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太监可以废李擅杀皇帝,而明朝太监皇帝说杀就杀?原因在兵权

唐朝太监可以废李擅杀皇帝,而明朝太监皇帝说杀就杀?原因在兵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156 更新时间:2024/2/19 8:51:21

一、唐代宦官专权的原因

1、宦官干政的苗头

从神龙初至开元初,为时不过八年半,却发生了七次政变,四次更换皇帝。这种极度动荡的政治局面,为宦官势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唐玄宗就是在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的剧烈斗争中取得皇位的,虽然他取得皇位曾得到宦官的帮助,但姚崇提出“宜竖不预政”等十项建议为玄宗所采纳,宦官势力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压抑。

玄宗后期,开始起用最亲信的宦官高力士作为处理军国大事的助手,“每四方进奏,必先呈高力士然后进御,小事便决之。玄宗常白:‘力士当上,我寝则稳。故常止于宫中,稀出外宅。”玄宗为了防范诸王子势力的发展,置十王宅,并以宦官充十宅使以监视之。

《新唐书》卷146《李栖筠附李吉甫传》说:“十宅诸王既不出閤,诸女嫁不时,而选尚皆由中人,厚为财谢乃得遣。”可见宦官对诸王子的监视是十分严格的。对于某些位高权重的大臣也派宦官加以监视。《新唐书》卷225中《朱泚传》就有“还泚京师,加实封千户,不朝请,中人监第”的记载。可见到唐玄宗时,宦官已秉承皇帝的意旨参与着一定的政治活动。

2、宦官专权的演变与原因

安史之乱以后,由于维护皇权的需要,进一步授予宦官以更大的权力。首先是派遣宦官监军。监军有两种,一种是以皇帝使职的身份派驻方镇,称为监军使,以抑制藩镇的势力;一种是临时设置在出征将帅之上,称为观军容使,以督领诸将。

在禁军中原来也设监军使,后来改监军使为左右神策中尉,成为禁军的统兵将领,以加强皇帝对禁军的控制。其次,为了抑制外朝相权的膨胀,又以宦官为枢密使,使其参预中枢决策,以牵制宰相。于是在唐代后期,宦官的权力与前期相比,大为扩大。

特别是神策军左右二中尉与有内相之称的枢密两院使共为宦官的首领,合称四贵。

从历史上的通例看,宦官势力与皇权既相互依赖,又存在矛盾。皇帝用宦官来控制臣下,宦官恃皇权而取得权势,是其依赖的一面;宦官势力膨胀之后,又往往侵蚀皇权、甚至任意废立皇帝,是其矛盾的一面。唐代后期宦官势力扩大之后,这两方面都有充分的体现。

从维护皇权方面来说,宦官作为皇帝心腹,对监视朝臣、控制藩镇、抵御少数民族侵扰、维护中央政权,曾起过重大作用,例如以宦官统领的神策军,增强了朝廷的军事力量,有利于防遏少数民族侵扰和抑制地方藩镇;宦官监军,可以直接对藩镇“监视刑赏,奏察违谬”。以枢密使参与决策则是以中朝牵制外朝。

宦官参预军事、政治活动可以说是皇权的延伸。不过在宦官势力膨胀之后,往往擅权干政,就要侵蚀乃至危害皇权,造成政治上的严重后果。

归纳起来,约有下列数端:

一是恃权横行,祸国殃民。

例如当安禄山驱兵进入中原时,唐玄宗临时招募兵士11万人,任李琬为征讨元帅,高仙芝为副,宦官边令诚监军,屯守陕州。东都守将封常清战败,退入陕州,与高仙芝商议,退守潼关,保卫西京。这本是极重要的军事措施,可是边令诚不懂军事,反而向玄宗进谗言,诬陷封常清夸大敌情,动摇军心,高仙芝放弃陕州数百里,还克扣军饷,玄宗听信谗言,命边令诚在军中杀死二将。

