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秦赋》:芈启叛秦,芈华被打入冷宫,大秦埋下了覆灭的种子

《大秦赋》:芈启叛秦,芈华被打入冷宫,大秦埋下了覆灭的种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257 更新时间:2024/1/21 22:35:33

《大秦赋》如果浓缩一下中间赵姬嫪毐的情节,还能算上一部非常精彩的历史剧,前面还行,就是到了中间,画风就变成了宫斗剧,但随着电视剧接近尾声,那种紧凑的感觉又回来了。

这个作为大秦帝国系列最后一部的电视剧,本身这个名字就很耐人寻味,《大秦赋》明摆着是要颂扬秦国一统天下的丰功伟业。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当年奋六世之余烈,祖孙数代全力东出,到了秦王政这里,终于摧枯拉朽般灭了六国,壮哉大秦,勇哉秦人。

但是在大秦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却发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这件事像是给烈火烹油般的秦国扔了一个冰块,尽管炙热无比的大秦很快消化了这个冰块。

但这件事却埋下了巨大的伏笔和隐患,甚至可以说是打俩了潘多拉的盒子,最终导致了一系列后续事件的发生,引发秦朝灭亡,这件会就死,芈叛秦。

(01)名字只是个代号

熟悉昭烈君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个历史爱好者,平时写的东西绝大部分都是有史料出处的,这里为什么要说绝大部分呢?

因为有些东西,史书上确实没有写,但他又肯定存在,所以昭烈君也会按照电视上或者大家比较熟悉的情节,做一些极其微小的补充。

最近悲被朋友们说的最多的问题就是,经常有人留言说,历史上没有芈月这个说法,只有芈八子,朋友们的眼光还是很好的,没有被电视剧蒙蔽。

历史上的确没有记载秦宣太后叫芈月,但是《芈月传》实在是太有名气了,正是通过这部电视剧,芈这个楚国王族姓氏才被大家认识。

才知道秦国历史上还有这么一个生猛的太后,尤其是她和义渠王的事情,史书上是有记载的,这样画风的太后,的确具有传奇色彩,拍一部电视剧完全没有问题。

既然名气这么大,我写有些历史事实的时候,会用到芈月这个称呼,这样大家一下子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八子这个本身属于秦国后宫的一种品级,而且属于比较低等的品级,一直叫他芈八子我也觉得不合适,名字只是个代号,只要大家明白我说的是哪一个人物,不会搞混就行。

普及历史,了解我们传统文化,影视剧功不可没,就像当年于丹爆红的时候一样,我对于丹是持正面评价的,没有她的出名,很多人都不知道孔子和《论语》还能这么有趣,她对普及传统文化有着非常大的贡献。

从这一点上看,于丹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同样的没有电视剧,生猛的秦宣太后也就只能活在战国策里,活在故纸堆里。

所以对于有些人物,引用电视剧里的名字,效果更好的话,我会用电视剧里面这个历史人物的名字,让大家更有画面感和代入感。

这次我又用了一个芈华,一个你翻遍历史书都找不到的名字,用她是用来指代一个人,历史上扶苏的母亲,《大秦赋》的编剧还是很不错的,很多基本事实处理上还是很到位的。

聊完名字,就让我们进入今天的正题,芈启叛秦,这个举动给秦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这就是个潘多拉的盒子,连锁反应之下,很多事都无法挽回了。

芈启叛秦,导致了楚系势力的彻底崩溃,楚系彻底从秦国政坛消失,芈华被打入冷宫,导致了扶苏成了秦王政的心结,在背后没有势力支持的情况下,扶苏最终自杀。

胡亥得位不正,赵高心里有鬼,于是大开杀戒,秦始皇的三十三个子女全被杀光,最后连胡亥自己也被赵高杀了,文武大臣谁不听话就杀谁,结果杀的是人才凋敝。

秦朝速亡,就亡在了赵高手里,而这一切的起点,就在芈启叛秦,那么这个芈启他到底是谁,为什么他的这个举动,对后来秦国乃至秦朝都有如此深远的影响呢?

