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兄弟自相残杀,将父亲赶下台,后来如何?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兄弟自相残杀,将父亲赶下台,后来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999 更新时间:2024/2/10 3:05:30

一场惊天大变之后,李世民成功反杀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随即又逼迫李渊退位让权。面对自己亲生骨肉的来势汹汹,李渊即便有再多的怨气和愤怒也无可奈何了。

自此,李世民登基为帝,次年改年号为贞观。而李渊则尊称为“太上皇”,搬迁至后宫居住,彻底的远离了政治权利中心。

有人说李世民对老父亲还是心怀仁慈的。毕竟之前他如此不得父亲宠爱,在被兄长加害之时父亲也不闻不问,仍由李建成的胡作非为。但是到最后的李世民还是留了父亲一条命,仅仅是剥夺了他的权力。而且还给父亲“太上皇”称谓,让他安心在寝宫中可以颐养天年。

但是事情真的是如此吗?身为“太上皇”的李渊往后的日子真的过得很好吗?他的后半生又该何去何从呢?

远离朝政外

其实一开始玄武门事变后,李渊并没有打算退位。毕竟自己在帝位上当得好好的,即便有心栽培候选人还未到自己该退位的时候。毕竟李建成在世也只是个太子,尚且不能继承父亲的大统江山。

但是李世民已然发动这么大的政变,朝堂内外早已人心惶惶、谣言四起。如果此时自己还不能完成登基大业,只怕会夜长梦多。但是李渊毕竟是自己的父亲,李世民不可能再使用兵权强压,一来是对父皇的大不敬,二来也容易落下别人的口舌。

玄武门发生当日,李世民派自己的亲信尉迟恭做中间人传信,告诉尚且蒙在鼓里的李渊太子两兄弟作乱,李世民为了平定乱党将其射杀,并立即增派人手保护皇父的安危。

其实李渊又何尝不明白他的意思呢?对于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死,李渊不能将愤怒和悲伤表露在脸上,他顺水推舟改立秦王,也就是李世民为太子。三天后将军事大权就交给了李世民。至于他自己则搬到太极宫的偏殿办公。

李世民上位后在朝政上表现相当有作为,他重用贤臣、虚心纳谏,将国家大小事务治理得井井有条。

表面上他与父皇的关系很好,两人并没有什么政见不合时候,李渊也表示凡事可以让李世民来管。但是李世民还是十分介意父亲仍在插手朝政,即便仅仅是占有一隅之地依旧是他不放心。

于是他三番二次地暗示父亲退位让禅,将李渊的地位步步紧逼。李渊相当的无可奈何,对于两个儿子的死他无处可宣泄,对于李世民的上纲上线他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看到父亲还不肯放手,李世民想了一个办法。某年的旱灾,一个大臣上书表道因为侍奉太上的宫女和侍从太多了,积攒怨气惹恼天神,所以才导致旱灾降临民间。李世民接到这样的奏折以后,深表同意,就下令将太极宫的大多数仆从都遣散了。

习惯被别人伺候的李渊感到莫名其妙,风马牛不相及两件事却偏偏怪在他头上,但是转念一想这摆明是儿子拿自己当借口开刀。

看着空荡荡的太极宫再也没有往昔的辉煌,李渊也明白自己的大势所趋。他默默地接受这一切,并搬到了原先李世民的秦王府居住。从此他就远离朝堂,更是远离政权中心范围。

秦王府在之后也改名成了大安宫,李渊此后就一直安生的住在此处。自此不闻政事,直至终老。

割断好友情

除了罢黜父亲的权力外,李世民还断绝他的好友往来。李渊在位期间有一个和他打拼天下的挚友叫做裴寂,身为开国元老的裴寂在李世民登基这一年,却前来跟李渊说自己要告老还乡了。

李渊自然是不舍,三杯二盏淡酒才道出他回乡的原因。原来还是和李世民脱不了干系。

李世民登基后,就率先找个由头要将裴寂退职回乡。裴寂由于早年举家搬迁至长安,所以求李世民不要让他走。

结果李世民不但断然拒绝还生气地说道裴寂为官期间滥用职权、徇私枉法,才导致现在的朝堂混乱、纪律松散,现在是看在太上皇的面子上才没有多加怪罪,能许你回去养老已经是格外开恩了。

听到这里裴寂豁然开朗,李世民哪是真的要治什么罪,分明就是想到自己永远的离开长安。他也明白因为自己与李渊走得太近的关系才殃及自己。当然,裴寂并没有多做停留,拜别李渊之后便匆匆告老还乡。自此没有再回过长安城,也没有再见过李渊。

