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晚年不再圣明,早年却极善谦虚纳谏,他后期都做了哪些事?

李世民晚年不再圣明,早年却极善谦虚纳谏,他后期都做了哪些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1068 更新时间:2024/2/4 17:20:36

魏征曾经对李世民说过:善始者实繁,克终者寡。这句话说的意思就是皇帝在一开始的时候能做得很好,但是却无法坚持下去,大多都是虎头蛇尾。尽管李世民非常优秀,但是到了后期也确实做过很多昏庸的事情,让他整个帝王人生看起来并不是那么毫无缺点。第1件事情是他不再能够虚心纳谏了。相信大家都知道李世民最有特点的一个优势就是他能够听得进去人们的劝告,哪怕是他不认同对方的话,但是也不会实施任何打击报复。

当年魏征甚至用非常难听的话和李世民对话,可是他没有发怒,由此可见,早年间的李世民确实非常英明,可是到了晚年他已经听不进去了,比如像刘洎这位大臣就因为直言不讳而遭到了李世民的打击报复。

第2件事情是李世民到了后期开始大兴土木,隋朝之所以会落败,就是因为他们太过奢侈,而唐朝之所以能够得到拥护,就是因为唐朝的统治者刚一开始是提倡勤俭节约、对百姓实施仁政的,所以在古代,皇帝们若是大兴土木就会被认为是不够贤明的表现,毕竟古代的生产水平不够,国力也耗不起,可是到了晚年,唐太宗却开始重新修起玉华宫,消耗了很多国库内的资源。

第3件非常有名地体现李世民后期昏庸的事情时,他也开始像秦始皇一样追求长生不老了,不过这也不是他的错,人都是怕死的,更何况是没有科学加持的古代了。李世民权力无边,享受着当时待遇最高的生活,所以他根本就不愿意丢掉手中的皇权以及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要想让他坦然老去甚至去世,恐怕对他来说是无法接受的,所以他就开始像秦始皇一样服用一些长生不老药,颇为劳民伤财。

第4件事情是年纪大了之后,唐太宗开始喜欢对外发动战争,当然了,唐朝时期确实有很多外来者想要破坏中原和平,但是早年间李世民的威力,已经让周边的国家不敢轻易进攻,可是李世民在后期仍然对东突厥和西域的其他国家甚至高句丽发动战争,虽说对于稳定边关起到作用,但是也消耗了很多活力,毕竟这些仗其实是可打可不打的。

还有一件事情是他篡改了史书,据说李世民为了能够名留青史,多次要求史官将史料拿给他看,这其实是违反当时的传统的,因为有明确传统规定皇帝是不可以干涉史官的任何行为的,可是李世民害怕玄武门事件被登记在册,让自己遭到后世谩骂,所以他就介入了史官写作的过程当中,在后世产生了不良影响。

最后一件比较值得一提的就是到了晚年后李世民也开始贪图享乐了,就连武则天也是在他年老之际入宫的,他可能并不是特别喜欢美色,否则他就不可能很少宠幸武则天,轮到自己的儿子宠幸了,由此可见,他到了后期只不过是为了讲究一下排场,把面子搞大一些。

那么一代明君为什么要做出这种事情呢?其实第1个可能就是所有的恶劣影响基本已经消除了,尤其是他通过玄武门兵变上位一事,特别需要他树立一个好的人设来说服众人,之后人设立下了,他也自然不用一辈子都恪守虚心纳谏的原则了。

第2个可能是李世民并没有选择一个好的太子,他特别努力地希望能将李承乾培养成合格的太子,但没想到对方却想造反,另外两个儿子也是明争暗斗,让他感受到了自己年轻时候和兄弟们争皇位的悲哀,所以他灰心丧气,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还是没能摆脱当年的阴影,所以才会做出以上那些行为,要么就是试图延长自己的寿命,要么就是抓紧时间赶紧挥霍和享受,来弥补自己内心的缺陷,当然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年纪大了,精神开始懈怠所导致的。可见,皇帝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到清朝晚期,水战是如何发展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水战,水战是什么意思,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什么要打水战

    在三国时,''楼船''战术的出现,并且被大规模地投入使用,这是水战一大进步的表现。南北朝时,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为了满足战争的使用需求,在先前的基础上,又发明了车轮船。从宋朝开始,经济的强盛使得水军有了长足的发展。此时,''楼船''仍然是主要的水面战船;到了南宋时期,战船开始装备炮(不过那时的炮很粗

  • 李白从翰林院辞职,唐玄宗为什么不挽留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白被唐玄宗赏识,唐玄宗和李白的故事200字,李白拒绝唐玄宗的诗句

