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孔子的弟子子贡是如何搅动春秋风云的

孔子的弟子子贡是如何搅动春秋风云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48 更新时间:2024/1/21 16:44:31

齐国大臣田恒想要夺取齐国君位,想了一个转移四族军队攻打鲁国的妙招,孔子此时正在周游列国,听说了这件事,于是就问门下弟子,谁可以去救鲁国。子路请求被孔子拒绝了,子张、子石请求救鲁也被拒绝了,孔子盯着子贡,子贡就去了齐国游说田恒。

子贡说“将军,您攻打鲁国失策了呀。鲁国,是难攻打的国家,它城墙薄而小,护城河窄而浅,国君愚昧,大臣虚伪,士兵百姓又讨厌打仗,这样的国家不打也罢。您不如去打吴国。吴国城墙高大厚实,护城河宽又深,铠甲坚固而崭新,士卒经过挑选而精神饱满,精锐部队都在那里,又有英明的大臣守卫着它,这样的国家是最容易攻打的”。田恒一听很气愤,脸色不悦道“你认为难,人家认为容易;你认为容易的,人家认为是难的。你是啥用心?”

子贡说了一句至今都奉为经典的话,说“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说:“我听说执政大臣对外用兵,内部不安定时常常选择攻打强国,内部比较安定才去攻打弱国。据我所知,您和右相监止关系不和,而你们的齐公偏信监止。您三次想封爵都没有封成,我都替您感到不平。眼下,您想出兵攻打鲁国,扩大齐国领土,还不是在替齐公和监止扬威吗?结果您会得到什么好处呢?或许有人因为您打了胜仗而赞扬您。这样,您就会受到齐公和右相的猜忌,您的处境也就危险了!您若率兵攻打吴国,未必能取胜,却能够消耗齐国人力物力,使国内空虚,让国君和右相失去支撑的势力。那样,您重兵在握反而容易控制国内局势。"田恒说箭已经射出去了,收不回来了。子贡说可以按兵不动,我去见吴。于是子贡去了吴国见了夫差

见到吴王说:"我听说,施行王道不能让诸侯属国灭亡,施行霸道不能让另外的强敌出现,在千钧重的物体上,再加上一铢一两的分量也可能产生移位。给吴国夸了一通,随后话锋一转道:如今,拥有万辆战车的齐国想要攻占千辆战车的鲁国,和吴国来争高低,我私下替大王感到担忧。况且去援救鲁国,是显扬名声的事;攻打齐国,是能获大利的事情。安抚泗水以北的各国诸侯,讨伐强暴的齐国,用来镇服强大的晋国,没有比这样做获利更大的了。名上保存危亡的鲁国,实际上阻阨了强齐的扩张,这道理,聪明人是不会怀疑的。吴王夫差也有顾虑:"是很好,但我曾和越国作战,现在越王自我刻苦,优待士兵,有报复我的决心。我先把越国灭了再按你的做。"子贡又说:"越国的力量超不过鲁国,吴国的强大超不过齐国,大王把齐国搁置在一边,去攻打越国,这不是道义所为。保存越国可向各国诸侯显示您的仁德,援助鲁国攻打齐国,施加晋国以威力,各国诸侯一定会竞相来吴国朝见,称霸天下的大业就成功了。大王如果忌惮越国,我去见越王,让他派出军队追随您,使越国实际上空虚,名义上追随诸侯讨伐齐国。"吴王特别高兴,于是派子贡到越国去。

[var1]

越王见到子贡说:"这么偏远落后的国家,大夫怎么能屈身前来呢!"子贡回答说:"我已劝说吴王援鲁攻齐,他说:'要攻下越国才可以',越国被灭是必然的了。勾践大惊,于是问子贡怎么办。子贡说:"大王如果能出兵辅助吴王,以投合他的心志,用重金宝物让他开心,用谦卑的言辞尊他,表示对他的礼敬,这样他才能放心攻齐。如果战争不能取胜,就是大王您的福气了。如果打胜了,他一定会带兵逼近晋国,等他们的精锐部队全部消耗在齐国,重兵又被晋国牵制住,大王可趁机攻起势,这样吴国必乱。"越王非常高兴,就答应了照计行动。

过了五天,种带着各种宝物面见吴王并请求出动越国全部军队三千人,勾践亲自挂帅督战。吴王听了非常高兴,于是就和子贡说:"越王想亲自跟随我攻打齐国,先生觉得如何?"子贡说:"不行。如果阵前越王倒戈怎么办?只要他全部军队都在你手上就行了,于是吴王拒绝了勾践的请求,调动了九郡驻军和越国的3000军队去攻打齐国。

子贡离开吴国后去了晋国,对晋定公说:“齐吴两国即将开战,如果吴国不能取胜,越国必定会趁机扰乱;如果和齐国一战取胜,吴王一定会逼近晋国。"与晋争霸,大王需要提前做准备啊,晋君依照他的话做了,整军备战,等着吴军的到来。"果真如子贡所说,齐吴于艾陵大战,齐军大败,田恒高兴坏了,完全按照子贡的想法来的呀,于是田恒不断向齐国君主要钱要粮要人,逐渐控制朝政;吴王也高兴坏了,于是继续挥师北上,于黄池会盟,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不仅吴国没去的霸主地位,后院还着火了,越王勾践攻占了吴国都城,杀了太子友。至此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如果你喜欢历史,点击关注我,分享给你有知识的历史。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正史上,刘备只为5个人哭过,没有关羽张飞!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备和关羽张飞的关系,历史上刘备是怎样一个人,正史中刘备的五虎上将

