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资粮改道、陈郑遭殃-辕涛涂和申侯所导致的齐桓公撤军风波

资粮改道、陈郑遭殃-辕涛涂和申侯所导致的齐桓公撤军风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341 更新时间:2023/12/10 8:33:26

周惠王二十一年(前656年)夏秋之交,齐国和楚国经过一系列军事对峙、外交谈判后,终于以‘召陵之盟’的形式,各自表述了己方的意愿,然后名义上达成了一致,将一场即将发生的危机暂时消弭于无形中。楚军停止了继续向召陵开进的军事行动,齐桓公也率齐军及诸侯联军从召陵撤军回国;齐、楚两国之间为争夺中原霸权而进行的第一次正面接触和对抗,就此宣告结束。

但就在齐桓公率联军撤军回国之际,又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将中原诸侯联盟内部彼此关系松散、明争暗斗,甚至相互提防戒备的情形都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件事也深刻地揭示了,即使是在盟主面前做出恭恭敬敬、俯首帖耳的模样,但诸侯盟国之间并不是铁板一块,都有各自的私心打算、和保护本国利益的小心思。

[var1]

事情是这样的————在诸侯联军准备撤军回国之时,按照来时的路线,应该是原路返回,也就是从陈国和郑国的国境内通过;于是,齐桓公以盟主的身份,向各个盟国下达了‘原路撤军’的命令;对这个命令,诸侯们大多数都没有意见,准备遵从盟主的号令,执行撤军行动。

但此次进军行动,诸侯联军的规模过于庞大(要彻底压制楚国的话,人少了没有气势),所需的军粮、物资供应不是个小数目,根据之前诸侯联盟的会盟约定,与楚国达成和议、撤军回国时所需的物资,大部分都要由回途所在国——陈国和郑国来负担;对两国来说,这可是个劳神的大难题。

当初,齐桓公率诸侯联军南下,进行伐蔡、攻楚军事行动,那都是为了保护盟国、‘主持正义’,同时也是为陈、郑两国解围(要不然楚军可就要北上了);所以,当时的陈国、郑国对给从自己国境内经过、去和楚军对抗的联军提供物资军需的要求并没有异议,而且还很积极(联军是来援助、保护自己的,自然不能太小气了,格局要大嘛)。

但如今‘召陵之盟’已经达成,楚国也按盟约内容退兵,陈、郑两国的外部威胁已暂时消除,再要花费巨大代价去给撤退中的联军提供海量的物资补给,陈国、郑国的执政者们就有些不大乐意了。

[var1]

于是,受陈国国君陈宣公的委托,陈国大夫辕涛涂找到了郑国大夫申侯(这俩人很有可能都是负责各自国家后勤粮秣供应的大夫),和他私下商议说:

“现在诸侯联军要撤军回国了,但齐侯的意思,是按照来时原路,依旧走我们陈国和你们郑国境内回去;而从陈、郑原路返回的话,我们两个国家肯定要为联军提供回程的军需物资、车马布帛,那这个负担可就太大了;不如我们一起去向齐侯建议,让齐侯率齐军取道东路、从海边回国,其他诸侯也各自单独撤军;这样,齐军的撤军路途近了很多,齐侯回国的时间也缩短大半,他一定满意这样的安排;而我们两国也就避免了因联军过境而过度耗费军需物资的麻烦了。”

对于辕涛涂的改道提议,申侯很是爽快地答应了,拍着胸脯回答说:

“您说得很对,就这么办!”

而当辕涛涂提醒申侯,是不是要将这件事向郑国国君郑文公也汇报一下,取得国君的同意后再向齐桓公奏报时,申侯当即回复说不必了,自己事先已经向国君建议过,郑伯他也是这个意思。

见事情沟通得很顺畅,辕涛涂便和申侯约好,由自己先去向齐桓公提出请求,请齐军绕道回国、其他联军各自撤军;然后,申侯再跟进拜见盟主,向齐桓公又复述一遍理由,好让齐桓公改变主意,抄近路从东路海边回国。

随即,辕涛涂按原计划拜见了齐桓公,将自己的‘改道撤军’建议奏报给盟主;齐桓公思考之下,也觉得沿东路回国路途确实是比较近,消耗也小,时间上也有节省,因此便同意了辕涛涂的建议,准备改变撤军返程的路线,从东路海边回国。

[var1]

