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懿军帐来了一个白发老翁,诸葛亮突然失声痛哭:吾命休矣

司马懿军帐来了一个白发老翁,诸葛亮突然失声痛哭:吾命休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558 更新时间:2024/2/4 12:27:28

为了逼魏军出战,他甚至放下名士的身段,给司马懿送去了女装,希望能够激怒对手,最后随着一位白发老翁出现在司马懿的军营中,他的计划化为泡影,不禁失声痛哭道:“吾命休矣!”

司马懿

诸葛亮的无奈

早在第一次北伐前夕,诸葛亮向后主刘禅上《出师表》,奏表中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这段话既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刘备知遇之恩的决心,又透露着一丝隐隐的无奈。因为在隆中对的规划中,益州只是后勤基地,荆州才是争夺天下的重中之重,可惜关羽大意失荆州,使这一宏伟蓝图化为泡影。

追求兴复汉室的梦想,是蜀汉政权存在的合法性基础,所以诸葛亮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以一州之地对抗曹魏九州之力,毅然出师北伐。

蜀地易守难攻,本来是一大优势,但如果从蜀地向外打,这种优势就顷刻间变成劣势,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后勤运输成为一个老大难问题。

诸葛亮剧照

有人说,当年汉高祖刘邦不也是从蜀地出发,最终建立汉朝吗?只是此一时彼一时,形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是政治层面,刘邦面对的形势是天下重新分封的格局,项羽又远在东方,实力悬殊并不大,而曹魏是一个内部统一的政权,可以调动全部国力与蜀汉对敌。

其次是自然原因,西汉初年的武都大地震使古汉水被拦腰截断,形成嘉陵江和汉江两条水系,原本可以沟通汉中和陈仓的黄金水道不复存在,单靠陆路运输难以支持大规模作战。

然后是战术问题,一种同样的战术,第一次用和第二次用效果差别很大,韩信暗度陈仓,胜就胜在出其不意上,而诸葛亮就很难再玩出新花样了,只能采取最稳妥的进军路线,极易形成消耗战。

诸葛亮剧照

在前几次北伐中,蜀汉军队损失并不大,都是由于不能速战速决,粮草不继而不得不撤退,这一次诸葛亮厉兵秣马三年,又与东吴约定共同出兵。

在行军路线上,他没有选择祁山道,而是选择褒斜道,这也是经过慎重考虑的,祁山道是诸葛亮第一、第三、第四次北伐中最常走的一条路,它的特点是道路平坦但路途遥远,这一次诸葛亮想要毕其功于一役,在时间上就耗不起。

而第二次北伐中临时起意走陈仓道,则因为魏将郝昭加固了陈仓城防,导致蜀军顿兵于坚城之下毫无进展,至于魏延一直念叨的子午道,大段路程都是悬崖峭壁上的栈道,根本不在考虑范围内。

褒斜道由南端的褒谷和北端的斜谷组成,褒水向南汇入汉水,斜水向北汇入渭水,只要越过中间的分水岭,就能实现一定程度上的水运,所以《三国志》上特意提到,诸葛亮用到了“流马”,就是一种轻便的小船。

诸葛亮剧照

渭水争锋

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敌人,与其说是司马懿,不如说是魏明帝曹睿

当诸葛亮的大军出斜谷,到达渭水南岸时,曹睿向司马懿下了一道圣旨,告诉他只需坚壁清野挫敌锐气,使诸葛亮进退两难,等到粮食耗尽,就可以不战而胜。

此时,孙权按照约定,派出四路大军,向曹魏的江淮防线发动全面进攻,为了免去司马懿的后顾之忧,曹睿御驾亲征,孙权久攻合肥新城不下,听说曹睿亲自带兵来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下令全线撤退。

