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甲午中日战争: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的较量,清朝为何输得一塌糊涂

甲午中日战争: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的较量,清朝为何输得一塌糊涂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883 更新时间:2024/1/19 7:38:09

一,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到底有何差距?

1861年,清朝开始了洋务运动,逐渐开始了工业化之路。日本也从1868年开始了“明治维新”,走上全面学习西方的道路。到1894年,两国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落后于日本了,甲午中日战争只是一种体现或者证明。我们以下表格的内容来看看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之间的巨大差距。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就展现了对外扩张的野心,要“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对此,日本上下各界逐渐形成向中国扩张的意识,其主要的步骤就是先吞并朝鲜和台湾岛作为跳板,然后吞并满蒙,最后占领全中国。为了配合日本的扩张政策,日本是学术界提出了“元清非中国论”,意图挑拨中国民族矛盾,分裂中国。

1887年,日本制定了《征讨清国策》,形成了一套完善、成熟的战略计划,标志着日本侵华战争进入准备阶段。此后的几十年,日本都是按照该计划的步骤在侵略中国。

1874年,日本吞并琉球,侵略台湾。清朝于是大力发展水师,意图在保卫东南,预防日本侵犯。在80年代,形成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其规模位居亚洲第一。1886年,北洋舰队造访日本,发生了“长崎事件”。北洋舰队本有机会一举剿灭摇篮中的日本海军,再轻松收复琉球群岛,但李鸿章最终选择妥协,最终放虎归山。

长崎事件后,日本举全国之力建设海军,其中天皇拿出了30万日元,其他官员需要拿出俸禄的十分之一,社会各界也积极捐款。1891年,北洋水师再次访问日本,此时两国海军实力已经相当。90年代,清朝舰队因为经费问题而没有更新换代,虽然体量大,但是设备陈旧、速度慢,已经落后了。而日本则购买最新的军舰,其海军实力已经超过清朝。

为了获得进攻大陆的跳板,日本一直在朝鲜渗透。1876年,日本逼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打开了朝鲜国门。此后,朝鲜国内的亲日派和亲华派反对斗争。1882年,朝鲜爆发了“壬午兵变”,杀了多名日本人,日本借机出兵干涉,逼迫朝鲜签订了更多条约。而清朝在兵变后也出兵朝鲜,加强了对朝鲜的控制,袁世凯等人提倡在朝鲜设省,李鸿章没有听从建议。

1884年,朝鲜亲日派发动“甲申政变”,遭到清朝军队镇压,而日本同样出兵朝鲜。1885年,李鸿章妥协,和日本签订了《天津专条》,约定两国同时退兵。该条约让日本拥有了更多特权,同时也束缚了清朝的手脚。根据条约内容,清朝以后出兵朝鲜还要通知日本,这是非常荒谬的。

二,叶志超狂奔500里,北洋舰队大战黄海

1892年,日本已经完成了侵华战争的“第一个五年准备计划”,其陆军规模达到了20万人,海军吨位达到了6万多吨。在外交上,英国、德国和美国都在密切注意俄国的扩张的动向,积极支持日本扩张来牵制俄国。于是日本开始等待时机,寻找借口。

1894年春,朝鲜爆发了东学党农民起义,李鸿章立即让聂士成、叶志超调集淮军到朝鲜。而日本根据《天津专条》的内容,也马上出兵朝鲜,试图挑起中日战争。朝鲜半岛战云密布。光绪皇帝、翁同龢等人要求清朝立即备战,但是慈禧太后不想六十大寿的“万寿庆典”被打扰,就力求避战,继续挪用海军军费。李鸿章担心淮军被摧毁,也主张避战求和。

1894年7月,日本增兵朝鲜,抢占汉城,清朝驻牙山之军孤悬一地。李鸿章大梦初醒,立即派遣水师、雇佣洋船向牙山增兵,结果被日本间谍获悉。7月25日,日军在丰岛海域突袭,北洋水师损失2艘军舰。同时,日军进攻牙山的清军,聂士成率军迎战,遭到失利,叶志超则带军逃到了平壤。

在此之前,清朝已经准备调遣收复新疆的“飞将军”刘锦棠到朝鲜指挥陆军,奈何这位千古名将刚刚程就中风去世,于是叶志超被临时当做主将。

丰岛海战后,辽东陆军也进入平壤,总兵力达到了1.6万。日本进攻平壤的兵力为1.5万,双方旗鼓相当,日军没有必胜的把握,其主将山县有朋已做好战死的准备。不过叶志超胆小如鼠,主张逃跑为上,导致军心涣散。于是各路将领各自为战,失去了主动权。最终清军失利,副将左宝贵牺牲。晚上,叶志超带领主力逃跑,结果半路被日军埋伏,损失惨重,辎重尽失。叶志超丢下一切,狂奔500里,越过了鸭绿江。

