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VS朱棣:为何前者敢向父亲叫板,而后者却要等到侄子上位?

李世民VS朱棣:为何前者敢向父亲叫板,而后者却要等到侄子上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379 更新时间:2024/1/2 12:29:38

李世民打下了唐朝一半的天下,请问明朝的天下朱棣有几分功劳呢?如果从开国功勋的角度上来看,李世民和朱棣是不能比的。

更何况李世民当时所面临的境遇,与朱棣的情况完全不同。李世民当时的政治环境远比朱棣要凶险的得多。

造反也是需要资本的

公元618年,李世民与父亲李渊入主长安,李唐王朝正式建立,但根基不稳,陇西有薛举、薛仁杲父子,河东盘踞着刘武周、宋金刚,这两大割据势力被他平定后,关东形势又发生了变化。

关东地区四支强劲军阀力量崛起,他们是王世充李密宇文化及窦建德,江南还有萧铣和杜伏威,这些军阀也是常年相互争斗,有的在争斗中被灭。

为了一统江山,武德三年,李渊又下诏东征,此时关东已只剩下王世充和窦建德。李世民作为东征统帅,先灭王世充,后剿窦建德,最后又踏平崛起的刘黑闼

最终于武德六年(623年),唐朝经过东征北战一统江山,而在此其中,功劳最大的莫过于秦王李世民。

对于李世民的功劳,李渊也是认可的,所以在统一战结束后,李世民得到了李渊空前的“奖赏”,又是册封他为“天策上将”,又封他为尚书,还让他开办起了文学馆。

在唐初的统一战中,李世民在军事上积蓄了力量;战后回归朝政后,他又借助自己的威望与声誉笼络了一批文臣。

所以,不论在政治上还是军事上,李世民都已为造反赚足了资本,这也是他成功发动玄武门之变后能坐稳江山的基础条件。

那么朱棣在朱元璋时期又有多少资本呢?

明朝的统一战都是在朱元璋的统领下完成的,朱棣出生时朱元璋已经是应天府的主人了,尽管战事仍吃紧,但和朱棣也没什么关系。

对于朱棣的身世,也一直是个谜。虽然他自己一直声称是马皇后的嫡子,但野史并不认可,有说他是蒙古女人所生。

但不管谁生的,朱棣也算是伴随着“炮火”长大的孩子,元末战争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已经深深融入了他的血液,刻在了他的脑中。

朱元璋虽然没什么文化,但他很重视对儿子们的教育,朱棣和他的兄弟们都接受了正统的儒家教育。除了文教方面,在军事方面的训练,朱棣及其兄弟们也没落下。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给儿子们封了王,朱棣被封为燕王,那年朱棣也不过是个十一岁的小孩,但他已经有了身份。

在他十六岁时,娶了徐达之女,妻子也是朱棣的一大资本。

洪武十三年,朱棣就藩北平,肩负起“慎固边防,羽翼皇室”的重大责任。洪武十五年,他遇到了自己的人生导生--姚广孝,此人也是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

在朱棣二十一岁时,他第一次上战场,军事导师是他的岳丈徐达,从此开了他的军事生涯,但他有所战绩则是在十年之后。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棣三十一岁,就藩北平十年,大大小小战役也参加过几十次了,但从未独立指挥过重大的军事行动。

就在这一年,他终于迎来自己的第一次独立军事行动,并且招降了北元太尉乃儿不花,接收了他们全部的马驼牛羊,在军事上终于有了拿得出手的战绩。

此后,他得到朱元璋重用,逐渐成为防卫北方边患的定海神针,他的实力也随之水涨船高。

朱元璋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去世,在此之前,我们根据朱棣的大致经历,也可以看出,他的确也积蓄了造反的资本,但在他积蓄力量的过程中,朱元璋是他最大的资本,以他的实力还不足以向老爸叫板。

所以,从李世民和朱棣积蓄造反力量的过程中来看,虽有相似之处,但李世民在军事上所展现出的天分远高于朱棣,而且他们的所面临的军事环境差异也很大,两者相比,李世民的造反实力更加强劲。

