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群雄争霸的春秋战国,外交是怎样进行的?谈谈韩非的外交思想

群雄争霸的春秋战国,外交是怎样进行的?谈谈韩非的外交思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184 更新时间:2023/12/10 8:34:08

战国末年,天下大乱,韩非在韩国的一个贵族家庭出生。战国时期社会环境复杂纷乱,末年之时韩国的国力也不可同日而语,已呈衰微之势。

韩非作为贵族后裔,相比他人更深切地体会到国家面临的内忧外患,在《韩非子》中,他从政治、法律、改革、外交、任人等多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希望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

对于韩非的思想,我们最熟知莫过于法治,其实韩非的外交思想也有可取之处。

他凭借对诸子思想的批判性继承提出的独特外交见解,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产生了一定影响。

一、韩非的外交思想——武力

在战国中后期,诸侯国纷纷雄起,以秦国势头最盛,虎视天下,其一统七雄的野心再不隐藏。韩国在战国七雄中国力弱,势力小,几乎是在亡国的边缘徘徊。

处于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韩非通过诸子思想的继承和对天下大势的分析,认为想在这样的环境下立足,只能用以法治国的方式开拓武力外交的方式。

[var1]

外交是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战国时期国与国之间的外交问题实际上就是国家间的政治问题。

这一时期国与国之间处于兼并争雄的不断征战中,也在不断进行合纵连横的外交尝试。外交的目的是为了称霸,所以采用什么样的外交方式也是诸子十分关心的问题。

我们可以从《韩非子》中明显看出“武力”是韩非外交策略之一,“夫战者,万乘之存亡也”,认为战争对国家的生死存亡至关重要,是让国家获得利益的根本保证。

想要通过武力实现外交,首先必须保证有强大的国力作为支撑,这就需要建立以法治国的国家,将“去私行行公法”作为治国基础,从而国治兵强,最终达到武力外交的目的。

韩非认为国君必须从当下的社会现实出发进行变法,前代的所谓道德、智谋到当今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时代不断前发展,如果不及时改变治国的措施,与“守株待兔”无异。

[var1]

除了法治方面,韩非认为外交方面也必须采取强硬的态度,武力才是保全国家的正确方法,儒墨学的很多学说在战争中无济于事,因此不能采用。

儒墨学派在战争年代仍脱不了“仁义”,都将战争分为正义与非正义两类,并且也不认为战争是国家争霸的必经之路。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建议在仁义礼乐基础上的外交模式是行不通的,只有国家强大才能在外交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才有可能成为诸侯争霸中的胜利者。

但是韩非也不是一味地鼓吹暴力外交,在他眼中,战争本身只是一种统一的手段。从韩非的《解老》、《喻老》中可以看出他心中的理想社会也是安静祥和的状态。

然而面对现实中残酷的战争形势,韩非深切地知道想要达到“小国寡民”,就必须兼并,必须统一。

二、韩非的外交思想——阴谋权术

“术”是韩非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所谓“术”主要讲的是君主驾驭臣子、臣子侍奉君运用的各种权术,其本质实际上的君主藏而不漏的心机,也即“阴”。

韩非所讲的任用官员的方法实际上也是在这一前提下进行的。处于社会混乱、动荡不安的战国时期,韩非认为“术”也能运用在外交策略中。

[var1]

首先,利用大臣施展权谋外交。在韩非看来,谋臣的地位举足轻重,谋臣的能力直接影响到国家在外交活动中的成效,他认为臣子如果为一己私利不顾国家大局,就是奸佞。

国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离不开臣子的参与,大臣下属在外交活动中产生的影响不能忽视,因此,在国内要让重臣参与到国家政策的制定中,对外则通过他国的臣子施展权谋。

其次,利用他国君臣之间的矛盾施展权谋外交。众所周知,战国时期的君臣关系极为复杂,韩非将其形容为“一日百战”是有其道理的。

不仅各诸侯国之间存在纷争,君主与大臣之间也常常发生冲突,此外战国时期各国有许多客卿,朝秦暮楚的客卿在政治上的可靠度不高,这就为韩非施展权谋之术提供了有利条件。

[var1]

第三,“好利恶害”的人性论是韩非施展外交权术的理论基础。战国时期,商品经济迅速发展,韩非也顺时代之潮流,其“好利恶害”的理论实际上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建立起来的。

韩非认为,医者之所以救死扶伤不是因为骨肉至亲,而是有利可图,所以造车的人希望人们富裕,做棺木的人巴不得别人死。

在战国时期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利益,利用人“好利恶害”的心理施展外交权谋,也有一定作用。

