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出兵进攻西藏,拉藏汗请求清朝中央发兵救援。康熙皇帝任命皇十四子胤禵为“抚远大将军”、封“大将军王”,以天子亲征的规格出征,“用正黄旗之纛,照依王纛式样”。“九子夺嫡”的结果似乎更加明晰,皇十四子胤禵一跃成为继位呼声最高的皇子。
康熙六十年十一月,在决定康熙皇权传承的关键时刻,皇十四子胤禵被康熙皇帝以“面授方略”为由,召回京城,而且在战事的紧张时刻,胤禵于京城一待就是4个月。康熙皇帝此举,在满朝上下乃至诸位皇子看来,几乎确定了胤禵的皇储身份。
但是,在康熙六十一年一月,胤禵被再次派往西北前线,而且在胤禵留京期间,胤禵满心期待的皇位承继问题,康熙皇帝只字未提。
在胤禵被重新派往西北之前,康熙皇帝接连两次见到了皇四子胤禛的第四子——爱新觉罗·弘历,并给予“是命贵重,福将过予”的赞誉,“见而锺爱,令读书宫中”。
这是不是康熙皇帝改变皇位传承初衷的原因所在,已经不得而知,但可以明确的是,康熙皇帝并没有传位于皇十四子胤禵的想法。否则,康熙皇帝断然不会让胤禵在如此关键的时刻,再度返回西北前线,远离京畿。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皇帝驾崩于畅春园,时任九门提督的佟佳·隆科多口传康熙遗诏:
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舆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自此,“九子夺嫡”事件以皇四子胤禛接过康熙皇权,成为雍正皇帝而告一段落。
事实证明,不管康雍皇权更迭结果是康熙皇帝的真实想法,还是皇四子胤禛在隆科多支持和选择下,进行的果断篡逆行动,皇四子胤禛能够承继大位,对于“康熙盛世”的有效延续,对于清朝鼎盛状态的带来,都有着极为关键的决定性影响。也就是说,皇四子胤禛能够继承大位,对于康熙皇帝、对于大清王朝而言,乃系一件幸事绝非祸事。
那么,如果康熙皇帝驾崩以后,承继大清皇位的不是皇四子胤禛,而是皇十四子胤禵,大清王朝又会走向何方?清朝的历史又该如何改写呢?
本文就依据清朝相关历史文献记载和皇十四子胤禵的相关信息,予以理性推断。
01朝局势力分布
首先,应该肯定的是无论皇四子胤禛还是皇十四子胤禵继承皇位,都会对贤名在外、势力庞大的皇八子胤禩有所忌惮。
但也正是因为皇八子胤禩的势力庞大,胤禵也会采取雍正皇帝一样“先予以高官厚禄安抚,再进行冷血无情的清算”的两极手段,进行必要的皇权稳固措施。除此之外,胤禵远在西北之时,给予巨额钱财支援,并被专门叮嘱在此期间“皇父但有欠安,尽早捎信告知”的皇九子胤禟或许会成为雍正皇帝之于皇十三子胤祥一般的有力臂膀。
皇十子胤俄或许不会被圈禁,但根据其脾气秉性和修为学识,最多会做一个虚职的亲王,闲散度日。
而对于揭发皇长子胤褆“用喇嘛巴汉格隆魇术魇废太子”,并最终导致胤褆被永远圈禁的皇三子胤祉,或许会得到雍正皇帝一样的惩治手段,甚至更甚。
而对于朝堂之上,在“九子夺嫡”事件中积极影响和支持自己的阿尔松阿,也就是阿灵阿的儿子,其所代表的钮祜禄氏家族将会得到重用,会成为类似乾隆朝富察氏家族一般的存在,成为势力最为强大的满洲勋贵家族。
另外,无论是胤禵还是胤禛上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都会被尊为圣母皇天后,以天下养。但胤禵的继位,肯定更合乎乌雅氏的心中所想,更符合乌雅氏当初的皇位传承预设,所以,乌雅氏或许会活的更为长久,而其身后的乌雅氏家族也会迅速崛起,成为实力强大的外戚家族。