(02)还得从芈月说起

要说清楚芈启的身份,那还的从芈月说起,因为在秦国的楚系外戚势力,是故事的一条主线,也一直都是秦国政坛一股非常重要的力量。

秦楚世代通婚联姻,据考证终秦始皇这一代,秦楚通婚21代,绝对称得上是关系错综复杂,秦楚之间是咋断了骨头还连着筋,楚国势力对秦国政局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本来芈月已经没有机会了,因为继位的不是他的儿子,不过这个秦武王嬴荡确实有点彪,硬是举鼎把自己弄出内伤,很快就不治身亡。

这小伙刚大婚不久,也没有后代,于是秦国围绕着王位继承,展开了残酷的角逐,最终芈月在弟弟魏冉的帮助下,用武力清除了消灭了竞争对手,帮助芈月的孩子,秦昭襄王嬴稷坐上了秦王的宝座。

等一下,为什么芈月的弟弟叫魏冉,不是应该叫芈冉吗?

用段子手的话说就是他们妈改嫁了,魏冉的故事非常精彩,有机会可惜细说,总之这个魏冉是横跨楚系势力和魏系势力,最终选择了楚系势力,支持了芈月。

魏冉推荐了白起,芈月诱杀义渠王,整个楚系势力全身心的为秦国服务,这一点是没有任何疑问的,之后芈冉功劳很大,于是被封为华阳君。

华阳夫人就是华阳君的后代,然后精彩的地方来了,吕不韦是走了华阳夫人的路子,让异人认了华阳夫人为母亲,最终才登上了秦王的宝座。

顺便说一句,异人的父亲安国君,也是靠着楚系势力的帮助,才能当上太子,虽说只做了三天秦王吧,那也是为以后的异人和嬴政弄个了名正言顺的继承权。

吕不韦最初投靠的就是华阳夫人代表的楚系,这个华阳夫人实在是不简单,在很长时间里一直影响着秦国的政坛,也怪她的几个竞争对手太弱,要么死的早(夏太后),要么自己作死(赵姬)。

说了半天华阳夫人,芈启到底是谁呢?

芈启的身份是楚考烈王熊元之子,当年熊元在秦国做人质的时候,娶了昭襄王的女儿,生下了熊元,跟嬴异人一样,偷偷的跑回楚国去了,孩子留在了秦国。

故事到这里可以捋一下关系,华阳夫人出身于楚国的王族,她熊元应当是亲属,华阳夫人的丈夫是王太子安国君,芈启的母亲是安国君的姊妹,华阳夫人就是昌平君的舅母,芈启是华阳夫人的外甥。

如果你记不住觉的有点乱,那就记住芈启和华阳夫人是亲上加亲的亲戚就可以了,甚至可以说一直没有儿子的华阳夫人,看着芈启甚至都是有当儿子看待的感觉。

搞清楚身份,是一切故事的前提,很多故事里,事情还是那个事情,身份不一样,结果自然也就不一样了。

(03)我是秦人

芈启身份要说简单也简单,父亲是楚国人,母亲是秦国人,只不过父亲母亲身份都比较高贵而已,那么芈启算是哪国人呢?

根据睡虎地出土的秦简,秦朝法律规定,像这种情况,母亲是秦国人的,那么芈启就是秦国人,充分说明了秦国的开放态度。

既然留在了秦国,那么芈启是秦人的身份是毫无疑问的,不会受到歧视,再加上母亲是秦国贵胄,自己楚系的身份又有华阳夫人加持,芈启留在秦国自然能够做的风生水起,顺利进入秦国核心高层。

秦王政十年,发生了一件大事,嫪毐叛乱,打破了秦国秦国政坛的均衡,此前以夏太后为首的韩国外戚势力,随着夏太后死,成蟜叛逃,韩国势力彻底消失。

然后是嫪毐叛乱,赵姬作死,结果赵系势力也彻底消失了,连带着丞相吕不韦也彻底玩完,秦国政坛一下子成了楚系的天下。

史记秦始皇本纪明确记载嫪毐叛乱的时候,秦始皇命令丞相,昌平君,昌文君前去平叛,随后吕不韦也失势了,昌平君芈启顺利接替吕不韦成了秦国统一大业上,承前启后最重要的十年相位之人。

吕不韦之后,李斯之前,正是秦国灭六国最激烈的时候,但史书上对于这个时期,秦国丞相是谁,没有详细明确记载,不是没有人当丞相,而是没有记载。

幸亏还有诸多的线索,最明显的是《史记索隐》的记载:

