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周分封诸侯到东方和北方的意图

西周分封诸侯到东方和北方的意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350 更新时间:2024/2/6 9:31:34

周武王克殷以后,因为殷贵族势力在商代原有王畿内还很强大,为了安抚他们,继续分封商王后裔武庚,“俾守商祀”,又分封姬姓诸侯作为“三监”,“俾监殷臣”(《逸周书·作雒解》)。武王去世,管叔蔡叔联合武庚反叛,并发动东方夷族参加叛乱。等到周公东征胜利,平定叛乱,接受这个教训,就对殷贵族改用分散迁移的办法,并推行分封制,在新征服的商代原有王畿、东方夷族地区和北方戎狄地区,分别分封了大大小小很多的诸侯,以便加强控制,并图谋进一步对东、北两方开拓和开发。周公除了把一部分殷贵族迁到洛邑加以监督利用以外,还把殷贵族和某些方国的贵族分批配给一些大的姬姓诸侯,使带往封国成为“国人”,既可以作为封君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支柱,同时又可以消除这些旧贵族原住地区潜在的叛乱威胁,可以说,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所有这些被分配给大诸侯的旧贵族,不但有宗族组织,而且有附属的奴隶。例如分配给鲁国的殷民六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左传·定公四年》),“类丑”即是奴隶。这样旧贵族整族带同奴隶从中原迁移到四方封国去,无疑会传播中原比较先进的农业技术,有利于这些地区进一步的开发。

西周初期分封的诸侯,既有大小之别,又有姬姓和异姓的不同,姬姓之中又有嫡系和旁支之分。大国主要分封在重要的统治地区,用来控制原来殷贵族和夷狄势力强大的地方,占有战略要地,并谋求进一步的开拓和发展。嫡系姬姓的大国,或者封在商代原有王畿,或者封在中原靠近夷狄的地方。如文王之子康叔封于卫(国都朝歌在今河南淇县),就是商代国都周围地区;武王之子唐叔封于唐(即晋,国都在今山西翼城西),就是“夏虚”,靠近戎狄地区;周公之子伯禽封于鲁(国都在今山东曲阜),就是新征服的东夷“奄”的所在。而旁系姬姓的大国则分封到较远的四方去,如召公之子封于燕(国都在今北京市西南),太伯仲雍之后封于吴。宜侯0090-01所封的宜(今江苏丹徒,见宜侯0090-01簋铭文)可能就是吴的始封地。异姓的大国更分封到较远的东方夷族地区,如吕尚封于齐(国都营丘,今山东淄博市东临淄)。

分封的待遇,姬姓诸侯和异姓诸侯也有不同。姬姓诸侯中的大国,在分给一定范围的封疆和土著人民的同时,分得有殷贵族和某些方国的贵族以及世袭官职的贵族,如鲁国分得“殷民六族”,卫国分得“殷民七族”,唐国(晋国)分得“怀姓九宗、职官五正”(《左传·定公四年》),燕国也至少分得了0622-04侯氏、0637-01氏两支殷贵族。这两支殷贵族中,都有人服事燕侯,成为燕的大臣(见房山琉璃河出土复鼎铭文和卢沟桥出土0637-02盉铭文)。但是,同时所封的姜姓齐国,虽是大国,却是“有分土,亡(无)分民”(《汉书·地理志》),没有分得旧贵族。

嫡系姬姓诸侯多数分封在中原已开发的优越地区和重要的战略要地。以周公七个儿子的分封地点为例:四个儿子分封在凡(今河南辉县西南)、祭(今河南荥阳西北)、胙(今河南延津北)、茅(今山东金乡西北),都在中原心脏地区。另外三个儿子就分封到东、北、南三个战略要地、靠近夷戎的地方,长子伯禽代表周公封于鲁,成为嫡系姬姓诸侯封得最东的大国,用来控制东夷和淮夷;另一儿子封于蒋(今河南淮滨南),在淮水上游,成为嫡系姬姓诸侯封得最南的一国,用来控制淮水以南的群舒及淮夷;另一儿子封于邢(今河北邢台),原为商的旧都所在(祖乙迁都于邢),成为姬姓诸侯中正北方向中封得最北的一国,用来控制戎狄。此外封于战略要地的,还有武王之子封于韩(今山西河津、万泉间,参看本章附录《韩侯所在地望考》),正当另一个武王之子唐叔所封唐国(即晋国)之西,与唐同样担负有控制戎狄和向北开发的责任。又有文王之子封于郕(今山东宁阳东北)和滕(今山东滕县东南),郕在鲁的西北,滕在鲁的南方,和鲁国同样负有控制东夷、淮夷和向东开发的责任。

