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信被人劝背叛刘邦时,死活不同意是因为忠心吗

韩信被人劝背叛刘邦时,死活不同意是因为忠心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165 更新时间:2024/1/30 17:55:55

但是,韩信拒绝了这个要求。

武涉前脚刚离开齐国,韩信属下的谋士蒯通后脚就又去主动游说韩信。武涉和蒯通并非老相识,也没有什么政治交易,但他们的游说目的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起,力劝韩信三分天下,创造属于自己的时代。

蒯通不仅仅是一个纵横家,他还懂得阴阳之术,他双管齐下,首先披着阴阳家的外衣出场了。

一切准备就绪后,蒯通对韩信说:“相君之面,位不过封侯,且又危不安。相君之背,贵乃不可言。”

蒯通这段话是一语双关,所谓“背”就是后背,除此之外还有“背叛”之意。

傻瓜都听得出来,蒯通这是要告诉韩信,如果你守着齐王之位,那是相当不安全的;如果背叛汉王,就可谓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然而韩信听后,没有半点激动,而是笑嘻嘻地问道:“请问蒯通为何有此一说呀?

为何?还不是为了让你当更大的王,也好提拔我当一个更大的官。

蒯通又像武涉游说韩信一样,滔滔不绝地讲了一通纵横术,总结起来也只有一条:天予不取,必受其咎。背叛刘邦,摘下刘氏连锁店的牌子,自创品牌,打造明天,这是明哲保身及享受富贵生活的唯一途径。

韩信听后,表情顿然严肃起来:“汉王待我有如手足之情,我怎么能为了利益而背叛义气呢?”

蒯通冷笑:“请问大王,如果从朋友的角度来说,你和汉王有张耳陈馀的关系铁吗?”

韩信:“当然没有,张耳和陈馀可是结拜的生死兄弟。”

蒯通:“这就对了,张耳和陈馀贵有生死之盟,尚可自相残杀,你和汉王的关系又算哪根葱?”

韩信:“???”

蒯通:“请问大王,如果从君臣的关系看,您对汉王有先秦时期的文种先生对勾践那般忠诚吗?”

韩信:“文种跟随勾践多年,两人感情非一般人能比。”

蒯通:“这就对了,文种自以为以他对勾践之忠诚,可保百世富贵,然而结果呢?还不是被勾践当做眼中钉拔掉,留下一个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悲惨结局?”

韩信:“???”

蒯通:“大王你不要犹豫不决了。今天你携带巨威,投奔项羽,项羽仍然不敢深信你;就算忠于刘邦,刘邦也会以为你是危险之物,必除之而后快。既然你左投不是,右投也不是,那就只有自立为王,勇敢地开辟属于你的生存空间。”

所谓是,谋士之所见略同。蒯通的这番话武涉也曾说过,好话不说二遍,你韩信到底是想活命,还是要忠义两字,那你就看着办吧。

韩信似乎已被蒯通追问得无话可说,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对蒯通敷衍说道:“先生先回去休息吧,我会考虑您的意见的。(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

韩信这话是他人生最大的分水岭,正所谓成王败寇,有时,或成或败,都不在厮杀的战场,而只在一念之间。我们真的无法想象,如果韩信听从蒯通之计,并且相信他那番“相君之背,贵乃不可言”的鬼话,中国历史将会发生一个什么样的转折和变化?只可惜的是,人算不如天算,韩信就像当年的李斯一样,自诩功大,主上亦不敢怎么奈何他,从而拒绝了蒯通之谋。

或许这只是表面现象。如果深究下去,就会发现韩信当上齐王之后,他的所谓梦想就像一只放飞的风筝,手中的欲望之线已经全部放完。换句话说,他的梦想不过到齐王为止,保王则安,他已经没有太多过分的野心了。

让我们回头看看曾经的韩信葬母那一幕,那时他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终身的目标——万户侯。如今,母亲坟墓的风水显灵了,他不但当上了万户侯,而且还当上一个令诸侯们艳羡不已的齐王,这已经远超出了他最初的渴望和追求。

从某种意义上说,欲望是梦想的原动力,欲望和野心就像燃油,梦想就像汽车,燃油有多少,梦想就会跑多远,韩信的野心燃料已经消耗完毕,你叫他再多跑一米远,那也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啊。

够了,我的梦想满足了,我不想再折腾了。我相信,这应该是韩信最真实的想法。

韩信主意已定,连续几天过去了,他对蒯通闭口不谈背叛之计。

这不是一个谋士想要的生活,一定要争取胜利,不到最后,坚决不能放弃。于是,蒯通再次去游说韩信,并要他正面回答可否背叛刘邦之事。

但是,韩信还是没有直接答复蒯通,仍然是支支吾吾。

蒯通一看,心都凉透了。

他悲愤地对韩信喊道:“古来行大事者,犹豫不决只会葬命埋名,正所谓机遇就像流云,时不我待,机不再来,请大王一定要考虑好呀!”

韩信看着蒯通那一副近乎绝望的表情,心都软了。算了,我既然不想被你折腾,也就不必再折磨你了,干脆就让你一次死心吧。

这时,只见韩信鼓起勇气向蒯通亮出了自己的底牌:“齐王我当定了,但背叛刘邦,已无可能!”

