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周朝有八百年江山,为何西周时期的历史,后世却相对了解不多?

周朝有八百年江山,为何西周时期的历史,后世却相对了解不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863 更新时间:2024/2/3 3:01:14

首先先说记录方式。很多人都知道,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的文字。有了系统的文字之后,人们才能把当时的历史记录,详细记录下来。要不然最多就只能画点壁画,就算留到今天,我们估计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而有了文字之后,还有一个难题,那就是把文字写在哪里!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竹简。因为大家都知道,纸这种东西,是在东汉时期发明的。在东汉之前,大家都是用竹简来写东西的。在很多有关先秦时期的影视剧当中,也会出现有关竹简的镜头。

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竹简这种东西,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

实际上,目前我们通过考古发掘,发现的最早的竹简,就是出自于‘曾侯乙墓’。而曾侯乙墓的主人,那位曾侯,则是生活在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的这段时间。这位曾侯乙活着的时候,历史上发生的最重要的大事,就是那场三家分晋。

也就是说,在春秋末期的时候,竹简这种东西,已经很流行了。而在这个时代之前,据史学家分析,应该也有竹简这种东西,但是目前我们已经发现的年代早于‘曾侯乙墓’的墓葬当中,没有发现其他竹简。

所以,后世史学家分析,竹简这种东西,应该是出现于西周时期。但具体到底是在西周哪个时期出现的,然后又是在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现在还不知道。

曾侯乙墓竹简

既然当时竹简才刚刚出现,或者尚未出现,那么当时的人们,可能会把记载历史的这些文字,记到哪里呢?

很多人这时候可能瞬间就会想到两样东西:龟甲和青铜器。

的确,之前我们发现的很多记载了甲骨文的文物,主要就是以龟甲和青铜器为主。因为商朝的人比较迷信,喜欢用龟甲来进行占卜。有了重大事件之后,又喜欢铸造大型的青铜器,然后在青铜器上铸下文字。

其实商朝的这个传统,后来也被西周学了过去。西周开国之后,同样也会在发生重大历史事件的时候,铸造一些青铜器,留下文字记载历史。而我们今天所知的西周历史,很多也是来自于这些青铜器上的。

但问题是,这些青铜器上面,又能留下多少文字呢?而这些有限的文字,再加上史书上记载的那些有关西周的历史,就组成了我们今天对西周的所有认知。

说到底,有关西周历史的记载少,就是因为当时记载历史太费劲了。

当然,就算当时记载历史很不容易,可是我们的老祖宗,到底还是有记载历史的习惯。虽然很多相关的历史资料,没能直接流传到我们现代人的手里。但是古时候记录历史的那些史官,却有可能看到过一些没有流传下来的资料。

比如司马迁老爷子。

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距离西周末年,都已经过去六百多年了。所以司马迁当时看西周这段历史的时候,感觉就和现代人看南宋到元朝的这段历史,是一样的感觉。不过,司马迁当时在西汉国家历史博物馆上班,我们有理由相信,司马迁能接触到的有关西周的历史资料原本,肯定比我们今天多得多。

所以,司马迁老爷子通过整理之后,就写出来《史记》当中有关西周历史的部分。除了《史记》之外,其他有关西周历史的古籍,就只剩下了《竹书纪年》、《尚书》、《世本》等极少数的几本资料了。

这些资料,再加上我们考古发现的那些带文字的青铜器,就组成了我们所知道的所有西周历史。

而根据这些历史内容,我们所知道的西周,其实并不是一个太神秘的时代,反倒是和后来的西汉时期非常相似。

简单来说,就是在商朝中期的时候,周部落开始逐渐崛起,后来被商朝册封为诸侯,周国正式成立。而周国成立之后,大概花了三四代人的时间,传到了周文王的手里。这期间周国持续壮大,等到周文王即位之后,更是带领周国不断联合其他诸侯国,逐渐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等到周文王去世之后,到了周武王在位期间,当时周国实力已经很强了,恰逢商朝和东方的东夷交战,主力都调去了东方,所以周武王就趁机联合其他各地的诸侯,偷了商纣王的老巢,一举灭了商朝。