可就在辕涛涂辞别齐桓公、回到陈国本营,并告诉申侯自己已经完成游说,让申侯接着去拜见齐桓公时,申侯倒是很快就去参拜齐桓公了,但说的话却大大不一样;事情在这里就起了重大的变化。

申侯拜见齐桓公,并得到齐桓公接受辕涛涂的建议,将要改变撤军路线,从东路回国的消息后,一反与辕涛涂在之前私下商议时的常态,而装作大惊失色地样子对齐桓公说:

“东路海边的道路,是淮夷、东夷的范围,一向不服王化;而我联军劳师远征多日,已经是非常疲惫、怠倦了,这个时候如果从东夷的地盘撤军经过,一来道路崎岖、行军困难,更加增添疲劳,二来万一半路上遇到夷人的侵袭骚扰,恐怕会有不测;不如还是按照当初进军时的路线,依旧从陈国和我们郑国取道,并由我们两个国家来为联军的撤军提供军需物资,这样君上您回程时既安全,又轻松,还没有后顾之忧。”

听完申侯‘讨好又暗藏玄机’的话后,齐桓公这才明白过来,原来辕涛涂之前对自己所说的改道撤军建议,是隐含着‘不愿给联军提供撤军军需、维护郑国本国利益’的暗搓搓小心思,还将撤军的齐军和自己置于(有可能的)东夷伏击的危险中。

在申侯的‘好心劝说下’反应过来的齐桓公,于愠怒愤慨之外,当即命郑国国君郑文公紧急前来见自己,然后面无表情地对郑文公下达了两个命令:

其一、本次撤军,诸侯联军依旧将从郑国过境,请郑国提前准备好军需粮草、车马物资,以协助联军回国;

其二,‘请’郑文公把郑国的虎牢(河南荥阳汜水镇)赐给郑国大夫申侯做封邑。

对于齐桓公这两道命令,郑文公有些莫名其妙、同时也搞不清背后的原因(申侯当初和辕涛涂商议时所说的‘已经向国君汇报过改道建议、且得到了同意’的话,其实都是假的,郑文公根本不知道这件事);齐桓公当初是为了保护郑国不受楚国的侵袭才出兵南下的,按规矩和道义,本来就该由郑国给联军提供军需物资,这也是份内之事,不是什么大事,最多物资消耗大一些,也在郑国的承受范围之内。但齐桓公为什么突然要自己把虎牢之地封给大夫申侯,这个事情郑文公就实在不明白了。

[var1]

郑国大夫申侯,原本是申国(南申国,非周平王外祖父申侯的那个申国)人,而且极有可能是南申国的公室、甚至前国君(也有一说,申侯本就是楚人,名侯,其母为申国女子,所以称申侯);当年楚文王灭申后,申侯便来到楚国,成为了楚国的大夫,很快因为善于迎奉、揣摩而成为了楚文王的宠臣,极得楚文王的喜爱和信任。

但申侯依仗着楚文王的宠爱,在楚国肆意妄为、不知收敛,又贪得无厌,因此和诸多楚国大夫都结有怨仇;楚文王在世时,楚人畏惧国君的干涉,所以不敢对申侯怎么样,但只要楚文王一死,申侯的倒霉日子就要来临。

周惠王二年(前675年),楚文王在出兵征伐黄国(河南潢川)得胜回国途中,因作战时所受箭伤发作而薨逝于半路;弥留之际,因为担心自己的宠臣申侯会在将来遭受楚国宗族大夫的报复,于是派人将随侍的申侯召来,赐给他一块璧玉,嘱咐他说:

“你历来贪图财物、又结怨太多,从不满足,从我这里取,从我这里求;我了解你的为人,不会怪罪于你。但是我死后,继任的国君和其他大夫们一定会眼红你的家产,可能将对你不利。所以,你在我死后就马上离开楚国,去其他国家安身;而且不要到小国去,小国容不下你,也保护不了你,要去大国。”

(成语——‘予取予求’的出处)。

[var1]

因此,申侯在‘恩主’楚文王薨逝后,连楚国都没回,直接半路逃跑,辗转来到此时还可以被称为‘大国’的郑国,投靠了尚在位的郑厉公;之后,申侯又以当初获得楚文王信任宠爱的手段,再次得到郑厉公的喜爱,被授命为郑国大夫,再度成为诸侯的宠臣。

