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秦赋》:为什么只有燕国要刺杀嬴政,看看他的出身就明白了

《大秦赋》:为什么只有燕国要刺杀嬴政,看看他的出身就明白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975 更新时间:2023/12/31 23:12:49

自从《大秦赋》开播以来,对他的讨论就没有停止过,但随着剧情越来越拖沓,大家对这个大秦帝国最后一部的评价越来越低。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单是这首诗我们都能感受到,当年是何等的波澜壮阔和激动人心,相互攻伐了五百多年的华夏大地终于得到了统一。

这样的功业,这样的豪情万丈,怎能不让人激动,可以说《大秦赋》是自带光环,万众瞩目的一场历史大戏,不过现在看来可能会让大家失望了。

但是这个不要紧,历史的精彩和波澜壮阔,并不会因为电视剧的逊色而减损分毫,就像之前有个梗说道,大秦最终统一了六国,这个算不算剧透一样。

剧情不精彩,但历史很精彩,而秦灭六国,波澜壮阔之上,还有一个更加耀眼的事件,这就是荆轲刺秦王,这件事无疑在统一之前,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

荆轲刺秦王这件事大家实在是太熟悉了,作为朴实无华的昭烈君,怎么能炒这个超级冷饭呢?

今天要说的一件超级有趣的事,你有没有想过,东方六国为什么只有燕国想到了行刺秦王这一招,其他五国同样是痛恨和忌惮秦王,为什么偏偏是最偏远的燕国做出了这个最激进的策略呢,这一切都要从燕国这个国家的特性说起。

[var1]

(01)道德高最强的国家

既然都剧透说大秦最终统一了六国,那既然都知道结果了,那我们不妨来排排座次,看看整个周代,这么多诸侯国中谁生存的时间最久。

活的久或许也是某种炫耀的资本,所有的诸侯国都算上的话,那肯定是卫国活的时间最长,秦二世才灭了,但卫国实在是太没有存在感,尤其是后期是名存实亡,但不管怎么说,名存实亡那也是名存,卫国当之无愧第一长寿。

但若是论有实力的大国,在当时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国家里,存活时间最久的无疑是燕国,燕国不但是存活时间最长,而且是在最后的战国时代,是道德感最为优越的国家。

燕国的第一代国君非常厉害,是召公,如果说召公你不熟悉的话,周公你总熟悉吧,召公是周公的哥哥,可以说是绝对的姬姓诸侯,而且是当年分封的姬姓诸侯中地位最高的诸侯之一,能与他地位相比的也就只有周公的封地鲁国。

[var1]

这样一个从周朝开始就一直存在的国家,到了战国时代,实力已然是跃居战国七雄之一,实力虽然不是最强,但是燕国放眼望去,自己的优越感却是最强的。

战国七雄,燕国的道德优越感主要是来自与自己最根正苗红,放眼望去,齐国早已经不是当年姜子牙的那个姜姓齐国,而是被田氏所取代,所以齐国根子上说,只是名字叫齐国而已,属于乱臣贼子篡位的典型代表。

韩赵魏三家就不说了,典型的得位不正,三家把老牌大国晋国给瓜分了,这样的国家最让燕国瞧不上,觉的他们是破坏姬姓王朝最大的罪人。

[var1]

楚国历来都是蛮夷之地,而且早早的就自己称王,表示不跟中原这些这些诸侯们一起玩,燕国对楚国是一向的鄙视。

秦国嘛,那不过就是个暴发户,仗着自己马养得好,得了自己祖先的封地,后来周平王迁都,护送了一次,才算是位列诸侯之一,年轻的诸侯一旦得失,嚷嚷着要吞并天下,这种暴发户,燕国一向看不起。

所以放眼天下,只有燕国得国最正,资历最深,道德感最强,这样的国家,往往会做出许多不理智的行为,燕国在整个历史舞台的大事件上,很多都不是从利益出发,而是从自己的道德出发来行事。

[var1]

(02)迂阔不当的燕国

道德感强大的燕国,经常会做出一些迂阔的举动,跟自己的实际利益并不相符,最著名的就是合纵的发起者这个身份,燕国并不是最合适的,但是最后却是燕国挑了大梁。

从地理位置看,秦国东出,首当其冲的就是三晋之地,六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的合纵之术,韩赵魏三家应该是最积极的。

事实上苏秦最先选的游说的国家就是赵国,可惜赵国没同意,之后苏秦便去了燕国,因为凭借最各个国家精准的把握,苏秦知道,凭燕国的个性,这种挑大梁的工作,他是最合适的。

只用把先王之道,天子道义,姬姓贵胄,这些大词一说,一定能够打动燕王,果然苏秦在燕国站稳了脚跟,推行他的合纵抗秦策略。

[var1]

在尔虞我诈盛行的战国时代,也就只有燕国这种行事迂阔的国家,才敢于挑头和秦国对抗,三晋之地的韩赵魏倒是乐享其成。

燕国这种道德感优越的国家,办起事来也是毫不含糊,比如说燕昭王时期的攻打齐国,燕昭王时期,高筑黄金台,任用乐毅为将,打的老牌强国齐国只剩下了两座城池。

而这一次的攻打,燕国劫掠了齐国几百年积累起来的财富,弄得齐国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那燕国从此是不是就走上了富强的道路了呢?