而商朝灭了之后,周武王为了控制整个天下,就开始把他们家亲戚,和那些帮他们家打天下的诸侯,分封到各地,强化周王室的统治。不过,周武王还没彻底搞定这些事情,他就去世了,只留下了年幼的儿子周成王即位。

所以,周武王去世之后,他的两个弟弟暂时辅政,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周公辅政’。周公辅政期间,一边强化周王室的统治,一边平定了商朝余部的叛乱,顺带解决了一些想要篡位的姬家子孙。再之后,周成王长大了,顺利亲政,开始走休养生息的路子。

而周成王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周康王,也继承了休养生息的路子。这段历史就被称之为‘成康之治’,基本可以对标西汉的文景之治。

而经过成康之治以后,西周的国力上来了,对各地的统治也稳固了。所以这个时候,到了周康王去世,周昭王和周穆王在位期间,西周就开始对外扩张了,就像西汉时期汉武帝打匈奴一样。不过当时西周的敌人,不是匈奴,而是东夷、西戎、鬼方、南蛮、北狄。

这些敌人,后来都被中原文明逐渐同化,所以消失了。

连续打了几十年之后,周朝的地盘确实扩大了不少,但是国力也损失了不少。所以周穆王之后,接下来的周共王周懿王周孝王在位期间,又开始休养生息。类比西汉的话,基本上就对标昭宣之治。

经过这三位的治理之后,西周的国力虽然有所恢复,但是因为开国时间越来越长,内部的矛盾也越来越大。当时的土地,虽然名义上都是公有的,没有后来土地兼并的问题。但生产力兼并的问题,却依然存在。简单来说,就是开国时间越来越长,社会逐渐固化,上层分的蛋糕越来越大,底层平民的蛋糕越来越小,所以矛盾越来越多。

但当时西周的人,还没有这个概念,对这个问题还没法认识得这么深刻。

所以,周孝王之后,到了周夷王和周厉王在位期间,开始逐渐推行严刑峻法,想要靠这种严酷的统治手段,镇压下面。但这种镇压,显然治标不治本。所以到了周厉王在位后期的时候,大家干脆直接起义,放逐了周厉王。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国人暴动。

而周厉王被驱逐之后,周王室长时间没有立天子,因为当时周厉王只是被放逐了,并没有死,只是大家不愿意再让他统治而已。接下来的十四年时间里,周王室高层一直由两位周公商量着来。直到十四年之后,周厉王在流放的地方死了,大家才拥立了周厉王的儿子即位,这就是周宣王。

这段长达十四年没有天子治理的时间,后世叫做‘共和行政’。

共和行政这件事,在中国历史上其实是一个分水岭。在这件事发生之前,我们只知道很多大事发生过,但是不知道具体发生的详细时间。因为古人的历法和我们不一样,然后他们又没传下来他们的历法。但是从国人暴动的那年开始,后世的考古学家通过整理和发掘,把所有历史事件都找到了对应的年份。

而国人暴动之前的很多历史,直到近年来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开始之后,我们才有所了解。

所以,也有人说,竹简可能就是在这段时间开始逐渐流行开来的。当然,这种说法,目前还没有考古发现可以佐证。

而从周宣王登基开始,接下来的历史就比较清晰了。

因为周宣王本就是被大家拥立上去的,所以即位之初有点像傀儡。再加上他继承的是一个烂摊子,所以很多地方都得直接由那些诸侯们来管理。因为这些诸侯开始直接在周王室内部管事了,所以就把这段历史说得很美好,后世称之为‘宣王中兴’。

