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五大疑点揭秘伐纣灭商的牧野之战是否可信,文献不如考古来的真实!

五大疑点揭秘伐纣灭商的牧野之战是否可信,文献不如考古来的真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836 更新时间:2024/1/19 11:57:04

仔细推敲一下史书中的记载,其中破绽巨大:

第一,以商朝这个时代的生产力和人口,仅朝歌一城的奴隶是否可能有70万那么多,就非常值得可疑。根据甲骨文的记载,战俘绝大多数都杀了作为人牲,极少量养起来转化为奴隶(用于从事养马、打猎之事,用于农业生产的则绝少)。而商朝杀人祭祀是件神圣的事,必须严格记录在甲骨上,专家们统计了所有出土的十五万片甲骨,发现累积人牲总数为13052人。250年中,商朝俘虏的大部分战俘都用作人牲,总数也不过万人,而少部分转为奴隶的战俘,在牧野之战之时,仅在朝歌就达到70万,简直无法置信。

第二,从军事角度来看,商纣王在1天之内临时武装动员70万奴隶出发迎敌,这根本不可能。周军来攻,对商纣王来说是骇不及防的突袭,事先毫无准备,也不可能进行事先的动员和准备。根据史书上的说法,商纣王临时召集了在国都的70万奴隶,从发布命令,召集70万奴隶,并给他们发给兵器(奴隶是绝对不可能有随身武器的,而史料记载奴隶们都倒戈相向,可见奴隶手中有武器,这些武器必然是商政府发放的),同时还必须进行必要的整编,集队,基本号令训练,这就不是一天两天能办好的,更何况还要加上70万人从朝歌开赴70里外的牧野的时间。别说在殷商时期临时动员奴隶,哪怕是现代,有预先制定国防动员计划并每年进行演习训练的国家,要动员70万预备役人员参加战斗并发给他们武器,将他们编入相应部队并进行最基本的训练,也不可能在1天内完成。

第三,商军半天行军70里开赴战场,周军与商军大战后当天又驱驰70里在黄昏即攻占朝歌,两军在12小时内行军140里,是绝对不可能的。别说商朝时期的军队,就说淮海战役中国民党军撤离徐州,是有准备的行动,30万机械化部队撤退,也弄得鸡毛鸭血,混乱不堪。20世纪的号称精锐的国民党军机械化部队30万人撤退尚且如此,3000年前临时武装的70万奴隶,居然能井然有序地在半天内完成领取武器,集结开赴70里外的战场的军事行动,真是不可思议。解放前我解放军的组织能力和行军速度举世知名,随便举3个最高速度的例子。最快的是1945年冬8团(后改番号为解放军1军1师1团)36小时赶360里从归绥赶到包头;其次是飞夺泸定桥的1天240里;再次是华北清风店战役,解放军24小时赶了200里。先秦时期的临时召集奴隶部队,早上临时召集,集结整队,赶赴70里外战场,与周军大战一场后,获胜的周军又行军70里,在黄昏攻克朝歌。半天时间,商军召集整队开赴战场,周军战胜并攻占朝歌。不算商军的集结时间,两军交战时间,光从早上到黄昏,一来一去这140里路就远超解放军的行军速度,谁还敢信这个史料?比较完现代后,拿距离牧野之战较近的历史事实来比较:牧野之战后几百年的战国前期,经济最为繁荣的魏国,其精锐部队“武卒”,半天能跑一百里,已经算顶尖部队了。而商朝临时征集的奴隶,半天时间中扣除召集、集结、整队的时间,居然也能跑70里?孙子云:“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厥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在先秦时期,一天跑100里都要有90%的部队掉队,半天跑70里居然临时召集、对殷商满心仇恨的奴隶能赶到战场,还有“殷商之旅,其会如林”的阵容,也实在太扯了吧?

第四,甲骨文记载中商朝军队最大一次军事行动,发生在商朝武力最强盛的武丁时期,商王武丁和王后妇好各领一支军队对付北方的蛮族,也不过出动万人,牧野之战时,商军主力全部在东夷作战,居然还能通过武装奴隶出动70万军队,简直是天方夜谭了.在商朝最大一次军事行动也只出动万人的情况下,在商军主力全在东夷作战的情况下,商政府居然能在首都囤积70万人能够使用的兵器,简直不可想象。一支万人规模的军队,国家有可能为他预备70万件武器吗?而且当时商军主力还在东夷,他们本身就携带了大量兵器。须知,在商朝,铜可是非常贵重的金属,70万件青铜兵器,就要有200吨青铜铸造,这在当时简直是个天文数字的财富,而且铸造他们也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即使有这个物力、人力、财力,这些青铜不拿来铸鼎之类重器,全用来铸兵器玩?难道商纣王的祖宗预料到会有牧野之战这一天,事先为他们的子孙准备了70万件兵器?

第五,史料中互相矛盾的地方非常多,在同一本《逸周书》中,一方面说70万商军大部倒戈,这样周军应该胜利得非常轻松,理应“兵不血刃”才是,怎么在同一本书中,又成了斩首18万,生俘33万,以至于还因此发明了一个成语“血流漂杵”呢?“血流漂杵”的结果,像是一场70万奴隶倒戈的战争吗?