平壤陷落之前,叶志超请求中央提供物资补给。于是李鸿章派遣水师提督丁汝昌带领北洋舰队给平壤运输物资。9月17日,北洋舰队准备返航,而日本海军在获取消息后立即前往拦截,爆发了黄海海战。

由于日本联合舰队的速度更快,并安装了190多门速射炮,其射速是北洋舰队的20倍。在弹药上,北洋水师使用的主要是穿甲弹,破坏力较弱;日军使用的是榴弹,杀伤力更强。双方在战斗五小时后,北洋水师仅有4艘还保持战斗力,日军则一艘未沉。不过,日军暂时对“镇远”和“定远”两舰无可奈何,只能在获胜后就撤离战场。

三,李鸿章提出打持久战,醒得太晚

平壤战役后,清军固守辽东。日军则兵分两路,山县有朋带领第一军3万人从正面强渡鸭绿江,牵制清军主力;第二军则从花园口登陆,以包抄旅顺的海军基地。一旦旅顺被日本拿下,日军就可以随时进攻北京。

而黄海大战后,刘步蟾下令休养,日夜督工,只用了一个月就恢复了战斗力。但是李鸿章却实行“避战保船”之策,下令舰队移驻威海卫,将黄海、渤海的制海权拱手相让。于是,日军可以自由在黄海、渤海运输军队、粮食、武器,为日本第二军进攻旅顺提供了条件。

10月24日,日军到达鸭绿江,连夜架设浮桥,击垮了清军防线,占领了九连城、丹东、凤凰城、宽甸、岫岩、海城等战略要地,进逼辽阳。除了虎山和缸瓦寨进行了抵抗之外,其他的淮军都望风而降。之后,清朝调集东北八旗军队前来助战。八旗军基本都是八旗骑兵,缺少大炮,让他们攻城纯粹就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长”。最终,日军以海城为依托,用大炮给予了清军惨重的打击,海城反攻战失败。

清朝鉴于淮军一败再败,于是调湘军湘军、楚军、皖军等共80营到辽东。然而清军没有一位主将,各军依然是各自为战。而湘军腐败程度丝毫不亚于淮军,吃空饷的现象非常严重,“有十营不满五营之额,八营不足三营之数”。湘军的统帅吴大澂是文人出身,对军事一窍不通。让这支湘军去反攻,那自然也是彻底失败。在6天之内,6万湘军就失去了牛庄、营口、田庄台三处处要塞,京畿震动。

旅顺大屠杀

当清军主力被牵制在海城的时候,日军集中了3万人在花园口登陆,并迅速向金州挺进。李鸿章下令金州、旅顺的清军只能“各守营盘”,不准主动出击,使得日军轻而易举地攻陷了金州和旅顺。随后,日本再此进行了大屠杀,中国3万同胞惨重杀害。

在旅顺危急时,丁汝昌请求带领北洋水师出战,支援旅顺,李鸿章则严令“避战保船”,强调“不许出战,不得轻离威海一步,并有如违令出战,虽胜亦诛。”而日军也并不想放过北洋水师。当时,内地大量军队调到辽东,山东兵力空虚。

日军轻松地在山东登陆,击溃了烟瘾严重的“河防营”,夺取了威海卫的炮台。而日军的舰队则在威海卫封锁了北洋舰队,使其腹背受敌。丁汝昌再次要求出战,再次被李鸿章拒绝。到了生死关头,贪生怕死的洋员和官兵勾结起来逼迫丁汝昌自杀,带领11艘军舰向日军投降,导致北洋舰队全部被日军没收。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后,李鸿章终于强硬起来,要求和将全国兵力调到辽东,和日军打持久战。经过8个月的战争,日本已经坚持不住了,如果继续打下去,日本的经济可能就要崩溃。而日本也担心俄国、英国等会趁虚进攻日本。因此,打持久战是正确的选择。然而,慈禧太后已经彻底失望,他派遣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到日本谈判,最终签订了《马关条约》。

刘公岛

从整个战争的过程来看,清朝之所以失败,主要是几方面的原因。一是清朝体制落后,政治腐败,才建立30年的淮军、湘军就已经丧失了战斗力,导致陆战一触即溃。二是李鸿章的作战思想保守,一直禁止军队主动出击,以免扩大战争,最终束手束脚,导致大量地区沦陷,北洋舰队也全军覆没。三是清朝军队装备严重落后,其中北洋水师的装备水平已经和日本舰队出现了代差。综合起来,清朝就一定会在这场战争中失败。

更多文章

  • 岳飞和《满江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岳飞,因为最近在喜马拉雅刚讲完《两宋文明》,所以对宋史算是下了一点功夫,既然大家兴趣这么大,我也来凑个热闹,聊聊岳飞和《满江红》的事。 ‍‍‍‍‍‍‍‍‍说起岳飞,大家很自然会联想起"岳母刺字"、"朱仙镇大捷"、"十二道金牌"、"风波亭"、"还我河山"、"满江红"等等熟悉的词语。 ‍‍‍‍‍‍‍

