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论两周时期齐国盐业历史

论两周时期齐国盐业历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596 更新时间:2024/1/21 1:11:05

[var1]

这是由于现代工业和提炼盐技术的发展,我们能够享受到大工业化生产下的商品福利。但是在中国古代,盐一直用法多样且珍贵的资源。

盐不仅可以被食用,还被用于储藏食物、祭祀,甚至是入药。由于中国古代生产力不发达、煮盐的技术还不够完善,导致盐的产量紧缺。

正是因为盐的用途广泛产量少导致在某些历史时间段上盐可以价比黄金。

提到中国盐的诞生和产地都不得不提到的山东,也就是先秦时期的齐国,今天就让我们来领略一番齐国的盐业。

01 齐地盐业的历史源流

说到盐就得说到制盐,中国最早制盐的人传闻是夙沙氏,《世本作篇》中“夙沙氏煮海为盐”是公认的古史中关于煮盐的最早记载。

[var1]

而夙沙氏正是诞生于山东半岛,也就是商周时期的齐国。夙沙氏的煮盐技术在商周之际已经在当地广泛应用。

商周时期的齐国拥有着制盐和发展盐业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齐国当时的地理位置包括了现在的山东省大部分地区。

并且三面环海,海岸线绵长,海洋里资源丰富,有许多天然的港湾。

齐国地处四省交界处,西面和河北湖北相连,南面和安徽、江苏接壤,北边拥着渤海湾与辽东半岛遥遥相望,极尽陆海优势。为发展盐业奠定了原料和运输港口的基础。

[var1]

齐国的气候也很适合发展盐业,齐国是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温暖湿润。春季少雨,盛行东南风,蒸发量大。为煮盐提供的良好的自然条件。

在制盐中最重要的就是盐的来源,临海的地理位置就是首要优势。除了临海的地理位置,拥有丰富的地下卤水资源同样重要。卤水就是含盐量较高的海水。

在古代制盐过程中,并不是直接煮海盐,而是从地下卤水里提炼出海盐。而沿海地区的齐国正好地下卤水的储量丰富。

拥有天赐的自然环境只是发展盐业的第一步,繁荣的经济才是发展盐业的助推器。而齐国作为诞生了春秋第一位霸主齐桓公的国家,经济在不停地发展进步,不断地积累蕴藏。

[var1]

在远古时代齐地就不同于其他欠发达的蛮荒之地,早在大汶口、龙山等文化时期齐地就已经出现了独立于农业的手工业,并且能够产出精美的手工艺品。

到了殷商时期,齐地经济更进一步。殷商时期齐地已经掌握了制盐的技术,商朝对于盐的需求,让齐地百姓得以保存下来。这一时期,齐地的青铜冶炼技术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同时制陶业也长足发展。

西周建立后,吕尚被封齐地,齐国建国初期,版图并不大只有几百里地,在太公的治理下,疆域面积不断扩大。

太公在了解齐地的基本现状后,从齐地拥有的丰富的鱼盐资源下手,采取开放且兼容并包的商业政策,鱼盐业迅速发展起来,成为齐国的立国之本。

[var1]

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之下成为了第一位霸主。随着一系列如“官山海”“相地而衰征”等改革措施的推行,齐国在这一时期内国力达到了巅峰。

这一时期齐国的青铜铸造技术已经发展得炉火纯青,并且开始率先使用铁器。到了战国时期,丝织业也进一步发展。齐国的都城临淄也成为了全国最大的城市之一。

总之,这一时期,齐国在盐业、制陶业、渔业、农业、丝织业、商业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02 齐国的制盐技术

齐国盐业发达,那么齐国是如何制盐的呢?

[var1]

齐国一个专业的制盐作坊,一般包括盐灶、薄底的圜底瓮、卤水井、卤水沟、淋卤坑等硬件设施。第一步工作就是搭建盐灶和获取卤水。

齐国的煮盐盐灶主要内含灶口、灶坑、灶室、烟道等部分,大部分盐灶呈Y字状,内设有三条烟道,增加烟灶内的抽力。

首先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搭建灶坑,灶坑要高于烟道,在灶坑上再搭建灶面,在灶面上放置煮盐所用的圜底瓮。

其次要获得卤水。齐地的地下卤水含盐量很高,如果直接炼制海盐浓度还是不够,所以在制盐之前要先制作卤水。

[var1]

齐地制作卤水的方法是“摊灰刮卤”的原始淋煎法,其技艺包括晒灰、刮卤、淋卤三个步骤。

先是挖井将卤水从地下提取后,再放入大面积的浅坑中。再将卤水泼洒在草木灰上或者将草木灰直接放在卤水含量高的大面积摊场上进行日晒,这就是晒灰。

待到数日后卤水中析出的盐晶体会附着在草木灰上,这就叫做刮卤,最后将吸住了盐晶体的草木灰收集放在淋卤坑进行淋滤就可以获得高浓度卤水。

将提纯后的卤水储存在储卤坑中,将圜底瓮放稳摆平,并用草拌泥填充圜底瓮之间的空隙,封闭盐灶表面,使灶面以下形成较为封闭的空间。

[var1]