但是随着周宣王即位的时间越来越长,在位后期的时候,自然也想拿回权力,于是就驱逐和杀掉了一些大臣。所以后世的史书上,就说晚年的周宣王比较昏庸。

而周宣王之后,就是最后的周幽王了。周幽王即位的时候,周王室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距离较远的诸侯国,已经处于半独立的状态。而周幽王本人又不是一个特别有能力的君主,所以后来,周幽王废了自己的王后和太子,这件事彻底引爆了所有的矛盾。

因为这个被废的王后,她的父亲是当时一个非常强大的诸侯国申国的国君。得知女儿被废了之后,申国国君直接联系了西边的犬戎,一起进攻西周首都镐京。最终,镐京被攻破,周幽王也在战争当中被杀,整个镐京都被付之一炬。

而周幽王去世之后,他的儿子直接把首都从镐京东迁到了洛邑。所以周幽王被杀之后,西周的历史就结束了,再往后就是东周的历史了。

从西周的大致历史脉络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来,西周绝对不是风平浪静,肯定也发生过很多可歌可泣的大事。只是因为当时记载历史的手段比较有限,所以很多历史失传了。比如说西周对外的那些战争,到底都是怎么打的?周成王和周康王在位期间,都有那些执政措施,这些都没流传下来。

因为这些事情,在古人看来,属于‘不太重要’的东西。当时的人们,会记载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没办法记载这件事的过程是怎样的。

没办法,就算是一件大型青铜器,也就那么大地方,记载的文字有限。想要在一尊青铜鼎上,写一篇洋洋洒洒的万言书,当时是真的做不到。

除此之外,很多有关西周的历史失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当时西周进攻的几个敌人,比如西戎、鬼方之类的民族,他们后来都消失了。而他们存在的时候,他们没有完整的文字体系。

因为没有文字,所以他们没办法记录历史。如此一来,我们也就没办法从他们的历史记载当中,找到有关西周历史的相关部分了。

说到底,还是因为当时记载历史太费劲,所以才会导致后世对那个时代的记载很少。如果蔡伦能够早出生两千年,先把纸这种东西给造出来的话,那估计我们对夏商周这三代的历史,也会知道的很多了。

而到了东周之后,因为竹简这种东西开始流行,所以我们对东周的了解,要远多于西周了。

更多文章

  • 封神演义为什么要以纣王调戏女娲开头?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封神演义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主要是以历史上的武王伐纣为故事主线,各路神仙参与其中的一个宏大的故事体系。武王伐纣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说的是周朝灭商的故事,武王伐纣也是开启了周朝的历史,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文化轴心时代。封神演义主要是把这段故事给神话,从人间的故事,联想到这是天上各路神仙之争,把最

  • 武王伐纣的先驱者,周朝先王所做的战争准备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兴周伐纣,姜子牙伐纣檄文,文王伐纣还是武王伐纣

    这时的商朝已经处于荒淫无道的纣王时代,连周文王也被拘禁在商朝七年之久。 回国的周文王开始为伐商做起了战争准备。此时的文王的对外征战扩张在纣王看来是合法的,因为纣王在不久前赋予了姬昌可以征伐叛商诸侯的大权!当时的犬戎在陕北高原异常活跃,周朝的祖先就是被这群茹毛饮血的野人赶下了黄土高原。想要讨伐商朝必

  • 姜子牙“打神鞭”只是装逼神器,只能打封神之人其余无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姜子牙打马氏神鞭,姜子牙封神全集,郭德纲单口姜子牙封神

    打神鞭极品先天灵宝。号称"天罚之鞭"。天道圣人~元始天尊执掌,鸿钧老祖所赐。鞭上有无数大道符箓环绕其上。乃是代表天道制约天庭众神的无上宝物。呈玄黄色,为木鞭状。鞭长三尺六寸五分,有二十一节,每一节有四道符印,共八十四道符印。封神之战时元始天尊借予姜子牙用以封神,封神过后元始天尊将打神鞭收回。虽然在封

  • 还想着纣王的“酒池肉林”?看看他们吃的东西,估计连狗都不会吃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纣王的蛇池,日本人评价纣王,纣王暴躁的图片