战国时期在外交中施展阴谋权术非常重要且必要,韩非意识到君臣之间存在利害冲突,了解到人们本性趋利,便希望将这些作为外交上的突破口,争取外交上的主动。

三、韩非的外交思想——君主独裁

韩非思想中的“势”体现出其君主独裁的观点,他认为君是道的人格化体现,这也成为韩非君主独裁思想的理论基础。

在韩非眼中,君主必须凌驾在众臣属之上,否则大臣就可能出现“专制擅命”,国家也会在乱权中走向灭亡。

[var1]

在进行外交方面的决策时,韩非认为“独断”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臣下朋党擅权,就会影响到君主决策,会对外交活动产生影响。

因此要想获得外交上的胜利,就要做到尊君抑臣,反对朋党。君主一旦在朝中失去威势,内外群臣任重臣趋势,最终不但对外交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还会让国家逐渐走向灭亡。

虽然外交的决策权在君主手中,但郭家庄政策的制定必须要大臣的参与,法家学派对这一点也非常重视。

韩非认为在君主进行外交决策时,必须保证决策的客观性,反对在外交时进行占卜。

在古人眼中,占卜预测吉凶是很重要的,韩非却认为占卜并不可靠,并用历史事实证明占卜实际上毫无用处。这是韩非思想中极具进步意义的一点。

[var1]

同时韩非还认为君主要在外交决策中做到客观,君主必须集思广益,听取臣下的意见,使臣下在进行决策时不能有偏颇。

对本国的外交政策,君主还必须做到保密,如果泄露不仅会影响到臣子的判断,还会让外交无法顺利进行,对国家造成无法弥补的危害。

四、韩非外交思想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韩非的外交思想独树一帜,不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影响,对中国古代历史的走向和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韩非的外交思想产生在先秦时期,但实际上它的影响力要远远超过诸侯争霸的意义,在中国古代外交史上散发出历久弥新的光辉。

不过,历史上对韩非的评价褒贬不一,这与韩非外交思想中本身存在的偏颇有关,即使如此也不能抹杀韩非外交思想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性。

[var1]

许多朝代的皇帝都将《韩非子》一书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参考,如秦始皇即对韩非提出的治国理念深表赞同。

韩非最大的成就莫过于提出了一套君主专制理论,这套理论极大地影响了战国时代,也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股暗流,加速了历史进程。

对后代产生的影响也不容小视,其外交思想更是给后世提供了枚不胜举的经验教训。

首先,反对分裂,坚持统一。韩非的外交思想中体现出明显的反对分裂,坚持统一的政治目标,处于战国时期纷乱复杂是时局中,这一思想极大影响了后世中国的发展

。先秦时期虽有华夷之辨,但民族融合之势不可阻挡。

秦统一六国后也非常注意北部匈奴、岭南百越、西南夷的管理,此后的各个朝代也以此为鉴,将处理边境关系作为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任务。

在这一过程中,维护统一、反对分裂成为主题,并影响至今。

[var1]

其次,内政清明,发展经济。“弱国无外交”也是韩非思想提供给我们的经验教训,国家内部的政治清明、经济发达在保证国家外交顺利进行方面非常重要。

韩非强调武力外交,他认为只有国力强大,才能在外交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反映出其外交思想的务实性。

在外交策略中,韩非还分析了大臣在国家外交活动中的影响,这说明内政清明也在外交成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三,进行外交决策时国家利益高于一切。韩非认为君主代表国家,因此君主利益高于一切,在进行外交决策时,绝对不能出卖国家利益,这是在进行外交活动时所必须的。

韩非还揭露了损害其他诸侯国利益的权谋的外交手段,其警示作用重大,如果君主在外交时不能维护本国的利益,就会陷入被动。

除此之外,韩非提倡的外交思想中也有不少消极之处,如过于强调武力、君臣对立、禁绝化等等。

结语

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韩非的思想主张时至今日仍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他提出的武力外交、权谋外交、君主独裁等外交思想虽有偏颇所在,但对后世产生的积极影响不可忽视,对今日仍能成为警示。

因此,看待历史时,我们应当静客观,“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参考文献:《韩非子》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此地自唐朝时纳入大唐版图,在康熙皇帝手里失去,现在是旅游胜地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地方就是贝加尔湖,是世界上容量最大、最深的淡水湖,位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南部,曾是中国北方部族主要活动地区,中国古代史书中最早明确记载贝加尔湖地区的是《汉书·苏武传》。 贝加尔湖,中国古代人称之为“北海”,在西汉时期“贝加尔湖”在匈奴人的控制内,汉朝时期汉武帝派苏武出使西域各国,路经匈奴时,被匈