昌平君,楚之公子,立以为相,后徙于郢

故事到了这里,还是一个美好的故事,对于华阳夫人,对于在秦国的楚系外戚势力,秦楚世代通婚,楚系时不时就会实际掌握秦国政权,并通过再次联姻,将权力传下去,这样的结构,可以说是完美到无懈可击。

(04)始皇帝的荣耀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曾下诏给群臣议一议给自己起个什么名号,因为自己做的事情功劳实在太大,前无古人的功绩。

嬴政的确做了许多前无古人的事情,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他彻底废除了中国长久以来的分封制度,这种变革是制度性和毁灭性的变革。

还记得《大秦赋》里秦国第一个灭的韩国,秦王嬴政是怎么说的吗,秦王政看着诚惶诚恐跪着的韩王,非常霸气的说,你哭什么苦,自古商灭夏,周灭商,都得到了很好的安置,不至于灭绝,寡人不会亏待你们的。

这话如果是真的,那么秦始皇肯定要怕怕打脸了,因为他做的事,的确是前无古人,古人也打仗,也杀人,也做禽兽事,唯一的区别就是不管怎么样,古人的底线就是,我不会把你彻底消灭。

这里的消灭不是指的不杀你,而是不让你绝嗣,古人攻下地方城池或者国家之后,都会再给对方弄个地方,不管大小贫富吧,说这个地方就是你的,你可以在这里祭祀你的祖先,相当于这一支还在延续,只要祭祀还在。

这是古人的传统观念,周武王灭商之后,对于商朝甚至是夏的后人,都有分封,明确表示他们可以继续传承下去,这就是分封制。

可秦始皇搞的是郡县制,不再分封,韩国灭了就是灭了,不会再给你韩王划一块地方,说这地方就是你的,你们韩氏香火不会断,祖宗不会绝嗣。

这是最让六国绝望的地方,之前输赢起码还有个底线,还能留个宗庙给个祭祀,自己也算是对得起列祖列宗,秦始皇这么搞,是彻底要从法统上灭绝你这个国家,远比杀你要狠的多。

六国颤抖了,害怕了,但没有用,兵戈车甲都没有秦国强,因为郡县制就是比分封制先进,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这样,但是对于贵族可不是了,他们最不能接受的就是,自己这一支彻底断绝了,绝嗣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情。

(05)最后的外戚

昌平君看着秦国霸业终于要完成了,兴奋之余,心里总有一丝丝隐忧,华阳太后死了之后,楚系看似依然强大,但随着韩赵魏覆灭,秦国终于把矛头对准了楚国,灭楚之战就要开始了。

信任就像裂痕,尤其是君臣之间的信任,一旦出现裂痕,便永远无法修复,只能等待决裂这种最坏结果的出现。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了六个字:“昌平君徙于郢”,一个秦国丞相,到了楚国旧都,怎么看都不像是重用,根据古人的用字习惯,徙这个字,一般用于贬斥的情况。

这里用一般这个字眼,也只能是通常情况,但历史是复杂的,随便有人反驳你一句,你可能都要想半天怎么反驳。

幸好还有出土文件,在这方面睡虎地是个好地方,睡虎地秦简,为我们了解秦国缺失的历史,非常重要,而睡虎地秦简中,就有关于昌平君的记载。

这里面有一条重要记录:

二十一年,韩王死,昌平君居其处,有死口属

这里的口是缺失的意思,就是这个字缺失了,根据专家考证,这个缺失的字应该是士,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韩王死了之后,昌平君就到了他的地方居住,有死士跟随。

这里的死士不可能是昌平君的人,因为秦国的制度,就是所有人都听听秦王的,贵族高官不允许有私人军人,由此可见,这些死士是秦王派过来监视昌平君的。

结合前面史记讲的,这一切都表明,在秦楚大战之前,秦王已经不信任昌平君了,把他迁到了郢这个地方,这属于楚国旧都。

名义上的目的,秦楚之战是灭国战,让他利用自己的身份安抚或者劝降楚人,实际上秦始皇也没指望昌平君能干成什么事儿,有死士跟着就说明,已经不信任你了,看你有异动,随时灭了你。

嬴政和昌平君芈启也算是亲戚加君臣,弄成这样谁都不想,但是没办法,楚国这块肉秦国必须吃下,并且是连骨头渣渣都不剩的方式吃掉。

昌平君身份实在太特殊,出考烈王的儿子,你但凡是别的什么亲戚,可能也就算了,这种身份,灭楚的时候,不管你心里怎么想,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嬴政不信你。