王鸿绪、秦道然等汉族出身的官员,也会成为张廷玉一般汉臣的代表人物,屹立于朝堂。
总体而言,皇十四子胤禵如果继承皇位,皇室宗亲、满洲勋贵、汉族臣属三大势力的朝臣势力分布似乎不会有太大改变,只是具体人物会有所改变而已。
相较于皇四子胤禛的雍正皇权,皇十四子胤禵的皇权似乎更能迅速得到稳固,胤禵也能更快的投入到自己的施政风格和施政手段中去。
02施政手段
无论是康熙皇帝的评价还是清朝官方文献的记载,皇十四子胤禵都是一个“个性爽直,重情重义,雷厉风行”之人,颇具领导风范。
一定程度而言,皇十四子胤禵的脾气秉性和施政手段,应该和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颇为相似。
但是,对于胤禵施政手段的分析,应该从其身为皇子时期、在“九子夺嫡”事件中的具体经历为依据。
1、在康熙皇帝做大35位皇子中,皇十四子胤禵是唯一一位成年了依然拥有居住于皇宫的特例;
2、在整个“九子夺嫡”事件中,皇十四子胤禵仅仅因为康熙皇帝严惩皇八子胤禩的时候,“怀藏毒药,愿与同死”,又与康熙皇帝有了语言冲突,才被处以过仗责的处罚。除此之外,胤禵备受康熙皇帝恩宠,其赏赐频繁,兄弟中无人能比。
3、在康熙皇帝任命胤禵为“大将军王”的时候,还同时向蒙古王公、西北官员下达过一道类似于维护胤禵权威的谕旨,其中有一句:“尔等或军务,或巨细事项,均应谨遵大将军王指示,如能诚意奋勉,既与我当面训示无异”。
这些,都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较之胤禛出身高贵的皇子,虽不及皇十子胤俄纨绔,也有着“聪明绝顶,才德双全,我兄弟皆不如也”的正面评价,但依然不能否定其“生在幸福窝,安享富贵活”的皇子生涯。
从这一点来看,胤禵似乎又和乾隆皇帝有着颇多相似之处,其施政手段很可能会延续康熙皇帝的“仁政”办法,继续将“康熙仁政”予以推广延续。至于会不会像乾隆皇帝在乾隆十三年的施政风格大变,就不得而知了!
03皇位传承
皇十四子胤禵较之皇四子胤禛在康熙皇帝临终时,有着年龄上的巨大优势,这个不口否认,但在只是数量上,两位皇子几乎等同。
单就儿子而言,康熙六十一年,胤禵拥有4个儿子;而胤禛虽有只是早夭,但也拥有弘时、弘历、弘昼、福惠4个儿子。但比胤禛小10岁的胤禵,薨逝于乾隆二十年,比胤禛多活了10年,也就是说如果胤禵继位,会在位33年,或者未经过打击而活的更为长久,在位时间更长。
胤禵继位以后会不会再行生育,无法推断,但其薨逝时尚有三子在世,分别是嫡福晋完颜氏所出嫡长子弘明、嫡次子弘暟和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所出庶子弘映。
从乾隆十八年,胤禵66岁之时,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尚有生育的情况来看,她应该极得胤禵恩宠。两位嫡出皇子,一个“子以母贵”的庶子,胤禵应该很难选择皇位继承人,甚至很可能重演康熙朝晚年的皇子夺嫡事件。
所以,综合上述三方面的情况来看,胤禵继位对于清王朝而言,较之皇四子胤禛,远远不如。单就皇位传承的继续血腥而言,就会严重挫伤清朝的命数。
参考文献:《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清实录·清圣祖实录》、《康熙朝起居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