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走向共和:荣禄和慈禧的巅峰对决——你害怕了,才会知道我的忠心

走向共和:荣禄和慈禧的巅峰对决——你害怕了,才会知道我的忠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58 更新时间:2023/12/23 17:45:13

看到这样的前提条件,逃亡路上始终没有说话的光绪皇帝震怒了:

只能赔银子!传朕旨意,告诉奕劻和李鸿章,除了赔银子的事,其他的事儿,免谈!

尽管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之间有着严重的隔阂,甚至还差点有了性命之,但这毕竟只是内部矛盾,和八国联军要求处死慈禧太后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更何况,除了慈禧太后,那份处决名单上还有多达174位朝廷官员。

自“戊戌政变”以后,这可能是光绪和慈禧之间唯一一次的温暖时刻,慈禧太后也不免感叹:

看皇上这会儿,还真像是我亲儿!可皇上说的是气话,洋人要是不杀我,那是不会走的!

只是,这些许的安慰也无法抚平慈禧太后心中的恐慌,她必须想办法让自己的名字从名单中抹去。就当时的情况而言,她只能依靠曾经的“北洋大臣”——荣禄

除了杀我,洋人还要杀咱们多少人?

我们来看荣禄的回答:

名单上一共要杀掉175人,若是名单上去掉太后,那就是174名大臣!

荣禄,为何不直接给出结果,非要专门强调一下“若是去掉太后”呢?

这句话有着两层意思:

慈禧太后之所以这样问,就是想问荣禄有没有办法去掉自己的名字,可名单上毕竟还有174名官员呢,慈禧太后自然不好说明只为自己想办法。所以,才有了荣禄“深通上意”的回答——言太后所不能明言。

另外,荣禄还想提醒一下这位最高统治者,别光想着救自己,名单上还有我们多达174位朝廷大臣呢!

只是,慈禧太后只听出了荣禄的第一层意思,也只顾得上第一层意思。既然荣禄帮忙把窗户纸捅破了,慈禧也不用藏着掖着了,直接问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

你觉得他们能除掉我吗?

荣禄一听这话,心中的不满更甚,给出了一句这样的回答:

奴才觉得,应该去掉!

翻译一下这句话:你让我说,我当然觉得应该去掉,可惜我说了不算!很明显,这是荣禄可以表现出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荣禄的敷衍让慈禧不高兴了,立马甩了脸子:

应该?就不会想个办法?

荣禄直接干脆地给出了回答:

奴才想不出!

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说明:在接下来的正常对话中,荣禄几乎全程硬刚慈禧,看似一点也不关心慈禧的死活?

关于这一段剧情的疑惑,原著小说中有过说明,还要参考相关的历史背景。历史上,李鸿章和奕劻奉命前往北京议和之前,荣禄曾给予两人暗示——“只要不追究慈禧的责任,不让慈禧交权归政,一切条件都可以答应”,而且就《走向共和》的具体演绎来看,荣禄对于慈禧太后的忠心绝对不容质疑。

这段剧情以后,荣禄有过一段关于“丢失天津驻军权”的请罪表现:

奴才罪该万死啊!本来这合约上的第九条说,列强可以在大清地方驻军,奴才想,你可以驻军,我们也可以驻军啊,这也没什么啊!不料,这洋人弄这条约竟然设有陷阱啊!

然后,光绪皇帝找到了条约的原文:

天津方圆二十里,不准我大清驻军!

条约原文一出,荣禄没话说了,立马下跪请罪!天津的驻军权,就是荣禄主动让出去的!

这段剧情说明了什么?说明除了李鸿章以外,荣禄也曾和联军有过秘密接触,而且给出了类似地方驻军权的优渥条件,目的就在于保住慈禧太后的命。

这就是荣禄边吃水饺边硬刚慈禧的真正目的,李鸿章回任“北洋大臣”等于占了荣禄的位置,抢走了荣禄的权力,也就等于抢走了荣禄日后的恩宠和朝廷地位。

局面如此被动,荣禄该怎么办?

让慈禧太后陷入绝望,把自己视为唯一的救命稻草!只有这样,慈禧太后才能另外委派荣禄和联军私下联系,才有了荣禄让出地方驻军权救下慈禧性命的戏码。

了解了这个前提,我们再来看荣禄和慈禧的这段对话就非常清晰了!

荣禄的消极敷衍态度让慈禧太后非常不满,甚至埋怨起荣禄在开战之初的“明哲保身”:

你早就该有办法!当初宣战的时候,别个不提醒我倒也罢了,你也一声不吭,你成心害我呀!

这个指责推不到荣禄身上,他有理由反驳:

奴才记得,有两位大臣提醒了太后,可太后当场把他们给杀了!