(06)秦相不是吃素的

秦国能强盛,跟他一直没有昏君也有关系,不但没有昏君,秦国最后这几任丞相也都很不错,吕不韦昌平君李斯,各个都是高手。

嬴政可能就是小看自己的这个丞相了,本来都已经不信任了,那还不放在咸阳严加看守,还让昌平君去郢陈这个楚国的旧都,嬴政是对自己的把控能力太自信了。

结果,昌平君反了,李信也是够倒霉的,带了二十万大军灭楚,没想到自己的后方郢陈突然造反,自己两面受敌,最终大败,秦军也是受到了这些年来少有的惨败,秦国果然是强的只有自己能打败自己的地步了。

昌平君在秦国为相十年,真要是反,你那点死士肯定是看不住的,这件事传回咸阳,秦王政大为震惊,史书上只说了,很快他就请老将王翦出马了,但没说的是,从此楚系势力算是彻底从秦国消失了。

外戚势力之所以在秦汉时代会成为顽疾,就是因为外戚都是君王的亲戚,甚至是至亲,你不可能动不动就大开杀戒吧。

但是废弃和冷落总归是可以的,电视剧里芈华被打入了冷宫,史书上对这些都没有记载,但可以肯定扶苏的母亲是楚国人,而且在出国的地位非常高。

秦始皇一直在纠结扶苏的身份要不要立他为接班人,扶苏也知道自己身份敏感,也算是对父亲有着某种惧怕和心里没底气的感觉。

这些并不都是猜测,扶苏死而复活就是最好的证据,扶苏是自杀的,他对秦始皇的“命令”没有之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肯定是在扶苏心里,秦始皇赐死自己,基本上也符合他的预期吧。

要不然,就算是秦法再严,如果父子之前很亲,突然要赐死儿子,儿子怎么着也得见父皇最后一面,扶苏就这么死了。

秦国禁忌很多,很多事都没有记载,但三年后扶苏的复活,让一切都有了答案,陈胜吴广起义了,打出的反秦口号,居然是项燕和公子扶苏。

你在反秦,为什么要打出秦朝皇子的旗号?傻了吗,这是,答案很明显,扶苏同时也有楚国血统,而其身份还不低,楚人对他的认可度还是非常高的,所以才会有这么诡异的一幕。

秦朝迅速灭亡,而起源竟深埋在昌平君造反的时候,如果他不造反,楚系势力就还在,扶苏有人支持,也不会被秦始皇讨厌,最后扶苏也不会败给胡亥。

胡亥上位,赵高疯狂,执政理念只有一个字,杀,谁不听话就杀人,左右丞相李斯和冯去疾杀,大将军蒙恬蒙毅杀,秦始皇的子女杀杀杀。

最后连胡亥也被赵高杀了,一场无尽的杀戮下来,秦国彻底大伤,再也无力维护统治,秦朝就这么灭亡了,全凭赵高一人之力。

关于赵高,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交流。

更多文章

  • 祸国妖姬妲己,为讨纣王欢心,发明了一个东西,我们每天都要用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舌尖上的中国》第3季播出的时候,讲了美食的“器物”。既然提到和美食有关的器物,那么最代表我国文化的的就是筷子了。最先是由我国发明的,后来才被传到了我国周边国家,比如日本韩国等地。 纣王在得到妲己美人后,便荒废朝政,整日和妲己厮混在一起,沉溺女色不可自拔。有一天纣王在和妲己吃饭,就连吃饭的时候纣

  • 鸣条之战,商汤灭夏,如何做到一战取胜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商汤灭夏之战叫什么战,武王伐纣商汤灭夏,商汤灭夏的好句

    夏王朝作为我国上古三代的开始,也是最古老的一个王朝,虽然距今已有近四千年的历史,但关于夏朝的一些传说至今还广为流传。比较有名的“大禹治水三个家门而不入”一直被传为佳话。由于时代久远,夏朝的一些历史文化我们只能从考古史料里考究,在河南偃师县二里头村发现的二里头文化正是夏朝文化的代表。其中,发现了大量青

  • 为什么说在对待匈奴问题上,周朝得中策,汉朝得下策,秦朝无策?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西汉对匈奴的措施,中策上策下策,周朝是中策汉朝是下策