由此可见:历史上许多记载看上去言之凿凿,其实仔细一推敲都明显可见是伪造或夸张的,就好比长平之战坑杀40万赵军,一较真谎言一戳就破。考古发现的才是硬史实,文献记载只能算软史实,不要盲信。

更多文章

  • 甲骨文之父王懿荣:带着老婆和儿媳投井自杀,有三点原因值得思考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甲骨文之父王懿荣朝代,王懿荣甲骨文作品,王懿荣多少钱收购甲骨文

    清末在中国考古学界甚至整个文化界发生了一件大事,一位叫王懿荣的官员在一次意外抓药看病时在中药材龙骨上发现了甲骨文,将汉字的历史往前推进了上千年,因此王懿荣也被后人尊称为中国甲骨文之父。王懿荣在甲骨文的成就和贡献被人们熟知,但很少有人知道他也是一位铮铮铁骨的民族英雄。八国联军打进北京的时候,奉命坚守京

  • 史上被黑得最惨的5人,有功绩傍身却被写成反派,商纣王排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用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是真实的。但事实上,即便是文字记录的历史也不总是真实的,因为历史是人为所写,时常有一些真实的历史被掩盖在谎言之下。因此在面对历史的时候总是真真假假,让人难以分辨。很多时候,当时的历史发展真实过程和历史记录完全是两码事。因为历史其实就是由后人书写的,谁能成为历史的最

  • 商朝的灭亡到底是谁的错,比干的死谁该负全责,妲己到底冤不冤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的历史读起来乏味枯燥,现在很多年轻人是宁可计算让人头大的微积分,也是难以静下心来浏览自家华夏文明。但是喜爱读历史的人就会知道,中国的历史就像一个有血有肉的神秘人,表面看起来让人深渊厚重,要人好奇地想要去深究,但是当你真正去深究的时候才会发现其中有多少肮脏,耐人寻味的地方。说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要引

  • 商周纣王的酒池肉林不,不必艳羡他的山珍海味,你未必吃的习惯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纣王简历,商纣王吃的什么,纣王吃什么肉

    作为一部经典著作,封神演义是一代的记忆,无论是小说本身还是其延伸的作品。当然,因为流传广泛它其实还有好几个名字,里面的纣王也只是一小段插曲。其中,商纣王的形象被定型为昏庸的一代君主,沉醉于酒和财富,从不早朝理会国家事务,不闻百姓疾苦,一心享乐挥霍。并且每天都需要,从皇宫甚至全国各地,挑选美貌女子服务

  • 历史上的纣王和妲己,真的有《封神演义》里那么坏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纣王和妲己封神,纣王抓怀孕的女人哄妲己开心,纣王发现妲己是狐狸精

    从小我们就看封神榜,苏妲己就是一个典型的红颜祸水,狐狸精,蛇蝎美人,把纣王迷惑的颠三倒四,导致商朝灭亡。可是,把一个朝代的灭亡归罪于一个女人,真的合理么?历史上真实的苏妲己,商纣王,和《封神榜》、《封神演义》里演的一样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封神演义里说妲己是个美人,这一点没有错,至少是妲己他们国家最

  • 姜子牙坟墓三千年无人敢盗,一个赌徒不信邪,结果毁了下半生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姜子牙墓有多可怕,姜子牙第173代传人,姜子牙电影免费版完整

    因此,对于强者是否真的存在,存在疑问。据估计,很少有人关心可能不存在的人的坟墓。盗墓贼的目的是发现和偷窃坟墓。前提是要有这个墓。另一个传说是,强者一辈子都比较淡泊,对后面的事也不上心,所以事后要求朴庄。可以想象,武王伐纣以后,周朝代替商朝统治天下,武王伐纣以后,天下刚刚经历了大乱,社会经济、秩序遭到

  • 西周史:国人暴动后,周厉王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齐厉王刘次昌与姐姐,厉王墓,厉王刘长的后代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谓的国人,并不是今天意义上的平民或者百姓,这里的国人特指西周国都内生活的人,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没落的贵族,他们几乎都和姬姓有或多或少的亲缘关系,当周厉王的统治使他们无法生存时,他们团结起来,反抗周厉王的统治。结果是,愤怒的国人冲进王宫,赶走了周厉王,周厉王仓皇出逃,一路逃到了彘(今

  • 周天子为何把土地都给了诸侯?同施行分封制,汉朝为了不灵通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汉朝有分封制么,分封制诸侯的权利,周天子为什么失去了对土地的控制

    西周天子提出的分封制,一直延续至秦朝建立以前。周武王结束了商朝的统治后,就把土地都分配给了各诸侯,企图靠分封土地的方式来维持社会的稳定,嘉奖有功之臣并笼络人心。但这种做法难免会造成诸侯势力的崛起,所以后来国家一片混乱,皇权毫无威信可言,中央集权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局限。册封有功之臣为异性王,并给了他们

  • 于禁作为俘虏被送往吴国,孙权到底是如何对待他的,让人无法相信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于禁投降孙权,孙权的吴国,孙权吴国怎么灭亡

    [var1]于禁而于禁在樊城之战中,奉命前去救援被关羽围困的曹仁,结果不料却遇上一场大雨,导致汉水暴涨,水深好几丈,正好被关羽利用,一把水淹掉了于禁的三万大军,于禁所督的七军近乎全军覆没,于禁本人也被关羽生擒。而为了所剩军队不被伤害,于禁被迫投降,但同行的庞德因为誓死不降,被关羽所杀。 在这之后,魏

  • 秦国灭楚时,王翦手握六十万大军,为什么却不敢谋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国王翦灭楚之战,秦国统一后王翦去哪了,秦国猛将王翦

    [var1]我们先来捋一下王翦灭楚的过程。王翦是秦国名将,而且是嬴政心腹当中的心腹。公元前247年,年仅十三岁的嬴政即位为秦王。因为年纪太小的原因,当时秦国的大权,都掌握在丞相吕不韦以及太后赵姬手中。后来这位秦国的赵太后还找了个情夫嫪毐,和她一起把持秦国的大权。而作为亲儿子的嬴政,虽然身为秦王,但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