然而并没有,燕国把劫掠齐国的财富,都用来打赵国了,尤其是在秦国都已经很强大了的基础上,燕国一直不断的找赵国麻烦。

除了燕昭王对齐国复仇时期,燕国的邦交轴心,始终是对赵之战。燕国纠缠挑衅赵国之危害,几乎当时所有在燕国的有识之士,都剖析过反对过。

但是,燕国的对赵挑衅纠缠,却始终没有改变,这实在也是燕国历史的,非常让人迷惑的行为之一,邦交大师苏秦,最先提出了燕国对赵之错误;其后,苏代也以“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寓言故事,再度强调燕国对赵作战的错误,但是燕国在这条错误的道路上却越走越远。

究其本质,还是在于燕国内心深处的那种高傲与自负,那种老牌国家的优越感,带来的结果就是,赵国后期赵国是在有点受不了,同样是在秦国虎视眈眈的情况下,依然攻打燕国,可见燕赵两国积怨之深。

而且燕国这种迂阔作风,最终还酿成了一件更为著名的事情,那就是荆轲刺秦王。

[var1]

(03)刺秦只是一场秀

在秦始皇为数不多的少年记载中,他和燕国太子丹自小在赵国相识,便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史料,也为日后许多的事情埋下了伏笔,同样的也给人们留下了许多想象空间。

当年地位差不多,如今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一个是高高在上的秦王,一个是岌岌可危的国家太子,这样的朋友总会让人生出许多感慨。

然而最终太子丹决定派荆轲去行刺秦王,其行为所传达的决定,要远远大于他的实际意义,因为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刺秦是必然失败的。

所以在司马迁的陛下,荆轲才显得那么悲壮,荆轲的助手秦舞阳,完全就是个街头混混,十三岁杀人也只是匹夫之勇,难堪大任,见了秦始皇直接吓尿了。

荆轲也是大张旗鼓的出发,在易水河边还请了当时的乐师高渐离来送行,高唱风萧萧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不复还,你是生怕秦国不知道吗?

[var1]

这明摆着就是一场政治秀,让全天下人都看一看,他们燕国对秦国的决心和恨意,哪怕是再弱小,也要表现出姿态,倒驴不倒架,这就是燕国的作风,也是燕国的悲剧。

相比于燕国的迂阔,齐国就务实许多,这次曾今的春秋第一霸主,曾经和秦国并称东西二帝,最后的结局是,看着其他国家都不行了,最后开门投降了,齐国和燕国,就是这样两个风格完全不一样的国家。

对于燕国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讨论,下一篇我们来聊一聊这个曾经的老大哥齐国最终的命运是如何的富有戏剧性。

更多文章

  • 长平之战后,秦王为什么要杀白起,10前年结局早已注定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长平之战白起为什么宁死不带兵,打赢长平之战的白起是被谁害死的,长平之战白起为什么死

    长平之战是战国玩起一场非常重要的战争,对战的双方是秦国和赵国,全都都是倾尽全力,最后赵国打败,被白起坑杀了40万人。此役后,战国格局彻底定型,赵国退出最后统一全国的候选国家名单,秦国成了唯一的候选人,但随即发生的事情却让人大跌眼镜。长平之战秦军的指挥官,著名的将领白起,居然被逼自杀了,这个结果让所有

  • 大秦赋:一支戈的秘密,解释了秦国为何统一,至今我们仍无法超越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大秦赋最后秦国统一了吗,大秦赋里面的秦国战歌,大秦赋秦国女子剧照

    秦朝是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朝代,同时秦始皇也跟全世界伟大的帝国级别的君王一样,征服了目力所及的所有地方,这样的伟大功业为后世千秋万代都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和不屈的开拓精神。关于秦国为什么能够统一的说法也有很多,但是因为秦国的史料严重缺失,所以对于秦国,我们还有大量的细节不知道。整个秦国的历史还存在着大量

