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狄仁杰:为国荐贤,大公无私,他用一生践行了做一名好官的标准

狄仁杰:为国荐贤,大公无私,他用一生践行了做一名好官的标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725 更新时间:2024/2/4 1:06:49

狄仁杰的一生,完全可以用儒家的理想人格“三达德”来概括,那就是——智、仁、勇。

何谓智?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氏,长于官宦之家。从童年时代起,在狄仁杰的身上,就有一种异乎常人的气质,这种气质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不畏权贵、特立独行。

据史料记载,有一次,狄仁杰家的门人遇害。当时,衙门派出的官吏前来调查案情,府里的老老少少都被叫去问话,轮到狄仁杰时,只见他拿着一本书坐在那儿一动不动。

直到县吏上前催促,狄仁杰才生气地一声合上书本,大声地说道:“我跟书本中的圣贤对话都来不及,哪有心情理你们这些俗吏!你们凭什么说我?”

仁杰诵书不置,吏嚷之,答曰:“黄卷中方与圣贤对,何暇偶俗吏语耶?(《新唐书·狄仁杰传》

从小便如此语出惊人,长大后的狄仁杰更是了不得!

高宗凤仪年间,狄仁杰担任大理寺丞。在这个职位上,狄仁杰充分诠释了什么叫作神探!

在大理寺丞任上,狄仁杰处处为百姓着想,他曾在一年之内,处理的案件所涉及的人犯就有一万七千多人,而且这些人在事后没有一个喊冤的。

“周岁断滞狱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旧唐书·狄仁杰传》

长寿元年(692年),身为宰相的狄仁杰被酷吏来俊臣诬陷入狱。

当时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人犯如果再被审问时承认谋反,就可以免于死刑。因此,当来俊臣审问狄仁杰时,狄仁杰没有一点犹豫,当机立断地说道:“大周革命,万物唯新,唐朝旧臣,甘从诛戮。反是实!“

意思就是,大周已经代唐而兴,我身为唐朝旧臣,必然只有死路一条,你说我谋反就谋反吧!

来俊臣一看,没想到狄仁杰这么快就承认了自己的罪行,也就对他放松了警惕,在判决下来前,就再也没有找过狄仁杰的麻烦。

可来俊臣不会想到,这只是狄仁杰为了拖延时间,故意承认自己谋反而已。

在狱中的狄仁杰利用判决下来之前的这段真空期,跟狱吏要了一幅笔砚,然后撕下被单的一角,在上面写明了自己的冤情。

写完之后,为了防止被狱吏发现,他又拆开自己身上的棉衣,将这片写有冤情的一角被单藏在了衣服中的棉絮内,并交给狱吏说:“天气太热了,麻烦将这件衣服交给我的家人,让他们拆掉里面的棉絮,再拿回来给我穿。”

狱吏拿着狄仁杰的棉衣,并没有多想,而是按照狄仁杰所说,交给了他的儿子狄光远。作为狄仁杰的儿子,狄光远继承了他老爹的智慧,他觉得他父亲不会无缘无故地交给自己一件棉衣,肯定是想用这件棉衣传达什么信息。

于是,他立即拆开棉衣仔细检查,果不其然,他在棉衣里面发现了一角被单,上面写着他父亲的冤情。然后,他以告密为由,求见武则天。

武则天看过这角写有狄仁杰冤情的被单后,立刻召见了狄仁杰,并问道:“你既然没有谋反,又何必承认?”

狄仁杰回答道:“我要是不承认,早被他们打死了。”

武则天听完,深以为是,于是就赦免了狄仁杰,将其贬为了彭泽县令。

从身陷牢狱之灾到被赦免,狄仁杰用他那超于常人的智慧挽救了自己。

据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晚年,曾对立储一事犹豫不决。有一天晚上,她做了一个怪梦,在梦里,她梦见一只巨大的鹦鹉在空中飞翔,后来却两翅皆断,再也飞不起来了。