我倒是想劝你,没等我说话呢,你就把劝你的两个大臣拉出去砍了,我还怎么劝?

可就算如此,慈禧太后还有理由:

那你也应该死谏呐!你要拿出戊戌年长跪的劲头,我怎么会杀你,那就不会有今天!

自己像打了鸡血一样,非要开战,皇上反对被赶走,大臣反对被砍杀,如今落到这个局面,你倒埋怨起了别人!还真应了那句老话——“权力的大小决定了嘴的大小”,你是领导,你想怎么说都行!

只是,关于这个指责,荣禄给予反驳的理由更为充分:

宣战以前,李鸿章上了折子,张之洞上了折子,刘坤一也上了折子,三大总督反对宣战,奴才有多大本事能抵得过他们的劝谏!

慈禧太后想把开战罪责推给荣禄,然后让荣禄想办法救自己的计划失败了。没办法,慈禧太后只能改变进攻方向:

我倒是奇了怪了,这洋人要杀我满朝文武加上我,这名单上怎么就单单没有你荣禄呢?

一个新的帽子出现了,局面发展到如此程度,自己的名字没有出现在名单上就是错,就有着严重的通敌、卖国嫌疑。

接着,慈禧太后具体展开,想办法将荣禄的罪行坐实:

对了,我记起来了,你是个无寸尺之功的。刚毅杀过鬼子,徐桐骂过鬼子,毓贤是鼓动义和团的,还有那些王爷们都争着杀敌立功,只有你荣禄是有先见之明的!俗话说,为人学得乌龟法,得缩头时且缩头,你的乌龟缩头功是练得炉火纯青呐。

可荣禄心中清楚这是慈禧太后的陷阱,就想着给自己扣上这顶大帽子,落个不可饶恕的罪名然后才能听任慈禧太后的差遣。所以,荣禄非但没有慌,反而硬刚态度更甚:

太后,奴才的功夫还没练到家!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的先见之明还不够,缩头功夫还不够,要不然我就不用跟着逃到这大西北了!

这一句句的硬顶,一次次的进攻失败,让慈禧太后彻底乱了阵脚,紧接着转向“小女人模式”——不讲理:

你混蛋!我猜你早就跟洋人有勾结,所以洋人才不杀你!

只是,这顶帽子太过严重,荣禄不能再没有解释,我们之前就曾说过无数次,荣禄最拿手的本事就是懂得“适可而止”。未劝阻开战,能解释;未愚忠死谏,也能解释;但一旦这个通敌的罪名坐实了,可就解释不清了!更重要的是,女人一旦开不讲理的模式,你就不能再硬刚了,这几乎和找死无异。

荣禄开始为自己解释,并趁机强调自己的“忠心”:

太后真是高看奴才了,奴才当时还真是想跟洋人勾结勾结,可太后命义和团把洋人的使馆包围得像铁桶似的,我到哪儿去勾去结呀!当时,我还真着急,我派人在大炮的标尺上做了点手脚,炮弹轰不到洋人的使馆,洋人的使馆没死几个人!

在荣禄尚未明确自己的目的之前,慈禧太后当然会认为他这是通敌、叛国。可荣禄并没有受到慈禧太后评价的影响,如此状态下的女人也不必理会,继续说明问题就是。

我呀,还真抓住了一个从使馆跑出来的洋人,我不仅没杀他,而且还给了他一车水、一车蔬菜和粮食。

同样,荣禄换来了慈禧太后一句“叛徒”评价,荣禄还是不能理会,继续解释:

奴才让那个洋人回去告诉各国使馆里的人,京城出了大乱,可这绝不是我们皇太后的意思,这个局面她老人家也控制不了啦!

好了,谜底揭开了,荣禄的真实形象塑造完成。想当初,慈禧太后眼见义和团势力强大,便如同打了鸡血一样开启暴走模式,一心想要单挑十一国列强,这个时候劝谏只能落得灰飞烟灭的下场。所以,荣禄并没有选择愚忠死谏,甚至连句反对的话都没再说,只是给慈禧太后尽可能地准备好了台阶,也为日后谈判留下了周旋的筹码。

可荣禄的这些提前准备,必须暗中进行,不等到局面无法挽回的时候绝对不能说出来。

所以,并不清楚内情的慈禧太后才会重用李鸿章,忽略了荣禄,而让荣禄心生不满。现在,和谈的条件给出来了,慈禧太后真心害怕了,荣禄再将这些提前准备说出来,自己就又能成为慈禧太后的第一心腹了!

荣华富贵、前程似锦、朝廷地位、手中权势就在于荣禄能不能说服慈禧太后让自己和洋人私下联系了!能联系,就能救下慈禧;能救下慈禧,就能实现一切!

