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说在对待匈奴问题上,周朝得中策,汉朝得下策,秦朝无策?

为什么说在对待匈奴问题上,周朝得中策,汉朝得下策,秦朝无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09 更新时间:2024/1/19 3:40:02

匈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朝。据说夏朝被商汤灭亡后,夏朝的一支后裔便向北迁移,经过不断的发展,夏朝的后裔们便不断吞并周围的其他部族,渐渐的匈奴族就出现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王莽篡汉的时候,虽说之前匈奴被汉武帝按在地上暴揍了好几顿,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依然还是中原的心腹大患。

再加上匈奴经常率兵入关烧杀抢掠,甚至还把雁门太守及朔方太守给杀了,这可把刚刚即位建立新朝的王莽给气的,立马叫来十二位将军,让他们带着三十万大军兵分十路,去好好的教训教训匈奴。

这个时候,大司马严尤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便赶紧上书劝诫道:臣闻匈奴为害,所从来久矣,未闻上世有必征之者也。后世三家周、秦、汉征之,然皆未有得上策者也。周得中策,汉得下策,秦无策焉。

简单的翻译下,那就是:很久很久以来,匈奴就带给我们极大的危害,但并没有听说过一定要攻打匈奴的。像攻打匈奴的周朝,秦朝,汉朝,他们采取的策略都不是最好的。周朝是中策,一般般。汉朝是下策,多少有用。至于秦朝,那就是一点好处都没捞到。

为什么严尤会这么说呢?我们来分析下。

1,周得中策

周宣王的时候,那时的匈奴还没形成,经常入侵中原的,是猃狁。很过分的是,掠夺边境也就算了,他们时不时的还要到西周的都城镐京四周抢夺一番。

公元前823年,猃狁再一次的不安分了,一大票人再一次的聚集在镐京外围,把镐京里的西周贵族们给吓得瑟瑟发抖。这可把当时西周的老大周宣王给气的,先是出兵将镐京外的猃狁部队杀得丢盔弃甲,随后又把他们感到朔方之外,并在那筑城设防,这才缓解了猃狁的威胁。

到公元前816年,周宣王再一次出兵进攻猃狁,再一次的大败猃狁,令猃狁不敢跨过洛水,进犯中原,彻底解除猃狁的威胁。

周宣王的策略是,只要把猃狁赶走,将原本属于自己的土地拿回来就可以了,没有必要乘胜追击赶尽杀绝。正是因为这样,西周的百姓并没有在这场战争中遭到太多损失。但因为没有灭掉猃狁,威胁依然存在,因此周宣王的做法,只能被称为中策。

2,汉得下策

若不是汉文帝、汉景帝留下来的家底,汉武帝还真无法发动对匈奴的大规模战争。再加上又有着卫青霍去病的加持,四十四年的战争下来,匈奴被揍得痛哭流涕,远走漠北,开始了下坡路的进程。

从军事角度上看,汉武帝是取得了巨大成功。可要是从社会经济和国民生活的角度上看,汉武帝却是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就说几点汉武帝为了维持战争,而颁布的几项政策吧。

1,盐铁专卖,将食盐、铁器的经营权收归国有;

2,平准均输。也就是设立专门的机构来垄断商品交换,控制物价;

3,征收财产税,每个人都要如实上报自己的财产,如果有隐瞒的,不好意思,全部没收;

4,人头税。本来是每人每年20钱,不仅提高到23钱,起征年龄也从7岁变成了3岁。

也正是如此,严尤才说,汉得中策。

3,秦无策焉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对匈奴也是十分头疼,于是他派蒙恬率领30万大军北上,“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但是呢,秦始皇偏偏决定要修建长城。虽说他的这项决定给我们留下旅游观光的好地方,但是对当时而言,就是一项劳民伤财,弄得民不聊生的工程。再加上长城建好后还没过多久,秦朝就灭亡了,因此严尤认为,秦无策焉。

其实严尤的这番劝谏,就是想告诉王莽,对待匈奴稍微的给点教训就行了,没必要以举国之力征讨,更何况匈奴的地盘上啥都没有,完全无法进行农耕经济。

但是呢,人家王莽不听,严尤他也没办法啊。

更多文章

  • 汉朝为何选择秦制,没有模仿周朝封分制?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汉朝如何继承秦制,周朝分封制和汉朝分封制,周朝和汉朝有什么区别

    前车之鉴-项羽就是推崇分封在刘邦夺取汉室天下之前,项羽起先取得了当时天下的话语权。因为他破釜沉船一举灭了秦朝主力,从而奠定了后期各路诸侯反秦高潮。秦朝灭亡后,项羽就自然而然被推为当时霸主。而项羽由于他反对秦朝的暴政,继而对秦朝制度也很反感,而推崇周朝的分封。因此就有了各路分封的事情,刘邦被封为汉王,

  • 夏朝真是虚构的?清华大学破译战国竹简,内容推翻人们的传统认知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战国竹简最新消息,夏朝考古书籍,夏朝到战国一共多少年

