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仔细研究一下历史我们就会发现,那些被杀的功臣,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己作死。
那些著名的功臣为什么这么惨
在被皇帝诛杀的功臣中,最悲情的莫过于“汉初三杰”,战功无双的韩信。人们都认为是刘邦薄情寡义、心狠手辣。然而,韩信之所以被杀,是因为他趁刘邦出征时,密谋造反,纠集人马要攻打皇宫。这是十恶不赦的谋逆大罪啊,换成任何一个帝王都不会放过他。
再比明朝的胡惟庸、蓝玉案,难道这两个人所做的事情不是在挑战皇权吗?还有所谓的烧鹅案,说大将军徐达生了背疮,吃了朱元璋所赐的烧鹅,背疮发作而死,完全是捕风捉影查无实据的事情。
康熙擒拿鳌拜,是因为作为托孤辅政重臣的他,超过了权力的边界;而吴三桂更是起兵谋反,不杀他杀谁?
历史上被诛杀的功臣,大部分都是恣意妄为、无法无天,或者是自恃功高、摆不正自己的位置,公然挑战皇权,这是他们的取死之道。那些老老实实、隐忍低调、认清形势的,有几个被诛杀的?
李世民为什么不杀功臣
李世民少年从军,半生征战,立下功劳无数,封天策上将军。他本人就是唐朝开国的第一功臣,难不成先把自己杀了?
再者,李世民有着超常的军事才华和敏锐的战场直觉,十几年的战争生涯几乎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他麾下的将领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死心塌地,甘愿追随于他,哪怕造反都跟着他,他有什么理由杀功臣啊?
退一万步讲,李世民就算为了身后事打算,可他当皇帝的时候这么年轻,等他死的时候,那些功臣早就死在他前面了,还有必要杀吗?
再者,唐朝军制是府兵制,将领手里面根本没有兵权,连“杯酒释兵权”都用不着,李世民有什么好担忧的?
唐初特殊的内外部环境
李世民刚刚登基时,唐朝的内外部环境并不怎么样。国内,当年起义军、隋朝残余分子、关陇利益集团、同情李建成的大臣,依然大有人在。
想要把局面迅速稳定下来,功臣集团不正是最值得信赖的吗?如果杀害功臣,不是在自毁长城吗?非要把自己弄成孤家寡人吗?
外部,突厥势力强大,骑兵来去如风,甚至杀到了长安城下,对大唐的长治久安形成了严重的威胁,五代十国的乱世,政权更迭,让游牧民族趁机发展壮大,把功臣全杀完了,谁去抵挡游牧民族?
结语:我们不能光看到皇帝杀功臣,更要看到那些被杀的功臣做了什么!
在封建王朝时代,皇权是不可触犯的,即使是功臣碰到这条底线,也必死无疑!
李世民能够成为一代英主,和他广阔的心胸是分不开的。当年,尉迟恭曾经无故殴打皇叔李道宗,换成别人早就卡察了,可李世民还是苦口婆心地给大老黑讲道理,这在历代帝王殊为难得。
李世民的心胸不仅体现在接人待物上,更体现在治国理政中!大唐的风气之开放,冠于诸朝!
海纳百川、宾服四海,这就是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