    匈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朝。据说夏朝被商汤灭亡后,夏朝的一支后裔便向北迁移,经过不断的发展,夏朝的后裔们便不断吞并周围的其他部族,渐渐的匈奴族就出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到王莽篡汉的时候,虽说之前匈奴被汉武帝按在地上暴揍了好几顿,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依然还是中原的心腹大患。再加上匈奴经常率兵入关烧杀抢掠

  • 汉朝为何选择秦制,没有模仿周朝封分制?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汉朝如何继承秦制,周朝分封制和汉朝分封制,周朝和汉朝有什么区别

    前车之鉴-项羽就是推崇分封在刘邦夺取汉室天下之前,项羽起先取得了当时天下的话语权。因为他破釜沉船一举灭了秦朝主力,从而奠定了后期各路诸侯反秦高潮。秦朝灭亡后,项羽就自然而然被推为当时霸主。而项羽由于他反对秦朝的暴政,继而对秦朝制度也很反感,而推崇周朝的分封。因此就有了各路分封的事情,刘邦被封为汉王,

  • 夏朝真是虚构的?清华大学破译战国竹简,内容推翻人们的传统认知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战国竹简最新消息,夏朝考古书籍,夏朝到战国一共多少年

    中国有着极为悠久而漫长的历史,如果有人询问我国的第一个王朝是什么?那很多人肯定会脱口而出是夏朝。夏朝是目前我国史书中记载的第1个世袭王朝,起源于公元前2070年。这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几乎都是常识,但是对于外国人来说,他们是不愿意相信的,因为他们认为任何一个朝代的确立,都需要明确的时间和文字记载,否

  • 《封神演义》里最邪恶的纣王,历史上真的是庸君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封神榜中纣王为什么封神,重生纣王玩转封神,封神妲己和纣王吻戏

    明朝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市民阶级兴起,闲暇时光增多,对于阅读的需求就不断增加,那个时代就产生了大量的通俗小说。其中《封神演义》因为结合了历史,虽说说文字和故事性,相比于同时代的小说要差劲很多,但是因为他的故事结合了历史,而且写得武王伐纣的故事,只此一家,所以封神演义的故事在民间也流传的非常广。

  • 周厉王:一场改革引发的抹黑狂潮,天子也有委屈的时候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周厉王,是一个经常跟桀纣周幽王这样的人物放在一起讨论的人,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暴君,是非常典型的坏君王。然而像桀纣周幽王这种人物,都有非常明显的个人道德上的确定,像神酒池肉林呀,各种酷刑,烽火戏诸侯之类的恶性。但你要是看周厉王的罪行,似乎也没有上面我们说的这种非常离谱的行为,那么周厉王到底做了什么会成

  • 妲己是不是被女娲坑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女娲对妲己为什么出尔反尔,女娲娘娘惩罚妲己三姐妹,封神演义女娲坑妲己

    封神演义里面,妲己实际上是奉女娲娘娘的命令,下来祸乱纣王江山的,为什么最后又把罪行都怪到了妲己身上,妲己是不是被女娲坑了?这其实是个典型的小人物和大时代命运的话题,女娲和妲己,看似地位非常悬殊的人物,本质上都被绑定在大时代趋势的车轮之上,谁也不能幸免。剧情的开始,表面上看起来,是纣王在女娲娘娘的庙宇

  • 周朝时,有一种少见的职业叫“追师”,他竟为皇室做这项秘密工作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西周的直属军队,周朝皇室帝王对话合集,谈谈对西周太史职位的认识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周朝是我国封建历史最长的王朝,它前后历经了790年,又分为西周和东周,其中东周也就是“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史料记载,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取商代周,史称为“西周”,定都在镐京(今陕西

  • 姜子牙,张良,诸葛亮等绝世高人,为何不自己创业,要给别人打工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姜子牙诸葛亮和张良谁厉害,张良姜子牙语音,王者荣耀张良vs诸葛亮

    所以很多人就想不明白,为什么姜子牙、张良、诸葛亮这些能力超群的人,不自己创业反而跑去给别人打工,这不是惜才了吗?有些成功学家就总结到:这些人没有冒险精神,所以即便能力再高,也只能给别人打工;那些有冒险精神和魄力的人,才是天生的老板。很多人听他们一蛊惑,就觉得只要自己有冒险精神和进取的勇气,将来就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