晚景显凄凉

丧失了权力,也没有好友的李渊自此清冷孤寂的住在了大安宫。尽管他身边还有侍奉的随从和宫女,甚至之后还在不停地生育子女。但是他内心的孤寂无聊,没有人懂背后的荒诞无常也无人识。

住在大安宫的日子,他无所事事。只能时不时举办一些酒会,邀请旧时的大臣前来一同饮酒作乐,李世民也不多加阻拦。

看似放飞自我的晚年生活,其实是过于冷清的宫殿缺少热闹的人烟,他只能借助酒会的名义,多找些人来陪他聊聊天、谈谈心,忘却一时的烦恼的罢了。狂欢的结束后剩下不过是更漫长的寂寞和等待。

这样的退休生活非他所愿,他这个“太上皇”也只是个被架空的摆设而已。李世民并不会常常地来看望他,只是每逢佳节例行惯例地做个样子罢了。

其实,李世民每逢夏天要去九成宫避暑,从不会带上李渊。贞观八年,李世民一反常态邀请李渊前往九成宫避暑,或许是人到暮年李渊不会让李世民再有半分的威胁感。

后来李世民还以“为太上皇修筑避暑之所”为由,不惜耗费大量钱财修建大明宫,但其实这是李世民自己想建的借口罢了。因为未过多久李渊便驾鹤西去了,根本没享受过使用的大明宫待遇。大明宫的常用者还是李世民。

贞观九年,李渊弥留之际,主动提出丧葬仪式要一切从简。李世民一切照做。李渊的陵墓甚至没有石料,仅仅只是以封土为陵。大概这是唯一一次李世民随了父亲的心愿,但也是正中李世民的意。

小结:

作为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前半生骁勇善战,建业称帝。但是他的晚年却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他与李世民的父子关系仅存于表面,至于内心有多凉薄只有他自己能体会得到。

究其原因还是当年他对于李建成的偏颇。以至于李建成要谋害李世民时李渊的袖手旁观让李世民彻底的凉了心。玄武门事变之后,李世民早已把野心摆在了脸上,他不会再念任何的父子兄弟情面,更不会念对李渊的亲情,给他一个善终的结局已是李世民最大的仁慈。

经历过弑兄弑弟的李世民早已淡薄人情,更不能奢望他会对父亲李渊有多孝顺。而李渊显然也明白种恶因,得恶果,一切都是源自他当年对李世民的忽视。

面对李世民的上位他未曾有过意见,甚至他可以选择退位,可以接受好友的离开,可以与李世民维持表面的父子情分。他都不曾有过半分怨言,因为他把这一切都归于自己的咎由自取。

只不过早早地丧失的皇权过起退休生活的李渊真的过得很开心吗?从他种种放飞自我的表现来看不过是他另一种伪装自我的表现罢了,他内心的真正的苦闷又有谁懂呢?想必直到他撒手人寰那刻才是缠绕他心头很久的悲凉情绪的真正结束吧。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都之殇!为何唐朝之后,再也没有王朝定都西安?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定都洛阳还是西安,西安为啥叫六朝古都,武则天在洛阳还是在西安定都

    长安之所以能在很长时间内成为王朝都城,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长安地处关中平原,黄河重要支流渭河沿岸,因此土地肥沃,粮食产量极高,且当时的黄河淤积现象并不严重,便于航运;同时,西安向东为潼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如此则保证了王朝都城的安全。另,对于后来的王朝而言,长安历史底蕴深厚,建都于此,有利于统治

  • 一代美人杨贵妃究竟魂归何处?马嵬坡下的泥土是她的最终归宿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上杨贵妃是死在了马嵬,马嵬怀古,马嵬二首原文

    但是,这些猜测,不过是后人为了弥补对于红颜薄命的遗憾,而编出的故事而已,于情于理,都是不符合的。历史的事实就是,一代美人杨贵妃,在马嵬坡下泥土中长眠,并且迅速与黄土难以区别。马嵬之变时,叛乱的士兵先是以“勾结吐蕃”的名义,斩杀了丞相杨国忠。此举得到了禁军首领陈玄礼的默认;之后唐玄宗察觉到了士兵的异动

  • 西晋有多奇葩?公然宣称诸葛亮是被司马懿吓死,并写成歌词传唱!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司马懿女装吸引诸葛亮,司马懿晚年评价诸葛亮,司马懿问诸葛亮吃饭原文

