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末代楚王居然是秦国十年的贬黜丞相,告诉你一个别样的勤王扫六合

末代楚王居然是秦国十年的贬黜丞相,告诉你一个别样的勤王扫六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453 更新时间:2024/2/4 4:58:43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而此时整个欧洲都是懵的,大家谁也不相信此时的欧洲居然hi打起来,因为这个时代的欧洲皇室普遍都有亲属关系,维多利亚女王这个时候被亲切的称呼为欧洲的外祖母,主要国家的皇室成员都是她的后代。

英王乔治五世是维多利亚女王的亲孙子,德皇威廉二世是维多利亚女王的亲外孙,这俩算是亲表兄弟,沙皇是维多利亚女王的亲孙女,英王乔治和德皇威廉都算是他的表哥,但就是这样看起来很亲近的关系,并且在1913年举行过一个盛大的全欧洲国王及贵族的聚会,那就是德皇威廉二世嫁女儿,那一次几乎欧洲的全部皇室都来了。

但谁也想不到仅仅是一年之后,整个欧洲像疯了一样打的不可开交,所有的亲情都荡然无存,国家元首个人亲缘关系在国家利益面前被辗轧的一文不值。

中国也曾经有一个类似于欧洲的贵族时代和小国林立,这就是春秋战国时期,那个时代各个国家皇室之间相互通婚也是很普遍的现象,如果从血缘上看,战国末期其实很多国家都是亲戚关系,但最终还是被秦始皇灭了国。

史书上对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描述非常简单,感觉只用一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就说完了,但实际上秦国统一六国的道路并不平坦,尤其是最主要的灭楚之战,曾经让秦国备受打击,一向所向披靡的秦军为什么会突然收到如此大的打击,一切都要从秦楚之间的联姻说起。

[var1]

(1)芈月的威风

《芈月传》的大火让大家知道了秦国的太后的各种事迹,同时也给大家普及了一个姓氏的“芈”,这个字读音为“米”,是楚国王室的姓氏,也就是说秦楚两国是有联姻关系的,事实上这种联姻关系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影响力也更为深远。

就说芈月吧,这个秦国的太后实际上把持了秦国的朝政将近四十年,他的孩子正是秦国历史上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主之一秦昭王,一共在位56年。

但芈月能把持朝政绝不仅仅是因为是秦昭王的母亲,更是因为楚国外戚势力在秦国非常强大,当年秦昭王之所以能登上王位,也是有赖于芈月及其楚国外戚集团的大力支持,否则以秦昭王庶子而且还不再国内的情况,根本轮不到秦昭王继承王位。

秦武王争强好胜,秦武王四年(前307年)八月,秦武王与孟说比赛举“龙文赤鼎”,结果两眼出血,胫骨折断,到了晚上,气绝而亡,年仅23岁。秦武王无子,在当时太后的大力支持下,芈月的长子在燕国作人质的公子稷回国继位,是为秦昭王。

秦国是当时数一数二的大国,要是没有当时秦昭王夫人芈月及其家族的支持,秦昭王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王位继承争夺战中根本不可能胜出,楚国外戚势力有如此之功,自然在秦昭王时期秦国的实际政权掌握在以芈月为代表的楚系外戚集团手中长达四十年。

古代宫廷往往通过联姻来加强自己的地位,后宫的皇后更是如此,一般太后都希望自己家族的人嫁给自己的儿子,这样就能保证自己利益的长久稳定,所以一代一代下来,秦楚之间的联姻非常频繁,而且其中的亲疏关系就非常复杂。

比如说秦昭王的夫人华阳夫人宣太后也就是芈月的表侄孙女,秦昭王的表侄女,安国君的表妹,同样也是来自楚国王室,她与安国君的婚姻是亲上加亲的政治婚姻,而安排这桩婚事的人,当是宣太后和华阳君,这位安国君就是鼎鼎大名秦始皇的祖父。