    中国有着极为悠久而漫长的历史,如果有人询问我国的第一个王朝是什么?那很多人肯定会脱口而出是夏朝。夏朝是目前我国史书中记载的第1个世袭王朝,起源于公元前2070年。这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几乎都是常识,但是对于外国人来说,他们是不愿意相信的,因为他们认为任何一个朝代的确立,都需要明确的时间和文字记载,否

  • 《封神演义》里最邪恶的纣王,历史上真的是庸君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封神榜中纣王为什么封神,重生纣王玩转封神,封神妲己和纣王吻戏

    明朝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市民阶级兴起,闲暇时光增多,对于阅读的需求就不断增加,那个时代就产生了大量的通俗小说。其中《封神演义》因为结合了历史,虽说说文字和故事性,相比于同时代的小说要差劲很多,但是因为他的故事结合了历史,而且写得武王伐纣的故事,只此一家,所以封神演义的故事在民间也流传的非常广。

  • 周厉王:一场改革引发的抹黑狂潮,天子也有委屈的时候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周厉王,是一个经常跟桀纣周幽王这样的人物放在一起讨论的人,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暴君,是非常典型的坏君王。然而像桀纣周幽王这种人物,都有非常明显的个人道德上的确定,像神酒池肉林呀,各种酷刑,烽火戏诸侯之类的恶性。但你要是看周厉王的罪行,似乎也没有上面我们说的这种非常离谱的行为,那么周厉王到底做了什么会成

  • 妲己是不是被女娲坑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女娲对妲己为什么出尔反尔,女娲娘娘惩罚妲己三姐妹,封神演义女娲坑妲己

    封神演义里面,妲己实际上是奉女娲娘娘的命令,下来祸乱纣王江山的,为什么最后又把罪行都怪到了妲己身上,妲己是不是被女娲坑了?这其实是个典型的小人物和大时代命运的话题,女娲和妲己,看似地位非常悬殊的人物,本质上都被绑定在大时代趋势的车轮之上,谁也不能幸免。剧情的开始,表面上看起来,是纣王在女娲娘娘的庙宇

  • 周朝时,有一种少见的职业叫“追师”,他竟为皇室做这项秘密工作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西周的直属军队,周朝皇室帝王对话合集,谈谈对西周太史职位的认识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周朝是我国封建历史最长的王朝,它前后历经了790年,又分为西周和东周,其中东周也就是“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史料记载,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取商代周,史称为“西周”,定都在镐京(今陕西

  • 姜子牙,张良,诸葛亮等绝世高人,为何不自己创业,要给别人打工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姜子牙诸葛亮和张良谁厉害,张良姜子牙语音,王者荣耀张良vs诸葛亮

    所以很多人就想不明白,为什么姜子牙、张良、诸葛亮这些能力超群的人,不自己创业反而跑去给别人打工,这不是惜才了吗?有些成功学家就总结到:这些人没有冒险精神,所以即便能力再高,也只能给别人打工;那些有冒险精神和魄力的人,才是天生的老板。很多人听他们一蛊惑,就觉得只要自己有冒险精神和进取的勇气,将来就一定

  • 垂沙之战,楚怀王受到双重打击,三国联军为何不乘胜灭亡楚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发生在公元前301年的垂沙之战,是战国末期的一场多国联军对楚国的双重打击战争,这场战争,战国七雄中参加了五家,其中齐魏韩联军先行对齐动手,中途,秦国也加入进攻一方。这场四打一的战争结果,以楚国战败向齐求和,秦齐重新结盟为结局,齐国从此走向灭国的开始。面对这样的一个力量悬殊的战场环境,为什么齐魏韩三国

  • 若诸葛亮先出兵东吴,再挥师北伐,是否能够一统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诸葛亮下东吴,诸葛亮派邓芝去东吴退兵,诸葛亮去东吴发生了哪些事

    “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不久以后,吴蜀之间反目成仇,建安24年,爆发麦城之战,关羽被杀,吴国夺得了荆州之地。随后,刘备为给关羽报仇,举全国之力东征吴国,吴蜀之间又爆发了夷陵之战。然而这场战争的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刘备几乎全军覆没,逃往白帝城,蜀国国力大减。因此,以蜀国的国力,根本打不过吴国,灭亡东吴纯

  • 半部《三国演义》浓缩于煮酒论英雄,曹操“奸雄”之名有点冤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曹操煮酒论英雄的道理,三国演义前60回曹操事件总结,课外阅读曹操煮酒论英雄

    还真有,那就是只看“煮酒论英雄”和“隆中对”即可,《三国演义》后半部的三国鼎立可以由“隆中对”概括,而前半部分的群雄逐鹿则可以用“煮酒论英雄”来涵盖。一、“煮酒论英雄”正史和演义的区别“煮酒论英雄”在正史上确实存在,远没有小说那么精彩,只有寥寥几句“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