  • 中国历史上第一阴谋家,唐朝衰落罪魁祸首,还常戏弄安禄山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盛世的代名词了,但是很多人想不通这么强大的一个朝代为何一夜之间就突然衰落了呢?其实任何事情都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唐朝这个大厦倾倒之前,肯定出了很多蛀虫,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位大蛀虫——李林甫。李林甫其实还是唐朝宗师贵族,原是唐高祖李渊堂弟长平肃王李叔良曾孙,画家李思训之侄。李林甫担

  • 中国历史上最开放的时代,唐朝时期开放的风气,是由什么导致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在唐朝时期,中国的国家实力是非常的强大的。所以世界上个各个国家的人员都喜欢到中国来拜访。在唐太宗时期就有异国人员将不同品种的果树栽在皇家的花园之中,到了唐玄宗时期又给唐玄宗送来了舞女,为唐玄宗展示异国舞蹈。当时中亚地区的一些国家也都送来很多的物品。这些异国使者都按照他们当地的风俗并没有对唐朝时期的皇

  • 秦始皇的母亲赵姬是个什么样的人,真的跟吕不韦有一腿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var1]就在这个时候,赵姬遇到了自己一生的贵人,吕不韦,那个号称奇货可居的男人,吕不韦自身长得有点小帅,再加上有钱,很快就跟赵姬打的火热,赵姬也就成为了吕不韦的宠妾。开头的那几年,赵姬的生活过得还是很美满的。后来,吕不韦打起了嬴异人的主意,想要帮嬴异人登上王位,秦昭襄王嬴稷年纪越来越大,而作为太

  • 扬州出现隋炀帝墓,陵墓结构简陋至极,墓主仅存两颗牙齿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杨广个人简介影视剧中的杨广杨广,原名叫做杨英,一位非常昏庸且好色的人,也是我国隋朝历史上的第二位皇帝。杨广在开皇元年时被封为了晋王杨广。于开皇二十年被立为皇太子,于仁寿四年成功做上隋朝的皇帝。在他在位期间曾经做过便民的事情,而历史著名的隋朝大运河就是他修建的。在他在位期间,曾经长时间的发起战争,而且

  • 揭秘上官婉儿传奇的一生(下):淫乱后宫,耍聪明反被格杀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798年废太子李显再度被接回长安,二度被立为太子。此时的武则天因为年老,渐渐放松了对朝政的把控,李氏力量也在悄悄的崛起。公元695年,武则天最得意的男宠薛怀义去世,之后一段时间女皇很是寂寞。太平公主(唐高宗和武则天的亲生女儿)便借机将自己的男宠张昌宗作为内奸,推荐给武则天。张昌宗原来是一个名不见

  • 西哈莫尼国王被达官贵人迎接,这些人都不一般,其中还有韩桑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var1]拉那烈亲王和洪丞相是老对头,居然能笑容满面地同框拍照。真的和我们百姓不一样,我们百姓的情绪都写在脸上!谁烦谁,见面都不想理谁。而这些达官贵人都是像蜀主刘备一样“喜怒不形于色,好恶不言于表,悲欢不溢于面!”[var1]或者说,他们达到了金庸先生所说的“克己之忍(对自己的坚忍)、容人之忍、对

  • 换个角度看历史·南北朝的寺庄经济-和尚尼姑也疯狂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南北朝时寺庙有多富有,南北朝尼姑,历史真实的南朝

    随之而来的,是以寺庙为中心的寺庄经济兴盛发达,甚至掌握了许多社会特权和财富特权,成为事实上的门阀阶级。严格意义上讲,此时的佛教兴盛已经发展成为一场灾祸,危害社会。这场社会危害到底有多大?01佛教从哪来的呢?要了解寺庄经济,先要了解佛教的来龙去脉,佛教并不是我们本土产生的宗教,是在封建统治者迷信支持的

  • 安史之乱到底有多可怕,盛世大唐为何会被击溃?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安史之乱大唐实力排名,安史之乱后的大唐经济,安史之乱为什么重挫唐朝国力

    天宝14年公元755年三镇节度使得安禄山在范阳(北京)起兵,剑指中原,安史之乱爆发了。虽然安史之乱最终被平定,但是唐朝从此衰落,如果从更宏观的历史角度来看,这更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中国无论是从经济,政治甚至是人民的心理,以及中华民族在世界舞台上的姿态和地位都有明显的改变,那么这场浩劫是如何爆发的呢?

  • 南宋帝王丧失生育能力,皇位风水轮流转又转给赵匡胤后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只剩赵构一人,后来在赵构逃亡的过程中受伤失去了生育能力,唯一的儿子赵旉,3岁早夭。此时太宗一系,在南宋可以说是断绝了,赵构过继了太祖一脉的两个孩子,从宗法上皇位依然在太宗一系,但是实际上已经转回太祖。实际上赵构还是想要传给自己的亲生儿子,只是没有生出来。从赵构领养赵昚开始,其被养在宫中将尽20年,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