郑厉公薨逝之后,申侯又得到了继位的郑文公的信任,继续出任郑国大夫;到齐桓公组织联军伐蔡、攻楚时,申侯已经在郑国出仕近二十年,成为了郑国国政的重要参与者之一。

因此,在得到了齐桓公要自己把虎牢封给申侯的命令后,郑文公一度疑惑不解,自己国家的大夫,怎么跟诸侯盟主扯上了关系,还得到这么大的青睐和重用,居然可以说动盟主,要自己赐封邑给他。

而且,虎牢是郑国重镇之一,重要性仅次于国都新郑、以及别都京邑;当初,郑庄公的母亲武姜要求郑庄公将此地赐给小儿子叔段,郑庄公一口否决,宁愿封叔段到京邑,也不肯将虎牢给他,由此可见虎牢之地的重要性。所以,郑文公对齐桓公的命令很是不满,认为这简直太便宜申侯了。

然而,齐桓公刚刚才率联军南下,帮助郑国消除了来自楚国的威胁,也维护了郑国的利益,要是吃饱了饭就骂厨子,那也太不厚道了;另外,申侯说到底也是郑国的大夫,将虎牢封给他,也算是郑国的内部人事调整,没有‘失土’的责任。因此,郑文公就算是再心不甘情不愿,也不敢去反驳齐桓公的‘意见’,只得捏着鼻子忍了,答应将虎牢封给申侯。

打发走郑文公后,齐桓公又将陈国国君陈宣公召来,除了同样通知他,联军将由陈国境内回国、所需物资由陈国负责供应外,还特别提出:将陈国大夫辕涛涂逮捕,送交齐国带回国内处置。

[var1]

对齐桓公的命令,陈宣公刚开始时和郑文公一样地莫名其妙,摸不着头脑;不过他比郑文公多少强一些,很快反应过来,这一定是齐桓公对辕涛涂所提出的‘改道东路撤军’建议背后的真实意图有所察觉,并感觉受到了陈国的愚弄,因此才以抓捕辕涛涂来发泄不满。

(幸好辕涛涂在向齐桓公做改道建议时,没说这件事已经和陈宣公事先沟通过,要不然,齐桓公在愠怒之下,就连陈宣公也会被加罪)。

于是,有些心虚的陈宣公并没有和齐桓公继续争辩、追问,而是一口应承下来,除了承担联军撤军路过陈国时的军需,还将辕涛涂交给了齐军,由齐人带回国处置(当然,送辕涛涂去齐军大营前,陈宣公已经和他交换了意见,为了陈国社稷宗庙,大夫就暂时委屈一下吧)。

发泄了对郑、陈两国国君的不满、以及将‘忽悠’自己改道撤军的陈国大夫辕涛涂抓捕后(赞扬申侯、给他争取了虎牢封邑之事就不要公开宣扬了),齐桓公这才满意地率联军从召陵撤军回国,而且回程的军需大都由陈、郑两国负担。其他诸侯也乐得‘搭顺风车’,跟着齐桓公一起回撤返国,皆大欢喜(就是不知道郑文公和陈宣公这两个冤大头的心情如何)。

从召陵返回新郑后的郑文公,实在不愿意就这么把虎牢重镇轻易地封给申侯,但诸侯霸主的威慑力和雷霆手段,不是现在的郑国可以抵抗的(假如是郑庄公、郑厉公在位时期,那倒还可以比划比划)。

[var1]

于是,郑文公在磨磨蹭蹭了一段时间后,还是按照齐桓公的命令,将申侯封到虎牢,让他驻守郑国的北部重镇、作为国家的屏障(直到这时,郑文公还没搞清楚到底为何齐桓公会如此青睐申侯,为其争取了如此大的封赏)。

——————————————下一篇继续

更多文章

  • 日本遣唐使团,推动唐朝文化辐射四方,更是中日文化沟通的桥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官职品级一览表,唐朝时中日文化交流最杰出的使者,唐朝历史完整版

    引言: 唐朝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时,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教育制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发展都空前繁荣。此阶段不仅延续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优秀文化,还巧妙融合了南北方各族的文化精华。其发展态势,颇有些“海纳百川”之势。而持续了两百多年的日本遣唐使团访华交流,也使得此阶段成为中

  • 赶赴一场春天的约会!阿来“杜甫成都诗”系列第10讲将于2月04日开启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成都的自然山水的调子是谁定的?杜甫。他怎么定的?用一首一首诗歌定的。”一千多年前,杜甫从远方长途跋涉来到蜀地,在成都安顿之后,开始了他一生中最安稳的时期。备尝世事动荡、旅途辛苦的杜甫,强烈想要在成都营造一个家园,让肉身和灵魂都能找到“在大地上诗意栖居”的所在。一千多年后,在一个早春,杜甫的异代