李世民兄弟争储白热化,朱棣兄弟相争并无性命之忧

李世民连年征战,平定天下,在民间的影响力也非常大,再加上他的战功赫赫,还有李渊对他特别的宠爱,这让身为太子的李建成坐立不安。

历史上皇帝的变数本来就很大,更何况李建成还不是皇帝,只是一个太子,那变数就更大了,隋文帝废长立幼就是还冒着热气的前车之鉴。

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除掉他,唯二的办法就是联合齐王李元吉,兄弟二人合力除掉这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然后一系列不利于李世民的事情就发生了,站队李世民的刘文静被杀了,李渊的后妃也站出来诽谤李世民,兄弟聚餐还被下毒,可以说,招招都是致命伤。

但随后发生的一件事,等于直接宣告了李世民被李渊排除出局。突厥大军来袭,按正常思维,李世民是出兵平定的不二人选,但是他不仅被排除在外,而且在李建成、李元吉的操控下,连他身边的精兵强将都被调走了。

这明显就是赤裸裸地阴谋,等于在把李世民往死里整,可以说祸在朝夕。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如果没有行动,那历史肯定就改变了。

所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迫在形势所需,但对于朱棣就不一样了。

朱元璋按照传统,早早就将长子朱标立为太子,并且对他进行了全方位的培养,早早就开始监国,不论在才德还是影响力方面,都大大超过了朱棣。

朱棣或许有过太子梦,但朱标就像一座大山一样横亘在他的面前,他想跨过去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诡异的是,朱标正值壮年却突然暴亡了,历史的轨点出现了。其实早在朱标死之前,秦王、晋王,包括太子在内,对崛起的朱棣就不那么友好了,皇室兄弟之间的明争暗斗,在他们之间也是存在的。

比如朱棣招降乃尔不花立了大功,晋王因为嫉妒,跑到太子朱标处告朱棣的黑状,说他作战“劳师冒险”,朱标又将此事汇报给朱元璋,其用意也很明显。据《明史》记载,后来,朱棣每每入朝,朱标必“数以语见侵”。这说明,太子及其兄弟都对朱棣的崛起感到不满,都想遏制他的抬升势头。

但在朱元璋死之前,朱棣远在北平,兄弟间虽有矛盾,但远谈不上与性命相关。朱棣的性命到了危机关头,时间推到了朱允炆登基之后。因此,在朱元璋时代,朱棣也没必要造反,即使起兵,也不是他老爹的对手,这个自知之明他还是有的。

但是情况到了建文朝就不一样的,朱允炆对于手握重兵的叔叔们始终是不放心的,因此有了“削藩”的打算。削藩行动一开始,周王、齐王、代王和岷王相继受到了打击,关得关,贬得贬。

在这样的背景下,朱棣羽翼丰满,又有自己的护卫军,权限上也早已超出了“列爵不临民”的规定。从理论上说,他完全具备了造反的实力。

但在当时有实力造反的藩王,除了朱棣,还有湘王朱柏和宁王朱权。不过朱柏被建文帝逼得自焚而死,朱权入了朱棣的套,为靖难之役贡献出了他的蒙古军朵颜三卫,最终朱棣造就了朱棣的成功。

从上述比较可以看出,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一是有足够的威望与实力,二是形势所迫,所以他不得不拆李渊的台;而朱棣在父亲朱元璋时代,兄弟间虽有争斗与嫉妒,但鉴于他的威望与实力,都不足以与老谋深算的朱元璋抗衡,即使有造反的想法,也只能忍着了。

更多文章

  •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升后人伪造钱币被朝廷发现,株连九族?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作用,毕升的活字印刷术,毕升与活字印刷术的故事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为我国文化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989年在湖北英山县发现毕升墓碑。宋初为书肆刻工。宋庆历年间(1041—1048),他根据实践经验,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技术。他的字印为沈括家人收藏,其事

  • 武则天留下1条规矩,斩杀死囚之前,先在死囚口中放入1件东西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虽然号称一个开放包容的时期,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有所淡化,但毕竟还是封建社会。阴盛阳衰,女皇登基,让大唐千万臣民匍匐在一个女人脚下称臣行礼,是很多大臣所根本无法接受的。加之武则天为了登基不择手选,身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女人,最终却与李世民之子李治成为夫妻,封建卫道士们视为奇耻大辱,武则天虽然胆大,却

  • 武则天没被李世民杀掉,原来是被此人救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世民知道武则天的命运,刘晓庆武则天李世民吻戏,李世民与李治武则天的关系