    一、田豫《三国志》:备为豫州刺史,豫以母老求归,备涕泣与别,曰:“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田豫(171年~252年),字国让,渔阳雍奴(今天津市武清区)人。刘备投奔公孙瓒,田豫当时年纪还小,自己托身于刘备,刘备非常看重他。刘备任豫州刺史后,田豫以母亲年老为理由请求回乡,刘备涕泣着与他告别,说:“只恨不

  • 管仲去世后,齐国为何很快就大乱?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管仲死后齐国衰落,管仲死后齐桓公到底有多惨,管仲为齐国做了什么贡献

    一个是太子诸儿、一位是公子纠,另一位便是日后的齐桓公公子小白。彼时的管仲是公子纠的门客,与齐桓公没有什么关系。[var1]但在齐襄公因为暴虐淫乱,将齐国搞得一团糟,新的王位继承人定会在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中决一胜负的时候,管仲与之便成为了政见上的敌人。但这场夺位大战的最终结局是,公子小白继承大统,以齐桓

  • 汉朝领土600多万平方公里,唐朝1200多万平方公里,宋朝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文/把酒看历史大家都知道,秦始皇在公元前230年到221年间,相继把韩、楚等六个国给灭掉了,在他39岁的时候,将整个中原收复,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原的帝王。虽说秦朝仅仅存活了14年,但它对历史的影响非常大,它结束了五百多年来各诸侯分裂的局面,更是为中国领土的巩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秦朝初期,秦

  • 刘备虽然输了,阵中却有战将武功比吕布还强,可惜一直不被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吕布在历史剧中的形象。(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为什么会输”这件事,从古至今衍生出许许多多的讨论与说法。统整刘备麾下的大将们,其实强者真的不少,除了桃园三结义的关羽、张飞之外,很受到重用的两人,则还有黄忠和魏延等,刘备对这四个人都很器重,并委以重任。有趣的是,日前有历史学者却点名,还有剩下的一人

  • 原是西垂小国的秦国如何成功统一全国?八代明君成就帝国大业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想要将愿望变成现实,不仅要拥有足够的实力,还要国富人优,最开始的时候,西垂小国秦国是与称霸最不沾边的。[var1]可谁都没有想到,历经八代君王之后,秦王政二十六年,王贲率军攻打齐国,齐王却不战而降。秦国凭此成为天下一统,中国社会也由残存多年的分封转化为了君主集权。从不沾边的小喽啰到最后的称霸,秦国各

  • 战国初期,魏国在强盛时期一直坚持伐秦战略,是否可以灭亡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魏国打得秦国几乎灭国,大秦帝国秦国和魏国的关系,战国时期魏国和秦国的关系

    公元前453年,晋国赵氏在晋阳之战中暗中联合韩、魏两家攻灭执政的智氏,随后又瓜分了晋国公室,最终三晋于公元前403年被周天子正式册封为诸侯。此时齐国田氏也到了取代姜姓齐国的最后阶段。[var1]田完九世孙,第十一任田氏宗主首领田和先是在公元前391年,放逐姜姓齐国最后一任君主齐康公于海岛之上,自立为

  • 秦始皇为中国取了个霸气名字,历经2000多年,从未更名沿用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始皇给中国取的名字,秦始皇最霸气的名字,历史上秦始皇的真实名字

    众所周知,中国一共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直至辛亥革命的爆发才改变了中国的落后与腐朽,带来新风气。在这两千多年里,属于中国的独特文化不断发展,文明不断传承,王朝不断更替,一切都在变化 。想起封建王朝,就不免想起第一个建立封建王朝的帝王——秦始皇。历史上对于秦始皇的评价向来都是褒贬不一的,我们既不能

  • “春秋战国”是什么朝代呢?春秋为何称为春秋,战国为何称为战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然而就在这著名的年代里,许多人对此感到纳闷。因为在它之前的朝代,例如夏、商,名字清晰,历史也比较清晰,在它之后的秦朝更是清晰,而后来的朝代基本上也延续了秦朝的大一统风格。除动荡的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外,其余王朝大家都可以背下来。为此,很多人就想问,春秋战国到底是个什么朝代,它

  • 刘备睡觉必用此物,把小妾羞的不愿出门,最终怒斥刘备改掉毛病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刘备小妾,刘备喜怒不形于色典型事件,孙尚香是刘备的正妻还是小妾

    甘夫人是刘禅的生母,刘禅也就是常说的“付不起的刘阿斗”,刘备因为对甘夫人太过于宠爱,即使知道刘禅没有能力,依然将蜀汉江山留给了他。虽然前后一共娶了四个老婆,但是除了甘夫人是刘备自己要求娶的,其他三个都是迫于时势,不敢不娶的。这也是甘夫人在刘备心中有独特位置的其中一个原因。刘备生的样貌奇特,从身材上来

  • 纪灵战平关羽,被张飞秒杀,若他对战赵云马超黄忠三人,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纪灵战赵云,结果会被斩杀赵云,在演义中遇强则强,无论敌人有多厉害,都不是其对手。纵览赵云一生,他只有两场战斗没有击败敌人。第一场战斗是界桥之战,赵云刚刚出道,他的武功未达到巅峰时期,才和文丑五六十回合战平(如果继续打下去,胜者一定是赵云)。第二场是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战中,也是赵云人生中的最后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