第二天,她召来了狄仁杰,将自己所梦说给了狄仁杰听,狄仁杰听完,一本正经地对武则天说道:“鹉(武)者,陛下之姓;两翼,陛下的两个儿子,这里指庐陵王李显和相王李旦。只要陛下起用您的两个儿子,则折断的两翼就可以重新振作起来。

因为武则天曾一度想立侄子武承嗣为储君,狄仁杰说这话的意思是劝武则天放弃立武承嗣的想法,改立李显或者李旦。

对于狄仁杰为他解的这个梦,迷信的武则天深以为然。于是,从这一刻开始,武则天就完全打消了立武承嗣为储君的念头。

狄仁杰再次用自己的智慧,为李唐江山的回归奠定了基础。

“周岁断滞狱一万七千人”,面对酷吏的陷害,能够沉着处理:面对李唐江山,能够挺身而出,这就是“智”。

何为勇?

狄仁杰的一生,仕途浮沉,辗转四方,曾在很多地方担任过县令、刺史、都督等职。他每到一地,都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深受当地百姓爱戴。

在担任宁州刺史期间,老百姓为了感激他的仁政,为他竖起了一块德政碑。当时朝廷派的御史巡视地方,当御史到达狄仁杰所在的宁州时,走在路上,夸赞狄仁杰的人比比皆是——“歌刺史德美者盈路“。

以至于刺史感叹道:“入其境,其政可知也!”

垂拱四年(688年),越王李贞叛乱,狄仁杰奉命随宰相张光辅讨伐叛乱。叛乱被平定后,狄仁杰担任豫州刺史。

张光辅进入豫州后,大肆屠杀投降的士兵,并逼迫狄仁杰将缴获的财物赏赐给将士。张光辅的这一要求,遭到了狄仁杰的严词拒绝。

张光辅见狄仁杰如此不知上道,大怒说道:“你一个小小的刺史,居然敢不听元帅的命令?”

被张光辅这么一说,狄仁杰干脆跟他杠上了,愤怒地说道:“乱河南着,李贞也。如今一个李贞死了,没想到却有一万个李贞活了!张光辅大声质问狄仁杰什么意思。

狄仁杰面不改色地说道:“张公率数十万大军对付一个乱臣时,百姓争相出城迎接,可官兵入城之后却大肆屠杀,令许多无辜的人枉死,这难道不是一万个李贞活了?你为了邀功,诛杀投降士兵,我担心民怨沸腾,上彻于天。要是我手里有一把尚方宝剑,我现在就砍断你的脖子,我虽死如归!”

对于狄仁杰的话,张光辅气得暴跳如雷,可也无可奈何,因为狄仁杰占着一个“理”字。他虽然作为元帅,但也被狄仁杰这番义愤填膺的话说得无地自容。

面对自己的顶头上司,为了百姓的利益,狄仁杰都敢公开顶撞,什么叫勇?这就叫勇!

何谓仁?

尽管狄仁杰对张光辅的行为据理力争,可在事后还是有将近两千余人被作为同党要处死。尽管狄仁杰一再拖延刑期,可朝廷还是经常催促狄仁杰尽快将这些人正法,以儆效尤。

可这么拖来拖去也不是办法,还得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鉴于此,狄仁杰就给武则天上了一道密奏,密奏中说道:“这些人都是被牵连的,并无大罪。臣本打算公开上奏,却有替罪人求情之嫌,可要是不奏,又担心不能贯彻陛下体恤百姓之意。因此这道奏疏写了撕,撕了又写,他们皆非本恶,还是恳请陛下赦免了他们。”

密疏曰:‘臣欲有所陈,似为逆人申理,不言,且累陛下钦恤意。表成复毁,自不能定,然此皆非本恶,被误至此。“——《新唐书·狄仁杰传》

好家伙,这一道奏疏,有进有退,进则直接以“体恤百姓“之意堵住了武则天的嘴,退则以密奏的形式上奏,若不成功,也不至于让武则天难堪。如此两全其美的办法,也就狄仁杰能想得到了。

后来,武则天果然采纳了狄仁杰的建议,赦免了这些人的死罪,改为流放。当押着这些人的囚车经过宁州时,当地百姓纷纷跑了出来,对他们说道:“狄使君活汝耶!”意思是你们能够活下来,全靠了狄公救了你们。