真的论起辈分和关系的话,秦国的血统里很多都是有楚国血统的,这一点对于理解后面秦始皇统一六国在楚国遇到的惨败非常有帮助。

[var1]

(2)秦国的丞相是楚国人

众所周知秦始皇继承王位的前十年都是丞相吕不韦在实际控制秦国,吕不韦因为太后赵姬的事情败露后畏罪自杀,接替他丞相位置的是昌平君,同样做了十一年的丞相,关于昌平君《史记索引》记载如下:昌平君,楚之公子,立以为相,后徙于郢。

这段话明确说明了,这位丞相是个楚国人,而且还是楚国的王族成员,正是因为如此特殊的身份,才引发了后面秦军的一次大溃败,当然在那个时代一个楚国贵族担任秦国丞相本生没有什么大问题,但问题就处在这是秦始皇统一全国的前夕。

以前的战争都只是打击和割地,秦始皇时期可是要彻底的灭国绝祀之战,所以这个时候昌平君的地位就有点尴尬了。

于是在秦王政二十一年,就在秦国准备对楚国发动彻底的灭国战的前夕,秦始皇的表叔,位高权重、出任丞相达十一年之久的昌平君熊,突然被迁徙到秦楚两国边界的郢陈,这一切都是为了防止这位在秦国位高权重的人物对故国还有什么眷恋,尤其是在这种彻底灭国的过程中,你很难保证熊启会做出什么事情来。

等一下,楚国王室不是芈姓吗,这个熊启是哪一位呀,这就要稍微说一下古代的姓氏制度,古代姓和氏是分开的,楚王是芈姓,但为熊氏,男人普遍重视氏,比如说屈原,楚辞上说跟楚王一个姓,也是芈姓,但我们一般称呼为屈原而不称为芈原是一位男子重氏。

而反过来女子更重姓,所以我们会称芈月,到了秦朝之后姓氏就合二为一了,我们今天说的大部分姓,其实在但是都是氏,姓是一个大概念,氏是下面的分支。

你去看历史书基本上楚国都叫熊什么,那个让屈原气的自杀的楚怀王,名字就叫做熊槐,但是这个秦国的丞相熊启怎么又成了末代的楚王呢?

[var1]

(3)背后反叛

王翦是灭楚的主要将领,但是并没有像书上说的那么容易,因为此前因为王翦的固执被罢免过一次,重新启用是因为秦国灭楚之战遭遇到了重大挫折。

《史记·秦始皇本纪》有一条记载如下:

荆将项燕立昌平君为荆王,反秦于淮南。

这条材料中的“荆”,就是楚,因为嬴政的父亲字为子楚,秦国史官避讳,称楚为荆。项燕,是项羽的祖父,楚军的大将。也就是说,刚才提到被贬斥到郢的熊启突然发兵反叛了秦国,而且还被楚国名将项燕拥立为末代楚王。

虽然郢曾经是出国的旧都,但这个时候属于秦国的后方,在这个地方突然起兵叛乱,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李信军大败,身在咸阳的秦王嬴政得到秦军惨败的报告,大为震怒,他亲自前往频阳,登门造访被贬斥出京、还乡养老的王翦。对于这件事情,《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有详细的记载。

这个李信也算是个名将,只可惜年轻气盛,当年御前会议上老将王翦主张灭楚需要四十万大军,李信一拍胸脯说二十万就够了,加上当时秦军所向披靡,年轻的秦始皇也认为王翦是老了,没勇气了,所以任命了李信作为大将灭楚。

当然王翦肯定不会预料到在秦国做了十一年丞相的昌平君会突然发动叛乱,但王翦凭借多年的经验,知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楚国这个当年唯一可以和秦国争夺天下统一指标的国家,绝对不能小觑,灭楚有很多变数,所以四十万军队才是稳妥的数量。