大臣们建议曹睿驾幸长安,与司马懿合兵一处对付诸葛亮,曹睿胸有成竹,认为诸葛亮孤军奋战,根本不足为虑,只是派出两万援军,受司马懿节制。

接下来就是诸葛亮与司马懿的对决了,诸葛亮有两个方案可供执行,一个是向东威胁长安,一个是向西,继续隔断雍凉的战略,先拿下凉州以扩充国力。

司马懿剧照

第一个方案有很大的风险,如果不能一举攻下长安,魏军尾随而至,前后夹击,蜀军就有全军覆没的下场,一生谨慎的诸葛亮是不会轻易冒险的。

精明的司马懿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对手下说:“倘若诸葛亮有胆,应当东出武功县,直指长安,倘若向西上五丈原,那就没有太大威胁了。”

果然,诸葛亮率军上了离谷口不远的五丈原,这里进可攻退可守,不过却正中司马懿下怀,他可以凭借魏国的国力与诸葛亮一直耗下去。

手下建议驻扎在渭水北岸,等诸葛亮渡河来攻可以击敌于半渡,司马懿不以为然,认为诸葛亮不会采用这种无脑的战术,况且渭水南岸还有不少百姓和粮草,不能拱手相让,于是背水设阵,堵在诸葛亮的营门口。

司马懿剧照

司马懿还有一位得力助手郭淮,他意识到诸葛亮有偷袭渭北的企图,很多人认为这是多虑了,他说:“诸葛亮一旦登上北原,就可以连结北山,切断通往陇西的道路,动摇凉州的人民,那样就是国家的大患。”

司马懿同意郭淮的观点,让他马上分兵守住北原,事实证明这次行动非常及时,当郭淮在北原安营扎寨时,蜀军突然出现,他组织人马挡住了攻击,使蜀军无功而返。

几天后,诸葛亮再施一计,率军向西移动,造成争夺上游的假象,郭淮又一次看出这是声西击东,诸葛亮的真正目标是北原附近的阳遂,让部队加强戒备。

当夜,蜀军调头攻打阳遂,因为魏军早有准备,没有取得任何进展,被迫退回五丈原。诸葛亮两次出击都没有成功,便命令士兵在原下屯田,准备做长久之计,然后不断向司马懿挑战,希望能够打破僵局。

诸葛亮

星陨五丈原

可是任凭诸葛亮如何刺激司马懿,司马懿都高挂免战牌,于是诸葛亮拉下脸面,派使者给司马懿送去了一套女装,羞辱他不是男人。

司马懿是何等的人物,风轻云淡地问使者诸葛丞相最近怎样,使者一时大意,如实回答说:“丞相每日起早贪黑,凡是二十军棍以上的刑罚都要亲自过问,吃得也很少,一日不过数升。”

诸葛亮自从成为蜀汉的执剑人后,内治国外治军,日理万机,在他的殚精竭虑下,蜀国“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而付出的代价就是透支自己的精力。

加上数次北伐失利,忧思劳神,身体每况愈下。

诸葛亮剧照

司马懿根据自己的养生经验自言自语道:“诸葛亮的性命岂能长久?”

他更加坚定了与诸葛亮耗下去的决心,只是手下的将士们无法忍受这样的羞辱,纷纷请战,为了安抚部下,他也假装很生气,又说自己做不了主,要请示朝廷定夺。

曹睿也明白司马懿压不住局面,是想要借助朝廷的权威,当然拒绝了他的“请战”,还派来一位使者监军。这位使者叫辛毗,历仕三朝,以敢言直谏著称,连曹睿也让他三分,把这个得罪人的差事交给他,算是用对人了。

当白发苍苍的辛毗出现在魏军大营时,姜维对诸葛亮说:“辛毗一到,司马懿更不可能出战了。”

诸葛亮也叹气道:“司马懿本无战心,只是为了安抚众心,常言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从,如果真想打,何必要千里之外请战?”

