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他出生的第二年,适逢靖康之变,随家人离开汴京难逃,饱尝颠沛流离之苦。他的父亲陆宰,是一位具有爱国思想的士大夫,受他父亲的影响,陆游从小就培养起爱国的思想,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报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陆游一生都以抗金为目标,但总是不得志。他二十九岁中进士,但因“喜论恢复”,触怒秦桧,遭罢黜。秦桧死后三年,他才重新出仕。后陆游提出许多积极抗金的方略,协助张浚北伐,但北伐失败,他被罢官归隐山林。四十六岁那年,陆游入蜀任夔州通判。此间八年,是陆游一生中的重要阶段,他来到当时的军事要地、前线据点南郑,与战士们一起枕戈待旦,守卫国门;打猎捕虎,锻炼杀敌本领;阅马饮酒,结交中原豪杰。原本以为多年来梦寐以求报国杀敌的愿望终于能实现了,但由于朝廷实行的始终是投降路线,对爱国将士的行动加以限制和打击,因此又将陆游闲置一边了。而后,陆游去蜀东归,先后担任福建、江西、浙江等地的地方官。因他始终坚持抗金,遭到投降派的忌恨,又被罢官了。六十六岁时,他回到家乡,过上了孤寂贫困的晚年生活。
陆游是一位多产的诗人,现存诗9300多首,自称“六十年间万首诗”。诗的内容丰富多彩,广泛反映了南宋社会的生活。从题材上可分为爱国诗、田园诗、闲适诗和爱情诗。数量最多的是闲适诗,而质量最高的是爱国诗。从风格上看主要有豪放、清新、平淡三种风格,而以豪放悲壮为主调。爱国诗多为豪放一类,田园诗则清新俊逸,闲适诗多平淡自然。
陆游的爱国诗感情异常真挚强烈。他从小时候起,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在忧国忧民,白天渴望跃马疆场,夜晚也梦见冲锋杀敌,收复故土:“三更抚枕忽大叫,梦中夺得松亭关。”(《楼上醉书》)年轻力壮时要征战沙场,老病交加时仍不忘报国:“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生前不能消灭敌人,死后也要化作利剑,清除奸臣和妖孽:“肝心独不化,凝结变金铁。铸为上方剑,衅以佞臣血。”(《书志》)这种时时处处以身许国的强烈精神,是在其他诗人的作品中找不到的。更可贵的是,他不以战死沙场为苦,而是作为终生最大的光荣和快乐。他鄙视在享乐中庸碌度日:“丈夫可为酒色死?战场横尸胜床第!”(《前有樽酒行》)他亦不满自己作为一个诗人度过此生:“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剑门道中遇微雨》)而认为“从军乐事世间无。”(《独酌有怀南郑》)这是超出前代边塞诗道思想境界。唐诗中的边塞诗不乏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但往往也流露出对军旅艰苦生活的埋怨情绪。这种终生不渝的爱国热情,以战死沙场为荣的思想性格,使他的诗篇充溢着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强烈的战斗精神,形成了慷慨激昂的风格特征。
然而,尽管陆游拥有一腔报国决心,却仍敌不过投降派的扼杀。他屡次被贬官罢官,最后被迫归隐乡间,这就使他斗志昂扬的诗篇,往往又带有壮志未酬的愤懑,形成了苍凉沉郁的风格特征,如《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首诗追述壮年时在边疆守卫国土的豪情壮志,自伤今日迟暮,慨叹世事多艰,投降派误国,致令恢复中原的时机不可复得。感情既豪壮又深沉,是一篇意义深刻的力作。
他的爱国诗的另一个特点是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抒情性。他很少对客观现实作具体的铺叙,细致的刻画,而是着力抒写个人的主观感受,往往把巨大的现实内容压缩在几句诗里,即使是叙事性很强的题材,他也写成抒情诗,使诗作具有凝练、抒情的特征。如《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短短十二句诗,就概括了隆兴和议缔结十五年来南宋文恬武嬉的腐朽朝政、战士亟思报国又虚度年华的怨恨、遗民渴望恢复而又不得的痛苦等,可说对南宋朝政进行了集中而全面的抨击,而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
他的爱国诗的第三个特点是富有浪漫主义的色彩。他的诗是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的,但在表现手法上,却显示出浪漫主义的特征。他的诗借鉴李白诗的创作手法,运用奇特的夸张、瑰丽的想象、奔放的气势,尽情地抒发他炽热的爱国激情,使诗篇热情洋溢,豪迈放逸,在当时获得“小李白”的称号。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中原山河的壮丽,更突出对南宋朝廷不思恢复国土的愤恨。将诗人的感情渲染得分外强烈,对形成诗歌悲壮奔放对风格起了重要作用。
陆游的田园诗反映民生疾苦和描绘田园的秀丽风光。这方面的作品,受梅尧臣和陶渊明的影响较深,风格趋向清新自然。如《农家叹》:
有山皆种麦,有水皆种秔。牛领疮见骨,叱叱犹夜耕。竭力事本业,所愿乐太平。门前谁剥啄?县吏徵租声。一身入县庭,日夜穷笞搒。人孰不惮死,自计无由生。还家欲具说,恐伤父母情。老人傥得食,妻子鸿毛轻。
全诗用农夫的口吻申述劳动的辛劳和受剥削的痛苦,朴素自然而意义深刻。描绘田园风光的有《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诗中描绘了淳厚的民风,掩映在花红柳绿之中美丽的山村,语言既浅白自然又富有美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更是以对偶工巧和写景如画而闻名。
陆游的闲适诗多写日常生活的琐事,感情较为消沉,但在艺术上刻画景物细致入微。如《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诗中写春日客居京城的无聊寂寞,其中“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刻画了江南春景细致优美。
陆游的爱情诗缠绵悱恻,描写了他与发妻唐琬的爱情悲剧。伉俪情深,无奈母亲反对,只好选择离开。多年后相遇于沈园,却早已各自成婚。不久,唐琬逝世,陆游以诗言情,来纪念逝去的爱人。如《沈园二首》: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诗人故地重游,只见沈园已不复当年与唐琬相逢的情景,只有桥下那一池绿水,曾映照过爱情美丽的容颜,不禁悲从中来。时隔数十年,诗人也垂垂老矣,仍然对唐氏之爱历久弥新,可谓对爱情忠贞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