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表达的内容是朱元璋所建立的大明和明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历史上真的是这样吗?都说艺术往往来源于现实,金庸的《倚天屠龙记》虽然是一本武侠小说,但在写过过程中他借鉴了不少现实内容,包括明教这个教派。
明教在历史上真的存在,原本是起源于波斯的摩尼教,在唐朝时期流入到我国。元末时期朝廷的腐朽统治让民间许多教派联合起来组成了“红巾军”,摩尼教就是其中之一。而北方白莲教首领韩山童等人也打着“明王出世”的口号,不断反抗元朝的统治。
而白莲教的高层刘福通则宣传韩山童是宋徽宗的后代,自己是南宋大将刘光世的后人。原本他们想要借助这样的宣传来增强教派的力量,但此次起义也遭到了泄露,被官府提前埋伏围剿,韩山童也死在了这次暴乱中。
为了继续汇聚白莲教的力量,刘福通再度立韩林儿为“小明王”,建国号为“大宋”,企图采取所谓的“师出有名”的方式来让自己的行为得到众人的拥护。当时全国各地都爆发了农民起义,郭子兴的势力就是其中比较强的一支。
虽然大部分农民起义都自称是“红巾军”,但各自都有着自己的小算盘,一盘散沙的状态让红巾军在前期的行动多次宣告失败。当时元朝将主要力量集中在北方地区,但南方红巾军中却出现了一位领导力非同一般的将领,那就是明太祖朱元璋。
原本朱元璋是郭子兴队伍中的一个普通士兵,但随着其自身才华不断展现,他在队伍中的威信和地位越来越高,后来还娶了郭子兴的女儿为妻。朱元璋凭借自己的能力逐渐取代了岳父郭子兴在红巾军中的地位,采用先西后东的战略统一了江南。
因为自己的队伍也借用了“红巾军”的名头,因此在小明王韩林儿遭遇到危机的时候,朱元璋还是派出了相应人员将其救回。随着朱元璋将其余势力一一消灭之后,他有了建立自己的国家的想法。但当时呀仅仅只有吴王的名头,而韩林儿却在红巾军中有着“天命之人”的地位,这对于朱元璋来说是不能容忍的。
于是朱元璋将这个难题交给了自己的心腹廖永忠,不得不说这个心腹对朱元璋确实是忠心不二。得知朱元璋的意图之后,他便在迎接韩林儿的途中双双落水而亡,如果说这次事故没有人故意为之的话,我们是万万不能相信的。
韩林儿意外死亡,那朱元璋毫无疑问就成为了新的“天命之子”。在假意客气了一番之后朱元璋正式称帝,建立了明朝。不过朱元璋之前的封号是吴王,按道理来说他称帝之后建立的王朝国号应该是“大吴”才对,那为何变成了大明呢?
事实上这也是朱元璋聪明的点,当时朱元璋的队伍中有很多士兵是摩尼教的教众,也就是明教教众。这些人对明教的认同程度很高,这也是之前韩林儿被称为“小明王”的原因,为了拉拢人心,朱元璋便建立了明朝。
要知道当时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候,元朝还没有完全覆灭,朱元璋还需要很多明教的教众为自己冲锋陷阵。当然明教这个教派在天下稳定之后便失去了作用,于是朱元璋之后便将其列为了“邪教”,禁止百姓参与到其中。
总结:为了避免人们由国号联想到明教,明朝很快出现了“五德终始说”。说是元朝是五行中的金,而大明就是五行中的火,所以才定下了国号是“明”,就是为了以火克金。当然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明朝的国号是出自《周易》,“大元”是出自周易中的“大哉乾元”,因此明朝的国号也取自书中的“大明终始”,目的就是为了讨个好兆头,达到所谓的“克制元朝”的目的。综上所述明朝的国号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与“明教”有关,这也再度证明了艺术确实来源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