随后将卤水倒入圜底瓮中,在灶口及火膛内生火,开始熬煮卤水。

熬煮过程中需要多次添加卤水,经过一段时间的熬煮后,圜底瓮内的卤水逐渐析出固体盐分,然后刮下圜底瓮内附着的盐分放入储存区域,海盐就制作完成了。

齐国不仅制盐技术发达,而且制盐还讲究时间季节。因为盐灶是露天使用的,熬煮卤水需要避开潮湿天气,在蒸发量大的时候开工。因为空气过于潮湿会降低卤水的浓度,影响盐的产量。

管子·地数篇》曾记载,管仲认为,阳春季节开始农业耕作,下达政令让人民不要修筑城墙,不要修缮坟墓,不要修葺宫殿和亭台楼阁,北海的民众不能聚在一起煮盐制盐,这样盐才能卖上价格,可以获得四倍利润。

[var1]

从这可以看出,管仲将制盐的时节控制在了阳春季节。因为阳春之后就要开始农忙,为了不耽误农业,阳春之后禁止制盐。《管子·轻重甲》又记载 :“十月始正,至于正月,成盐三万六千种”

由此可知,制盐时节避开了春秋农忙的时间,而选择了深秋季节至来年春季的这段时间。

03 齐国的盐业管理

盐在夏商周之前都被作为自食的调味品,后来人们发现了盐可以防肿的功效,其实就是现在所说的预防甲亢。

夏代,齐地的盐业初具规模,并成为全国十分重要的产盐区。并且齐地之盐甚至被定为贡品。

《尚书·说命下》中记载殷高宗武丁任命傅说时说,傅说之于国家就像咸味和酸味一样重要,武丁认为傅说就像食盐一样必不可少,由此可见盐在商代的重要性。

西周时期盐的重要性不仅作为调味品凸显,还有就是在政治上的崛起。在周朝专门设置了掌管盐的官吏——盐人。

[var1]

《周礼·天官》记载“盐人掌盐之政令,以共百事之盐;祭祀共其苦盐、散盐;宾客共其形盐、散盐;王之膳羞共饴盐,后及世子亦如此。”

祭祀用苦盐、散盐,宴请宾客用形盐、散盐,君王则用饴盐,其中散盐就是海盐。

齐国建国后,太公发挥了齐地鱼盐资源的优势使得齐国强大起来。商周两代,实行分封制,一般用上贡来替代纳税,所以齐国主要是以盐来上贡。

到了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管仲深刻认识到盐对于齐地的重要性,于是在颁布了一系列的盐业政策。

首先就是官营盐业,齐国民间制盐较多,官方规定民间煮盐的时间,并设置衡之官督促百姓按时制盐。实行“官山海”,开展民产官销,通过盐来谋取利润。

[var1]

《管子·轻重甲》中曾记载管仲认为齐地的盐堪比黄金,现在利用齐地的盐,伐薪煮卤水制盐,并且规定了制盐时间是深秋到来年阳春之间。

一方面是为了错开农忙时节,一方面是利用了“饥饿营销”,减少这一时期的盐产量,能够抬高盐的价格。然后将民间煮的盐收归国有,涨价后由政府出面贩卖到少盐的国家,获取利益。

管仲不仅期望通过盐业增加税收和财政收入,还希望在战略意义上控制对别国的食盐输出,通过控制食盐的输出影响他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为了掌控如此重要的资源生产,在制盐的地方会派官军和士兵驻守。

[var1]

管仲还认为应该要征收盐税,《管子·海王》中记载了管仲的“正盐策”,管仲按照人头来计算盐的消耗量,将人头税加到盐价上,使得民众在不知不觉中缴纳了盐税。

同时官府制定“盐英”也就是记录吃盐人口的册籍,通过对于吃盐人口的详细调查登记,按照册籍卖食盐。

春秋后期,齐景公废除了管仲制定的制盐政策,统一改为官制。百姓无利可图,心存不满,为田氏伐齐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很快民之所向,姜齐为田齐所取代。

参考文献

蒲坤杉《战国时期齐国制盐工艺初论》

齐培《先秦齐地盐业的形成与演变》

更多文章

  • 大刀关胜自诩关羽后代,为何却甘愿投靠梁山?原来只为效仿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他号称是水浒传中的‘‘小关羽’’擅使一把82斤的青龙偃月刀,与有着‘‘小张飞’’之称的林冲同为梁山马军五虎将,此人就是大刀关胜,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一聊,关胜这个人物。比水浒传中谁的祖宗名气高,那么无一人都比得上关胜,殊不知,他的祖宗关羽关云长。 总结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人就明白了,关胜身为一代忠勇名将