这是蒯通在他的人生中看到的一次最绝望的亮牌,这张牌昭示着韩信未来的死路,同时也昭示着自己未来的死路。蒯通只好委屈地向韩信辞别,装疯而去,浪迹天涯。

更多文章

  • 韩信宁死也不愿意谋反,是因为他哪里不如刘邦?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汉朝的韩信来,那就真的是非常可惜了,根据历史记载韩信可是很厉害的,他不仅在军事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并且在治国方面同样也造诣很高。但是,就是这样以为全能型的人才,最后落了个死到一群女人手里,别的暂且不用多说什么,单凭这一点就注定了韩信太可惜。不过,最被大家关心的一个问题还是,韩信竟然能那么厉害为什么

  • 韩信已故刘邦知道蒯通教唆韩信谋反,为何还放了蒯通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韩信与蒯通,蒯通个人资料,王立群讲蒯通

    韩信屏去左右,握着他的手说:“ 我们可以谈一谈吗?”陈稀说:“请将军吩咐。 我唯命是听!”韩信说:“你驻守的地方 是天下精兵集结之地,你是陛下的亲信。陛下一定不会相信第二次有人告你谋反,陛下也许会产生怀疑到第三次再有人告发你谋反时,陛下必然会带兵亲征。到那时,我可以在京城举兵,作你的内应,共同夺取天

  • 韩信为汉朝立下过哪些功劳?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韩信手无缚鸡之力封了汉朝大将,赞美汉朝名将韩信的诗句,韩信历史战功

    能屈能伸有人说早年韩信有可能归属于项羽,但是只是做保卫的。不过真正是怎样的说法并没有人论说过,同时韩信所受的胯下之辱,简直就是人尽皆知的存在。并且也可以看到韩信从小就能够老成持重,这并不是他胆小,而是他展现出自己能屈能伸的一种性格。在归属刘邦之后,他也得到了萧何的赏识,因为萧何一直都是慧眼识英雄。明

  • 韩信在刘邦打赢项羽时,立下了哪些不世之功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项羽死后刘邦夺韩信兵权,没韩信刘邦能打过项羽吗,韩信刘邦项羽的故事在线阅读

    一、刘邦和项羽说实话,刘邦和项羽作战的时候,真的基本上都是大败而归。“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确实如同刘邦估计的一样,因为项羽将大部队都放在了与齐国作战之内,因此无法派出大量军队与刘邦交战,项羽只能率领着三万精兵和刘邦交战

  • 刘备给四个儿子起的名字都很奇怪,是蜀汉灭亡的祸根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蜀汉灭亡后刘备的后人,三国蜀汉刘备擅长兵种,刘备和蜀汉有什么关系

    不光刘禅,还有刘封,以“封”为名的更少。刘封本姓寇,刘备收为义子,当时关羽就反对:“大哥已经有了儿子,何必螟蛉?将来恐怕生乱。”关羽可能意识到刘备要当皇帝,刘封比刘禅大,能力又很强,将来争皇帝一定会作乱。关羽这话,没想到应验在自己身上,刘封因此不救败走麦城的关羽。备的回答比较有意思:“我拿他当亲儿子

  • 周武王90岁伐纣93岁驾崩?战国竹简揭开此谜团,颠覆了传统认知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记录武王伐纣,先秦武王伐纣简介,商周考古武王伐纣

    最后成功消灭了商朝,建立了西周王朝,周武王有非常好的军事造诣,也有政治才能,是历史上的一代明君。死后被封谥号为武,历史上被称为周武王。[var1]周武王是周文王的第二个儿子,周文王有可考证的有17个儿子,其中在历史上广为人知的是嫡长子姬考和周武王。其中嫡长子姬考也被后世尊称为伯邑考,在封神演义中,伯

  • 古国探寻之唐晋:尊王攘夷,晋国霸主级的实力第一次显现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攘夷尊王,晋国详细历史,历史上的山西晋国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别着急,我们这就来为你解码。[var1]“春秋五霸”,晋文公紧跟齐国之后,擎起“尊王攘夷”、维护周礼的大旗。有屈辱,就会有光荣,有“礼乐崩坏”的丧乱,就会有一统天下的壮观盛世,这二者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晋国也不例外。经过公室征伐后不久,晋国的机会果然再次来临。而这个机会也将是晋国

  • 马未都:我有一个“战国啤酒瓶”,杯形太现代,玻璃厂也仿制不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马未都说陈丽华完整版,马未都30分钟节目,马未都讲故事100篇

    马未都手里的东西你是没想不到的,他竟然有一个“战国啤酒瓶”。没错,你没有听错,是一个战国啤酒瓶。这件宝贝距今2000多年,杯形太现代,现代到你无法想象这是中国2000多年之前的创造。马未都对这件宝贝很喜欢,曾想方设法的找玻璃厂家复制出台一个,可是连现代玻璃厂也仿制不出来。马未都的这件宝贝究竟长什么样

  • 刘邦无法想象到,秦王嬴政的努力,竟然是在为自己做嫁衣!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嬴政不死刘邦能夺取天下吗,刘邦和嬴政年龄差多少,刘邦与嬴政关系

    成年以后,他依旧广交朋友,不事生产,还有过两次云游的经历。第一次,他前往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拜访心中偶像信陵君魏无忌。遗憾的是,信陵君已经过世,刘邦只能祭奠祭莫偶像的坟墓,向偶像表达追思之情。再后来,秦王政二十年(前227)左右,三十岁左右的刘邦再次前往魏国云游。这一次,他结识了一个重要的朋友:

  • 影响战国进程的燕齐之战,秦国的神来之笔,从此开启一超多强局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战国后期对秦国统一贡献,战国全面战争秦国兵种,战国陈轸是秦国间谍吗

    周赧王元年(前314年)的齐破燕之战,对燕国来说可谓是奇耻大辱。所以燕昭王在赵国的帮助下即位之后,便“卑身厚币以招贤者”,一心要报仇雪耻。他采纳郭隗的建议,尊郭隗为师,并“筑黄金台,延天下之士”。燕昭王此举很快便收到成效,三年之内,苏秦、邹衍、乐毅、屈景等人先后来到燕国,一时人才济济。[var1]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