后来哥舒翰被玄宗委为兵马副元帅,抱病率军镇守潼关,唐玄宗又连续派遣宦官催促进军,结果是灵宝一战,全军覆没,叛军直入西京,人民惨遭掠夺和杀戮。

二是排除异己,操纵党争。

如有平叛大功的郭子仪即被宦官鱼朝恩程元振在肃宗前进谗言而罢去兵权。此外,朝官中的朋党之争,在一定意义上说,其实就是宦官利用一部分投靠他们的朝官对另一部分朝官进行的斗争,以使他们在各派政治力量之间居于支配地位。

三是巧取豪夺,霸占民财。

宦官集团霸占田园,抢夺财物,广收贿赂,无恶不作。

四是任意废立皇帝。

肃宗以后,只要皇帝不能代表宦官集团意旨的,就会很快地被推下宝座,轻则监禁废置,重则遭到杀害,危及到皇帝自身。

二、明代宦官大而不强的原因

明代是宦官用事历时最久的一朝。明初,在明太祖和继之而即位的建文帝时期,由于那时对宦官的管束极严,宦官的活动很少,可以不计。但从明成祖夺取帝位以来,直至崇祯十七年(1644)明代灭亡,二百多年来,都是宦官极为活跃的时期,历时之久,即以汉、唐而言,也难与之相比。

但明代宦官用事的时间虽长,势焰却又不够,在对于皇帝可以兴废由己这一点上,却又远远不及汉、唐。即如明末天年间,已经成为义子满朝堂,生祠遍天下、被人呼为九千岁、与称万岁的天子几乎已是平起平坐了的魏忠贤,原已起了篡位之心,并且很不想让人把信王召进京来嗣位,但因他所握有的朝权、军力等等都还很为不足,不但不能阻挠崇祯嗣位,而且在崇祯即位才三个月后,便完全垮了,这种情况,若和汉、唐为比,特别是和晚唐时的宦官相比,在气势上可又差得太远了。有帝势可倚时,势焰可以熏天;失去帝势时,却又虚弱至此,就在当时也很出乎人们的预料。

所以如此,实自有故,这是由于明代自废去宰相制后,建立起来的是个政由六部,军隶五军都督府的,事权分散,彼此相互牵制的政治机构,一切大权统由皇帝一人来掌握。但因结构松散,牵制太多,即是公认其有调动一切的权力的皇帝。在明代中期以后,遇着大事,调动起来也还很见吃力。其他的人,若想一时之间便能把所有事权都能掌握在手,调动自如,就更难了。明代的宦官虽有很多,但都只能弄权于一时,并且没有一个能具有废帝、立帝全可由己的威势,主要的原因便在这里。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更多文章

  • 中年异族男子竟叫杨贵妃为妈,会面还扮婴儿,原来狼子野心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本文原创发表于百家平台,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提到我国辉煌历史,人们总能想到汉唐盛世。确实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开明包容的朝代。它结束了隋朝末年的天下大乱,统一了全国,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在历朝历代中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而唐朝由盛转衰也是非常迅速的,短短的十年“安史之乱”便耗尽了唐朝前

  • 外任方镇持剑御胡,内涉中枢挥斥方遒,温忠武堪称东晋第一流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一、卧虎从事,国难逆行温峤出身太原温氏,是西晋河东太守温襜之子,司徒温羡之侄。温羡兄弟六人都闻名于世,号称“六龙”,温峤在家庭的影响下成长为了风度翩翩的美男子,“风仪秀整,美于谈论,见者皆爱悦之”。在晋武帝司马炎驾崩后,晋朝的野心家们层出不穷,掀起了旷日持久的“八王之乱”。为避战火,温峤多次拒绝州郡

  • 你知道,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要几次修改国史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唐太宗李世民,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那么在他登基这么关键的时期,他居然肯集中很大的精力去修改国史,是为了什么⊙⊙?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确立他的正统地位,以保证他对国家的坚固统治。说到这,问题又来了,李世民是如何