    武则天出生在利州,一次风水大师袁天罡在被召回京的路上,偶然被武则天父亲接到家里给他的妻子相面。当时被奶娘抱着的武则天吸引到了袁天罡,由于当时武则天穿着男孩的衣服,袁天罡随即断言:小公子机具福贵之相,若是女孩的话,必定成为天子。 后来,“唐三代后,女武当王”的预言有屡屡传到了李世民的耳朵。心神不宁

  • 武则天为何把皇位传给姓李的儿子,而不是武姓侄子?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武则天的皇位传给谁了,武则天刘晓庆版登上皇位的那一段,武则天怎么登上的皇位

    武则天在位期间,国家富强安泰,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便是她的主要成就。她做皇帝的时候就已经67岁了,去世的时候82岁,而且在死之前将皇位传给了李家,这是为什么呢?武则天刚开始进宫的时候,并没有受到李世民的关注,直到后来李治即位后,早与李治互生情愫的武则天才有了一定的地位,凭着自己的努力坐上了皇后的位置。武

  • 武则天为什么选择定都洛阳?三个字:很毒辣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洛阳,位于三川河谷所冲刷的盆地中央,是黄河,洛河和伊河冲刷形成的盆地。从上面的地图可以清晰地看出,关中盆地到洛阳所处的三川河谷,可以将他们整体看做一个哑铃状,哑铃的中间就是先秦时代函谷关所处的崤函要道。从关中盆地东出崤函要道,面对的第一个地形完胜平原的地方就是洛阳所处的三川河谷。洛阳周围的山势可以

  • 李世民问唐朝啥时候灭亡?袁天罡说等猪能上树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世民与袁天罡的关系,李世民对袁天罡评价,袁天罡李世民对话

    玄武门事变中,李世民杀掉了大哥李建成,连同自己的亲侄子也一概除掉,后来,软禁当朝皇帝,自己坐上了太子之位,最后“名正言顺”地坐上了皇位。当上皇帝后,李世民展现出了自己的雄才伟略,他任用贤才,大胆创新,积极改革,唐朝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他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天下百姓们也过着相对富足的生活。李

  • 李世民盛赞此人是国之长城,李世民死后此人一手断送大唐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世民母亲恨李世民吗,李世民的历史功绩总结,李世民真实事迹

    唐朝诸多名将中,可以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纯粹的“斗将”,武艺高强,骁勇善战,善于冲锋陷阵,比如秦叔宝、尉迟恭、罗士信等人。另一种则是谋勇兼备的帅才,可以独当一面挂帅出征,比如李靖、徐世勣等人。 徐世勣,唐朝初期名将,猛一听这个名字很多人不怎么熟悉,但提起他的另一个名字“徐茂公”,很多人都耳熟能详

  • 李世民的贴身侍卫,必须通过6项严苛考验,现代人没几个能办到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世民一生的经历资料,李世民最深的秘密,李世民的坎坷斗争路

    由于侍卫直接关系到皇帝的安危生死,历代皇帝对于侍卫的挑选任用都极为重视。一批忠心耿耿而又勇武绝伦的侍卫,是皇帝最好的“保护层”。侍卫素质能力的高低强弱,不仅事关皇帝个人安危,在皇权大于天的古代,更是事关国家兴衰的大事。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就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力证实了这一点。 贞观十三年四月

  • 李世民留下3个字,郭子仪不敢用,有2个人敢用,2人都死于非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郭子仪和李世民,唐玄宗对郭子仪的评价,唐太宗祭奠郭子仪

    李世民在登基之前,因为他长期担任唐军的前线总指挥,为唐朝开疆辟土立下不世奇功,展现出超群出众的才干,取得了无人能比的辉煌业绩,使得两个人很尴尬。这两个人就是唐高祖李渊,和李世民的哥哥太子建成。为何会尴尬?原因很简单,李世民的能力、功业、威望都远远超越李渊确定的接班人太子建成,如何给李世民确定官职,

  • 李世民死后天下同哀,他却在家唱歌跳舞,他的一项绝艺流传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其中唐太宗最小的一个弟弟,滕王李元婴,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物。贞观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册封他为滕王。李元婴是李渊一家子中最小的一个成员,又身为皇家子弟,饱受宠溺,结果养成了一个浪荡公子的恶劣脾气。父亲和兄长对他的关照爱护,没能让他走上正道,反而把他害了,长大之后成为一个任性胡为、无所顾忌的狎昵恶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