    看这情形,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李白理所当然地成为,宫廷里皇帝身边的又一个大红人啊!可偏偏这个时候,李白想辞职了,而唐玄宗又爽快地答应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其中的原因。我们知道李白非常想进京,实质上就是想从政,从政干嘛?去实现他的“济苍生,安黎民”的理想呀。但等到经过千辛万苦,好不

  • 人大校长和开国大将曾追随黄兴参加黄花岗起义?历史比戏剧更抓马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屹立于广州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是纪念反清起义的地标,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次起义中有两个人仅以身免,否则就可能是“黄花岗七十四烈士”了,这两位“预备烈士”,一个是新中国的开国大将,一个是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看到这个题目,估计不少朋友会以为老萨感染了——要不是中了,这人怎么会说胡话呢?黄花岗起义,是1

  • 李世民“以弓喻政”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非常理性、克制和谨慎的帝王,在读历史的时候,我们很容易能感受到这一点。他还善于将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跟政治治理联系起来,探求规律,寻找共通之处,不断自我提醒,在为政方面,始终保持一个小心翼翼的状态。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

  • 人前一套背后一套的“伪君子”!细节还原历史上最真实的雍正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雍正能够登基,全靠他的两面性。胤禛在做皇子的时候,能够“掩短显长”:显现长处时,诚孝皇父、友爱兄弟、勤勉敬业。而把他的短处残忍苛刻、猜忌多疑、虚伪急躁掩盖起来,特别是把自己贪图天位的想法隐藏起来。九子夺嫡中,很多皇子的能力都比他强,但胤禛却成为最后胜利者,不得不说,他的两面性格是取得皇位的重要秘诀,

  • 李世民为什么要发动玄武门之变?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秦王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完整版,李世民晚年后悔玄武门之变了吗

    李世民李世民为什么要发动玄武门之变?唐高祖武德九年6月,在唐朝都城长安玄武门附近发生了一场Z变,秦王李世民杀死了哥哥太子李建成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血腥的争变结束后,唐高宗李渊封李世民为太子,最终将皇位禅位给了他。唐太宗李世民究竟为何要发动争变,又为何将自己的亲兄弟赶尽杀绝呢?其实,他们兄弟之间的关系早

  • 乾隆误信皇后和侍卫有染,低调处决凌云彻,历史真实描写极残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由原著改篇的清宫剧《如懿传》即将接近尾声,由周迅饰演的皇后如懿与霍建华演出的乾隆皇帝,感情越走越远,两人情谊早不复年少时恩爱,剩下仅是猜忌怀疑。乾隆误信皇后和侍卫凌云彻有染,凌云彻遭贬为太监。但是皇上疑心难消,凌云彻天天被用刑,最后海兰以如懿的名义赐死凌云彻。暖男凌云彻,最初以冷宫侍卫登场,因仕途低

  • 杜牧爱而不得,被高官之弟强娶入门,歌姬张好好何许人也?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张好好和杜牧,张好好写给杜牧的诗,张好好书法真迹

    婚后,周舍却对宋引章朝打夜骂,逞凶肆虐。原来,周舍是看上了宋引章多年来积攒的珠宝,才会迎娶她。与宋引章情同姐妹的赵盼儿知道后,从周舍手中智取出休书,将宋引章救出火海。由《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改编而来的热播剧《梦华录》,一样有着类似的情节。和原著不同的是,在《梦华录》中宋引章身边,多了一位歌姬张好好。她

  • 乾隆眼中的白月光—富察皇后,历史上是怎样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眼中的白月光—富察皇后,历史上是怎样一个人?虽然作为一个皇帝,后宫女人少不了,但乾隆的“白月光”却只有一个,那就是富察皇后。乾隆皇帝爱富察皇后,更是曾密立俩人的儿子永琏为太子。 乾隆元年年七月初二,他把谕旨藏在“光明正大”匾额的后面。 随着他们的成长,他们有望“布告天下,明正储贰之位”。 没想到

  • 乾隆后宫有众多女人,但嫔妃都有一个相同点,将乾隆性格暴露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世人都说,乾隆皇帝这一生中最爱的人就是富察皇后了,即便是如此,他也不会只将全部的爱专注于一个人身上。其实在乾隆皇帝的后宫中,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每一个嫔妃都长得特别的漂亮,的确也有长得非常漂亮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嫔妃都长得如此的漂亮。大多数嫔妃都不是那种身材比较妖娆,也不是特别漂亮的女子,之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