    西晋乐府鼓吹曲辞中一名为《宣受命》。所谓“宣”即后被追封为“宣帝”的司马懿,该曲辞主要歌咏司马懿接受魏明帝曹叡的命令,担任雍凉大都督于西北抵御诸葛亮入寇。该辞最后一句道:“養威重。神兵。亮乃震斃。”言司马懿用兵如神,治下的军队威力势不可挡,诸葛亮见之大为震惊,恐惧而死。如果说《宣受命》对诸葛亮之死讲

  • 唐玄宗皇帝没当好,却是个艺术大家,还为“脏唐”出了一份力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杨玉环与唐玄宗共泡温泉,唐皇陵唐玄宗人头遗骸,唐玄宗晚年怀念张九龄

    对唐玄宗的政治的评价,那是历史学家的事情,小编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今天就带大家看看咱们小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唐玄宗的生活花边旧闻。唐玄宗要是生在当今的一个普通百姓之家,那绝对是一个典型的文艺青年,稍加努力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卓越的艺术家,瞬间吸粉无数。《霓裳羽衣曲》是唐朝大曲中的法曲精品,唐歌舞的集大成之作

  • 淝水之战后,东晋为何不乘着胜利之威,一举收复中原?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东晋淝水战争,秦兵逼淝水文言文翻译,淝水在哪个支流

    至于为什么北伐没有继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谢安的去世,以及谢玄受到排挤而隐退。当时的东晋主要由谢家和桓家把持政局,此二家皆为大的门阀。在苻坚南下的情况下,两个家族联合起来,共同退敌。两个家族之所以能够暂时联合,谢安在其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随着谢安的去世,东晋内部也不再如同之前那样铁板一块。尤其是之

  • 汉朝和亲续命,唐朝和亲显摆,清朝和亲却另有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背后的调整待时机成熟方一蹶而起,然在相爱相杀的时代里这些都是短暂的表现,此时满清的崛起为这个时代带来了不一样的“和亲”,他们的姻缘所带来的利益较之汉唐是全然不同的而这不同之地就是满清族的高明之处。实力悬殊的残酷喂养政治手段的成长1、军事力量后盾的加强西汉汉高祖时,期朝廷的势力相对于其外匈奴来说是比较

  • 灵太后:曾冒死生子,后却毒杀亲子,有武则天之狠,却无则天之能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武则天毒杀亲姐姐,武则天刘晓庆版毒杀兰儿,武则天毒杀了亲生儿子

    初入宫,不惧旧制,勇于生子南北朝时,佛教盛行。胡氏的姑姑是个名气很大的尼姑,经常出入达官显贵府邸,甚至皇宫中,为贵人们讲解佛理。胡仙真和她这个姑姑感情很好,胡的姑姑经常暗示左右的人称颂胡氏的容貌德行,给侄女铺路。“太后性聪悟,多才艺,姑既为尼,幼相依托,略得佛经大义。”——《魏书》久而久之,这话就传

  • 谋略鼻祖姜子牙有何过人之处,竟被唐太宗如此追崇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姜子牙谋略三大秘诀,姜子牙墓有多可怕,姜子牙电影免费版完整

    一、姜子牙的军事谋略和治军主张姜子牙是一位历史上罕见的、卓越非凡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足智多谋、满腹才华,在历史上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被历代统治者推崇和称赞。在许多史料和文学作品中,对姜太公的记载和赞扬都颇为常见,后来,姜太公被蒙上神话色彩的面纱,人们对他更是怀着一种尊崇和敬仰的态度。唐太宗刚执政时,

  • 江苏挖出西晋贵族墓,出土一件“上古怪兽”,专家却至今捉摸不透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西晋杨护,西晋是谁灭的,司马越不死西晋不亡

    周处家族墓群中出土了一件“上古神兽”在1976年的时候,在江苏省宜兴城东发现了一座墓葬,这座古墓正是周处家族的古墓群。周处在我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据说周处年轻时“不修细行,纵情肆欲”(《晋书·周处列传》),曾为祸乡里,与南山猛虎、长桥蛟龙并称为“三害”。不过在后来,周处洗心革面,幡然悔悟,然后决定为

  • 南唐后主李煜在治国上是昏庸之君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南唐的极盛时期和衰落时期,都在李煜的父亲,后唐中主李璟在位期间。李璟的父亲李昪,是后唐的建立者。李昪在位期间,注重发展国内的经济和军事,当时南唐是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但李昪却积极发展与其他南方政权的友好关系。他这么做的目的在于:他其实已经看出南方政权是无法与北方匹敌的,只有经营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