诸葛亮剧照

事实的确如此,只见辛毗拿着朝廷的符节,往辕门一战,没有一个人敢越雷池一步,司马懿坚持把戏演完,几次三番恳请出兵,都被辛毗严词拒绝,这下将士们都无话可说,老老实实地待在大营里。

双方相持一百多天,八月间,一颗流星自东北向西南划过,诸葛亮积劳成疾,终于油尽灯枯,病逝于五丈原。

而在《三国演义》中,对于诸葛亮病逝有一段艺术加工,更加深了他的悲剧色彩。

诸葛亮知道辛毗的到来,使司马懿决不会再出战了,急火攻心旧病复发,又夜观天象,对姜维说:“吾命在旦夕矣!”

姜维问为什么,他说:“太微垣中客星明亮,主星若隐若现,天象如此,这就是我的命数。”于是设下七星灯,希望能够祈禳上天,延长自己的寿命。

司马懿剧照

司马懿同样会观天象,看出诸葛亮命不久矣,令夏侯霸领兵一千查探虚实,在蜀营外摇旗呐喊,魏延慌忙来报军情,不慎扑灭了七星灯,诸葛亮仰天长叹道:“生死有命,这就是天意!”

他安排好后事,强撑病体,坐上小车,最后一次巡视军营,当夜将星坠落,与世长辞。

蜀军缓缓退去,司马懿引兵来追,杨仪按照事先的安排,做出反攻的姿态,逼退了司马懿,然后发丧,当地百姓因此传说,死的诸葛亮吓跑了活的司马懿。

千百年来,人们对诸葛亮抱以敬仰和同情,把他的失败归结为“天命”,但中国人对“天命”的理解不是唯心的,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尽人事听天命,才是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参考资料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三国志·魏书·辛毗传》《晋书·帝纪第一》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王朝为什么这么短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王朝存在多少年,秦短命而亡对后世的影响,中国历史上的短命王朝

    秦国自秦孝公启用商鞅变法以来,历经了历代先王的奋斗,终于在秦始皇手里统一的六国,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书同文,车同轨,建立了一个统一的王朝,也是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可是秦始皇去世后仅仅数年,强大的秦王朝就土崩瓦解,成为了很多历史爱好者的探讨。秦王朝为什么这么短命了。[var1]第一点.首先就是秦法太过于

  • 西汉的分封郡县制埋了多少隐患?贾谊一语道出,却被文帝搁置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贾谊对汉朝的政治贡献,西汉分封的诸侯国,分封制度

    西汉初年沿袭秦代制度,在地方上设置郡县,但没有像秦代那样彻底废除分封制度,而是试图学习西周的统治模式,分封藩国“以藩屏周”建立了很多封国。在西汉前期实行分封制确实有助于西汉刘氏政权的稳固。秦朝的前车之鉴秦始皇统一六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又征服百越,增设闽中、桂林、象郡、南海四郡,全国共四十郡。以郡

  • 张仪:战国纵横家,仅凭一张嘴,薅尽天下羊毛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var1]之后的日子里,张仪开启了他的游说之路。一日,张仪到达楚国,楚国国相要求张仪与自己喝酒。吃饭间,楚相发现自己价值连城的玉璧丢了,众人当时面面相觑。席间皆是相识之人,只有张仪是外人,一时间,众人都怀疑是张仪偷了玉璧。他们怀疑的理由很简单:“仪贫无行”,意思就是张仪又穷又品行卑劣。于是,大家把

  • 姜维死后82年,一封写给刘禅的信被发现,后人:诸葛亮没有看错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228年,诸葛亮率领30万大军攻打曹魏,先锋赵云老当益壮,连战连捷。可当赵云依计进攻天水城之时,却遇见了一位少年劲敌,他还与老年赵云打了个平手,更是让赵云发出感叹,谁想此处有这般人物。后来赵云回去在诸葛亮面前对着姜维连连夸赞,就这样诸葛亮有心收服姜维,后来姜维也误打误撞投靠了蜀汉,正史中姜维是被

