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战国”是什么朝代呢?春秋为何称为春秋,战国为何称为战国?

“春秋战国”是什么朝代呢?春秋为何称为春秋,战国为何称为战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336 更新时间:2024/1/24 12:34:41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然而就在这著名的年代里,许多人对此感到纳闷。因为在它之前的朝代,例如夏、商,名字清晰,历史也比较清晰,在它之后的秦朝更是清晰,而后来的朝代基本上也延续了秦朝的大一统风格。除动荡的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外,其余王朝大家都可以背下来。为此,很多人就想问,春秋战国到底是个什么朝代,它们又分别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实际上回答是非常简单。

[var1]

许多人知道周朝由武王伐纣之后以及姜子牙所创立,随后大一统朝代为秦朝,秦朝皇帝和贵族也出生于战国秦国。除此之外,对于这个时期的历史了解,很多人都只有春秋和战国了。

事实上,西周,东周乃至春秋,战国在历史上都是周朝这个王朝的一部分,只是略有不同而已。西周立国的历史当然无需赘述,周武王立国之后,分封功臣和贵族子弟,并且定出一个易守难攻能掌握诸侯大权的宗周。

[var1]

但在周幽王时,却宠褒姒而无意朝政,再加上废时宜臼。宜臼为了生存逃到王后周母申国寻求帮助。申侯孙子能做新一代周王,于是联合当时其他诸侯和蛮夷犬戎进攻镐京。幽王被害后,犬戎夺取了宗周的土地。而此时周王室就需要一个稳定王朝的人才,所以宜臼登基了,史称周平局王,但是他没有能力夺回宗周,所以就在公元前770年向东迁徙。

经过这番折腾,国力大损,已不能控制强大诸侯国了,而当时天子余威尚存,再加上宗法和礼制的冲击,所以诸侯不敢冒周天子的危险。后来他们想出“尊王攘夷”之理,就利用拱卫周王室、讨伐蛮夷之机,乘机打击小国。

[var1]

春秋时期以后,周天子国力日渐衰弱,诸侯的志向开始膨胀,礼制已无法束缚他们,各诸侯便开始相互征战。而在这段时间里,战争蛮横多了,以前诸侯还是尊崇礼制的,并不过分,但是现在却是你死我活。而最大的改变是君臣之间,以前春秋时期君臣恪守职责,这段时间臣子们开始二心。

[var1]

公元前476年晋韩赵魏三大家族叛乱分割晋国。而且当时另一诸侯国更以桃代李僵、田氏代替前国君姜氏。周天子见势不妙,自然首先出面反对。然其力量不足,诸侯并不关心。

所以这段时间比较混乱,各国往往以战争为中心,即使是为了能拥有进攻其他国家的力量,也会不断地改变。这就是着名的战国时代。

名称出自史官记载

换句话说,春秋与战国按时间来分的话,春秋是平局王向东迁徙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三家分晋。而战国则是公元前475年后秦国扫灭六国,建立秦朝,即公元前221年才这段时间。那么问题就在这里,那两个时期都是时间的舞台,为什么还要称为“春秋”“战国”?

[var1]

说它是什么,不过是后人据史官记载。春秋时期诸侯狂躁不安,虽然仍遵守礼制而不过分,但是事情却频繁发生,所以鲁国史官都把这一切都记载了,并且为了有效区分,按照年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季节来记录。而这段时间春秋时节正是诸侯朝见周天子之时,所以把这段时间发生的事加以整理,便有了《春秋》。

于是,这段时间被称为“春秋”,既是时间的昭示,也是诸侯作乱的意思。

春秋时期以后,君不在君,臣不在臣,天下都由有权有势的人来竞争,于是由世袭制下的数个春秋诸侯国转变为每个人都可以争权夺势的数个郡县国。可以说这段时间国君对土地与人口的渴望更加强烈,大家对周天子不闻不问,每个人都想做唯一的国王,所以战争也就比之春秋时期要多得多。

[var1]

人们将这段时间统一归纳为战乱频仍,生活艰难的时期。但此时他们对如何称呼还不得而知。至西汉时,经学家和目录学家刘向整理这段时期的历史,编写《战国策》,总结出公元前476年后兼并征战十分激烈的时期。因此,大家慢慢地接受这一称呼,感到十分恰当,把“战国”当作这一社会变化急剧时期的称呼。

然而此时大诸侯仍奉行礼制,整体上维护华夏民族的利益,对拓展国土并不太感兴趣,其国家间并无太大冲突,君臣间也是和睦的,但仍产生了五个霸王诸侯国。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春秋时代。

所以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这两个具有鲜明社会特征的不同时期最初并无具体名称,均由后世人士依据史官的归纳而归纳出来,具有特定含义,而整体上并无太大影响。

[var1]

结论

通过认识,发现春秋、战国时期实际上历史更清晰,由于都是以大事为界,所以时间上也是清楚。至于它们名字来历,主要还是跟已经发生过的历史密切相关。正由于当时诸侯割据征战的缘故,故较频繁地出现在史官的视野中,为便于记载,才有春、夏、秋、冬的记载。而战国则是由于这段时期战争频繁,多于春秋,因此后来记载这些历史的《战国策》便以此来命名这个时代。

其实只要历史学得足够深入,那些东西其实都记得非常清楚。由于整条历史线都是以周天子式微,礼制分崩离析为中心展开的。所以,究竟还是应该多读一些书,只有多读才能够理解这些,理解这些,才能够使我们的知识系统化,然后才能够记住全部的知识,吸收其中的知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刘备睡觉必用此物,把小妾羞的不愿出门,最终怒斥刘备改掉毛病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刘备小妾,刘备喜怒不形于色典型事件,孙尚香是刘备的正妻还是小妾