慈禧太后听明白了荣禄的提前准备后,终于放下心来:

这还像个话!你这个无寸尺之功的,还真立了大功了!

可荣禄的目的还没达到呢,慈禧还没让自己和洋人联系呢,荣禄还得继续吓吓慈禧:

看来洋人并没把这个意思告诉给各国公使!

完了,慈禧太后刚刚放下的心又被提起来了,说了半天,你这些提前准备都没用啊,那可不行。慈禧太后继续要求道:

你不会再去找他吗?你回趟京城,告诉洋人,就说这些事啊都是刚毅和徐桐他们闹的,皇太后拦不住了!

荣禄再进一步:

晚喽!这时候说什么也没有用了!

你现在知道用我了,不是当初将我“北洋大臣”官职让给李鸿章的时候了,我才不管呢!

慈禧太后再次陷入无奈,重新开启不讲理模式:

那你就去说,这些事都是你干的,你去替我死!

这句话严重了,可荣禄仍有把握回怼:

太后啊,事到如今,奴才还真是不能代主子担起这个罪名,奴才担当不起啊!

洋人要的是你的命,不是我的,我就算主动承担罪名,人家也不愿意啊!

慈禧太后只能再找一个理由:

我就知道,你是个不愿意为主子卖命的!

好了,荣禄等待了许久的话终于出现了,你让李鸿章为你卖命可以让他回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让我卖命就只是一句话?所以,荣禄直接给出了反驳:

是,奴才这条命绝不随便卖!

慈禧太后彻底没办法了,只能进入终极模式,也就是被很多人误以为“秀恩爱”的办法——哭。

难道刚毅他们一百多人的命,都抵不上我一个人的命吗?难道把他们都杀了,洋人还一定要杀我吗?我是不想死啊!

对话进行到现在,荣禄需要的铺垫有了,情绪有了,可以给出自己的条件了。但给出条件之前,他还必须踩一下李鸿章:

太后啊,您怎么不想想,李鸿章能让洋鬼子杀了您吗?

李鸿章能不能救下慈禧太后的命,谁也不知道,正如李鸿章所言,这次和谈甚至连“城下之盟”都算不上,简直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只能人人宰割。就算李鸿章有可能挽回局面,可慈禧太后可不敢拿自己的命赌。

所以,慈禧太后肯定还是不放心:

那他能拦得住吗?

好,既然你认为李鸿章挡不住,那就只能重用我了!荣禄可以表明自己的态度了:

太后,李鸿章要是挡不住,奴才立刻回京城,跟洋鬼子拼了这条老命!

慈禧太后终于放下心来,娇嗔了一句:

你?你的命不是不卖吗?

荣禄可以给出价码了:

只要卖得值,奴才也卖!

我能怎么卖命,能将命卖到什么程度,就看太后怎么对我了!

剩下的事情就是随后的一段剧情,慈禧太后授权荣禄同洋人私下接触,虽然开出的条件均为丧权辱国之条件,但也总算救下了慈禧太后的命。再往后,慈禧太后回銮,荣禄便荣升“文华殿大学士”并加“太子太保衔”,正式成为了朝廷一把手,甚至还成为了醇亲王载沣的岳父!

(文章仅依据电视剧《走向共和》的演绎情节展开,不以真实历史为依据,烦请读者辨识!)

更多文章

  • 军功卓绝的年羹尧,为什么最终被赐死?他失宠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唐羹尧,年羹尧历史的评价,年羹尧的战功有多大

    但是年羹尧这样一员大将,最终的结局却不太好,年羹尧虽然为清朝的统治者立下了不少的功劳,但他最终却被雍正皇帝赐死了,雍正皇帝究竟为什么会选择赐死这员大将,君臣之间的关系为什么会失和呢?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在小编看来,其中的诸多原因可以用一句话来解答,那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在很多人看来,年羹

  • 清朝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除了太平天国以外,还有嘉庆年间的这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较大农民起义,太平 天国,嘉庆太平天下铜钱的价格表

    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清朝晚期的时候,由于朝廷的腐朽和衰落,当时的中国各地,爆发了许多的农民起义,其中以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最为著名。太平天国运动,不仅是清朝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也是中国所有历史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甚至还是全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农民战争。但其实,在清朝中

  • 考究发现周武王倚重姜子牙的背后其实另有隐情,世人被史书蒙蔽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姜子牙为什么帮武王,武王请姜子牙出山老版,姜子牙命杨戬保护武王