至于异姓诸侯的分封,除了特殊原因封在中原的以外,多数就分封到更远的四方去。分封到今山东中部、东部、南部的特别多。如姜姓的齐、纪(今寿光南)、鄫(今苍山西北),曹姓的邾(今曲阜东),妫姓的遂(今肥城南)等。此外封在今山东的还有风姓诸侯如任(今济宁东南)、宿(今东平以东)等,嬴姓诸侯如郯(今郯城北)等,该是土著部族因顺从周朝而受封的。

周朝把这样多的异姓诸侯集中分封到山东半岛,把不少姜姓诸侯分封到山东的中部、东部,并且把姜姓的齐国作为一个大国分封在那里,是有原因的。因为这个地区是东夷集中的地方,东夷的战斗力很强,曾经随从管叔、蔡叔、武庚一起叛乱,周公用三年时间才平定叛乱。而且这个地区经济落后,多数东夷还从事游牧渔猎,如果不加开发,就不可能巩固周朝在这个新征服地区的统治。

周朝把吕尚(太公望)封到山东中部的齐国,因为他原是统率大军指挥作战的大师(大师原为统帅的官名),所统率的一支姜姓贵族勇敢善战,建有赫赫战功。这时分封到东方,用来控制和继续征伐这个东夷势力强大的地区,是最合适的。周朝原来封给齐国的封土不大,主要就是东夷蒲姑氏居住地区,但是划给吕尚征伐的范围很是广大。公元前六五六年齐伐楚,管仲提出伐楚的理由说:“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汝)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左传·僖公四年》)。《史记·齐世家》有相同的记载,而且说:“齐由此得征伐为大国。”集解引服虔说:“是皆太公始受封土也。疆境所至也。”索隐反驳服虔,认为“今淮南有故穆陵门是楚之境,无棣在辽西孤竹……盖言其征伐所至之域”。当以司马贞索隐之说为是。桂馥《札朴》卷二、黄以恭《爱经居杂著》卷一《赐履解》,都赞同索隐之说,并作了进一步分析。穆陵地望有两说,一说在今湖北麻城北,一说在今山东临朐南。无棣也有两说,一说在今河北卢龙旧孤竹境,一说在今河北南皮、盐山及山东广云一带。目前很难作出正确论断。总之,它远远超出齐国境界。所谓“五侯九伯”,就是指广大区域内不服从周室的方国。十分清楚,当齐国受封之时,周朝就给了它征服和开拓这个原来东夷集居地区的使命。

当周朝分封许多异姓诸侯到今山东半岛、图谋开拓东夷集居之地的同时,又分封许多姬姓诸侯到今河北的西南部和山西西南部,作为北方的屏障,并图谋开拓戎狄集居地区。

西周分封到今河北西南部的姬姓诸侯就是邢国(周公之子,今邢台)。分封到今山西西南部的姬姓诸侯,主要有唐(即晋,武王之子,国都在今翼城东南)、韩(武王之子,今河津、万泉间)、霍(霍叔之后,今霍县西)、杨(今洪洞东南)、贾(今襄汾西南)、荀(今新绛西)、耿(今河津南)、虞(仲雍后,今平陆东北)、魏(今芮城北)等。跨过黄河,还有焦(今河南三门峡西)和虢(北虢,文王弟,国都上阳在今三门峡东南,下阳在黄河北岸)。

