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的字意来看,“齐“的意思是整齐,就是看起来是个平面或者是一条直线。在《史记》中有载:“齐所以为齐,以天齐也”,这种说法相当的高大上,齐国之“齐“就是与天齐。在齐国建国之时,姜子牙曾有推行祭祀所谓八神之俗,而八神中的第一个就是“天主”,就是要祭祀“天齐“,这个天齐据说是一泓碧泉,就在临淄城南部郊外的山中。所谓“当天中央齐”。齐国最早的诸侯国君们,把祭祀“天齐”视作最重要的盛事。
天主之名,在中国有齐国。而在西方天主更是宗教领袖,是创造世界的造物神。如果这样看的话齐国的地位似乎就比周天子还要高,姜子牙在封地推行这种礼制的居心,就非常值得可疑。当然,这种说法的不合理之处,在于既然有“天齐”泉,那么“天齐”之“齐”又是什么意思呢?这显然就是矛盾了,到底是先有“齐”还是先有“天齐”,如果是“天齐”,那么齐显然就跟这个“天齐”之“齐”的意义有所不同。齐国之“齐”又与“天齐”之“齐”不同。
“齐”在古代还有“粢”的意思,就是专门用来祭祀的谷物。《说文解字》载:“齐,禾麦吐穗,上平也。”有学者们据此判断齐国之“齐”,是因为齐国都城周围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很是适宜于种植各种农作物。于是姜子牙到了这里就把国名定为“齐”。但是这种说法的问题在于,在地大物博的中原地区,有非常多的地区都宜于种植农作物,为什么仅仅是这个地方被称作“齐”呢。如此解释显然较为牵强,在古时候就很多学者反对,而是从“齐”地之人文渊源追溯,提出了更为靠谱的解释。
在甲骨文中的“齐”,从字形上看就是由三个近似于菱形的字符组成,很像是弓箭的箭簇,结合到齐地所在是上古时期的东夷地区,东夷部族本来就是好战斗狠的,“齐”的字形就代表着其本身就是出自东夷部族的文字,代表的是攻伐,跟东夷之“夷”极为类似,说的是某种尚武精神。这种说法也最容易为人所接受。姜子牙到齐地之时所推行的本来就是“顺其俗”,直接借鉴东夷本地文化,为国家命名,还是有其可能性的。
但这也并非是定论,还有一种说法,姜子牙受封到齐地,而齐地在济水边上。古有云:“王屋山绝顶曰天坛,济水发源处是也。”这即是说明济水边上的王屋山顶有过祭坛,那么在上古时期喜欢祭祀山川的帝王诸侯们,会不会也是选择的这些地区呢?
“齐”和“济”同音亦同形,而且在上古时期,很多部族都有着以山川河流为部族命名的传统,比如姬周部族长期生活在周原,后来建立的国家就是周王朝;而姬周王族发源地有姬水,因此这支部族就以水为姓,两周时代如果说最兴盛的姓氏是哪一支,绝对非姬姓是也。而就是说姜子牙的祖先部族们,当年也是生活在西北地区的姜水附近,也是以水为姓的部族。那么,如果姜子牙受封济水附近,以济为国名,可能性自然也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