这次失败也是秦国最严重的一次失败,秦国重新启用老将王翦,动员组织军队,至少把统一全国的进度推迟了好几年,在全国的其他战场上,秦军可真的是秋风扫落叶一般轻松灭了其他国家。

[var1]

(4)尾声

秦王政二十四年,《史记·秦始皇本纪》有纪事如下:

王翦、蒙武攻荆,破荆军,昌平君死,项燕遂自杀

哪怕是秦国的丞相,离开了平台依然是无能为力,终究还是被秦国统一的滚滚车轮辗轧的粉碎,只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一朵小小的浪花。

但这不是结束,而是另一种开始,项燕兵败自杀,是在淮北的蕲县(今安徽蕲县),也就是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的地方。

项燕兵败自杀,是在淮北的蕲县(今安徽蕲县),也就是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的地方。

楚王熊启(昌平君)与项燕退守淮北,在蕲县与王翦军决战。决战的结果,楚军战败,楚王熊启战死,大将项燕自杀,楚国灭亡。战国时代的历史,即将结束,新的后战国时代的历史,又由此埋下了伏线。

短短十四年后,当年势不可挡的秦国军队,居然被撕开了一道口子,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秦二世元年七月,楚国戍卒陈胜吴广在蕲县大泽乡起兵反秦,楚国复国。其后不久,战国六国纷纷复活,后战国时代到来。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时,假称楚国大将项燕和秦国公子扶苏还在人世,起义是在他们的领导下发动的。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国人用自己的倔强实现了当初的语言,楚国人项羽最终用实力彻底终结了秦王朝,同时也终结了立国563年的秦国,历史从后人的眼光看总会唏嘘不已,不知道秦始皇和他的丞相也就是末代楚王看到这样的结局,会有怎样一种感想。

[var1]

总结,历史充满了细节,有些不忍细读,但更多时候,细读历史才会发现有趣的事情,比起冷冰冰的简短叙述,富有细节的历史才更值得我们去细读。

更多文章

  • 《大秦赋》:为什么只有燕国要刺杀嬴政,看看他的出身就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嬴政杀燕国太子,嬴政与燕国公主合集,燕国公子评价大秦

    自从《大秦赋》开播以来,对他的讨论就没有停止过,但随着剧情越来越拖沓,大家对这个大秦帝国最后一部的评价越来越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单是这首诗我们都能感受到,当年是何等的波澜壮阔和激动人心,相互攻伐了五百多年的华夏大地终于得到了统一。这样的功业,这样的豪情万丈,怎能不让人激动,可以说《大秦赋》是

  • 长平之战后,秦王为什么要杀白起,10前年结局早已注定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长平之战白起为什么宁死不带兵,打赢长平之战的白起是被谁害死的,长平之战白起为什么死

    长平之战是战国玩起一场非常重要的战争,对战的双方是秦国和赵国,全都都是倾尽全力,最后赵国打败,被白起坑杀了40万人。此役后,战国格局彻底定型,赵国退出最后统一全国的候选国家名单,秦国成了唯一的候选人,但随即发生的事情却让人大跌眼镜。长平之战秦军的指挥官,著名的将领白起,居然被逼自杀了,这个结果让所有

  • 大秦赋:一支戈的秘密,解释了秦国为何统一,至今我们仍无法超越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大秦赋最后秦国统一了吗,大秦赋里面的秦国战歌,大秦赋秦国女子剧照

    秦朝是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朝代,同时秦始皇也跟全世界伟大的帝国级别的君王一样,征服了目力所及的所有地方,这样的伟大功业为后世千秋万代都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和不屈的开拓精神。关于秦国为什么能够统一的说法也有很多,但是因为秦国的史料严重缺失,所以对于秦国,我们还有大量的细节不知道。整个秦国的历史还存在着大量

  • 中国人为何要过端午:屈原的这三点,无人能及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端午为什么要纪念屈原,屈原和端午的古诗,端午祭屈原对联