  • 中国人为何要过端午:屈原的这三点,无人能及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端午为什么要纪念屈原,屈原和端午的古诗,端午祭屈原对联

    所以,屈原的伟大,绝不只是因为他在文学词藻上的华丽,更是他的人格。[var1]屈原的伟大在于文学,政治和精神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又是相互贯通的文学,他的楚辞开创了一个新的流派,无论是从遣词造句还是思想情感,对于后世都有极大极重要的推动作用。比如美人香草的比兴手法广为沿用。除了文学之外,屈原的政治才能也

  • 他被称为关西孔子,道德品行垂千古!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最能代表孔子品行经典故事,孔子怎么说道德绑架,道德论孔子

    汉时有一个叫杨震的,因为他的品性,被称为关西孔子,世人觉得他的品行能够与孔子相比。[var1]杨震他从小就好学,遇到什么事情都喜欢钻研,学富五车,是当时难得一见的博学的大儒,他为官清廉,不谋私利,一直以来以“清白吏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杨震的八世祖杨喜因为诛杀项羽有功,所以被封为”赤泉候“,之后代代先祖

  • 刘备认为马谡是,纸上谈兵的庸才,那么诸葛亮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备对诸葛亮说马谡,诸葛亮四川方言版骂马谡,纸上谈兵马谡

    不过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曾与诸葛亮说过心里话,并认为马谡言过其实,不能大用。可惜诸葛亮没吸纳这个建议,才有了后来的故事。只是让人疑惑的是,刘备都能看得出马谡的问题,为什么诸葛亮却重用马谡呢?有人说诸葛亮被刘备请出山后,主要担任文职,相比军事方面更擅长后勤工作,所以在这方面远远不如刘备。并且刘备去世时

  • 此人被曹操赞为周亚夫在世,关羽称他大哥,却被演义黑成“渣”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曹操关羽墓前说话,东吴送关羽人头给曹操,关羽离开曹操带走曹操的赠物是啥

    历史上的关羽“刚而自矜”,不认可马超的武艺,甚至连大将黄忠都看不起,称其为“老卒”,但曹操阵营中徐晃,关羽对其十分友善,甚至尊称他为“大哥”。徐晃,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徐晃最初效命于杨奉手下,并建议后者将汉献帝迎回洛阳。因为护驾有功,杨奉受任车骑将军,徐晃则被封为都亭侯。在杨奉败于曹

  • 刘秀能一统天下,而刘备只能偏安一隅的五点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刘备和刘秀的对比,刘秀是刘备的什么人,刘备评价刘秀

    谈到这个问题,就不可避免的要把刘秀和刘备做一下比较,两个人的差异还是很大的。正是因为这些差异才导致了刘秀能一统天下,但是刘备最终只能在蜀地偏安一隅,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的认识。一、出身刘备被称为织席贩履之辈,尽管也是帝王之后,但是由于家道中落,没接受过太高的教育文化程度一般,且没

  • 当初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为什么最后只剩下了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曹操念诗,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失败原因

    在最早去讨伐董卓的时候,当时领军的人物其实是姓袁的两个兄弟,袁绍还有袁术两个人。但是的三国的之主都不是什么厉害的人,可能当时的曹操还算一个比较有实力的一路。孙权的爸爸孙坚只能算比较靠中间的一路人,当时的刘备还仅仅是带着非常少的一路人,投靠在公孙瓒那里的一个县令。再看那个时候的袁术跟曹操看待关羽跟张飞

  • 曹操获得赤兔马,为何不把它送给许褚或徐晃,而是送给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曹仁徐晃许褚兵书搭配,s3曹操许褚徐晃算t0吗,徐晃许褚郭淮谁当主将

    导语:相信朋友们都听说过这句话“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吕布作为三国时期最强的武将自然不是空穴来风。他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在并州参军,在和匈奴多次作战练就一身本领,董卓得知他的大名后用赤兔马和高官厚禄招揽他,由此也让世人知道吕布的名字。在虎牢关下关东诸侯对他毫无办法,连刘关张三兄弟联手都奈何不了他。最后曹

  • 曹操最长寿的儿子,坚决不当托孤重臣,结果见证司马氏篡魏全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司马氏篡魏知乎,曹睿托孤,曹操托孤完整版视频

    不过,曹操本人活了65岁,而他的儿子们大多都是“短命鬼”,25人中活过40岁的没有几个,而活过古稀之年的更是只有曹宇一人而已。曹宇天性恭顺温和,不仅是曹操诸多儿子中寿命最长的一位,其一生经历也十分奇特,虽受魏明帝曹叡信任,却坚决不受托孤重任,后来亲子却成了皇帝,他本人更是亲眼见证了司马氏篡魏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