    传说姜尚本是处士,为逃避殷纣的暴政,隐海滨,又说他曾事纣,因纣无道而离去,游说诸侯,无所遇而卒归周文王。还有的说他曾屠牛于朝歌(殷都,今河南淇县),卖饮于孟津(今河南盂津以北),或说他年老穷困,隐于渭滨,以渔钓于周文王,文王载与俱归,立以为师。以上所说归周的途径虽不同,但归周大事的核心人物则是肯定的

  • 姜子牙直系子孙,作了中原霸主,坐拥酒池肉林却被活活饿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姜子牙死后露出真面目,姜子牙后代被谁所灭,姜子牙后代子孙有哪些

    《史记》记载,春秋有五霸,即尊王攘夷的齐桓公,春秋大义的宋襄公,制霸中原的晋文公,以及问鼎中原的楚庄王,说起五霸之首,自然是赫赫有名的齐桓公。齐桓公姓姜,名小白,又名公子小白,江湖人称齐小白,是保周朝八百年江山的姜太公十二世孙,堪称家宗显赫。为什么齐小白能被尊为五霸之首呢?因为他在位期间推行改革,实

  • 夏朝根本不存在?然而无数史料都在证明这一观点是错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一张图彻底证明夏朝是否存在,出土竹简证明夏朝,证明夏朝存在的遗址

    在先秦的许多文献中都有关于夏朝的记载,最早的属成书于公元前5世纪之前的《尚书》了,其中就有专门的虞夏书,提到了大禹、启、商汤灭夏的故事。不过《尚书》曾经亡佚过,其中有部分内容是东晋内史伪造的,但这也不能说明关于夏朝的记载是错的。清华简中也有一些两千多年前《尚书》的真实原貌,这批竹简是战国中晚期文物,

  • 大臣告知了纣王女娲的身份,为何纣王还是要亵渎她?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纣王和女娲的关系,女娲把纣王当成人皇的小说,纣王题诗亵渎女娲原文

    在封神演义中,其实有一段情节大家没有注意,就是女娲曾经来到商朝想要对纣王略施惩罚,却最终失败而归,因为此时的纣王仍被人皇的气运所笼罩,无奈的女娲才不得不借助姜子牙惩罚商纣。在封神尚未开始的时候,其中曾经有对纣王做过简单的描写,虽然纣王不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君主,但也不是什么大奸大恶之人,也没有做下残害

  • 西周四大诸侯匽曾鲁康,都是姬姓宗室,为周天子镇守四方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鲁康图片,姬姓周,鲁康初元是什么

    其中周公旦封自己的长子伯禽为鲁侯,鲁国当时是东方最重要的大国,他在原属于奄国的位置上建立,周公平叛,最难打的一仗就是灭奄,奄国灭亡后,鲁国在此地建国,向北鲁国能监视异姓的齐国,向南则是震慑淮夷诸部,在周公去世后,刚刚成年的伯禽也很好地完成了父亲交给自己的任务,他多次率领鲁国军队征讨南方的淮夷诸部,让

  • 姜太公年轻时,为什么会做上门女婿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姜太公家世,姜太公有几个女孩子,姜太公是什么教派人

    姜太公年轻的时候家里是非常殷实富有的,所以他过惯了生活好的日子,就受不了贫穷的日子,所以想靠入赘来得到家庭重新的富有。姜太公从小家境殷实,过惯了好生活,所以说他宁愿用入赘这种不太好的方式,也想要重新得到财富。毕竟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姜太公虽然说很有才华,但是他也免不了喜欢富贵的生活。更何况他从小就一

  • 封神榜里为何没有姜子牙的名字,他是想当玉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姜子牙稳坐玉帝之位,封神榜中的姜子牙介绍,姜子牙大还是玉帝大

    有读者提到,问为何有人说《封神》中的姜子牙有称帝的野心,为何不封本人为神,是不是要封本人为玉帝,实在这些麻烦,书中多有交接和伏笔,此段时间的姜子牙以公谋私,垂垂刚愎自用,威逼利诱,诡计多端频出,更是用各种手腕掌握住了武王。武王拜子牙为亚父,此时武王并没有完整信赖姜子牙,而姜子牙则急需求树立本人的权力

  • 姜子牙后代当了小国总统,来到山东农村,送老百姓每家一口电饭锅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姜子牙临死遗言,姜子牙电影免费版完整,姜子牙封神全集

    单论个人能力和功业而言,关羽比起姜子牙也只能自叹不如。关羽只是三国时期割据小国蜀汉的一个武将,虽然有勇武之名,但并未能辅佐刘备一统天下,最后还因失策而兵败被杀。姜子牙则不同,他辅佐周武王击灭商朝,一统河山建立周朝,出将入相文武全才,最后还能活了100多岁,富贵善终,他的儿子和孙子也都是周朝权倾朝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