  • 死后殊荣陪葬皇陵,生前却无比凄惨,这都怪他的母亲是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武则天肉麻的诗,武则天为何杀薛仁贵,武则天美图100张

    李贤,字明允,是武则天的第二个儿子。此人十分有才,曾为《后汉书》做过注解,除开他的皇子身份,他也是当时十分有名的一位学者。李贤死后陪葬皇陵,的确是莫大的殊荣,可是他生前的经历,却无比的坎坷。 据史书记载,武则天在长子李弘死后,便将李贤立为太子,并且授予他监国的权利,他本就十分有才华,又十分能干,一

  • 群雄争霸的春秋战国,外交是怎样进行的?谈谈韩非的外交思想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末年,天下大乱,韩非在韩国的一个贵族家庭出生。战国时期社会环境复杂纷乱,末年之时韩国的国力也不可同日而语,已呈衰微之势。韩非作为贵族后裔,相比他人更深切地体会到国家面临的内忧外患,在《韩非子》中,他从政治、法律、改革、外交、任人等多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希望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对于韩非的思想,我

  • 此地自唐朝时纳入大唐版图,在康熙皇帝手里失去,现在是旅游胜地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地方就是贝加尔湖,是世界上容量最大、最深的淡水湖,位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南部,曾是中国北方部族主要活动地区,中国古代史书中最早明确记载贝加尔湖地区的是《汉书·苏武传》。 贝加尔湖,中国古代人称之为“北海”,在西汉时期“贝加尔湖”在匈奴人的控制内,汉朝时期汉武帝派苏武出使西域各国,路经匈奴时,被匈

  • 中国历史上第一阴谋家,唐朝衰落罪魁祸首,还常戏弄安禄山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盛世的代名词了,但是很多人想不通这么强大的一个朝代为何一夜之间就突然衰落了呢?其实任何事情都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唐朝这个大厦倾倒之前,肯定出了很多蛀虫,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位大蛀虫——李林甫。李林甫其实还是唐朝宗师贵族,原是唐高祖李渊堂弟长平肃王李叔良曾孙,画家李思训之侄。李林甫担

  • 中国历史上最开放的时代,唐朝时期开放的风气,是由什么导致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在唐朝时期,中国的国家实力是非常的强大的。所以世界上个各个国家的人员都喜欢到中国来拜访。在唐太宗时期就有异国人员将不同品种的果树栽在皇家的花园之中,到了唐玄宗时期又给唐玄宗送来了舞女,为唐玄宗展示异国舞蹈。当时中亚地区的一些国家也都送来很多的物品。这些异国使者都按照他们当地的风俗并没有对唐朝时期的皇

  • 秦始皇的母亲赵姬是个什么样的人,真的跟吕不韦有一腿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var1]就在这个时候,赵姬遇到了自己一生的贵人,吕不韦,那个号称奇货可居的男人,吕不韦自身长得有点小帅,再加上有钱,很快就跟赵姬打的火热,赵姬也就成为了吕不韦的宠妾。开头的那几年,赵姬的生活过得还是很美满的。后来,吕不韦打起了嬴异人的主意,想要帮嬴异人登上王位,秦昭襄王嬴稷年纪越来越大,而作为太

  • 扬州出现隋炀帝墓,陵墓结构简陋至极,墓主仅存两颗牙齿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杨广个人简介影视剧中的杨广杨广,原名叫做杨英,一位非常昏庸且好色的人,也是我国隋朝历史上的第二位皇帝。杨广在开皇元年时被封为了晋王杨广。于开皇二十年被立为皇太子,于仁寿四年成功做上隋朝的皇帝。在他在位期间曾经做过便民的事情,而历史著名的隋朝大运河就是他修建的。在他在位期间,曾经长时间的发起战争,而且

  • 揭秘上官婉儿传奇的一生(下):淫乱后宫,耍聪明反被格杀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798年废太子李显再度被接回长安,二度被立为太子。此时的武则天因为年老,渐渐放松了对朝政的把控,李氏力量也在悄悄的崛起。公元695年,武则天最得意的男宠薛怀义去世,之后一段时间女皇很是寂寞。太平公主(唐高宗和武则天的亲生女儿)便借机将自己的男宠张昌宗作为内奸,推荐给武则天。张昌宗原来是一个名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