邢国确实具有抵御和征讨北方戎狄的作用。一九七八年河北元氏出土的臣谏簋铭文:“隹(唯)戎大出□(于)軝,井(邢)侯0640-01(搏)戎。延(诞)令臣谏以□□亚旅处于軝。”(此处原文为□)这是康王时器。軝,当在今元氏境内的軝”,就是说戎族大举进犯该地。邢侯因此出兵搏战,下令臣谏统率亚旅(官名)出居于軝防守。《后汉书·西羌传》记载:周平王东迁“后二年,邢侯大破北戎”(当依据《古本竹书纪年》)。说明当时邢国相当强大,力量足以抵御和征伐戎狄中的大族。等到春秋前期,周朝统治势力衰落,戎狄大量东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邢国先被狄所攻破,接着卫国又被狄打得大败,邢、卫两国迁到了黄河以南,于是狄族势力就深入到中原了。

韩国正当唐(即晋)的西面,同样负有控制北方戎狄的责任。《诗经·大雅·韩奕》:“以先祖受命,因时(是)百蛮。王锡韩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国,因以其伯。”这六句诗,当是概括周王授给韩国诰命的内容。就是说,周天子命令韩侯,赏给追、貊等“百蛮”,因而成为“北国”之“伯”。追和貊是“百蛮”中主要的两族。

武王少子唐叔封于唐,即是后来的晋国。“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史记·晋世家》),原来封土不大。但是唐叔受封时,分得了“怀姓九宗、职官五正”,因而实力比较强大。周朝配备给晋国较强的实力,为的是要它担负抵御戎狄和开拓戎族地区的使命,如同齐国负有征服和开拓东夷地区的使命一样。唐叔受封时,成王分给他密须的大路(战车)和鼓以及阙巩的皮甲,就有授给这个使命的用意。后来周景王对此解释得很清楚:“密须之鼓与其大路,文(文王)所以大蒐也;阙巩之甲,武(武王)所以克商也;唐叔受之,以处参虚,匡有戎狄”(《左传·昭公十五年》)。大蒐是检阅军队、准备战争的一种礼仪。当时成王把文王在大蒐礼上应用的战鼓和战车、武王用来克商的皮甲赏给唐叔,就是要求他继承祖先胜利的余威,达到“匡有戎狄”的目的。当唐叔受封时,授给唐叔的诰命《唐诰》,规定了推行“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政策,就是既要采用传统的“夏政”中合适的政令,又要推行适宜于戎狄的法令,使便于达到“匡有戎狄”的目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西周灭亡的根本原因,周幽王只不过是个背黑锅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而周王却自废武功,削减周王室的军队,同时还默认了诸侯对占领领土的合法权,不节制诸侯,只要上贡就承认他所占领的领土。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诸侯的势力急剧增长,直接威胁到了周王。当周王在想要遏制诸侯的时候,几乎是不可能了,已经失去了对诸侯的控制。西周就是这样一步一步丧失自己的统治权。而诸侯的实力却在逐渐扩张

  • 西周兴衰-周公姬旦盛德,成王年幼,后将王位还给成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西周的周公为啥是摄政王,西周周公封邑,西周初期成王分封的诸侯国

    周公旦是武王的弟弟,文王的次子。武王姬发的时候,行仁政,而尚武德。被称为武王,建立了周王朝,武王东征西讨,尚未安定天下。不久,武王病了。姬旦,也就是周公,向上天祈祷,写下祷文,想要用自己的性命代替武王的性命,代替武王去死。武王的病有所好转,但是最终还是去世了。他的儿子诵继承王位,叫成王。周公姬旦看到

  • 苏妲己迷惑纣王,祸害苍生,为何父亲苏护冷眼旁观,不清理门户?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心者人之主”,六神无主,甘堕下流,当祸不久矣。女娲娘娘直击要害,把九尾狐苏妲己安插到纣王身边,迷惑君王,遗祸苍生。朝歌城怨声载道,道路以目,君臣离德离心,纣王身败名裂,终于倾覆了商汤28代江山。假如没有九尾狐苏妲己三姐妹的出现,可能就会是另外一种局面。细品整个过程,女娲娘娘是主谋,而冀州侯苏护则实