  • 吕不韦是秦始皇生父?他的千古投资有多厉害·老烟枪读《史记》21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吕不韦与秦始皇是父子关系吗,吕不韦是秦始皇的生父吗介绍一下,吕不韦死于秦始皇之手

    [var1]秦始皇这个商人不一般吕不韦是个商人,大商巨贾,笑傲江湖。小吕吕不韦问老吕(吕不韦的老爹):耕田之利几倍?老吕:十倍。小吕:珠玉之赢几倍?老吕:百倍。小吕:立主定国之赢几倍?老吕:无数。在那个以商人为下贱职业的时代,吕不韦显然不满足于只做个贩贱卖贵的商贩。他有更大的野心——宇宙的尽头是编制

  • 曹丕为何40岁便去世了?只因他自己太作死,做的事比曹操还过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曹丕多少岁死的,曹丕最后是因为什么死的,曹丕到底是怎么死的

    大家都知道,曹丕作为曹操次子,在曹操在世期间,他与众兄弟竞争王位,其中不乏优秀者,例如曹植、曹冲等,但终究还是他成为了最终的赢家。在曹操去世后,成功继承了魏王王位,后来他又废掉汉献帝,成为魏国的首创者。而且据说历史上的他,还并非如电视剧中那般懦弱,而是文武双全。那为何在他登上帝位后仅七年,还正值壮年

  • 战国秦汉时期,城市水利设施已完善,带给居民的不止便利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先秦时期的水利工程,中国古代重要的水利设施,战国时期能大量兴修水利的原因

    (一)供水设施与居民饮用水源最早的人类是近水而居的,他们采用堤埂的方式将居住区围起来,以防止洪水侵袭,于是出现了最早的防洪工程的雏形。与此同时,商品经济开始兴起,促成了早期城市的形成,而居住在城区的人们的生产活动与社会生活也逐渐离不开水了。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非常重视水源的获取和利用。一般来说,获取城

  • 司马懿留下遗嘱:后人不得为我扫墓!后来才发现他真是老奸巨猾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司马懿死后不准后人为他扫墓,司马懿十句经典语录,三国演义司马懿

    司马懿按理来说,不是应该想着被后代年年祭祀,让自己的后辈以自己为荣才对吗?那你就肤浅了,这正是司马懿高明之处;那么他为什么要低调下葬呢?这样做有什么难言之隐呢?司马懿出道即巅峰司马懿的家族很显赫,他祖父为颍川太守,他爸爸是京兆尹,妥妥的官三代。《晋书·宣帝纪》中,对司马懿的记载是这样的:小时候就体现

  • 功高孟德,祸比董卓,他被后世称为“乱世教父”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功高孟德祸比董卓,曹孟德献刀刺董卓,董卓第一谋士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是南北朝时期的关键性人物之一,他曾百战百胜,力挽狂澜于既倒,居功至伟,可他又亲手给难得恢复一统的北方再次种下了分裂的祸根,被后世所边缘化。“功高孟德,祸比董卓”,正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今天我们一起走近那段阴沉而冷峻的历史,领略这位“乱世教父”的风采。一代权臣—尔朱荣一、尔朱荣“功

  • 刘禅:扶不起的阿斗还能稳坐帝位42年,睿智还是真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刘禅真是扶不起的阿斗吗,为什么说刘禅并非扶不起的阿斗,刘禅是大家眼中的阿斗吗

    贤臣辅助,国力强盛刘备去世后,作为皇太子的刘禅顺利继位。登基之初,国内有诸多贤臣良将。在诸葛亮的辅助下,刘禅采取了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停止征战的方针,让百姓有了充足的时间休养生息。诸葛亮发动北伐后,刘禅又积极启用蒋琬等能臣,帮助打理内政。刘禅善于放权,选贤任能,蜀国上下君臣同心。在他们的共同辅佐下,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