  •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兄弟自相残杀,将父亲赶下台,后来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一场惊天大变之后,李世民成功反杀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随即又逼迫李渊退位让权。面对自己亲生骨肉的来势汹汹,李渊即便有再多的怨气和愤怒也无可奈何了。自此,李世民登基为帝,次年改年号为贞观。而李渊则尊称为“太上皇”,搬迁至后宫居住,彻底的远离了政治权利中心。有人说李世民对老父亲还是心怀仁慈的。毕竟之

  • 古都之殇!为何唐朝之后,再也没有王朝定都西安?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定都洛阳还是西安,西安为啥叫六朝古都,武则天在洛阳还是在西安定都

    长安之所以能在很长时间内成为王朝都城,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长安地处关中平原,黄河重要支流渭河沿岸,因此土地肥沃,粮食产量极高,且当时的黄河淤积现象并不严重,便于航运;同时,西安向东为潼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如此则保证了王朝都城的安全。另,对于后来的王朝而言,长安历史底蕴深厚,建都于此,有利于统治

  • 一代美人杨贵妃究竟魂归何处?马嵬坡下的泥土是她的最终归宿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上杨贵妃是死在了马嵬,马嵬怀古,马嵬二首原文

    但是,这些猜测,不过是后人为了弥补对于红颜薄命的遗憾,而编出的故事而已,于情于理,都是不符合的。历史的事实就是,一代美人杨贵妃,在马嵬坡下泥土中长眠,并且迅速与黄土难以区别。马嵬之变时,叛乱的士兵先是以“勾结吐蕃”的名义,斩杀了丞相杨国忠。此举得到了禁军首领陈玄礼的默认;之后唐玄宗察觉到了士兵的异动

  • 西晋有多奇葩?公然宣称诸葛亮是被司马懿吓死,并写成歌词传唱!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司马懿女装吸引诸葛亮,司马懿晚年评价诸葛亮,司马懿问诸葛亮吃饭原文

    西晋乐府鼓吹曲辞中一名为《宣受命》。所谓“宣”即后被追封为“宣帝”的司马懿,该曲辞主要歌咏司马懿接受魏明帝曹叡的命令,担任雍凉大都督于西北抵御诸葛亮入寇。该辞最后一句道:“養威重。神兵。亮乃震斃。”言司马懿用兵如神,治下的军队威力势不可挡,诸葛亮见之大为震惊,恐惧而死。如果说《宣受命》对诸葛亮之死讲

  • 唐玄宗皇帝没当好,却是个艺术大家,还为“脏唐”出了一份力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杨玉环与唐玄宗共泡温泉,唐皇陵唐玄宗人头遗骸,唐玄宗晚年怀念张九龄

    对唐玄宗的政治的评价,那是历史学家的事情,小编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今天就带大家看看咱们小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唐玄宗的生活花边旧闻。唐玄宗要是生在当今的一个普通百姓之家,那绝对是一个典型的文艺青年,稍加努力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卓越的艺术家,瞬间吸粉无数。《霓裳羽衣曲》是唐朝大曲中的法曲精品,唐歌舞的集大成之作

  • 淝水之战后,东晋为何不乘着胜利之威,一举收复中原?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东晋淝水战争,秦兵逼淝水文言文翻译,淝水在哪个支流

    至于为什么北伐没有继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谢安的去世,以及谢玄受到排挤而隐退。当时的东晋主要由谢家和桓家把持政局,此二家皆为大的门阀。在苻坚南下的情况下,两个家族联合起来,共同退敌。两个家族之所以能够暂时联合,谢安在其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随着谢安的去世,东晋内部也不再如同之前那样铁板一块。尤其是之

  • 汉朝和亲续命,唐朝和亲显摆,清朝和亲却另有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背后的调整待时机成熟方一蹶而起,然在相爱相杀的时代里这些都是短暂的表现,此时满清的崛起为这个时代带来了不一样的“和亲”,他们的姻缘所带来的利益较之汉唐是全然不同的而这不同之地就是满清族的高明之处。实力悬殊的残酷喂养政治手段的成长1、军事力量后盾的加强西汉汉高祖时,期朝廷的势力相对于其外匈奴来说是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