宁州百姓感念狄仁杰当初的恩情,纷纷为斋戒三日,为狄仁杰祈福。而这些被狄仁杰所救的犯人,到达流放地的第一件事,就是为狄仁杰立了一块感恩碑。

通天二年(697年),契丹叛军攻陷冀州,河北震动。朝廷命狄仁杰出任魏州刺史,抵御契丹南下。狄仁杰赴任后,发现前魏州刺史居然把百姓都赶出了城外,并让他们修筑防御工事。

对此,狄仁杰很是不满,他立即把百姓全都放回了田里,对前任刺史说道:“贼人还很远,何必这么紧张。就算贼人来了,我也自有办法应付,没百姓什么事。“

曰:“贼在远,何自疲民?万一虏来,吾自办之,何预若辈?悉从就田。”

当叛军退走后,当地百姓为了感念他的恩德,在当地又为他立了一块碑。

“以百姓之兴为己心”,狄仁杰做到了。何谓仁,这就叫仁。

结语

狄仁杰的一生,曾为李唐皇室推荐了数位人才,这些人几乎都成了一代名臣。如玄宗一朝的名相姚崇,以及在狄仁杰去世后,发动政变光复李唐皇室的张柬之桓彦范敬晖等人,都是狄仁杰举荐的。

有人曾对狄仁杰感叹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狄仁杰的回答则是:”荐贤为国,非为私也。“

如此大公无私,如此推心置腹,放眼历史长河,屈指可数!

对于狄仁杰举荐的人才,武则天都能予以重用。并且出于对狄仁杰的尊重,武则天常常称呼狄仁杰为“国老“而不称呼其名,甚至当狄仁杰在重大问题上和她意见相左时,她也能放下身份,听从狄仁杰的意见。

出于对狄仁杰的倚重,当狄仁杰在年老时多次请求致士,武则天始终不许。当狄仁杰上朝时,武则天也总是不让其行跪拜之礼,并说道:“每见公拜,朕亦身痛“。

如此待遇,在武周一朝中,绝无仅有!

狄仁杰去世时,武则天知道后,忍不住潸然泪下,悲泣不止,过了好长时间,他才痛苦地说道:“朝堂空了,朝堂空了……“至此,每当武则天遇到不能决断的事,她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狄仁杰,并叹息道:“老天为何这么早就夺走我的狄国老啊!”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渊选定的继承人是一直是李建成,但为何却让李世民手握重兵?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渊和李建成关系好吗,李渊为什么那么喜欢太子李建成,李建成是否与李渊妃子有染

    武德元年起,李世民亲自参与指挥了四大战役,分别是:1、公元618年6月,平定薛举,在浅水源之战击败薛仁杲之后,陇西、陇右划归唐朝版图,这一场战争的主要作用是解除了唐王朝来自西面的威胁,使得李渊能够安心东进。《旧唐书太宗本纪》载:“武德元年七月,薛举寇泾州,太宗率军讨之……将夕,大军继至,四面合围。诘

  • 八王之乱的罪魁祸首,一代丑女,为何能将国家搅得天翻地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八王之乱的罪魁祸首,一个丑女人,为何能将国家搅得天翻地覆? 文/大国鉴史图/来源网络这个女人应该是晋惠帝的皇后贾南风。可是把一个王朝的覆灭,完全归罪于一个女人,显然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虽然这个贾南风的确罪行严重。贾南风是西晋开国功臣贾充的女儿,在晋惠帝司马衷还只是太子的时候,她就嫁给了司马衷。司马衷

  • 他曾建议除掉李世民太宗却把他与诸葛亮相比,魏徵真有大才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世民评诸葛亮,魏徵是李世民身边什么人,魏徵故里

    尽管如此,秦王李世民还是很器重他,让他做了詹事主簿。这魏徵当时是太子李建成宫中的洗马(侍从官),地位虽然不高,但人很有谋略,是太子的军师级人物。下面我们就来讲讲魏徵的故事。魏徵(580年-643年),字玄成,钜鹿(今河北巨鹿县人,又说晋州市或河北馆陶县)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

