西边晋中北的白狄人,占据舜子商均古虞国之地而称鲜虞,当然关于鲜虞的来源历来也有多种不同观点,此处不做多说。

周幽王时,《国语》:"郑桓公为司徒,甚得周众与东土之人,问于史伯曰:“王室多故,余惧及焉,其何所可以逃死?”史伯对曰:“王室将卑,戎、狄必昌,不可偪也。当成周者,南有荆蛮、申、吕、应、邓、陈、蔡、随、唐;北有卫、燕、狄、鲜虞、潞、洛、泉、徐、蒲;西有虞、虢、晋、隗、霍、杨、魏、芮;东有齐、鲁、曹、宋、滕、薛、邹、莒;是非王之支子母弟甥舅也,则皆蛮、荆、戎、狄之人也。非亲则顽,不可入也。其济、洛、河、颍之间乎!″

其中提到北方已有鲜虞,而无唐,可能此时古唐国已被鲜虞和燕瓜分灭国,鲜虞得南部,燕得北部保留了唐地,仍以阳邑为唐地大邑,且仍有古唐国遗众,有些自治权。

到春秋晚期,《左传》:鲁昭公12年,前530年,春,齐高偃纳北燕伯款于唐,因其众也。晋荀吴伪会齐师者,假道於鲜虞,遂入昔阳。秋八月壬午,灭肥,以肥子绵皋归。注:"言因唐众欲纳之,故得先入唐。经言于阳,传言于唐,知阳即唐也。不言于燕,未得国都,阳即唐,燕别邑。中山有唐县。居唐三年后,始入燕都。″

燕简公奔齐9年后,前530年齐国派高偃送其回燕国,先到燕南唐地阳邑暂留,等待国内消息允许再返燕都复位。为何先到这一带暂留了3年呢?就因为这次先得到了燕国唐地之众"唐众″的同意支持,甚至是"唐众″主动向齐国提出愿意帮助燕简公回国复位的。几年后,齐国又想把燕简公送回燕国复位,就先和丹朱之后裔"唐众″商量,征得其同意先把燕简公迎至唐地暂住了3年,齐国可能觉得燕简公太烦了又多病,怕时间再长会死在齐国,所以这次见唐众同意,就赶紧派军把燕简公转送到了唐地,唐众相当于替齐国接了这个烫手山芋。

后二年唐众终于把燕简公送回了燕都,虽很快去世了,但也算完成了任务,获得了齐晋燕三国的信任,齐晋急需北方有帮手制衡鲜虞,燕国又弱,于是三国就一致同意唐众复国了,唐众为防鲜虞侵扰,从阳邑往西迁到不远的岭上据险可守的中人城,今北城子南城子村一带,中有一小山委栗山,立新国号"中山″。初立的几十年,因晋最强为盟主,所以算是附属于晋的同盟小国,主要与晋南北配合制衡夹击鲜虞,最后灭之,鲜虞之地大部归晋,小部归中山。

公元前506年,《左传》首次正式出现"中山″。

后来的中山,又经过了易主,有史书说是周天子庭封姬姓子弟于中山为君的,也有别的说法,总之最后的中山是姬姓,可能是原丹朱后裔觉得列国纷争大乱世还是由姬姓来做国君会更好些吧,就学先祖尧让位于舜也让位姬姓贤人了,也可能先与姬姓联姻后让位,类似尧先嫁女于舜后让位,史称"中山武公初立居顾",在公元前414年,也正式获得周天子同意为诸侯国,平山中山王墓出土中山侯㥯钺,或即周天子赐封武公立国之钺,寄托了周天重振姬周的期望。既然说初立,可能就意味着中山君变了姓氏为姬姓,但到底武公是哪支姬姓仍是谜,有多种猜想,东周天子庭子弟也只为其一种。此文就不多说了。

这样,关于春秋中山立国之源,本人就提出了4种新猜想即:源于周宣王名相仲山甫后人、鲁公子襄仲公孙归父后人、晋中行氏后人、丹朱古唐国后人。历史之谜研究,在未最终确证前,尽量多想到一些可能吧。

相关内容参见本人其它文章。

[var1]

[var1]

[var1]

[var1]

[var1]

[var1]

#保定头条#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此二人勇猛如项羽,独闯敌营如入无人之境,可惜皆因战马不济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能与项羽战二十回合的大将,项羽战马,项羽独闯敌营完整视频

    那么这两位人物是谁呢?且听悔昔道来:第一位是十六国时期的冉闵,他是冉魏政权的建立者,冉闵的武力值高的不容他人质疑。他一生经历大小战役无数,其著名战役堪称极多,例如,其仅仅以三千名士兵夜袭匈奴大营,将之击溃,斩杀敌将数名,被斩匈奴首级三万余之多;再如其以五千骑兵大破胡人骑兵七万;又如以十一万兵马大胜三

  • 春秋战国时期,谁最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春秋战国实力排行,春秋战国哪个最强,春秋战国为什么才是最鼎盛时期