    说到纣王,大家肯定认为是他荒淫无道,贪图享乐。最出名的莫过于是“酒池肉林”了。在这个里面每天都是醉生梦死。但是小编来根据历史记载来给大家分析一下,他们当时吃的食物真的是无法下咽啊。首先我们看看他们所处的地理位置,应该是比较靠近北方的,而北方的话主要就是靠着各种种植了。首先是我国传统的五谷杂粮,稻子是

  • 《封神演义》中的西岐与朝歌,在现在的什么地方?很多人都误会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封神榜中的朝歌西岐在哪里,朝歌西岐,西岐和朝歌谁厉害

    在华夏5000年发展中,曾经经历了很多重要的历史时刻,从尧舜禹时期开始,便有很多历史被记录下来,但也有一些时段因为缺少相应的事实和资料一直未曾被认可。从现在世界承认的中华文明历史发展情况来看,往往都是从商周之后开始计算的。商朝与周朝距离现在已经有三四千年的历史,因为时代久远,即便是有一些甲骨文被发现

  • 美女间谍堪称西方妲己,枪决时1个动作,吓得行刑队长下令开枪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凶狠残忍的军统女特务,二战女特务照片,二战女间谍真实视频

    而在近代历史上,西方也有一位著名的美女间谍,她甚至跻身历史上“最著名的10大超级间谍”之列。她就是玛塔·哈丽,一名绝美的荷兰女人。在一战期间担任双面间谍,周旋于法德两国之间,最后将被执行枪决时,却用一个动作逼得行刑队长立即下令开枪。玛塔·哈丽1876年出生于荷兰吕伐登市,是家中唯一的女孩。东西方混血

  • 他是历代最有名的暴君,遭周朝抹黑被人唾骂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上被人唾骂的暴君,周朝最后一位暴君,历史上真实的十大暴君

    帝辛继位后,励精图治,锐意改革,不杀奴隶,发展生产,更新观念,不事鬼神。重视农桑,社会生产力发展,国力强盛。他曾深山练兵,铸造兵器,继续发起对东夷用兵,打退了东夷向中原扩张,把商朝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使先进的中原文化向淮河、长江流域传播,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特别是

  • 五大疑点揭秘伐纣灭商的牧野之战是否可信,文献不如考古来的真实!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牧野文史,牧野大战简介,牧野是今天的哪个地方

    仔细推敲一下史书中的记载,其中破绽巨大:第一,以商朝这个时代的生产力和人口,仅朝歌一城的奴隶是否可能有70万那么多,就非常值得可疑。根据甲骨文的记载,战俘绝大多数都杀了作为人牲,极少量养起来转化为奴隶(用于从事养马、打猎之事,用于农业生产的则绝少)。而商朝杀人祭祀是件神圣的事,必须严格记录在甲骨上,

  • 甲骨文之父王懿荣:带着老婆和儿媳投井自杀,有三点原因值得思考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甲骨文之父王懿荣朝代,王懿荣甲骨文作品,王懿荣多少钱收购甲骨文

    清末在中国考古学界甚至整个文化界发生了一件大事,一位叫王懿荣的官员在一次意外抓药看病时在中药材龙骨上发现了甲骨文,将汉字的历史往前推进了上千年,因此王懿荣也被后人尊称为中国甲骨文之父。王懿荣在甲骨文的成就和贡献被人们熟知,但很少有人知道他也是一位铮铮铁骨的民族英雄。八国联军打进北京的时候,奉命坚守京

  • 史上被黑得最惨的5人,有功绩傍身却被写成反派,商纣王排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用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是真实的。但事实上,即便是文字记录的历史也不总是真实的,因为历史是人为所写,时常有一些真实的历史被掩盖在谎言之下。因此在面对历史的时候总是真真假假,让人难以分辨。很多时候,当时的历史发展真实过程和历史记录完全是两码事。因为历史其实就是由后人书写的,谁能成为历史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