  • 为什么管仲和齐桓公这对中国最差的帝王大臣,最后都能成功反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var1]1.早年经历管仲其实是齐国贵族后裔,只是自幼父亲早逝,家境贫困,生活十分清贫。管仲年轻的时候,在社会上混迹多年,做过很多工作。他进了军营,做过几回小文员,但都被解雇了,也经过商。他走过了很多地方,接触了各个业界、农民、商人,与形形色色的人打过交道,对各行各业的社会现象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 糜芳为何会在刘备最辉煌的时候投降东吴?原因很简单,与关羽无关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糜芳为什么要背叛关羽,糜芳简介,刘备小舅子糜芳

    关羽失荆州的前因后果在三国演义中,关羽之所以会丢失荆州,主要是因为刘备让他出兵攻打樊城,导致荆州防守空虚,恰好关羽为人高傲,欺压糜芳傅士仁,于是在吕蒙偷袭荆州时,糜芳傅士仁直接选择了投降,最终荆州易主,关羽遭到擒杀。然而在正史中,荆州的丢失,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首先、刘备并没有下令攻打樊城!演义中是

  • 孔子的弟子子贡是如何搅动春秋风云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齐国大臣田恒想要夺取齐国君位,想了一个转移四族军队攻打鲁国的妙招,孔子此时正在周游列国,听说了这件事,于是就问门下弟子,谁可以去救鲁国。子路请求被孔子拒绝了,子张、子石请求救鲁也被拒绝了,孔子盯着子贡,子贡就去了齐国游说田恒。子贡说“将军,您攻打鲁国失策了呀。鲁国,是难攻打的国家,它城墙薄而小,护城

  • 正史上,刘备只为5个人哭过,没有关羽张飞!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备和关羽张飞的关系,历史上刘备是怎样一个人,正史中刘备的五虎上将

    一、田豫《三国志》:备为豫州刺史,豫以母老求归,备涕泣与别,曰:“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田豫(171年~252年),字国让,渔阳雍奴(今天津市武清区)人。刘备投奔公孙瓒,田豫当时年纪还小,自己托身于刘备,刘备非常看重他。刘备任豫州刺史后,田豫以母亲年老为理由请求回乡,刘备涕泣着与他告别,说:“只恨不

  • 管仲去世后,齐国为何很快就大乱?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管仲死后齐国衰落,管仲死后齐桓公到底有多惨,管仲为齐国做了什么贡献

    一个是太子诸儿、一位是公子纠,另一位便是日后的齐桓公公子小白。彼时的管仲是公子纠的门客,与齐桓公没有什么关系。[var1]但在齐襄公因为暴虐淫乱,将齐国搞得一团糟,新的王位继承人定会在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中决一胜负的时候,管仲与之便成为了政见上的敌人。但这场夺位大战的最终结局是,公子小白继承大统,以齐桓

  • 汉朝领土600多万平方公里,唐朝1200多万平方公里,宋朝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文/把酒看历史大家都知道,秦始皇在公元前230年到221年间,相继把韩、楚等六个国给灭掉了,在他39岁的时候,将整个中原收复,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原的帝王。虽说秦朝仅仅存活了14年,但它对历史的影响非常大,它结束了五百多年来各诸侯分裂的局面,更是为中国领土的巩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秦朝初期,秦

  • 刘备虽然输了,阵中却有战将武功比吕布还强,可惜一直不被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吕布在历史剧中的形象。(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为什么会输”这件事,从古至今衍生出许许多多的讨论与说法。统整刘备麾下的大将们,其实强者真的不少,除了桃园三结义的关羽、张飞之外,很受到重用的两人,则还有黄忠和魏延等,刘备对这四个人都很器重,并委以重任。有趣的是,日前有历史学者却点名,还有剩下的一人

  • 原是西垂小国的秦国如何成功统一全国?八代明君成就帝国大业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想要将愿望变成现实,不仅要拥有足够的实力,还要国富人优,最开始的时候,西垂小国秦国是与称霸最不沾边的。[var1]可谁都没有想到,历经八代君王之后,秦王政二十六年,王贲率军攻打齐国,齐王却不战而降。秦国凭此成为天下一统,中国社会也由残存多年的分封转化为了君主集权。从不沾边的小喽啰到最后的称霸,秦国各

  • 战国初期,魏国在强盛时期一直坚持伐秦战略,是否可以灭亡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魏国打得秦国几乎灭国,大秦帝国秦国和魏国的关系,战国时期魏国和秦国的关系

    公元前453年,晋国赵氏在晋阳之战中暗中联合韩、魏两家攻灭执政的智氏,随后又瓜分了晋国公室,最终三晋于公元前403年被周天子正式册封为诸侯。此时齐国田氏也到了取代姜姓齐国的最后阶段。[var1]田完九世孙,第十一任田氏宗主首领田和先是在公元前391年,放逐姜姓齐国最后一任君主齐康公于海岛之上,自立为