    [var1]春秋战国时期谁最厉害?评价一个人是否厉害,能力是否强的标准是1、是看这个人在当时是否能够扼住命运的喉咙,能否让自己成为命运的主宰。2、自己的思想与言论是否对别人产生巨大的影响,是否对社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进步意义。[var1]春秋战国时期最厉害的人第一,商鞅是春秋战国时期最重要的人物。因为

  • 曹睿活着时,司马懿为啥不发动兵变?网友:没必要,也不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曹睿临死前试探司马懿,军师联盟曹睿司马懿,司马懿为何会怕曹睿

    高平陵之变的真相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豪杰纷纷起兵,相互兼并,发展到后期,真正能够在天下立足的三大势力分别是以曹操为代表的曹魏势力、以刘备为代表的蜀汉势力、以孙权为代表的东吴势力。然而魏蜀吴三家竞争几十年,最终天下却并没有落入他们中的任何一家,反而是司马家一统了天下,令人震惊!那么问题来了,司马家

  • 景帝刘启平定由吴王刘濞带头的七国之乱,巩固了西汉政权的稳定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var1]从此以后,刘濞就开始不遵守封国应该遵守的礼节,声称有病,不去长安朝见。这些举动让中央政府很生气,下令逮捕吴国的使节,审问不来朝见的原因。此时刘濞十分恐惧,有了叛变的意图。后来,刘濞派使节到长安朝见。刘恒亲自询问原因,吴国使节说:“我家吴王并没有生病。只是因为中央政府几次逮捕吴国的使节,大

  • 晋国六卿是怎样发展起来的?浅谈晋国的六卿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晋国六卿的势力分布图,晋国六卿世系表,晋国六卿实力对比

    春秋战国,中国古代社会变动剧烈。自从周王室东迁,其政权便迅速衰落下来,西周的礼制也逐渐遭受破坏。诸侯国的势力越来越强大,甚至有些诸侯国已经开始行使周天子的权力,诸侯国的崛起同时也造成卿大夫势力的壮大。卿族势力越来越强,其与国君之间的冲突也会愈演愈烈,一些诸侯国的卿族势力甚至逐步取代国君。晋国经历曲沃

  • 汉宣帝为何只给基层官吏加薪百分之五十?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碧翰烽/文令狐马撰书称:“汉宣帝是汉文帝和汉武帝的合体。他没有像文帝那般过于无为,也没有似武帝般折腾过头;他身上有文帝的亲和与仁慈,也有武帝的刚强和威严。那时候的汉帝国,兼具文景时代的富庶和武帝时代的刚强。它不像文景时代有内乱外侮,也不像武帝时代民怨沸腾、财力告罄。如果说汉朝在什么时候最为强盛,我想

  • 揭秘楚国“问鼎中原”的背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意思是说,只要把楚国兵器上的锋刃摘下来,就足以熔铸为九鼎。从楚国背靠铜绿山而迅速崛起的轨迹中完全可以证实,楚庄王一点没有夸大其辞!一、贫弱立国西周分封制下的楚国的开端极其的卑微与弱小,在封赐时仅仅是公侯伯子男的第四级:子,疆域不过五十里,小得可怜。当时熊绎被封为楚子后,

  • 吕布和赵云单挑谁更厉害?其实曹操一句话就道出了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曾经评价过赵云说他的能力外吕布之上,但是由于当时刘备是有求于赵云的,因此对他的评价有偏差也是正常的。此外,曹操也曾经对两人做过评价,由于他对两人都抱有揽入麾下的期望,因此曹操对他们的评价更加客观一下。再说这个之前,先让我们来看看他俩的战绩。吕布作为三国第一单挑王,他曾经与刘关张三兄弟战作一团也相

  • 战国七雄争霸时期秦国第五任秦庄襄王-嬴子楚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国子楚个人资料,战国七雄秦国的历史,大秦帝国子楚

    秦昭襄王二十六年(庚辰,公元前281年),嬴异人出生,在兄弟之中排行十一,生母夏氏为嬴柱的姬妾。秦昭襄王四十六年(庚子,公元前261年),因母子二人不受嬴柱宠爱,24岁的异人被送往赵国邯郸为质子。时值,秦、赵关系恶化,不时发生战争,身为质子的异人倍受冷遇,生活十分困窘。卫国大商人吕不韦至邯郸做生意,

  • 同为汉初三杰之一,韩信遇害的时候,张良为何不救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韩信和张良是什么关系,张良卖剑访韩信的故事,刘邦对韩信张良萧何的评价

    在汉初时,刘邦曾问群臣,“我为什么会得到天下?”没有人给出正确答案,刘邦于是说“运筹帷幄,我不如子房;镇国抚民,我不如萧何;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三者皆杰,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因此,有了汉初三杰,即张良,萧何,韩信。既然同为汉初三杰之一,韩信遇害的时候,张良为何不救他?先来看看汉初三杰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