  • 西晋VS东晋,论一个好皇后的重要性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西晋东晋皇后列表,七年级历史西晋和东晋,东晋大还是西晋大

    除了皇帝外,皇后的作用也不容忽视,皇后作为后宫之主,有母仪天下的说法,生下儿子为嫡子,有继承皇位的权力。皇后在平时被皇帝的光芒掩盖,当皇帝驾崩后,皇后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晋朝时期皇后的重要性表现得尤为突出,强大的西晋被自己皇后给败亡了,而孱弱的东晋却又靠着皇后的主持下慢慢的站稳脚跟,还打了一场漂亮的

  • 唐朝三大才女,都逃不脱情网的束缚,一人因爱生恨堕入红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唐朝四大美女四大才女,唐朝才女完整版在线,唐朝才女薛涛

    唐朝时期,有这样三位著名的女子,她们不仅才华出众,而且容貌秀丽,深得才子们的喜爱。但是情之一字最难猜透,不论多么优秀的女子,一旦陷入情网,就很难脱身。古代社会,无论这个朝代如何开放包容,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女子想要掌握自己的命运,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当然除了高高在上的女皇。这三位著名的才女就是李冶

  • 他脚踩两只船,将李渊父子耍的团团转,骗唐太宗几十年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太宗和李渊谁的辈分大,李渊唐太宗背景音乐,李渊为什么给唐太宗取名为李世民

    (中国古代帝王)但支持皇子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一旦站错了队伍那么在新任帝王上位时,敌对阵营的臣子会非常惨。在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个人,他三面站队,将李渊父子玩团团转,骗了李世民几十年。一、大唐谜案真相在贞观十七年,治书侍御史唐临弹劾封德彝生前的奸诈事件,也就是这个时候李世民才知道封德彝生前原来是一个两

  • 五代十国时期,中书舍人的政治参与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五代与十国并存吗,隋唐五代又十国全文,中书通事舍人名词解释

    后梁建立以后,中央官职基本沿袭唐制,因此,中书舍人在后梁朝也并没有参议表章以及判事的权力。至后唐,虽然末帝曾颁布《饬中书舍人诏》,强调中书舍人在实际行政中的独立性,但中书舍人的封驳权仍然没有恢复。后晋、后汉、后周三朝,也未见中书舍人封驳奏议的记载。就总体而言,五代时期,中书舍人没有参议表章权,但是,

  • 匈奴已灭,突厥兴起,强敌环伺,看大唐如何机智地对抗周围强敌!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匈奴和突厥谁更厉害,金灿荣谈匈奴和突厥,突厥和匈奴以前在哪里

    汉唐都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汉朝有文景之治,开创了一代强汉,才有汉武帝时期的北击匈奴并取得彻底的胜利;而唐朝有贞观与开元盛世,奠定了盛唐的千秋美名。大唐之盛,从流传千古的唐诗中就可见一斑,盛唐的诗人,意气风发,“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们不拘泥于世俗,总能超然物外,写出这样的旷世佳句,盛唐

  • 武则天,立“无字碑”,到底是为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就是这么一个女人,她却创造了中国历史上许许多多的奇迹,在这些奇迹中,她最大的成就就是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名武曌,祖籍并州文水县(现成山西文水县东),生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中国历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认和众人皆知的女皇帝。按理说这样一位有巨大成就的女皇帝,能够标榜自己

  • 此人文比李白苏轼,武不下项羽和关羽,爱国情怀历史第一;他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关羽项羽的资料,苏轼和李白巅峰对决,苏轼写项羽的词

    如果放在今天,军旅作家都算是文武兼备的人才,当在古代,军中的将士大多只是识字而已,真正吟诗作赋,就寥寥无几了,甚至是没有。就连唐朝大诗人李白也只不过是备着一把剑,常常在诗中幻想;去国还乡,仗剑天涯。但始终未能入行伍,战边关、马革裹尸还。宋代大词人苏轼苏东坡,最多的时候也是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他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