  • 元朝权臣燕帖木儿:位极人臣,娶泰定帝皇后,纳宗室公主数十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元文宗图帖睦尔在燕帖木儿的帮助下终于第二次登下了皇帝位,文宗再次即位后,就更加倚重燕帖木儿。为了表彰燕铁木儿特意追封燕帖木儿的祖上及其父母,并命人在大都北郊刻石记录其功绩。元文宗任命他为中书右丞相后,还特意取消了左丞相,以示独尊。同时还昭告天下,凡是帝国的号令、选法、刑名、钱粮、造作等百务,都要听从

  • 皇帝斗不过太监,清朝内务府花式贪污,奴才吃垮了主子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道光皇帝喜欢吃粉汤,曾经下令御膳房做粉汤。可等了多日没见到粉汤的影子,道光皇帝就招来内务府官员质问,官员诉苦做粉汤的成本太高了,奴才们们正在筹措资金呢。道光皇帝大怒,一碗粉汤要几个钱?官员回答道,御膳房要成立专门做粉汤的机构,要增加相关的编制,加上原料采购运输,每年需要增加6万两预算。有史上最抠门皇

  • 秦桧害死岳飞之后,写下这幅书法…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秦桧(1090-1155年),字会之,南京人。北宋末任左司谏、御史中丞。靖康二年被俘至金,后纵之使归,诈称逃回,为相于南宋19年,主张投降,一味求和,为高宗所宠幸。后秉高宗旨意,以“莫须有”之名杀抗金名将岳飞,力主对金人投降,为世人所唾弃,遗臭千年。图/秦桧书法《偈语帖》110字秦桧是佞臣,却

  • 甲午战争-战端开启之清、日双方战略规划和部署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清日对战从丰岛日军偷袭清军开始,到陆上成欢驿对战结束,为甲午战争的第一阶段。日本人可谓把卑鄙无耻诠释到了极致!因为日本从一开始就没有和清廷宣战,反而在其国的《日清战史》,诬陷清军先向日方炮击,尤属无耻已极。虽然说“兵不厌诈”,但是在当时的国际公法范围之内,也不能如此得没有信义!丰岛海战,清军可以说准

  • 皇太极读《三国演义》,找到了除掉袁崇焕的妙计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满清崛起于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努尔哈赤带领他的八旗军与明军的战斗,每战必胜。直到遇到了明将袁崇焕,努尔哈赤“战神”的神话幻灭了。后金军队6万人,袁崇焕只有2万人守卫孤城宁远。经过5天的惨烈战斗,后金军队死伤惨重。宁远之战,成了努尔哈赤的“滑铁卢”,几个月之后,努尔哈赤含恨病逝在沈阳。皇太极继位之后,

  • 在秦桧当权的时代,搞笑是要就地正法的重罪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按:这是一个文史学者观影追剧的小系列。 2023年春节,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新作《满江红》在全国热映。相较于对岳飞的评价或《满江红》(怒发冲冠)的归属等热门问题,那个侧身于历史阴影中的秦桧形象,似乎并未引起当代观众足够的兴趣。实则编剧陈宇在对秦桧形象的设计上应当参考了不少史料,颇多细节能够在稗史笔记中找

  • 王清任清朝医学家、解剖学家,著作《医林改错》,记录了人体器官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王清任被外国人称为“中国的解剖医学家”。他出生在河北玉田,自幼习武的他头脑灵活,捐过一个下级军官。但是爱打抱不平的他感受到了社会的黑暗,要想为老百姓做实事,就改学医学。他的心中认为“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在这种积极的思想下,他勤奋熟读了古代的《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千金方》等医学著作

  • 《满江红》被移出课本,民族英雄称号被取消,岳飞究竟干了啥?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岳飞的‘‘满江红’’被移出课本,民族英雄称号被取消,甚至还有文学院的教授说他是赵家走狗,岳飞到底做了什么事?他是不是秦桧害死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第二,是满江红的某些词句看起来太过暴力血腥 比如笑谈渴饮匈奴血,专家觉得会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如今也有专家回应说通用教材从未选编过,满江红,只有

  • 清朝的皇帝可不好当,当皇帝比当大臣还要累?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清朝最累的皇帝,皇帝有多累,古代皇帝真的可以随便杀大臣吗

    清朝的统治者也是这么干的,清朝的统治者回顾中国历史的时候发现,明朝朱元璋设计的制度是最好的。因为朱元璋对社会控制得最为严密,对社会控制得越严密,就意味着,流向地主和官员的税收就会越少,国家的统治也就越稳定。但是明朝的制度有一个大问题,就是皇帝本人太不可靠了,有的皇帝贪玩,有的皇帝不干活,他们老给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