  • 昌平君芈启:历史迷雾背后千古一帝的耻辱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昌平君芈启为何能成为楚王,昌平君是谁,历史上的昌平君

    在《大秦赋》中,芈启是最没用存在感的人物,在华阳夫人的强势面前,秦国芈氏楚系势力中,在重大政治事件中,芈启只是被安排、被指挥的角色。华阳夫人安排芈启、芈颠到吕不韦府里投靠,做到鸡蛋不能放到一个篮子里。听从华阳太后安排,把自家闺女芈华送给秦王政为夫人,芈启只能创造芈华与秦王相遇的机会。当嫪毐叛乱,芈启

  • 苏妲己睡前都会吃1样东西,让纣王兴奋不已,专家:有神奇功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苏妲己为纣王喂水,苏妲己民间传说,苏妲己什么癖好吸引纣王

    ▲纣王非常迷恋苏妲己。(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商纣王就是帝辛,他继位后,加重赋敛,推行严刑峻法,对外屡次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而就是在他对外发动战争时,在一个名为有苏氏部落的地方遇到了苏妲己。有苏氏被认为是后世苏姓之始祖,有苏氏部落,是一个小小的部落,怎么可能抵挡得住商朝大军的进攻呢?据《左传》记载

  • 别再怪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西周亡国的锅,还得他爸背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我们故事的主角是一位西周的君王——西周王朝第十一代君主周宣王姬静。他拥有后世盛赞的美名,被誉为中兴之主,很多大佬都给了他很高的评价。比如司马迁就说:“宣王即位,二相辅之,修政,法文、武、成、康之遗风,诸侯复宗周。”意思是周宣王坐上王位之后,就勤修政治,效法他的那些贤明的祖先们,诸侯们看到之后,都

  •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位女性:一代妖姬妲己,从善良到恶毒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少女时代的妲己妲己不姓妲,就好比西施不姓西一样,妲己姓己,名妲,又因为她是苏部落酋长的女儿,所以又姓苏,叫“苏妲己”。人生有幸有不幸,妲己的美既是她的幸运也是她的不幸,更何况在男权社会作为女人一出生就意味着不幸,如果妲己是个美男她的命运就会截然相反。据说妲己一出生就不同凡响,特别是一双眼睛,水汪汪的

  • 嫪毐易贵,王翦难封:历史上的秦始皇真将分封制一废到底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此段对应的秦始皇废除两千年实封贵族制度之举,除时间点不对(统一六国后)之外,乃史册所明载,王翦也的确说过“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的话,貌似证据确凿。但小白脸嫪毐都受封长信侯并以山阳为邑,千古一帝对王翦会这么小气吗?维秦王兼有天下,立名为皇帝,乃抚东土,至于琅邪。列侯武城侯王离、列侯通武侯王贲、伦

  • 奴隶制社会的形成,古中国、埃及、希腊、罗马全都有过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在奴隶制社会里,法律承认奴隶为奴隶主的私有财产,奴隶主有权任意使用、奴役甚至是杀害。奴隶为主人付出劳动的同时,还得看主人的脸色生活,是极其悲惨的命运。在古代,本来没有人天生就是谁的奴隶,但随着部族、国家之间的战争那些战败被俘的人就被迫成为了奴隶。在中国古代的夏商周时期,周边的蛮夷戎狄、敌对方国在与中

  • 历史上真实的后羿,夏朝第六任君王并非明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夏朝疆域图因为部落处于黄河下游,就地理位置而言,利于人类的居住和生活。后羿是一个著名的弓箭手,他的射箭是百发百中。部落百姓都很尊敬后羿,愿意听后羿的发号施令。夏王朝的帝禹是一代圣君,第二代帝启也可以说得上是一代明君,但是第三代的太康则是一位昏君。对政事一点都不敢兴趣,但是特别喜欢打猎。太康继承了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