    甘夫人是刘禅的生母,刘禅也就是常说的“付不起的刘阿斗”,刘备因为对甘夫人太过于宠爱,即使知道刘禅没有能力,依然将蜀汉江山留给了他。虽然前后一共娶了四个老婆,但是除了甘夫人是刘备自己要求娶的,其他三个都是迫于时势,不敢不娶的。这也是甘夫人在刘备心中有独特位置的其中一个原因。刘备生的样貌奇特,从身材上来

  • 纪灵战平关羽,被张飞秒杀,若他对战赵云马超黄忠三人,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纪灵战赵云,结果会被斩杀赵云,在演义中遇强则强,无论敌人有多厉害,都不是其对手。纵览赵云一生,他只有两场战斗没有击败敌人。第一场战斗是界桥之战,赵云刚刚出道,他的武功未达到巅峰时期,才和文丑五六十回合战平(如果继续打下去,胜者一定是赵云)。第二场是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战中,也是赵云人生中的最后一战。

  • 吴起:能力很强,但人品低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吴起人品怎么样啊,吴起刘天才视频完整版,吴起变法发生在哪国

    [var1]吴起第一站是鲁国,他先拜孔门弟子曾参之子曾申学习儒学。后母亲去世,他却没有回家奔丧守孝,曾申认为其大逆不道,遂与之断绝了师生关系。不久,齐国攻打鲁国,鲁元公想任用吴起领兵作战。但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鲁国担心枕边风一吹,到时候临阵倒戈怎么办?吴起渴望建功立业,毫不犹豫抄起大刀就把妻子杀了,

  • 有关晋朝的影视剧,为何都只拍到司马炎统一三国,就不往后拍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演义》这部经典小说也被搬上了荧幕,但拍三国题材的似乎除了这部剧,就没有什么令观众印象深刻的剧了。而就算提到三国,也顶多拍到司马炎统一三国便剧终,一点都不提晋朝之后的事。晋朝的影视作品如此之少,是因为司马炎驾崩后,晋朝的历史就没眼看了,因为实在不适合文艺创作。 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晋朝 在权力这件

  • 楚庄王即位之初,为何三年不问朝政?这两人一语道破其背后用意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在春秋时期,由于周王室的权力日渐衰微,已经无法有效地掌控国家,所以各大诸侯国乘势而起,纷纷开始拓展自己的势力范围。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天下,开启了激烈的争霸战争,相互之间合纵连横、东征西讨,前后共有数位诸侯依次成为各国之间的“霸主”。而在各个实力强盛的“霸主”之间,尤以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

  • 私生子卫青,建立汉朝第一外戚集团,历经4代皇帝,最终被团灭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卫青死后为什么汉武帝杀他全族,卫青帮汉武帝夺取兵权历史,汉宣帝怎么对待卫青后人

    只不过,这个家族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汉武帝并没能诛杀他整个家族,此后又历经3个皇帝,直到汉宣帝(汉武帝曾孙)时代,才将这个最大的外戚集团彻底铲除。这个外戚集团到底有多牛,我们来看看里面的核心人物。所谓“外戚”,就是皇后的娘家人,那么,首先卫家必须要有一个人当上皇后,然后才能有外戚的诞生,这个皇后,就是

  • 关羽在襄樊之战落败是否直接导致兴复汉室无望?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其中,小编认为三国时期最大的转折但便是襄樊之战,是三国局势大变的重要节点。此战过后,蜀汉丢失荆州三郡,损失极其惨重,彻底打破了三国的平衡。这场战役是关羽在没有得到刘备命令前擅自出兵的,他率领荆州数万精锐向襄樊地区开拔而去,后面火速与襄樊地区的曹魏兵马发生大战。虽然关羽在前期挫败了曹魏军马士气,同时还

  • 战国中期,燕国几乎占领齐国全境,为何最后还是没能吞并齐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var1]第三,最重要的是,其他国家不可能允许燕国直接吞并齐国。到了战争后期,其他国家不光撤走了主力军队,而且还在暗中给燕国拖后腿,各种下绊子。在这种条件下,燕国要是还能吞并齐国,那才是一个奇迹呢!想要更好的了解当时燕国和齐国的处境,我们不妨来简单复盘一下,那场齐国被围殴的战争,到底都是怎么进行的

  • 白帝城托孤,其实是“一箭三雕”的阴谋,刘备最对不起的就是赵云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刘备白帝城托孤对赵云说的话,白帝城托孤,白帝城托孤全文及译文

    刘备最对不住的人当属赵云。赵云自公元200年追随刘备至公元229年病逝。这近三十年的时间,对刘家可以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虽劳苦功高,官职和地位却很低,这对赵云来说太不公平。 赵云,常山赵子龙是也,蜀汉五虎将之一。忠心耿耿,战功卓著,追随刘备近三十载。舍生忘死,两次救后主刘禅于危难之中。 刘备却在

  • 不为人知的史实:赵括也曾完胜对手,其军事理论超强且诡计多端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赵括实力有多强,白起战后对赵括的评价,赵括真的是无能的将军吗

    赵国在长平之战的惨败损失四十多万人,令大家熟悉了“纸上谈兵”的赵括。但赵括不为人知的一面,也确实令人吃惊:他曾用巧计打赢过战国时期最难打的攻坚战,用极少的损失攻陷齐国坚固的城池——麦丘。麦丘战役中展现出的军事理论之精深、思路之巧妙,令其父赵奢也比之不及。赵国围攻麦丘公元前280年,赵惠文王决心拿下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