    所以,屈原的伟大,绝不只是因为他在文学词藻上的华丽,更是他的人格。[var1]屈原的伟大在于文学,政治和精神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又是相互贯通的文学,他的楚辞开创了一个新的流派,无论是从遣词造句还是思想情感,对于后世都有极大极重要的推动作用。比如美人香草的比兴手法广为沿用。除了文学之外,屈原的政治才能也

  • 他被称为关西孔子,道德品行垂千古!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最能代表孔子品行经典故事,孔子怎么说道德绑架,道德论孔子

    汉时有一个叫杨震的,因为他的品性,被称为关西孔子,世人觉得他的品行能够与孔子相比。[var1]杨震他从小就好学,遇到什么事情都喜欢钻研,学富五车,是当时难得一见的博学的大儒,他为官清廉,不谋私利,一直以来以“清白吏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杨震的八世祖杨喜因为诛杀项羽有功,所以被封为”赤泉候“,之后代代先祖

  • 刘备认为马谡是,纸上谈兵的庸才,那么诸葛亮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备对诸葛亮说马谡,诸葛亮四川方言版骂马谡,纸上谈兵马谡

    不过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曾与诸葛亮说过心里话,并认为马谡言过其实,不能大用。可惜诸葛亮没吸纳这个建议,才有了后来的故事。只是让人疑惑的是,刘备都能看得出马谡的问题,为什么诸葛亮却重用马谡呢?有人说诸葛亮被刘备请出山后,主要担任文职,相比军事方面更擅长后勤工作,所以在这方面远远不如刘备。并且刘备去世时

  • 此人被曹操赞为周亚夫在世,关羽称他大哥,却被演义黑成“渣”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曹操关羽墓前说话,东吴送关羽人头给曹操,关羽离开曹操带走曹操的赠物是啥

    历史上的关羽“刚而自矜”,不认可马超的武艺,甚至连大将黄忠都看不起,称其为“老卒”,但曹操阵营中徐晃,关羽对其十分友善,甚至尊称他为“大哥”。徐晃,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徐晃最初效命于杨奉手下,并建议后者将汉献帝迎回洛阳。因为护驾有功,杨奉受任车骑将军,徐晃则被封为都亭侯。在杨奉败于曹

  • 刘秀能一统天下,而刘备只能偏安一隅的五点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刘备和刘秀的对比,刘秀是刘备的什么人,刘备评价刘秀

    谈到这个问题,就不可避免的要把刘秀和刘备做一下比较,两个人的差异还是很大的。正是因为这些差异才导致了刘秀能一统天下,但是刘备最终只能在蜀地偏安一隅,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的认识。一、出身刘备被称为织席贩履之辈,尽管也是帝王之后,但是由于家道中落,没接受过太高的教育文化程度一般,且没

  • 当初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为什么最后只剩下了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曹操念诗,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失败原因

    在最早去讨伐董卓的时候,当时领军的人物其实是姓袁的两个兄弟,袁绍还有袁术两个人。但是的三国的之主都不是什么厉害的人,可能当时的曹操还算一个比较有实力的一路。孙权的爸爸孙坚只能算比较靠中间的一路人,当时的刘备还仅仅是带着非常少的一路人,投靠在公孙瓒那里的一个县令。再看那个时候的袁术跟曹操看待关羽跟张飞

  • 曹操获得赤兔马,为何不把它送给许褚或徐晃,而是送给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曹仁徐晃许褚兵书搭配,s3曹操许褚徐晃算t0吗,徐晃许褚郭淮谁当主将

    导语:相信朋友们都听说过这句话“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吕布作为三国时期最强的武将自然不是空穴来风。他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在并州参军,在和匈奴多次作战练就一身本领,董卓得知他的大名后用赤兔马和高官厚禄招揽他,由此也让世人知道吕布的名字。在虎牢关下关东诸侯对他毫无办法,连刘关张三兄弟联手都奈何不了他。最后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